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衣言、孙诒让父子年谱——温州文献丛书

孙衣言、孙诒让父子年谱——温州文献丛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整理
2003-07
版次: 1
ISBN: 9787806810910
定价: 34.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91页
字数: 404千字
分类: 历史
62人买过
  • 由孙诒让哲嗣孙延钊(又名孟晋)于20世纪30年代撰写的《孙逊学公年谱》(十卷)和《孙征君籀公年谱》(八卷),至今已尘封70余年,一直未能刊出。如今能入选《温州文献丛书》得以整理出版,实是一大幸事。
      
      
      上世纪30年代,孙孟晋出于对桑梓历史文化的深切关怀,同时为了搞清其父祖的生平事迹及学术成就,长达数载埋头于玉海楼案桌上,阅读和清理孙衣言、孙诒让的著作、函牍、书批、札记,并一一加以摘录。正如章炳麟所说:“其散在筐荚者,非其子姓莫能理。”作为儿孙的孟晋终于把家藏有关孙衣言、孙诒让的大量文稿资料清理出来,经过爬梳和排比,编纂成两部年谱手稿,约80万余字。两部谱稿完成后,章炳麟分别为它们作序。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两部谱稿却一直束之高阁,未能出版。十年动乱期间,为了谱稿免遭销毁,孙老不得不将它送交北京图书馆保存。粉碎“四人帮”后,中国学术界出现了阳光灿烂的春天,给这两部年谱的出版带来了希望,然而此时孙老已是91岁高龄,且双目失明,他个人已无力进行整理。于是他嘱托我们将两部年谱手稿从北京图书馆取回进行整理,并希望我们寻找机会争取出版,为温州的文化事业作一点贡献,也好了却他的一个心愿。不久,孙老于1983年夏天在杭州逝世,终生未能见到他倾力编纂的两部年谱手稿变为正式出版的书籍。为了纪念这位毕生从事地方文献的搜集和整理、曾任温州籀园图书馆馆长、浙江图书馆馆长的可敬老人,我们特在谱书首页,对孙老的生平业绩作了郑重介绍,以告慰孙老之灵。
      
      
      当两部谱稿列入《温州文献丛书》的出版计划后,面对洋洋80余万字的手稿,如何进行整理确是一个难题。我们几经磋商,决定在保持谱稿基本面貌的前提下,将两部年谱合并编辑,易名为《孙衣言孙诒让父子年谱》。孙氏父子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父子二人的政治观、文化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多有相同之处,存在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尤其是在学术上,他们紧密相连,不能断然分开。孙衣言平生以振兴永嘉学派为己任,在游宦中不忘学术研究,编纂出版了《永嘉丛书》,为重振永嘉学派呕心沥血,被誉为“ 晚清特立之儒”。孙诒让秉承家学,继承父志,毕生从事学术研究。他承前启后,“开新造大”,写成了《周礼正义》、《墨子间诂》等巨著,并在经学、史学、文字学、方志学及考据、校勘、目录等众多学科中都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晚清的朴学大师。因此,我们认为将两部年谱合并编辑是可取的。同时,因为是两谱合一,也便于在内容上进行调整、增删,压缩字数,并使整理后的全书前后贯串,事不重复。
      
      
      总之,《孙衣言孙诒让父子年谱》的整理编辑,将为人们研究孙氏父子提供极为重要的资料。其中收集在年谱附录里的孙衣言五部日记,更是首次问世,弥足珍贵。同时,从谱中还可以了解到晚清振兴永嘉学派的基本过程和温州的优良文化传统,对促进温州学的创建也将大有裨益。 孙延钊(1893-1983)字孟晋,号勋*。诒让子。家学渊源,继承庭训。壮岁毕业于北京法政专门学校。历任北洋政府监署科长、温州籀园图书馆馆长、浙江省图书馆馆长、浙江通志馆编纂、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孙延钊一生致力于地方文献搜集整理与校勘工作,作有《永嘉藏 《温州文献丛书》出版缘起

    整理前言

    作者生平简介

    孙逊学先生年谱序

    孙仲容先生年谱叙

    孙氏源流及家世

    瑞安盘谷孙氏世系

    年谱

    附录

     孙衣言遗文

       赴皖日记

       甲子行记

       戊辰南行日记

       癸西瞻天日记

       丙子瞻天日记

       出都日记

       逸者从谈

     孙诒让遗文

       在温州艺文学校开学典礼上演说辞

       学务本议

       学务枝议

     道光二十四年顺天乡试《同榜题名录》

     道光三十年会式《同榜题名录》

     道光三十年《殿试题名录》

     同治六年丁卯兼补行甲子科《浙江乡试题名录》
  • 内容简介:
    由孙诒让哲嗣孙延钊(又名孟晋)于20世纪30年代撰写的《孙逊学公年谱》(十卷)和《孙征君籀公年谱》(八卷),至今已尘封70余年,一直未能刊出。如今能入选《温州文献丛书》得以整理出版,实是一大幸事。
      
