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博士文库·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一项关于教师行动的研究

教育博士文库·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一项关于教师行动的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4-10
版次: 1
ISBN: 9787504188588
定价: 3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36页
字数: 24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9人买过
  •   教学与科研关系是现代大学的根本问题,也是一 个充满争议的话题。教学与科研之间到底存在何种关 系,以及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一直是高等教育界的重 要课题。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高等教 育大众化、市场化的推进,教学与科研关系问题更成 为研究的热点。
      从研究范式来讲,已有研究可以分为本质主义范 式和社会建构主义范式。前者试图探寻教学与科研之 间内在的、确定的本质关系;后者则试图描述教学与 科研关系的社会建构性,属于教学与科研关系的社会 学研究。在细致的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本书认为,社 会建构主义的研究范式更具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是 未来研究的趋势。因此,本书定位为教学与科研关系 的社会学研究。
      社会学的研究又存在结构范式和行动范式之分。
      前者强调社会对于主体实践的制约,后者则强调主体 的自主行动。吴洪富编著的《教育博士文库·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一项关于教师行动的研究》则以协调“ 结构”和“行动”的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为基础开 展研究。布迪厄的基本立场是反对社会结构与主体行 动的“二元对立”,强调社会结构与个体的双重建构 。由此,布迪厄构筑了一套包括场域、惯习、资本等 概念在内的理论体系。
      基于布迪厄的理论,本书把大学作为一种变迁的 场域,通过分析变迁场域中教师的实践及其逻辑,更 为深刻地理解教学与科研关系。大学场域有自己独有 的特征:大学场域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大学场域的 基本活动是教学与科研;大学场域的基础是高深知识 ;大学场域是一个非常隐秘的斗争场所。大学场域具 有自己的运行逻辑,即知识的逻辑。大学场域是相对 独立的,随着大学与社会关系的演变以及知识型的演 化,大学场域也正经历着变迁。整体而言,19世纪及 其以前的大学是理性大学,而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下 半叶以来,大学逐渐转变为学术资本大学。
      场域变迁导致了教师行动的变化。教师虽然仍普 遍持有教学与科研关系相统一的信念,但教师的行动 却呈现出教学与科研的分离以及“重科研轻教学”的 倾向。在教学与科研关系上,大学教师存在着信念与 行动的背离。其背后的原因是,大学场域的既有惯习 (即理性大学的惯习)和新生惯习(即学术资本大学的 惯习)的更迭与冲突。大学场域的既有惯习主要有“ 传道授业解惑”、“以学术为业”和“教学与科研相 结合”。新生惯习包括“科研至上”、“以学术为生 ”及“顺从等待”等。
      身处新的场域,即学术资本大学之中,教师不得 不动用各种资本去寻求科研以立身。在资本动员和位 置抢占中,大学教师分化为占支配地位的教师和处于 被支配地位的教师。但是,他们为了辩护自己的行动 ,却运用了同样的策略,那就是“以教学的名义”。
      处于支配地位的教师的行动策略主要包括:强调科研 之于大学的基础性地位,推动以科研为基础的教学。
      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教师的行动策略主要有:提升教学 的地位、发展教学学术以及设立教学型教师等。经历 并不断斗争,大学教师在教学与科研上产生了身份的 认同危机,并出现了对大学传统文化的忘却。
      教学与科研的分离与对立以及大学教师身份的分 化,使科学探究逐渐远离了学生。没有科学探究的大 学教育是毫无生机的。教师是大学教学和科研的具体 实践者和最根本的载体,因此重构大学教师的教学与 科研关系,成为改善大学教育的紧要之事。教师教学 与科研关系的重构,必须基于场域和教师行动的双重 变革。大学要进行场域重建,走向“民主大学”,即 大学要成为一个可以各抒己见的具有批判性的交流与 交往的中心。同时,大学要承担起改善教师发展制度 、教师评价制度并强化教学与科研关联的使命。教师 要注重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和智慧,进行教学反思, 加入共同体并在其中发展,以提升教学与科研的联系 。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为何研究教学与科研关系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文献研究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
    第一节 超越结构与行动的对立
    第二节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及其与本研究的联系
    第三节 研究设计

    第三章 变迁场域中的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
    第一节 作为一种场域的大学
    第二节 大学场域的变迁
    第三节 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历史演化
    第四节 今日大学的教学与科研——中国的实践

    第四章 惯习更迭:教师教学与科研关系的信念和实践相背离
    第一节 教师关于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普遍认识与不同观点
    第二节 与信念相背离:教师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实践
    第三节 差异与冲突的根源:惯习的更迭

    第五章 资本动员与位置建构:教师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分化
    第一节 利益追逐与资本动员
    第二节 策略运用与行动辩护
    第三节 认同危机与传统陨落

    第六章 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关系的重构
    第一节 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愿景
    第二节 场域重建与制度变革
    第三节 教师行动变革

    第七章 结语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研究的创新与局限
    第三节 无尽的探索

