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宽带系统:包括WIMAX和LTE

移动宽带系统:包括WIMAX和LTE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美] ,
2011-03
版次: 1
ISBN: 9787121128332
定价: 6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79页
字数: 628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工程技术
1人买过
  • 《移动宽带系统:包括WIMAX和LTE》是一本介绍关于ip-ofdma技术的专著。首先论述蜂窝和ip技术,为后面介绍ofdma理论及新兴的技术,如wimax、lte及未来发展做好铺垫。《移动宽带系统:包括wimax和lte》前半部分内容主要是针对初学者,涉及ofdm技术,后半部分内容主要是针对专业读者和研发人员,涉及ofdma、mimo理论、基于ip和ofdma技术的端到端的系统架构。《移动宽带系统:包括wimax和lte》分为三个部分共计13章。第一部分包含第1~3章,主要介绍ip网络和蜂窝通信的基本背景知识;第二部分包含第4~7章,主要介绍ofdma和资源分配方案,mimo技术,sc-fdma方案;第三部分包含第8~13章,主要介绍基于ofdma接入技术,基于ieee802.16e2005协议的移动wimax的物理层(phy)和媒体接入层(mac),3gpp的lte的网络架构和空中接口,3gpp2的umb技术,,最后是总结和展望。
    《移动宽带系统:包括WIMAX和LTE》阐述清晰、内容翔实,提供了基于ip-ofdma技术的移动宽带系统的全貌。《移动宽带系统:包括wimax和lte》适于作为通信工程和相关专业的研究工作者、工程师、高年级学生,以及对此书感兴趣的任何人士的技术参考书。 第一部分无线通信与IP网络概论第1章移动宽带的介绍
    1.1概述
    1.2在3G和宽带之前
    1.2.1蜂窝通信
    1.2.2宽带和WLAN/WiFi
    1.33G和宽带无线
    1.3.13GPP家族
    1.3.23GPP2家族
    1.3.3宽带无线接入
    1.4移动WiMAX和4G
    1.5重要特征
    1.6移动宽带市场
    1.7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基本蜂窝通信
    2.1蜂窝的概念
    2.1.1切换
    2.1.2蜂窝小区部署
    2.2频谱效率
    2.3数字通信
    2.3.1信源编码
    2.3.2信道编码
    2.3.3错误检测编码
    2.3.4前向错误纠正
    2.3.5硬判决和软判决译码
    2.3.6打孔
    2.3.7混合自动请求重传
    2.3.8交织
    2.3.9加密和鉴权
    2.3.10数字调制
    2.4无线信道
    2.4.1路损
    2.4.2阴影
    2.4.3衰落
    2.4.4延迟扩展
    2.4.5相干带宽
    2.4.6多普勒扩展
    2.4.7相干时间
    2.4.8信道模型
    2.5分集技术
    2.6多址接入技术
    2.7OFDMA
    2.8复用:TDD与H/FDD结构
    2.9无线回程
    2.10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全IP网络基础
    3.1概述
    3.2IP协议
    3.3IP地址分配
    3.4IPv6
    3.5IP传输
    3.6IP路由协议
    3.6.1RIP版本2
    3.6.2OSPF
    3.6.3BGP版本4
    3.6.4多播IP
    3.7全IP网络的QoS
    3.7.1DiffServ:差分服务
    3.7.2IntServ:集成服务
    3.7.3RSVP:资源预留协议
    3.7.4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
    3.7.5DPI:深度包检测
    3.8IP头压缩
    3.9IP安全
    3.9.1安全协议
    3.10IP管道
    3.11PPP:点到点协议
    3.11.1LCP链路建立
    3.11.2PPP鉴权
    3.12AAA
