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选集(第8卷)(珍藏版)

南怀瑾选集(第8卷)(珍藏版)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3-06
版次: 1
ISBN: 9787309086775
定价: 130.00
装帧: 精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836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3人买过
  •   《如何修证佛法》《药师经的济世观》《学佛者的基本信念》。佛教将“戒”(戒律)、“定”(禅定)、“慧”(智慧)称之为“三学”,认为一切法门尽摄于此,应当精勤修学。这中间,戒、定属于修行实践,慧属于教理思维。南怀瑾先生在台北时,曾以“如何修证佛法”为主题,对学生开设系列讲座,前后凡28次。这些讲座的内容,经记录整理,便形成了《如何修证佛法》(初名《融会显密圆通修证次第》)一书。书中以“见”(见地)、“修”(修证)、“行”(行愿)为重点,以《楞严经》、《法华经》、《增一阿含经》、《起世经》、《华严经》、《瑜伽师地论》、《现观庄严论》、《宗镜录》、《指月录》、《密宗道次第广论》、《菩提道次第广论》等佛典为资料,对佛教的修持方法作了简洁明了的阐述。既有要点提示,又有例证说明。问世以后,不仅在海峡两岸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且被译成英文,流传于西方国家。   南怀瑾(1918年-2012年),国学大师,诗人,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其著作多以演讲整理为主,内容往往将儒、释、道等思想进行比对,别具一格。出生于中国浙江温州乐清南宅殿后村,20世纪80年代末筹资兴建金温铁路,并于1998年建成通车。现居江苏。 如何修证佛法
    出版说明
    编者的话
    再版说明
    第一讲
    本讲缘起
    释迦悟了什么参考经典解脱和悟道倒因为果
    见地修证及行愿四加行
    第二讲
    伪经之辨
    《楞严经》的密因心与缘七处征心八还辨见五十阴魔色阴
    第三讲
    走火入魔受阴想阴行阴识阴
    第四讲
    水老鹤
    识阴五阴及边际妄想本空四大解脱
    佛说《法华经》拈花微笑
    第五讲
    《法华》和《庄子》的寓言五千比丘离席分段及变易生死弹指八万四千劫
    《序品》———东方现瑞《比喻品》———火宅三车《信解品》《药草喻品》《化城喻品》
    第六讲
    《法华》与寒山衣中宝
    少欲及无欲佛法与皇帝永恒不变存在的真理大医王
    多宝如来和张商英龙女成佛
    第七讲
    十念法门
    安般、止观、炼气《安般品第十七》正意、正身、正言出息入息气与两腿罗云念安般
    第八讲
    修持证果初禅到四禅
    结使和大阿罗汉念身与白骨观念佛与净土宗念法与学理实践念僧念圣贤僧念戒守戒念施念舍念天及天堂
    第九讲
    孟子的浩然之气见思惑和结使
    《楞严经》中的十种仙六欲天道断欲及炼气调息瑜珈及密宗的修法
    第十讲
    听息数息的问题
    精气神、乐明无念与三界空假中三止三观密宗及修气
    修脉生命和宇宙法则
    第十一讲
    达摩的理入行入二祖安心
    四祖与各宗派五祖的时代六祖的时代
    即心是佛的流弊小释迦仰山临济四料简
    第十二讲
    参话头观心法门三际托空
    再说临济四料简永嘉说三身
    禅与《指月录》生死问题沩仰的对答夹山悟道
    第十三讲
    思想念头的流动三际托空与现在心四料简与火候军事艺术和禅夹山度洛浦
    《宗镜录》悟道十问洛浦三关说临济说曹洞
    第十四讲
    不二法门与自然外道真空顽空真有假有
    一切唯心和身心说洞山
    易卦和五位君臣三种渗漏说曹山
    如来禅与祖师禅五代的人才
    第十五讲
    如何去身见鸟飞式再说修气睦州的草鞋说云门三平偈法身两般病陈尚书宴云门
    第十六讲
    顾鉴咦法眼宗
    见桃花悟道围起来打
    四禅、四大和三大劫身心健康的修道性相二宗
    五遍行及五阴意识和余力
    第十七讲
    说圆悟勤
    闻思修是什么信之难
    说定昏沉定世间定修定修空与枯禅修有与紧张调整色身
    第十八讲
    水火风三劫三界天人宇宙的灾难
    人类自身的灾难心法与色法人体的三界
    无住、无著、无愿心体及其作用心、意、识变化气质
    第十九讲
    第一障碍———身见色身转变
    不是绝对的时间三灾与修持四大种与色法相续心
    四禅八定和精气神善人的凡夫禅轻安、定、非定
    第二十讲
    什么不是定境专一作意
    世间定及非世间定有心地、无心地生起和圆满六位无心地
    有余依涅、无余依涅
    第二十一讲
    佛法在世间
    《禅宗直指》———大事因缘雪岩钦公案高峰妙公案修定的善巧
    第二十二讲
    明心见性与三身吕纯阳与黄龙南重要的资粮
    不能得定与出定定境中的退位现观与圣教量
    第二十三讲
    幻相和眼通四加行位
    声闻乘的四加行独觉乘的四加行八万四千对治习气次第断过大般若大火炬
    大乘的三有和涅把握行蕴
    第二十四讲
    往生兜率天第一义四正断
    未生令不生的不善菩萨道的加行顿根菩萨四十六种魔六度菩萨行四种魔境
    第二十五讲
    李长者的《合论》妄念和情性与情
    济颠和林酒仙色蕴受蕴想蕴行蕴
    第二十六讲
    困在感觉境界变成习惯的思再说行阴
    心不相应行法说识阴
    融通妄想与颠倒妄想五阴解脱
    打坐的前三秒
    第二十七讲
    一知与色身一知与思修持的初步
    作意、假观、所缘假想产生的魔境守着灵明清净不守灵明清净漏任脉的变化
    第二十八讲
    只有行愿
    三千善行,数千功德
    打开心结
    情的慈悲与智的慈悲
    动摇心行
    如何转变气质
    四重恩三途苦
    检查再检查
    行行重行行
    附:三界天人表

