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法学与生态德学

生态法学与生态德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10-01
版次: 1
ISBN: 9787503857683
定价: 4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78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法律
4人买过
  • 生态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入人与自然全面和谐的更高层次的崭新文明形态。保证生态安全和人类生存安全,建设生态文明是当前世界面临的共同任务。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形成较大规模的循环经济,可再生能源利用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沈守愚,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1919年生。1947年毕业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法学院政治学系。现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农业经济与土地法学教学与研究。主要著作有:专著:《土地法学》、《土地法学通论》、《读史泛言》。主编:《土地法全书》、《土地大辞典(法学卷)》、《台湾现代农业》、《南京社科志(政治学志)》。参编:《农业大百科》、《港澳台大陆土地法比较研究》。获奖著作有:农业部《农村集体土地法律问题研究》三等奚,司法部《土地法学通论》优秀著作奖,江苏社科委《土地法学通论》三等奖,国土资源部《农地发展权重要意义》论文奖等。
    孙佑海,男,山东省荣成县人,1954年7月出生。吉林大学法学学士、民法学硕士。南京农业大学管理学博士。
    长期从事环境资源立法工作。参加起草了1985年以来我国所有的环境资源立法工作,包括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土地管理法、水法、水土保持法、森林法、草原法、防沙治沙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
    现任: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正局);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土地法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环境资源法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
    曾任: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法案室主任、国务院法制局城建环保法规司副司长、国务院办公厅立法处长。
    著有:《中国环境法》、《土地流转制度研究》、《循环经济促进法解读》、《水污染防治法讲话》、《循环经济与立法研究》等十余部著作和170多篇学术论文。先后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循环经济法制保障研究”、司法部法学研究基金“电子废弃物立法研究”、中国法学会重大课题“制定环境法研究”等科学研究项目。 前言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是当务之急
    第二节环境保护、经济增长必须与生态安全协调
    第三节人类对土地生态的依存性
    第四节人和自然的关系
    第五节土地的属性与功能
    第六节建设用地急应依生态环境价值补偿

    第二章生态文明与生态学
    第一节生态文明含义
    第二节生态学
    第三节生态系统
    第四节生态系统的整体论和系统论
    第五节生态平衡及其调控理论
    第六节生态一经济协调论
    第七节生态一经济协调论在土地生态学中指导作用
    第八节生态学引入社会科学

    第三章生态法学
    第一节生态立法肇始
    第二节生态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原则
    第三节生态立法要适应气候变化新情况
    第四节生态法学的基础是政治学
    第五节生态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六节马克思学说十分重视自然生态
    第七节政治学核心是传统文化、现代化与生态优化相统一
    第八节生态经济学
    第九节生态法律制度
    第十节协调社会生态促进人类提升

    第四章国际生态环境法
    第一节国际联盟时期的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
    第二节人权、生存权的法律保护与发展
    第三节联合国的创始与联合国宪章
    第四节联合国开始生态环境立法
    第五节联合国举行第一次世界环境会议
    第六节联合国召开第二次世界环境会议
    第七节环境权的概念与内容
    第八节联合国要求率先保护森林、海洋、湿地、土地沙化
    第九节不尊重大自然客观规律的代价
    第十节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会议再次召开
    第十二节200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第十二节联合国警告人类对全球变暖应负90%责任

    第五章循环经济法制
    第一节循环经济理念和对政治经济学反思
    第二节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立法背景与起草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第四节循环经济在发达国家的实践
    第五节实行循环经济是国家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六节建设循环经济生态省
    第七节应用环境法治推进环境保护

    第六章生态德学
    第一节生态哲学德学浅言
    第二节中华民族是在人与自然持续和谐中发展的
    第三节西方学者盛赞中国远祖智慧和德行
    第四节《易经》、《礼记》、《孝经》传承人与自然和谐
    第五节儒家学说以礼、仁为核心
    第六节道家的自然无为学说
    第七节佛学的传入、发展与三教合流
    第八节天人之际和王充唯物主义
    第九节中国古代生态德学的实践
    第十节中国传统环境法的价值
    第十一节中华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

    第七章科学认识气候变化
    第一节中国人民获知气候学识简史
    第二节中国历史上气候暖冷的变迁
    第三节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第四节二氧化碳和氮污染的威胁
    第五节全球气候变暖危机四伏警钟
    第六节气候变暖淡水资源危机
    第七节“气候变暖对策”的历史与现状的较量