    3.12.1RADIUS
    3.12.2DIAMETER
    3.13EAP:扩展鉴权协议
    3.13.1EAP-TLS
    3.13.2EAP-TTLS
    3.13.3EAP-AKA
    3.14移动IP
    3.14.1路由优化
    3.14.2反向管道
    3.14.3PMIPv4:代理移动IPv4
    3.14.4IPv6的移动IP
    3.14.5PMIPv6:代理移动IPv6
    3.15SIP:会话初始协议
    3.16IMS:IP多媒体子系统
    3.17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OFDMA与MIMO理论第4章OFDM原理
    4.1概述
    4.2一个简单的OFDM系统
    4.3编码
    4.3.1分组编码
    4.3.2Reed-Solomon编码
    4.3.3卷积编码
    4.3.4级联编码
    4.3.5网格编码
    4.3.6Turbo编码
    4.3.7LDPC编码
    4.4同步
    4.4.1时间偏移
    4.4.2频率偏移
    4.4.3相位噪声
    4.4.4基于引导的时间和频率同步
    4.4.5盲时间–频率同步
    4.5检测和信道估计
    4.5.1相干检测
    4.6均衡
    4.6.1ZF:迫零均衡器
    4.6.2MMSE:最小均方误差均衡器
    4.6.3DFE:判决反馈均衡器
    4.6.4自适应均衡器
    4.6.5MLSE:最大似然序列估计
    4.6.6维特比均衡器
    4.6.7Turbo均衡器
    4.6.8OFDM中的均衡
    4.6.9时域和频域均衡
    4.7峰均功率比和削峰
    4.7.1PAPR是什么?
    4.7.2削峰
    4.7.3其他方法
    4.8应用:IEEE802.11a
    4.9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OFDMA基本原理
    5.1概述
    5.1.1随机接入:CSMA-OFDM
    5.1.2时分:TDMA-OFDM
    5.1.3频分:FDMA-OFDM
    5.1.4码分:MC-CDMA
    5.1.5空分:SDMA-OFDM
    5.1.6OFDMA
    5.2多用户分集和自适应编码调制
    5.3OFDMA系统模型和框架
    5.3.1可扩展的OFDMA
    5.3.2系统模型
    5.3.3QoS认知
    5.3.4信道
    5.4子载波分配:固定的QoS约束
    5.4.1最优解
    5.4.2次最优方法
    5.4.3子载波分配
    5.4.4比特负荷分配算法
    5.4.5迭代解决方案
    5.4.6公平调度算法
    5.4.7贪婪释放算法
    5.4.8水平交换算法
    5.4.9垂直交换算法
    5.4.10性能分析
    5.5子载波分配:可变QoS
    5.6频率复用:单频点网络
    5.6.1最优解
    5.6.2自适应解决方法
    5.6.3启发式方法
    5.7基于编码的分配:Flash-OFDM
    5.7.1干扰多样性
    5.7.2跳频方法
    5.7.3拉丁方
    5.7.4Flash-OFDM结构
    5.8子载波共享:嵌入式调制
    5.8.1最优解
    5.8.2迭代解决方法
    5.9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多天线系统
    6.1概述
    6.2空间分集
    6.3MIMO基本介绍
    6.3.1MIMO信道
    6.3.2译码
    6.3.3信道估计
    6.3.4信道反馈
    6.4SIMO
    6.4.1组合技术
    6.5MISO
    6.5.1CSI发射分集
    6.5.2无CSI的发射分集

    6.5.3MISO容量
    6.6MIMO
    6.6.1MIMO波束成形
    6.6.22×2MIMO——基于Alamouti
    6.6.3空间复用增益
    6.6.4具有CSI的MIMO容量
    6.6.5无CSI的MIMO容量
    6.7空时编码
    6.7.1空时分组编码

    6.7.2空时Trellis编码

    6.8MIMOBLAST收发机