    药师经的济世观
    出版说明
    前言
    再版说明
    讲经缘起

    学佛者的基本信念
    出版说明
    上篇: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记
    下篇:心闻洞十方,当然获圆通
    附录一:普贤菩萨的行愿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
    楞严经普贤菩萨心闻法门
    附录二:诸佛菩萨的行愿
    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十二大愿
    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
    大智文殊菩萨十大愿
    大悲观世音菩萨圆通法门与三十二应身
    大愿地藏王菩萨之圣德大愿
    附录三:发大心文
    南怀瑾先生著述目录
  • 内容简介:
      《如何修证佛法》《药师经的济世观》《学佛者的基本信念》。佛教将“戒”(戒律)、“定”(禅定)、“慧”(智慧)称之为“三学”,认为一切法门尽摄于此,应当精勤修学。这中间,戒、定属于修行实践,慧属于教理思维。南怀瑾先生在台北时,曾以“如何修证佛法”为主题,对学生开设系列讲座,前后凡28次。这些讲座的内容,经记录整理,便形成了《如何修证佛法》(初名《融会显密圆通修证次第》)一书。书中以“见”(见地)、“修”(修证)、“行”(行愿)为重点,以《楞严经》、《法华经》、《增一阿含经》、《起世经》、《华严经》、《瑜伽师地论》、《现观庄严论》、《宗镜录》、《指月录》、《密宗道次第广论》、《菩提道次第广论》等佛典为资料,对佛教的修持方法作了简洁明了的阐述。既有要点提示,又有例证说明。问世以后,不仅在海峡两岸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且被译成英文,流传于西方国家。
  • 作者简介:
      南怀瑾(1918年-2012年),国学大师,诗人,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其著作多以演讲整理为主,内容往往将儒、释、道等思想进行比对,别具一格。出生于中国浙江温州乐清南宅殿后村,20世纪80年代末筹资兴建金温铁路,并于1998年建成通车。现居江苏。
  • 目录:
    如何修证佛法
    出版说明
    编者的话
    再版说明
    第一讲
    本讲缘起
    释迦悟了什么参考经典解脱和悟道倒因为果
    见地修证及行愿四加行
    第二讲
    伪经之辨
    《楞严经》的密因心与缘七处征心八还辨见五十阴魔色阴
    第三讲
    走火入魔受阴想阴行阴识阴
    第四讲
    水老鹤
    识阴五阴及边际妄想本空四大解脱
    佛说《法华经》拈花微笑
    第五讲
    《法华》和《庄子》的寓言五千比丘离席分段及变易生死弹指八万四千劫
    《序品》———东方现瑞《比喻品》———火宅三车《信解品》《药草喻品》《化城喻品》
    第六讲
    《法华》与寒山衣中宝
    少欲及无欲佛法与皇帝永恒不变存在的真理大医王
    多宝如来和张商英龙女成佛
    第七讲
    十念法门
    安般、止观、炼气《安般品第十七》正意、正身、正言出息入息气与两腿罗云念安般
    第八讲
    修持证果初禅到四禅
    结使和大阿罗汉念身与白骨观念佛与净土宗念法与学理实践念僧念圣贤僧念戒守戒念施念舍念天及天堂
    第九讲
    孟子的浩然之气见思惑和结使
    《楞严经》中的十种仙六欲天道断欲及炼气调息瑜珈及密宗的修法
    第十讲
    听息数息的问题
    精气神、乐明无念与三界空假中三止三观密宗及修气
    修脉生命和宇宙法则
    第十一讲
    达摩的理入行入二祖安心