    第八章日地空间中自然现象简介
    第一节科学知识叩启了日地空间之门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
    第四节大气
    第五节月球
    第六节飓风和中国季风
    第七节城市气候
    第八节森林气候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生态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入人与自然全面和谐的更高层次的崭新文明形态。保证生态安全和人类生存安全,建设生态文明是当前世界面临的共同任务。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形成较大规模的循环经济,可再生能源利用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 作者简介:
    沈守愚,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1919年生。1947年毕业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法学院政治学系。现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农业经济与土地法学教学与研究。主要著作有:专著:《土地法学》、《土地法学通论》、《读史泛言》。主编:《土地法全书》、《土地大辞典(法学卷)》、《台湾现代农业》、《南京社科志(政治学志)》。参编:《农业大百科》、《港澳台大陆土地法比较研究》。获奖著作有:农业部《农村集体土地法律问题研究》三等奚,司法部《土地法学通论》优秀著作奖,江苏社科委《土地法学通论》三等奖,国土资源部《农地发展权重要意义》论文奖等。
    孙佑海,男,山东省荣成县人,1954年7月出生。吉林大学法学学士、民法学硕士。南京农业大学管理学博士。
    长期从事环境资源立法工作。参加起草了1985年以来我国所有的环境资源立法工作,包括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土地管理法、水法、水土保持法、森林法、草原法、防沙治沙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
    现任: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正局);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土地法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环境资源法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
    曾任: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法案室主任、国务院法制局城建环保法规司副司长、国务院办公厅立法处长。
    著有:《中国环境法》、《土地流转制度研究》、《循环经济促进法解读》、《水污染防治法讲话》、《循环经济与立法研究》等十余部著作和170多篇学术论文。先后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循环经济法制保障研究”、司法部法学研究基金“电子废弃物立法研究”、中国法学会重大课题“制定环境法研究”等科学研究项目。
  •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是当务之急
    第二节环境保护、经济增长必须与生态安全协调
    第三节人类对土地生态的依存性
    第四节人和自然的关系
    第五节土地的属性与功能
    第六节建设用地急应依生态环境价值补偿

    第二章生态文明与生态学
    第一节生态文明含义
    第二节生态学
    第三节生态系统
    第四节生态系统的整体论和系统论
    第五节生态平衡及其调控理论
    第六节生态一经济协调论
    第七节生态一经济协调论在土地生态学中指导作用
    第八节生态学引入社会科学

    第三章生态法学
    第一节生态立法肇始
    第二节生态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原则
    第三节生态立法要适应气候变化新情况
    第四节生态法学的基础是政治学
    第五节生态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六节马克思学说十分重视自然生态
    第七节政治学核心是传统文化、现代化与生态优化相统一
    第八节生态经济学
    第九节生态法律制度
    第十节协调社会生态促进人类提升

    第四章国际生态环境法
    第一节国际联盟时期的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
    第二节人权、生存权的法律保护与发展
    第三节联合国的创始与联合国宪章
    第四节联合国开始生态环境立法
    第五节联合国举行第一次世界环境会议
    第六节联合国召开第二次世界环境会议
    第七节环境权的概念与内容
    第八节联合国要求率先保护森林、海洋、湿地、土地沙化
    第九节不尊重大自然客观规律的代价
    第十节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会议再次召开
    第十二节200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第十二节联合国警告人类对全球变暖应负90%责任

    第五章循环经济法制
    第一节循环经济理念和对政治经济学反思
    第二节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立法背景与起草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第四节循环经济在发达国家的实践
    第五节实行循环经济是国家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六节建设循环经济生态省
    第七节应用环境法治推进环境保护

    第六章生态德学
    第一节生态哲学德学浅言
    第二节中华民族是在人与自然持续和谐中发展的
    第三节西方学者盛赞中国远祖智慧和德行
    第四节《易经》、《礼记》、《孝经》传承人与自然和谐
    第五节儒家学说以礼、仁为核心
    第六节道家的自然无为学说
    第七节佛学的传入、发展与三教合流
    第八节天人之际和王充唯物主义
    第九节中国古代生态德学的实践
    第十节中国传统环境法的价值
    第十一节中华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

    第七章科学认识气候变化
    第一节中国人民获知气候学识简史
    第二节中国历史上气候暖冷的变迁
    第三节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第四节二氧化碳和氮污染的威胁
    第五节全球气候变暖危机四伏警钟
    第六节气候变暖淡水资源危机
    第七节“气候变暖对策”的历史与现状的较量

    第八章日地空间中自然现象简介
    第一节科学知识叩启了日地空间之门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
    第四节大气
    第五节月球
    第六节飓风和中国季风
    第七节城市气候
    第八节森林气候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生态法学与生态德学
生态家园:我们往何处去
苗德岁
生态法学与生态德学
生态学透视:化学生态学
闫凤鸣 主编
生态法学与生态德学
生态农田实践与展望
蒋高明,郭立月
生态法学与生态德学
生态格网结构技术规程 CECS 353:2013
本社 编著
生态法学与生态德学
生态伦理十日谈
刘兵,雷毅,刘天天
生态法学与生态德学
生态安全绿皮书:中国林业和草原生态安全评价报告(2022~2023)
袁继明,张大红
生态法学与生态德学
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培训教程
刘德全,张雪容 著
生态法学与生态德学
生态保护补偿条例
法律出版社
生态法学与生态德学
生态社会学/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文库
贺双艳、颜萌萌 著
生态法学与生态德学
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人员持证上岗考核理论试题集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生态法学与生态德学
生态文明视域下牧区草地承包经营法律制度研究
王天雁
生态法学与生态德学
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反思与多维诠释
张小丽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