    6.9具有HARQ的MIMO
    6.10多用户MIMO-SDMA
    6.11协作MIMO与宏分集
    6.12其他智能天线技术
    6.13IEEE802.11n应用
    6.14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SC-FDMA
    7.1概述
    7.2SC-FDMA与OFDMA的比较
    7.3SC-FDMA系统
    7.4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IP-OFDMA应用第8章WiMAX物理层
    8.1OFDMA信号
    8.2OFDMA符号
    8.2.1FUSC
    8.2.2DLPUSC:下行部分选用子载波
    8.2.3ULPUSC:上行部分选用子载波
    8.2.4TUSC:子载波的小片应用
    8.2.5AMC子信道
    8.2.6数据旋转
    8.3OFDMA帧
    8.3.1OFDMA数据映射
    8.3.2TDD帧
    8.3.3FDD/HFDD帧
    8.3.4段与区域
    8.3.5多播广播服务
    8.3.6探测区域
    8.4多天线系统支持
    8.4.1自适应天线系统

    8.4.2空时编码:开环
    8.4.3FHDC:跳频分集码
    8.4.4闭环MIMO
    8.4.5反馈方法
    8.5信道编码
    8.5.1随机选择
    8.5.2FEC编码
    8.5.3交织
    8.5.4循环码
    8.5.5调制
    8.6控制机制
    8.6.1测距
    8.6.2功率控制
    8.6.3信道质量测量
    8.7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WiMAXMAC层
    9.1参考模型
    9.2PHS:包头压缩
    9.3数据/控制面
    9.3.1MACPDU格式
    9.3.2MACPDU的结构和传输
    9.3.3ARQ机制
    9.3.4传输调度
    9.4网络进入和初始化
    9.5QoS
    9.6支持移动性MS的睡眠模式
    9.6.1省电类型Ⅰ
    9.6.2省电类型Ⅱ
    9.6.3省电类型Ⅲ
    9.6.4睡眠模式下的周期性测距
    9.7切换
    9.7.1扫描
    9.7.2关联过程
    9.7.3切换过程
    9.7.4软切换
    9.8MBS:多播广播业务
    9.9空闲模式和寻呼
    9.10小结
    参考文献
    第10章WiMAX网络层
    10.1概述
    10.2设计限制
    10.3网络参考模型
    10.4ASN:接入服务网络
    10.4.1BS:基站
    10.4.2ASN-GW:接入服务网络?网关
    10.5CSN:连接服务网络
    10.6参考点
    10.7协议汇聚层
    10.8网络发现和选择
    10.9IP寻址
    10.10AAA框架
    10.10.1鉴权和授权协议
    10.10.2鉴权器域和移动域
    10.11账户
    10.11.1离线账户
    10.11.2在线账户
    10.11.3热线
    10.12QoS框架
    10.12.1DiffServ支持
    10.13ASN锚点移动性
    10.13.1数据通道
    10.13.2切换功能
    10.13.3上下文功能
    10.13.4数据完整性
    10.14CSN锚点移动性
    10.14.1代理MIP
    10.14.2客户MIP
    10.15RRM:无线资源管理
    10.16寻呼和空闲模式
    10.17Release1.5特性
    10.17.1ROHC:鲁棒性头压缩
    10.17.2MCBCS:多播广播服务
    10.17.3LBS:基于位置的服务
    10.17.4ES:紧急服务
    10.17.5合法拦截
    10.17.6USI:统一服务接口
    10.17.7OTA:空中下载供应
    10.18小结
    参考文献
    第11章3GPP的长期演进
    11.1EPC:演进分组系统
    11.1.1MME:移动管理实体
    11.1.2SGW:服务网关
    11.1.3PDNGW:分组数据网关
    11.2E-UTRAN