    四祖与各宗派五祖的时代六祖的时代
    即心是佛的流弊小释迦仰山临济四料简
    第十二讲
    参话头观心法门三际托空
    再说临济四料简永嘉说三身
    禅与《指月录》生死问题沩仰的对答夹山悟道
    第十三讲
    思想念头的流动三际托空与现在心四料简与火候军事艺术和禅夹山度洛浦
    《宗镜录》悟道十问洛浦三关说临济说曹洞
    第十四讲
    不二法门与自然外道真空顽空真有假有
    一切唯心和身心说洞山
    易卦和五位君臣三种渗漏说曹山
    如来禅与祖师禅五代的人才
    第十五讲
    如何去身见鸟飞式再说修气睦州的草鞋说云门三平偈法身两般病陈尚书宴云门
    第十六讲
    顾鉴咦法眼宗
    见桃花悟道围起来打
    四禅、四大和三大劫身心健康的修道性相二宗
    五遍行及五阴意识和余力
    第十七讲
    说圆悟勤
    闻思修是什么信之难
    说定昏沉定世间定修定修空与枯禅修有与紧张调整色身
    第十八讲
    水火风三劫三界天人宇宙的灾难
    人类自身的灾难心法与色法人体的三界
    无住、无著、无愿心体及其作用心、意、识变化气质
    第十九讲
    第一障碍———身见色身转变
    不是绝对的时间三灾与修持四大种与色法相续心
    四禅八定和精气神善人的凡夫禅轻安、定、非定
    第二十讲
    什么不是定境专一作意
    世间定及非世间定有心地、无心地生起和圆满六位无心地
    有余依涅、无余依涅
    第二十一讲
    佛法在世间
    《禅宗直指》———大事因缘雪岩钦公案高峰妙公案修定的善巧
    第二十二讲
    明心见性与三身吕纯阳与黄龙南重要的资粮
    不能得定与出定定境中的退位现观与圣教量
    第二十三讲
    幻相和眼通四加行位
    声闻乘的四加行独觉乘的四加行八万四千对治习气次第断过大般若大火炬
    大乘的三有和涅把握行蕴
    第二十四讲
    往生兜率天第一义四正断
    未生令不生的不善菩萨道的加行顿根菩萨四十六种魔六度菩萨行四种魔境
    第二十五讲
    李长者的《合论》妄念和情性与情
    济颠和林酒仙色蕴受蕴想蕴行蕴
    第二十六讲
    困在感觉境界变成习惯的思再说行阴
    心不相应行法说识阴
    融通妄想与颠倒妄想五阴解脱
    打坐的前三秒
    第二十七讲
    一知与色身一知与思修持的初步
    作意、假观、所缘假想产生的魔境守着灵明清净不守灵明清净漏任脉的变化
    第二十八讲
    只有行愿
    三千善行,数千功德
    打开心结
    情的慈悲与智的慈悲
    动摇心行
    如何转变气质
    四重恩三途苦
    检查再检查
    行行重行行
    附:三界天人表

    药师经的济世观
    出版说明
    前言
    再版说明
    讲经缘起

    学佛者的基本信念
    出版说明
    上篇: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记
    下篇:心闻洞十方,当然获圆通
    附录一:普贤菩萨的行愿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
    楞严经普贤菩萨心闻法门
    附录二:诸佛菩萨的行愿
    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十二大愿
    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
    大智文殊菩萨十大愿
    大悲观世音菩萨圆通法门与三十二应身
    大愿地藏王菩萨之圣德大愿
    附录三:发大心文
    南怀瑾先生著述目录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