    参考文献
    附录Ⅰ 《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调查问卷》
    附录Ⅱ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Ⅲ “双优”教师访谈提纲
    索引
    后记
  • 内容简介:
      教学与科研关系是现代大学的根本问题,也是一 个充满争议的话题。教学与科研之间到底存在何种关 系,以及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一直是高等教育界的重 要课题。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高等教 育大众化、市场化的推进,教学与科研关系问题更成 为研究的热点。
      从研究范式来讲,已有研究可以分为本质主义范 式和社会建构主义范式。前者试图探寻教学与科研之 间内在的、确定的本质关系;后者则试图描述教学与 科研关系的社会建构性,属于教学与科研关系的社会 学研究。在细致的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本书认为,社 会建构主义的研究范式更具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是 未来研究的趋势。因此,本书定位为教学与科研关系 的社会学研究。
      社会学的研究又存在结构范式和行动范式之分。
      前者强调社会对于主体实践的制约,后者则强调主体 的自主行动。吴洪富编著的《教育博士文库·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一项关于教师行动的研究》则以协调“ 结构”和“行动”的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为基础开 展研究。布迪厄的基本立场是反对社会结构与主体行 动的“二元对立”,强调社会结构与个体的双重建构 。由此,布迪厄构筑了一套包括场域、惯习、资本等 概念在内的理论体系。
      基于布迪厄的理论,本书把大学作为一种变迁的 场域,通过分析变迁场域中教师的实践及其逻辑,更 为深刻地理解教学与科研关系。大学场域有自己独有 的特征:大学场域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大学场域的 基本活动是教学与科研;大学场域的基础是高深知识 ;大学场域是一个非常隐秘的斗争场所。大学场域具 有自己的运行逻辑,即知识的逻辑。大学场域是相对 独立的,随着大学与社会关系的演变以及知识型的演 化,大学场域也正经历着变迁。整体而言,19世纪及 其以前的大学是理性大学,而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下 半叶以来,大学逐渐转变为学术资本大学。
      场域变迁导致了教师行动的变化。教师虽然仍普 遍持有教学与科研关系相统一的信念,但教师的行动 却呈现出教学与科研的分离以及“重科研轻教学”的 倾向。在教学与科研关系上,大学教师存在着信念与 行动的背离。其背后的原因是,大学场域的既有惯习 (即理性大学的惯习)和新生惯习(即学术资本大学的 惯习)的更迭与冲突。大学场域的既有惯习主要有“ 传道授业解惑”、“以学术为业”和“教学与科研相 结合”。新生惯习包括“科研至上”、“以学术为生 ”及“顺从等待”等。
      身处新的场域,即学术资本大学之中,教师不得 不动用各种资本去寻求科研以立身。在资本动员和位 置抢占中,大学教师分化为占支配地位的教师和处于 被支配地位的教师。但是,他们为了辩护自己的行动 ,却运用了同样的策略,那就是“以教学的名义”。
      处于支配地位的教师的行动策略主要包括:强调科研 之于大学的基础性地位,推动以科研为基础的教学。
      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教师的行动策略主要有:提升教学 的地位、发展教学学术以及设立教学型教师等。经历 并不断斗争,大学教师在教学与科研上产生了身份的 认同危机,并出现了对大学传统文化的忘却。
      教学与科研的分离与对立以及大学教师身份的分 化,使科学探究逐渐远离了学生。没有科学探究的大 学教育是毫无生机的。教师是大学教学和科研的具体 实践者和最根本的载体,因此重构大学教师的教学与 科研关系,成为改善大学教育的紧要之事。教师教学 与科研关系的重构,必须基于场域和教师行动的双重 变革。大学要进行场域重建,走向“民主大学”,即 大学要成为一个可以各抒己见的具有批判性的交流与 交往的中心。同时,大学要承担起改善教师发展制度 、教师评价制度并强化教学与科研关联的使命。教师 要注重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和智慧,进行教学反思, 加入共同体并在其中发展,以提升教学与科研的联系 。
  •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为何研究教学与科研关系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文献研究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
    第一节 超越结构与行动的对立
    第二节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及其与本研究的联系
    第三节 研究设计

    第三章 变迁场域中的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
    第一节 作为一种场域的大学
    第二节 大学场域的变迁
    第三节 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历史演化
    第四节 今日大学的教学与科研——中国的实践

    第四章 惯习更迭:教师教学与科研关系的信念和实践相背离
    第一节 教师关于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普遍认识与不同观点
    第二节 与信念相背离:教师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实践
    第三节 差异与冲突的根源:惯习的更迭

    第五章 资本动员与位置建构:教师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分化
    第一节 利益追逐与资本动员
    第二节 策略运用与行动辩护
    第三节 认同危机与传统陨落

    第六章 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关系的重构
    第一节 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愿景
    第二节 场域重建与制度变革
    第三节 教师行动变革

    第七章 结语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研究的创新与局限
    第三节 无尽的探索

    参考文献
    附录Ⅰ 《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调查问卷》
    附录Ⅱ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Ⅲ “双优”教师访谈提纲
    索引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教育博士文库·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一项关于教师行动的研究
教育无痕:掌握家庭教育核心法则,与孩子共同成长
王琳
教育博士文库·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一项关于教师行动的研究
教育写作:从教改实践走向成果表达 大夏书系
颜莹
教育博士文库·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一项关于教师行动的研究
教育的时空漫游——博物馆文化课程建设与实践
彭学明
教育博士文库·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一项关于教师行动的研究
教育与教师教育(教师教育哲学译丛)
[英]理查德·S·彼得斯
教育博士文库·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一项关于教师行动的研究
教育政策与教师专业重构——国际比较的视角
(法)罗知北、刘敏、(葡)路易斯·米格尔·卡瓦略、(巴西)达莉拉·安德拉德·奥利韦拉、(加)路易·勒瓦瑟 编
教育博士文库·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一项关于教师行动的研究
教育与激情:社会转型背景下县城高中教师情感能量研究
胡鹏辉
教育博士文库·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一项关于教师行动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
刘儒德
教育博士文库·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一项关于教师行动的研究
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与实践
丁雪峰,殷婕,郭真
教育博士文库·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一项关于教师行动的研究
教育人类学
凯瑟琳·安德森-莱维特
教育博士文库·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一项关于教师行动的研究
教育,就是给孩子高情绪价值
贾杜晶,岳贤伦著
教育博士文库·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一项关于教师行动的研究
教育法导读
唐之享
教育博士文库·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一项关于教师行动的研究
教育信息化政策和总体规划论纲
苗逢春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