    11.2.1eNB:形成节点B
    11.3UE:用户设备
    11.3.1参考点
    11.4系统性能因素
    11.4.1QoS
    11.4.2安全性
    11.5LTE更高协议层
    11.5.1信道结构
    11.5.2NAS层
    11.5.3RRC层
    11.5.4PDCP层
    11.5.5RLC层
    11.6LTEMAC层
    11.6.1调度
    11.6.2HARQ
    11.6.3小区搜索
    11.6.4功率控制
    11.6.5小区干扰抑制
    11.6.6基站间同步
    11.6.7物理层测量
    11.6.8E-MBMS
    11.6.9自配置
    11.7物理层
    11.7.1LTE帧结构
    11.7.2信道编码
    11.7.3OFDMA下行链路
    11.7.4OFDMA下行链路MIMO
    11.7.5SC-FDMA上行链路
    11.7.6上行链路SC-FDMAMIMO
    11.8小结
    参考文献
    第12章3GPP2的超移动宽带
    12.1概述
    12.2参考模型
    12.3CAN:汇聚接入网
    12.3.1AGW:接入网关
    12.3.2SRNC:会话参考网络控制器
    12.3.3eBS:演进型基站
    12.3.4其他实体
    12.3.5参考点
    12.4移动性支持
    12.4.1多重路由
    12.4.2基站内部切换
    12.4.3网关间切换
    12.4.4系统间切换
    12.5UMB空中接口协议架构
    12.6UMB物理和MAC层
    12.6.1前向和反向链路信道
    12.6.2编码与调制
    12.6.3OFDM结构与调制参数
    12.6.4HARQ
    12.6.5多天线策略
    12.6.6跳频端口定义和索引
    12.6.7信道树
    12.6.8资源管理
    12.6.9接口管理
    12.6.10功率节省
    12.7小结
    参考文献
    第13章融合驱动
    13.1网络融合
    13.1.1LTE与WiMAX的互操作
    13.1.2LTE与3GPP2的HRPD互操作
    13.1.3WiMAX与3GPP2的互操作
    13.1.4WiMAX与3GPP的互操作
    13.1.5WiMAX与DSL的互操作
    13.1.6GAN:通用接入网络

    13.1.7IEEE802.21的无缝性
    13.2服务融合
    13.2.1单个PCC
    13.2.2单个IMS
    13.3设备融合
    13.4IEEE802.16j的增强覆盖
    13.4.1透明中继模式
    13.4.2非透明中继模式
    13.5IEEE802.16m的更多能力
    13.5.1上行
    13.5.2低时延帧
    13.6IEEE802.20中的更多接入
    13.7IEEE802.22中更多灵活的频谱使用
    13.7.1IEEE802.22空中接口
    13.8小结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写
  • 内容简介:
    《移动宽带系统:包括WIMAX和LTE》是一本介绍关于ip-ofdma技术的专著。首先论述蜂窝和ip技术,为后面介绍ofdma理论及新兴的技术,如wimax、lte及未来发展做好铺垫。《移动宽带系统:包括wimax和lte》前半部分内容主要是针对初学者,涉及ofdm技术,后半部分内容主要是针对专业读者和研发人员,涉及ofdma、mimo理论、基于ip和ofdma技术的端到端的系统架构。《移动宽带系统:包括wimax和lte》分为三个部分共计13章。第一部分包含第1~3章,主要介绍ip网络和蜂窝通信的基本背景知识;第二部分包含第4~7章,主要介绍ofdma和资源分配方案,mimo技术,sc-fdma方案;第三部分包含第8~13章,主要介绍基于ofdma接入技术,基于ieee802.16e2005协议的移动wimax的物理层(phy)和媒体接入层(mac),3gpp的lte的网络架构和空中接口,3gpp2的umb技术,,最后是总结和展望。
    《移动宽带系统:包括WIMAX和LTE》阐述清晰、内容翔实,提供了基于ip-ofdma技术的移动宽带系统的全貌。《移动宽带系统:包括wimax和lte》适于作为通信工程和相关专业的研究工作者、工程师、高年级学生,以及对此书感兴趣的任何人士的技术参考书。
