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实践

影视艺术实践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2022-06
版次: 1
ISBN: 9787507850321
定价: 48.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童书
3人买过
  • 《影视艺术实践》是以高中生为主体读者的影视艺术教育读本,将基础知识、技能技巧、文化品位融会贯通,旨在促进学生将影视艺术与影视实践相结合。本书包含影视器材、镜头语言、实践练习、创意表现四个单元:影视器材单元主要学习拍摄设备的使用方法,使学生能够进行初级的影像拍摄与制作;镜头语言单元主要学习如何运用影视化的思维进行叙事,使学生能够从专业角度欣赏影视作品;实践练习单元主要学习影视制作流程,使学生能够独立策划制作短片;创意表现单元主要学习新媒体技术技巧,使学生了解新媒体艺术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周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原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主任,传媒与艺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第六届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曾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广播影视十佳优秀理论人才、**部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北京十佳电影工作者、北京市教学名师奖、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入选奖等。周星教授担任主讲的本科系列课程相继获得包括国家教学成果奖等三十余项重要奖项。主要研究领域为影视史论、影视文化传播与艺术批评、艺术教育理论等。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百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

    印资料》等机构转载论文数十篇,出版学术著作数十本。在“学术志”发布的全国艺术学学术影响力榜单中排名第五,在权威机构发布的全国艺术学学者 CSSCI 期刊刊文量榜单中排名。

    王赟姝,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教育研究中心秘书长,第二十四—二十九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秘书长,**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影视艺术中的思政元素研究虚拟教研室”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影视理论与批评、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出版《影视与数字媒体艺术实践》(普通高中国家课程教学用书)、译著《虚拟现实电影制作》,参编论文集、报告二十余本,在《当代电影》《电影艺术》《光明日报》等中文学术核心期刊、报纸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参与多项课题研究。曾获2021年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 2021年度北京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广东省教育厅首批本科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案例等省部级奖项四项。

    陈亦水,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北京师范大学“仲英青年学者”,戏剧与影视学博士,艺术学理论博士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影文化研究、数字影像与新媒体理论。曾在《当代电影》《电影艺术》等中文学术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并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部分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影视文化》《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全文转载,著作与论文获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年度学术成果推优一等奖。曾独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参与多个国家重点课题。曾获第十二届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第十七届北京师范大学青教赛文科组一等奖、“励耘优秀教师”二等奖及其他奖项。

    吕源,北京中学美术教师,北京市朝阳区骨干教师,北京市朝阳区拔尖优秀青年教师后备人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优秀个人。设计开发并实施“电影空间艺术设计”系列美术课程,获北京市朝阳区2018年教育教学年度成果奖提名。致力于将电影带入中小学美术课堂,专注美术教与学方式变革。曾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数字化教学》《北京教育》《中国教师》《艺术教育》等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深度学习理念下整合教材构建初中电影美术单元课的研究”。

    雷雷,中国儿童中心儿童影像教师,北京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影视艺术与理论、中小学影视教育。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会员,曾担任第二十三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外联部部长,第二十五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北京市学生金帆艺术团三十周年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文学统筹。曾在《艺术评论》《民族艺术研究》《电影评介》《中国艺术报》等发表论文十余篇,部分研究成果被《人大复印资料》、学习强国等转载。曾参与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首都中小学生借助影视文化传播进行‘四史’教育效果研究”等多项课题。曾获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单元  影视器材

    节  照相机与摄像机 / 003

    第二节  数字终端的应用 / 009

    第三节  辅助器材的使用 / 013

    第四节  剪辑与数字合成 / 019

    第二单元  镜头语言

    节  景别与构图 / 027

    第二节  场面调度 / 034

    第三节  光线与色彩 / 042

    第四节  电影声音 / 051

    第三单元  实践练习

    节  剧情设计 / 059

    第二节  画面讲故事 / 065

    第三节  声画合成 / 073

    第四节  电视节目 / 079

    第四单元  创意表现

    节  创意改编 / 087

    第二节  创意动画 / 093

    第三节  创意纪实 / 099

    第四节  创意新媒体 / 105
  • 内容简介:
    《影视艺术实践》是以高中生为主体读者的影视艺术教育读本,将基础知识、技能技巧、文化品位融会贯通,旨在促进学生将影视艺术与影视实践相结合。本书包含影视器材、镜头语言、实践练习、创意表现四个单元:影视器材单元主要学习拍摄设备的使用方法,使学生能够进行初级的影像拍摄与制作;镜头语言单元主要学习如何运用影视化的思维进行叙事,使学生能够从专业角度欣赏影视作品;实践练习单元主要学习影视制作流程,使学生能够独立策划制作短片;创意表现单元主要学习新媒体技术技巧,使学生了解新媒体艺术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 作者简介:
    周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原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主任,传媒与艺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第六届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曾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广播影视十佳优秀理论人才、**部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北京十佳电影工作者、北京市教学名师奖、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入选奖等。周星教授担任主讲的本科系列课程相继获得包括国家教学成果奖等三十余项重要奖项。主要研究领域为影视史论、影视文化传播与艺术批评、艺术教育理论等。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百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

