良镛求索/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

良镛求索/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6-10
版次: 1
ISBN: 9787302452485
定价: 12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72页
字数: 21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历史
84人买过
  •   吴良镛自传
      回顾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良镛院士的教育人生、学术人生、实践人生、写作人生、审美人生。

    总序
    自序
    第 一 篇 成长之路 / 1
    第一章 童年岁月 / 3
    时局动荡 / 3
    家道中衰 / 4
    早年教育 / 6
    父母兄长 / 9
    第二章 抗战、流亡与就学 / 13
    抗战爆发 / 13
    在合川国立二中学习 / 15
    在重庆中央大学学习 / 19
    滇西远征与畹町会师 / 25
    第三章 梁思成的召唤 / 33
    第二篇 从教纪要 / 39
    第四章 教育生涯的起点 / 41
    “高等学府”的震撼 / 41
    匡溪艺术学院的学习与生活 / 48
    紧急回到祖国 / 63
    第五章 建设新中国 / 65
    辉煌的营建系时代 / 65
    梁陈方案后的折中构想 / 69
    人民英雄纪念碑 / 72
    创办新中国第一个造园组 / 78
    北大、清华的校园建设 / 81
    院系调整后的新起点 / 83
    建筑思想批判 / 85
    林徽因的最后日子 / 89
    国庆十大工程与上海建筑风格座谈会 / 92
    保定规划 / 95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运动 / 98
    编写《城乡规划》教学用书 / 101
    长安街规划与反思 / 105
    左家庄住宅区:一项未得到肯定的成功试验 / 108
    第六章 “文革”噩梦 / 111
    牛棚生活 / 111
    鲤鱼洲三年“改造” / 112
    梁思成病故 / 114
    北京图书馆“五老方案” / 117
    对“文革”时期的反思 / 118
    唐山抗震救灾 / 121
    毛主席纪念堂规划设计 / 123
    第七章 建筑教育的恢复与回眸 / 126
    重整重灾后的建筑系 / 127
    讲授《西方城市史》 / 129
    建筑教育博士制度的推进 / 129
    专业方向的探索 / 133
    教师队伍搭建 / 134
    人才培养 / 136
    第 三 篇 进军科学 / 141
    第八章 建筑学要走向科学 / 143
    科学大会的启示:建筑必须要走科学道路 / 144
    国内外学术思想与实践的启发:中西交融 / 147
    从“广义建筑学”起步:从建筑天地走向大
    千世界 / 155
    菊儿胡同的试验,建筑实践的火花 / 158
    第九章 人居环境科学应运而生 / 167
    世界人居进展与启发 / 167
    筹备UIA 第20 次世界建筑师大会 / 170
    起草《北京宪章》 / 174
    出版《人居环境科学导论》 / 177
    著述《中国人居史》 / 178
    第十章 人居规划设计实践探索 / 183
    艺文荟萃,建筑新境 / 183
    北京情怀 / 199
    走向区域 / 214
    文化遗产的积极保护与整体创造 / 221
    第十一章 学术感悟和研究团队建设 / 231
    人居科学哲学方法论的顿悟 / 231
    荣誉与挑战 / 238
    研究所的三十年 / 243
    第十二章 明日之人居:科学人文艺术融汇 / 252
    三位一体:学科的展拓与融合 / 253
    国计民生: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 / 254
    人居艺境:审美文化综合集成 / 255
    落地生根:人居科学的地方实践 / 261
    繁荣人居科学,走中国特色的学术发展道路/ 262
    人居与梦想 / 264
    行百里者半九十 / 267
    跋 / 271

  • 内容简介:
      吴良镛自传
      回顾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良镛院士的教育人生、学术人生、实践人生、写作人生、审美人生。

  • 目录:
    总序
    自序
    第 一 篇 成长之路 / 1
    第一章 童年岁月 / 3
    时局动荡 / 3
    家道中衰 / 4
    早年教育 / 6
    父母兄长 / 9
    第二章 抗战、流亡与就学 / 13
    抗战爆发 / 13
    在合川国立二中学习 / 15
    在重庆中央大学学习 / 19
    滇西远征与畹町会师 / 25
    第三章 梁思成的召唤 / 33
    第二篇 从教纪要 / 39
    第四章 教育生涯的起点 / 41
    “高等学府”的震撼 / 41
    匡溪艺术学院的学习与生活 / 48
    紧急回到祖国 / 63
    第五章 建设新中国 / 65
    辉煌的营建系时代 / 65
    梁陈方案后的折中构想 / 69
    人民英雄纪念碑 / 72
    创办新中国第一个造园组 / 78
    北大、清华的校园建设 / 81
    院系调整后的新起点 / 83
    建筑思想批判 / 85
    林徽因的最后日子 / 89
    国庆十大工程与上海建筑风格座谈会 / 92
    保定规划 / 95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运动 / 98
    编写《城乡规划》教学用书 / 101
    长安街规划与反思 / 105
    左家庄住宅区:一项未得到肯定的成功试验 / 108
    第六章 “文革”噩梦 / 111
    牛棚生活 / 111
    鲤鱼洲三年“改造” / 112
    梁思成病故 / 114
    北京图书馆“五老方案” / 117
    对“文革”时期的反思 / 118
    唐山抗震救灾 / 121
    毛主席纪念堂规划设计 / 123
    第七章 建筑教育的恢复与回眸 / 126
    重整重灾后的建筑系 / 127
    讲授《西方城市史》 / 129
    建筑教育博士制度的推进 / 129
    专业方向的探索 / 133
    教师队伍搭建 / 134
    人才培养 / 136
    第 三 篇 进军科学 / 141
    第八章 建筑学要走向科学 / 143
    科学大会的启示:建筑必须要走科学道路 / 144
    国内外学术思想与实践的启发:中西交融 / 147
    从“广义建筑学”起步:从建筑天地走向大
    千世界 / 155
    菊儿胡同的试验,建筑实践的火花 / 158
    第九章 人居环境科学应运而生 / 167
    世界人居进展与启发 / 167
    筹备UIA 第20 次世界建筑师大会 / 170
    起草《北京宪章》 / 174
    出版《人居环境科学导论》 / 177
    著述《中国人居史》 / 178
    第十章 人居规划设计实践探索 / 183
    艺文荟萃,建筑新境 / 183
    北京情怀 / 199
    走向区域 / 214
    文化遗产的积极保护与整体创造 / 221
    第十一章 学术感悟和研究团队建设 / 231
    人居科学哲学方法论的顿悟 / 231
    荣誉与挑战 / 238
    研究所的三十年 / 243
    第十二章 明日之人居:科学人文艺术融汇 / 252
    三位一体:学科的展拓与融合 / 253
    国计民生: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 / 254
    人居艺境:审美文化综合集成 / 255
    落地生根:人居科学的地方实践 / 261
    繁荣人居科学,走中国特色的学术发展道路/ 262
    人居与梦想 / 264
    行百里者半九十 / 267
    跋 / 271

查看详情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