  • 目录:
    第一部分无线通信与IP网络概论第1章移动宽带的介绍
    1.1概述
    1.2在3G和宽带之前
    1.2.1蜂窝通信
    1.2.2宽带和WLAN/WiFi
    1.33G和宽带无线
    1.3.13GPP家族
    1.3.23GPP2家族
    1.3.3宽带无线接入
    1.4移动WiMAX和4G
    1.5重要特征
    1.6移动宽带市场
    1.7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基本蜂窝通信
    2.1蜂窝的概念
    2.1.1切换
    2.1.2蜂窝小区部署
    2.2频谱效率
    2.3数字通信
    2.3.1信源编码
    2.3.2信道编码
    2.3.3错误检测编码
    2.3.4前向错误纠正
    2.3.5硬判决和软判决译码
    2.3.6打孔
    2.3.7混合自动请求重传
    2.3.8交织
    2.3.9加密和鉴权
    2.3.10数字调制
    2.4无线信道
    2.4.1路损
    2.4.2阴影
    2.4.3衰落
    2.4.4延迟扩展
    2.4.5相干带宽
    2.4.6多普勒扩展
    2.4.7相干时间
    2.4.8信道模型
    2.5分集技术
    2.6多址接入技术
    2.7OFDMA
    2.8复用:TDD与H/FDD结构
    2.9无线回程
    2.10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全IP网络基础
    3.1概述
    3.2IP协议
    3.3IP地址分配
    3.4IPv6
    3.5IP传输
    3.6IP路由协议
    3.6.1RIP版本2
    3.6.2OSPF
    3.6.3BGP版本4
    3.6.4多播IP
    3.7全IP网络的QoS
    3.7.1DiffServ:差分服务
    3.7.2IntServ:集成服务
    3.7.3RSVP:资源预留协议
    3.7.4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
    3.7.5DPI:深度包检测
    3.8IP头压缩
    3.9IP安全
    3.9.1安全协议
    3.10IP管道
    3.11PPP:点到点协议
    3.11.1LCP链路建立
    3.11.2PPP鉴权
    3.12AAA
    3.12.1RADIUS
    3.12.2DIAMETER
    3.13EAP:扩展鉴权协议
    3.13.1EAP-TLS
    3.13.2EAP-TTLS
    3.13.3EAP-AKA
    3.14移动IP
    3.14.1路由优化
    3.14.2反向管道
    3.14.3PMIPv4:代理移动IPv4
    3.14.4IPv6的移动IP
    3.14.5PMIPv6:代理移动IPv6
    3.15SIP:会话初始协议
    3.16IMS:IP多媒体子系统
    3.17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OFDMA与MIMO理论第4章OFDM原理
    4.1概述
    4.2一个简单的OFDM系统
    4.3编码
    4.3.1分组编码
    4.3.2Reed-Solomon编码
    4.3.3卷积编码
    4.3.4级联编码
    4.3.5网格编码
    4.3.6Turbo编码
    4.3.7LDPC编码
    4.4同步
    4.4.1时间偏移
    4.4.2频率偏移
    4.4.3相位噪声
    4.4.4基于引导的时间和频率同步
    4.4.5盲时间–频率同步
    4.5检测和信道估计
    4.5.1相干检测
    4.6均衡
    4.6.1ZF:迫零均衡器
    4.6.2MMSE:最小均方误差均衡器
    4.6.3DFE:判决反馈均衡器
    4.6.4自适应均衡器
    4.6.5MLSE:最大似然序列估计
    4.6.6维特比均衡器
    4.6.7Turbo均衡器
    4.6.8OFDM中的均衡
    4.6.9时域和频域均衡
    4.7峰均功率比和削峰
    4.7.1PAPR是什么?