    印资料》等机构转载论文数十篇,出版学术著作数十本。在“学术志”发布的全国艺术学学术影响力榜单中排名第五,在权威机构发布的全国艺术学学者 CSSCI 期刊刊文量榜单中排名。

    王赟姝,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教育研究中心秘书长,第二十四—二十九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秘书长,**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影视艺术中的思政元素研究虚拟教研室”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影视理论与批评、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出版《影视与数字媒体艺术实践》(普通高中国家课程教学用书)、译著《虚拟现实电影制作》,参编论文集、报告二十余本,在《当代电影》《电影艺术》《光明日报》等中文学术核心期刊、报纸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参与多项课题研究。曾获2021年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 2021年度北京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广东省教育厅首批本科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案例等省部级奖项四项。

    陈亦水,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北京师范大学“仲英青年学者”,戏剧与影视学博士,艺术学理论博士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影文化研究、数字影像与新媒体理论。曾在《当代电影》《电影艺术》等中文学术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并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部分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影视文化》《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全文转载,著作与论文获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年度学术成果推优一等奖。曾独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参与多个国家重点课题。曾获第十二届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第十七届北京师范大学青教赛文科组一等奖、“励耘优秀教师”二等奖及其他奖项。

    吕源,北京中学美术教师,北京市朝阳区骨干教师,北京市朝阳区拔尖优秀青年教师后备人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优秀个人。设计开发并实施“电影空间艺术设计”系列美术课程,获北京市朝阳区2018年教育教学年度成果奖提名。致力于将电影带入中小学美术课堂,专注美术教与学方式变革。曾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数字化教学》《北京教育》《中国教师》《艺术教育》等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深度学习理念下整合教材构建初中电影美术单元课的研究”。

    雷雷,中国儿童中心儿童影像教师,北京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影视艺术与理论、中小学影视教育。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会员,曾担任第二十三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外联部部长,第二十五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北京市学生金帆艺术团三十周年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文学统筹。曾在《艺术评论》《民族艺术研究》《电影评介》《中国艺术报》等发表论文十余篇,部分研究成果被《人大复印资料》、学习强国等转载。曾参与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首都中小学生借助影视文化传播进行‘四史’教育效果研究”等多项课题。曾获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 目录:
    单元  影视器材

    节  照相机与摄像机 / 003

    第二节  数字终端的应用 / 009

    第三节  辅助器材的使用 / 013

    第四节  剪辑与数字合成 / 019

    第二单元  镜头语言

    节  景别与构图 / 027

    第二节  场面调度 / 034

    第三节  光线与色彩 / 042

    第四节  电影声音 / 051

    第三单元  实践练习

    节  剧情设计 / 059

    第二节  画面讲故事 / 065

    第三节  声画合成 / 073

    第四节  电视节目 / 079

    第四单元  创意表现

    节  创意改编 / 087

    第二节  创意动画 / 093

    第三节  创意纪实 / 099

    第四节  创意新媒体 / 105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影视艺术实践
影视表演艺术理论与实践研究
向成龙 著
影视艺术实践
影视同期声录音指南
(美)帕特鲁什卡·米尔兹瓦(Patrushkha Mierzwa)
影视艺术实践
影视导演基础教程
潘桦
影视艺术实践
影视鉴赏与实践
陶鑫、张翠倩 编
影视艺术实践
影视广告策划与创意制作的创新研究
李霞
影视艺术实践
影视艺术概论
梁阿龙著
影视艺术实践
影视剧本创作教程
郭海燕
影视艺术实践
影视剧本写作
孙丰俊、徐兴标、岳文立
影视艺术实践
影视剧类型教程
丁莉丽 主编
影视艺术实践
影视发展及基础制作流程研究
平凯磊 著
影视艺术实践
影视人类学信札
陈学礼
影视艺术实践
影视文化传播
王若伊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