      
      上世纪30年代,孙孟晋出于对桑梓历史文化的深切关怀,同时为了搞清其父祖的生平事迹及学术成就,长达数载埋头于玉海楼案桌上,阅读和清理孙衣言、孙诒让的著作、函牍、书批、札记,并一一加以摘录。正如章炳麟所说:“其散在筐荚者,非其子姓莫能理。”作为儿孙的孟晋终于把家藏有关孙衣言、孙诒让的大量文稿资料清理出来,经过爬梳和排比,编纂成两部年谱手稿,约80万余字。两部谱稿完成后,章炳麟分别为它们作序。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两部谱稿却一直束之高阁,未能出版。十年动乱期间,为了谱稿免遭销毁,孙老不得不将它送交北京图书馆保存。粉碎“四人帮”后,中国学术界出现了阳光灿烂的春天,给这两部年谱的出版带来了希望,然而此时孙老已是91岁高龄,且双目失明,他个人已无力进行整理。于是他嘱托我们将两部年谱手稿从北京图书馆取回进行整理,并希望我们寻找机会争取出版,为温州的文化事业作一点贡献,也好了却他的一个心愿。不久,孙老于1983年夏天在杭州逝世,终生未能见到他倾力编纂的两部年谱手稿变为正式出版的书籍。为了纪念这位毕生从事地方文献的搜集和整理、曾任温州籀园图书馆馆长、浙江图书馆馆长的可敬老人,我们特在谱书首页,对孙老的生平业绩作了郑重介绍,以告慰孙老之灵。
      
      
      当两部谱稿列入《温州文献丛书》的出版计划后,面对洋洋80余万字的手稿,如何进行整理确是一个难题。我们几经磋商,决定在保持谱稿基本面貌的前提下,将两部年谱合并编辑,易名为《孙衣言孙诒让父子年谱》。孙氏父子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父子二人的政治观、文化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多有相同之处,存在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尤其是在学术上,他们紧密相连,不能断然分开。孙衣言平生以振兴永嘉学派为己任,在游宦中不忘学术研究,编纂出版了《永嘉丛书》,为重振永嘉学派呕心沥血,被誉为“ 晚清特立之儒”。孙诒让秉承家学,继承父志,毕生从事学术研究。他承前启后,“开新造大”,写成了《周礼正义》、《墨子间诂》等巨著,并在经学、史学、文字学、方志学及考据、校勘、目录等众多学科中都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晚清的朴学大师。因此,我们认为将两部年谱合并编辑是可取的。同时,因为是两谱合一,也便于在内容上进行调整、增删,压缩字数,并使整理后的全书前后贯串,事不重复。
      
      
      总之,《孙衣言孙诒让父子年谱》的整理编辑,将为人们研究孙氏父子提供极为重要的资料。其中收集在年谱附录里的孙衣言五部日记,更是首次问世,弥足珍贵。同时,从谱中还可以了解到晚清振兴永嘉学派的基本过程和温州的优良文化传统,对促进温州学的创建也将大有裨益。
  • 作者简介:
    孙延钊(1893-1983)字孟晋,号勋*。诒让子。家学渊源,继承庭训。壮岁毕业于北京法政专门学校。历任北洋政府监署科长、温州籀园图书馆馆长、浙江省图书馆馆长、浙江通志馆编纂、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孙延钊一生致力于地方文献搜集整理与校勘工作,作有《永嘉藏
  • 目录:
    《温州文献丛书》出版缘起

    整理前言

    作者生平简介

    孙逊学先生年谱序

    孙仲容先生年谱叙

    孙氏源流及家世

    瑞安盘谷孙氏世系

    年谱

    附录

     孙衣言遗文

       赴皖日记

       甲子行记

       戊辰南行日记

       癸西瞻天日记

       丙子瞻天日记

       出都日记

       逸者从谈

     孙诒让遗文

       在温州艺文学校开学典礼上演说辞

       学务本议

       学务枝议

     道光二十四年顺天乡试《同榜题名录》

     道光三十年会式《同榜题名录》

     道光三十年《殿试题名录》

     同治六年丁卯兼补行甲子科《浙江乡试题名录》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孙衣言、孙诒让父子年谱——温州文献丛书
孙延钊集
孙延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