    4.7.2削峰
    4.7.3其他方法
    4.8应用:IEEE802.11a
    4.9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OFDMA基本原理
    5.1概述
    5.1.1随机接入:CSMA-OFDM
    5.1.2时分:TDMA-OFDM
    5.1.3频分:FDMA-OFDM
    5.1.4码分:MC-CDMA
    5.1.5空分:SDMA-OFDM
    5.1.6OFDMA
    5.2多用户分集和自适应编码调制
    5.3OFDMA系统模型和框架
    5.3.1可扩展的OFDMA
    5.3.2系统模型
    5.3.3QoS认知
    5.3.4信道
    5.4子载波分配:固定的QoS约束
    5.4.1最优解
    5.4.2次最优方法
    5.4.3子载波分配
    5.4.4比特负荷分配算法
    5.4.5迭代解决方案
    5.4.6公平调度算法
    5.4.7贪婪释放算法
    5.4.8水平交换算法
    5.4.9垂直交换算法
    5.4.10性能分析
    5.5子载波分配:可变QoS
    5.6频率复用:单频点网络
    5.6.1最优解
    5.6.2自适应解决方法
    5.6.3启发式方法
    5.7基于编码的分配:Flash-OFDM
    5.7.1干扰多样性
    5.7.2跳频方法
    5.7.3拉丁方
    5.7.4Flash-OFDM结构
    5.8子载波共享:嵌入式调制
    5.8.1最优解
    5.8.2迭代解决方法
    5.9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多天线系统
    6.1概述
    6.2空间分集
    6.3MIMO基本介绍
    6.3.1MIMO信道
    6.3.2译码
    6.3.3信道估计
    6.3.4信道反馈
    6.4SIMO
    6.4.1组合技术
    6.5MISO
    6.5.1CSI发射分集
    6.5.2无CSI的发射分集

    6.5.3MISO容量
    6.6MIMO
    6.6.1MIMO波束成形
    6.6.22×2MIMO——基于Alamouti
    6.6.3空间复用增益
    6.6.4具有CSI的MIMO容量
    6.6.5无CSI的MIMO容量
    6.7空时编码
    6.7.1空时分组编码

    6.7.2空时Trellis编码

    6.8MIMOBLAST收发机
    6.9具有HARQ的MIMO
    6.10多用户MIMO-SDMA
    6.11协作MIMO与宏分集
    6.12其他智能天线技术
    6.13IEEE802.11n应用
    6.14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SC-FDMA
    7.1概述
    7.2SC-FDMA与OFDMA的比较
    7.3SC-FDMA系统
    7.4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IP-OFDMA应用第8章WiMAX物理层
    8.1OFDMA信号
    8.2OFDMA符号
    8.2.1FUSC
    8.2.2DLPUSC:下行部分选用子载波
    8.2.3ULPUSC:上行部分选用子载波
    8.2.4TUSC:子载波的小片应用
    8.2.5AMC子信道
    8.2.6数据旋转
    8.3OFDMA帧
    8.3.1OFDMA数据映射
    8.3.2TDD帧
    8.3.3FDD/HFDD帧
    8.3.4段与区域
    8.3.5多播广播服务
    8.3.6探测区域
    8.4多天线系统支持
    8.4.1自适应天线系统

    8.4.2空时编码:开环
    8.4.3FHDC:跳频分集码
    8.4.4闭环MIMO
    8.4.5反馈方法
    8.5信道编码
    8.5.1随机选择
    8.5.2FEC编码
    8.5.3交织
    8.5.4循环码
    8.5.5调制
    8.6控制机制
    8.6.1测距
    8.6.2功率控制
    8.6.3信道质量测量
    8.7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WiMAXMAC层
    9.1参考模型
    9.2PHS:包头压缩
    9.3数据/控制面
    9.3.1MACPDU格式
    9.3.2MACPDU的结构和传输
