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上下)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上下)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2-12
版次: 1
ISBN: 9787300042589
定价: 6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269页
字数: 915千字
分类: 宗教
207人买过
  •   “佛教的哲学”是一个非常后起的概念,但佛教思惟无疑是作为宗教的佛教进入人类的精神生活领域的结果。方立天教授的这本《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上、下卷)》描述了自古以来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佛教精神生活内容,勾勒了中国佛教哲学体系,是作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肯定以及一份期待先进文化产生的热情。
      方立天先生在国内是老一辈的佛学家,他在诸种思潮蜂起的今天,仍然诚笃地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实实在在地运用这一思想,认真地整理中国佛教的思想发展脉络。《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上、下卷)》一书正是先生倾其毕生精力而著的经典著作。本书从中国哲学史发展的脉络来解读、诠释中国佛教哲学的思想,并采用问题解析体来展现中国佛教哲学的内容。全书通过总论、人生论、心性论、宇宙论和实践论五篇专题论述,阐明了中国佛教哲学问题的滥觞、论辩、演变与发展的历史轨迹,显示了其间不同观点之间的互动进程,总结了其哲学思维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规律。值得关注的是本书的纵向考察,始于印度的文明史开端,以佛教出现后的历史为重点线索,从佛陀在世时2500年前一贯而下,直到真正的中国特色的佛教产生,中国特色的佛学理论体系的诞生与建立,在这个思想发展的长河中勾勒出了佛教哲学从西往东的广阔历史发展空间。同时本书理论探讨广泛全面,文风平易,观念表达清楚明白,真正体现了哲学史是概念发展史这一精当的命题。   方立天,1933年生,浙江永康人。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助教、讲师,1984年经国务院特批破格晋升为正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长。历任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顾问,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常务副会长,《中国哲学史》杂志主编,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长期从事中国哲学、佛教与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专著有:《魏晋南北朝佛教论丛》、《佛教哲学》、《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和《中国古代哲学问题发展史》(上下册)等,此外发表文章250余篇。 上卷
    第一编总论
    小引
    第一章中国佛教哲学的形成
    第二章中国佛教哲学的历史演变
    第三章中国佛教哲学的思想体系
    第二编人生论
    小引
    第四章中国佛教的因果报应论
    第五章中国佛教的神不灭论
    第六章中国佛教涅*观念的演变与发展
    第七章中国佛教对于“佛”的涵义转化与拓展
    第八章中国佛教净土观念的类别与转型
    第三编心性论
    小引
    第九章印度佛教心性论思想概述
    第十章中国佛教心性论哲学范畴网络
    第十一章南北朝时代佛教三大心性论思潮
    第十二章天台宗的性具善恶说
    第十三章华严宗的自性清净圆明说
    第十四章三论、唯识和密诸宗的心性论
    第十五章禅宗的理论要旨在慧能前禅师的心性思想
    第十六章慧能《坛经》的性净自悟说
    第十七章荷泽宗的灵知心体说
    第十八章石头宗的灵源皎洁说
    第十九章洪州宗的平常心是道说
    第二十章临济宗的一念心清净与无事是贵人说
    第二十一章儒、佛心性思想的互动
    第二十二章道、佛心性思想的互动
    余论一心性论:中印佛教思想的重点同异点
    余论二心性论:儒、道、佛三教哲学的主要契合点
    下卷
    第四编宇宙论
    第五编实践论
    结语
    征引与参考书目
    主要人名索引
    后记
  • 内容简介:
      “佛教的哲学”是一个非常后起的概念,但佛教思惟无疑是作为宗教的佛教进入人类的精神生活领域的结果。方立天教授的这本《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上、下卷)》描述了自古以来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佛教精神生活内容,勾勒了中国佛教哲学体系,是作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肯定以及一份期待先进文化产生的热情。
      方立天先生在国内是老一辈的佛学家,他在诸种思潮蜂起的今天,仍然诚笃地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实实在在地运用这一思想,认真地整理中国佛教的思想发展脉络。《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上、下卷)》一书正是先生倾其毕生精力而著的经典著作。本书从中国哲学史发展的脉络来解读、诠释中国佛教哲学的思想,并采用问题解析体来展现中国佛教哲学的内容。全书通过总论、人生论、心性论、宇宙论和实践论五篇专题论述,阐明了中国佛教哲学问题的滥觞、论辩、演变与发展的历史轨迹,显示了其间不同观点之间的互动进程,总结了其哲学思维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规律。值得关注的是本书的纵向考察,始于印度的文明史开端,以佛教出现后的历史为重点线索,从佛陀在世时2500年前一贯而下,直到真正的中国特色的佛教产生,中国特色的佛学理论体系的诞生与建立,在这个思想发展的长河中勾勒出了佛教哲学从西往东的广阔历史发展空间。同时本书理论探讨广泛全面,文风平易,观念表达清楚明白,真正体现了哲学史是概念发展史这一精当的命题。
  • 作者简介:
      方立天,1933年生,浙江永康人。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助教、讲师,1984年经国务院特批破格晋升为正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长。历任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顾问,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常务副会长,《中国哲学史》杂志主编,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长期从事中国哲学、佛教与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专著有:《魏晋南北朝佛教论丛》、《佛教哲学》、《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和《中国古代哲学问题发展史》(上下册)等,此外发表文章250余篇。
  • 目录:
    上卷
    第一编总论
    小引
    第一章中国佛教哲学的形成
    第二章中国佛教哲学的历史演变
    第三章中国佛教哲学的思想体系
    第二编人生论
    小引
    第四章中国佛教的因果报应论
    第五章中国佛教的神不灭论
    第六章中国佛教涅*观念的演变与发展
    第七章中国佛教对于“佛”的涵义转化与拓展
    第八章中国佛教净土观念的类别与转型
    第三编心性论
    小引
    第九章印度佛教心性论思想概述
    第十章中国佛教心性论哲学范畴网络
    第十一章南北朝时代佛教三大心性论思潮
    第十二章天台宗的性具善恶说
    第十三章华严宗的自性清净圆明说
    第十四章三论、唯识和密诸宗的心性论
    第十五章禅宗的理论要旨在慧能前禅师的心性思想
    第十六章慧能《坛经》的性净自悟说
    第十七章荷泽宗的灵知心体说
    第十八章石头宗的灵源皎洁说
    第十九章洪州宗的平常心是道说
    第二十章临济宗的一念心清净与无事是贵人说
    第二十一章儒、佛心性思想的互动
    第二十二章道、佛心性思想的互动
    余论一心性论:中印佛教思想的重点同异点
    余论二心性论:儒、道、佛三教哲学的主要契合点
    下卷
    第四编宇宙论
    第五编实践论
    结语
    征引与参考书目
    主要人名索引
    后记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上下)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上下卷)
方立天 著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上下)
佛教哲学
方立天 著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上下)
方立天文集·第2卷:魏晋南北朝佛教
方立天 著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上下)
禅宗概要
方立天 著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上下)
寻觅性灵:从文化与禅宗
方立天 著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上下)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方立天 著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上下)
隋唐佛教:16开本
方立天 著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上下)
魏晋南北朝佛教:16开
方立天 著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上下)
方立天文集 第4卷 佛教哲学:16开
方立天 著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上下)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上下)-中国文库哲学社会科学类
方立天 著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上下)
中国佛教散论
方立天 著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上下)
魏晋南北朝佛教论丛
方立天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