    9.3.3ARQ机制
    9.3.4传输调度
    9.4网络进入和初始化
    9.5QoS
    9.6支持移动性MS的睡眠模式
    9.6.1省电类型Ⅰ
    9.6.2省电类型Ⅱ
    9.6.3省电类型Ⅲ
    9.6.4睡眠模式下的周期性测距
    9.7切换
    9.7.1扫描
    9.7.2关联过程
    9.7.3切换过程
    9.7.4软切换
    9.8MBS:多播广播业务
    9.9空闲模式和寻呼
    9.10小结
    参考文献
    第10章WiMAX网络层
    10.1概述
    10.2设计限制
    10.3网络参考模型
    10.4ASN:接入服务网络
    10.4.1BS:基站
    10.4.2ASN-GW:接入服务网络?网关
    10.5CSN:连接服务网络
    10.6参考点
    10.7协议汇聚层
    10.8网络发现和选择
    10.9IP寻址
    10.10AAA框架
    10.10.1鉴权和授权协议
    10.10.2鉴权器域和移动域
    10.11账户
    10.11.1离线账户
    10.11.2在线账户
    10.11.3热线
    10.12QoS框架
    10.12.1DiffServ支持
    10.13ASN锚点移动性
    10.13.1数据通道
    10.13.2切换功能
    10.13.3上下文功能
    10.13.4数据完整性
    10.14CSN锚点移动性
    10.14.1代理MIP
    10.14.2客户MIP
    10.15RRM:无线资源管理
    10.16寻呼和空闲模式
    10.17Release1.5特性
    10.17.1ROHC:鲁棒性头压缩
    10.17.2MCBCS:多播广播服务
    10.17.3LBS:基于位置的服务
    10.17.4ES:紧急服务
    10.17.5合法拦截
    10.17.6USI:统一服务接口
    10.17.7OTA:空中下载供应
    10.18小结
    参考文献
    第11章3GPP的长期演进
    11.1EPC:演进分组系统
    11.1.1MME:移动管理实体
    11.1.2SGW:服务网关
    11.1.3PDNGW:分组数据网关
    11.2E-UTRAN
    11.2.1eNB:形成节点B
    11.3UE:用户设备
    11.3.1参考点
    11.4系统性能因素
    11.4.1QoS
    11.4.2安全性
    11.5LTE更高协议层
    11.5.1信道结构
    11.5.2NAS层
    11.5.3RRC层
    11.5.4PDCP层
    11.5.5RLC层
    11.6LTEMAC层
    11.6.1调度
    11.6.2HARQ
    11.6.3小区搜索
    11.6.4功率控制
    11.6.5小区干扰抑制
    11.6.6基站间同步
    11.6.7物理层测量
    11.6.8E-MBMS
    11.6.9自配置
    11.7物理层
    11.7.1LTE帧结构
    11.7.2信道编码
    11.7.3OFDMA下行链路
    11.7.4OFDMA下行链路MIMO
    11.7.5SC-FDMA上行链路
    11.7.6上行链路SC-FDMAMIMO
    11.8小结
    参考文献
    第12章3GPP2的超移动宽带
    12.1概述
    12.2参考模型
    12.3CAN:汇聚接入网
    12.3.1AGW:接入网关
    12.3.2SRNC:会话参考网络控制器
    12.3.3eBS:演进型基站
    12.3.4其他实体
    12.3.5参考点
    12.4移动性支持
    12.4.1多重路由
    12.4.2基站内部切换
    12.4.3网关间切换
    12.4.4系统间切换
    12.5UMB空中接口协议架构
    12.6UMB物理和MAC层
    12.6.1前向和反向链路信道
    12.6.2编码与调制
    12.6.3OFDM结构与调制参数
    12.6.4HARQ
    12.6.5多天线策略
    12.6.6跳频端口定义和索引
    12.6.7信道树
    12.6.8资源管理
    12.6.9接口管理
    12.6.10功率节省
    12.7小结
    参考文献
    第13章融合驱动
    13.1网络融合
    13.1.1LTE与WiMAX的互操作
    13.1.2LTE与3GPP2的HRPD互操作
    13.1.3WiMAX与3GPP2的互操作
    13.1.4WiMAX与3GPP的互操作
    13.1.5WiMAX与DSL的互操作
    13.1.6GAN:通用接入网络

    13.1.7IEEE802.21的无缝性
    13.2服务融合
    13.2.1单个PCC
    13.2.2单个IMS
    13.3设备融合
    13.4IEEE802.16j的增强覆盖
    13.4.1透明中继模式
    13.4.2非透明中继模式
    13.5IEEE802.16m的更多能力
    13.5.1上行
    13.5.2低时延帧
    13.6IEEE802.20中的更多接入
    13.7IEEE802.22中更多灵活的频谱使用
    13.7.1IEEE802.22空中接口
    13.8小结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写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移动宽带系统:包括WIMAX和LTE
3G高速数据无线传输技术
柴远波、郭云飞 著
相关图书 / 更多
移动宽带系统:包括WIMAX和LTE
移动通信组网与优化
杨国荣
移动宽带系统:包括WIMAX和LTE
移动通信技术与网络维护
陈小东 主编;曾翎
移动宽带系统:包括WIMAX和LTE
移动的圣城:四座欧亚城市的隐秘传记
刘爽
移动宽带系统:包括WIMAX和LTE
移动云朵的人
英格里德·罗哈斯·孔特雷拉斯 张竝
移动宽带系统:包括WIMAX和LTE
移动电子商务运营
李志刚
移动宽带系统:包括WIMAX和LTE
移动商务基础与实务(慕课版)
方英
移动宽带系统:包括WIMAX和LTE
移动性数据建模、管理和分析
(意大利)基娅拉·伦索
移动宽带系统:包括WIMAX和LTE
移动应用行业知识产权法律实务
陶乾
移动宽带系统:包括WIMAX和LTE
移动通信概论
俞洋
移动宽带系统:包括WIMAX和LTE
移动商务基础
张成武
移动宽带系统:包括WIMAX和LTE
移动通信信号室内覆盖原理及工程设计(第二版)
李国华
移动宽带系统:包括WIMAX和LTE
移动社会网络中信息传播与控制
许力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移动宽带系统:包括WIMAX和LTE
无辜者的谎言(相信我!看到结局你一定会头皮发麻;全美读者推荐的悬疑神作,GOODREADS高分作品)
[美]A.R.托雷 著;梁颂宇 译;星文文化 出品
移动宽带系统:包括WIMAX和LTE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1:怎么说孩子才爱听,怎么教孩子才肯学?帮助每一位3-12岁孩子的父母结束与孩子的所有冲突!
[美]海姆·G.吉诺特
移动宽带系统:包括WIMAX和LTE
哲学、历史与僭政——重审施特劳斯与科耶夫之争
[美]弗罗斯特(Bryan-Paul Frost) 编;[美]伯恩斯(Timothy W. Burns)
移动宽带系统:包括WIMAX和LTE
怎样做成大事
[美]丹·加德纳(Dan Gardner) 著;贾拥民 译;湛庐文化 出品;[丹麦]傅以斌(Bent Flyvbjerg)
移动宽带系统:包括WIMAX和LTE
力量训练的科学基础与实践应用(第三版)
[美]弗拉基米尔· M.扎齐奥尔斯基;[美]威廉·J.克雷默;[美]安德鲁· C.弗赖伊
移动宽带系统:包括WIMAX和LTE
1200年希腊罗马神话
[美]伊迪丝·汉密尔顿
移动宽带系统:包括WIMAX和LTE
爱情心理学(新编本)
[美]罗伯特·J. 斯腾伯格 (美)凯琳·斯腾伯格 倪爱萍 译
移动宽带系统:包括WIMAX和LTE
黄金圈法则
[美]西蒙·斯涅克 著;磨铁文化 出品
移动宽带系统:包括WIMAX和LTE
最后一章
[美]厄尼·派尔
移动宽带系统:包括WIMAX和LTE
汤姆·索亚历险记 彩图注音版 一二三四年级5-6-7-8-9岁小学生课外阅读经典 儿童文学无障碍有声伴读世界名著童话故事
[美]马克 吐温
移动宽带系统:包括WIMAX和LTE
富兰克林自传 名家全译本 改变无数人命运的励志传奇 埃隆马斯克反复推荐 赠富兰克林签名照及精美插图
[美]本杰明·富兰克林 著;李自修 译
移动宽带系统:包括WIMAX和LTE
国际大奖图画书系列 共11册(小老鼠的恐惧的大书,大灰狼,红豆与菲比,别烦我,下雪了 ,穿靴子的猫 ,先有蛋,绿 ,特别快递,如果你想看鲸鱼 ,一个部落的孩子 ) 麦克米伦世纪
[美]莱恩·史密斯 (英)埃米莉·格雷维特 (美)劳拉·瓦卡罗·等/文 (英)埃米莉·格雷维特 等/图 彭懿 杨玲玲 阿甲 孙慧阳 白薇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