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时间简史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清华时间简史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
2016-04
版次: 1
ISBN: 9787302427773
定价: 6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517页
字数: 504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36人买过
  •   清华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经历了清华学堂、清华学校、国立清华大学(包括西南联大)及“抗战”复校后等不同阶段,根基深厚且历久弥新。从初的科目设置、院系创办,到院系调整,再至改革开放后逐步复建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展现的不仅是清华自身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演变,也是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中国近现代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缩影。《清华时间简史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通过对档案文献、图书作、内部文集、校友回忆等资料的挖掘及荐关数据的统计分析,从多方面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整理,竭力为读者提供一部较为完整的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史,亦为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供有益的借鉴。   王孙禺,浙江温州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研究方向:创建一流大学的理论与实践、学校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高等工程教育等。长期关注麻省理工学院的院校’研究,组织翻译了数十年的《麻省理工学院校长报告》,并发表多篇相关论文;已完成国家、省市级课题20余项,并获奖多项。
      
      周茂林,生于沈阳,197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并留校,先后在核研究、人事处从事科研和管理工作,2000年调入人文社科学学院,2005年聘为研究员。曾任人事处副处长、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等职。结合所从事的工作,撰写和发表多篇研究论文,主持制定了多项行之有效的管理规章制度。
      
      李珍。安徽人,清华大学校史馆研究人员,博士。2008年获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博士学位,后进入清华大学博士后流动站,2012年出站并留校工作。发表《改革开放以来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MIT创办早期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历程及特征分析》《科学技术在档案鉴辨中的应用历程及特征分析》等多篇论文。 系所设置
    第一节 系所设置沿革
    一、清华学堂时期
    二、清华学校时期
    三、国立清华大学初期
    四、抗战时期
    五、复员时期
    六、1949年后至“文革”时期
    七、改革开放时期
    第二节 专业与学科设置

    本科教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学制与学位
    一、学制变迁
    二、学位授予
    第三节 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
    一、教学计划
    二、课程设置
    第四节 教学基本建设
    一、课程建设
    二、教材建设
    三、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
    四、学风建设
    第五节 优秀教学成果
    一、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
    二、市级优秀教学成果
    三、清华大学校级优秀教学成果

    研究生教育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教学方案与课程设置
    一、1949年前
    二、1949年后
    第三节 学位授予与获奖情况
    一、学位授予
    二、获奖情况

    科学研究
    第一节 科学研究机构
    第二节 科研成果
    一、1949年前
    二、1949年后
    第三节 学术活动
    一、学术讲座
    二、学术交流

    图书资料、实验室与出版物
    第一节 图书资料
    第二节 馆舍与实验室
    一、馆舍与设备
    二、公用房核算标准
    三、院属各单位截至2010年5月公用房使用情况
    四、学院代管单位用房情况
    五、实验室
    第三节 出版物
    一、1949年前
    二、1949年后

    教师与职工
    第一节 教职工基本情况
    一、1949年前
    二、1949年后
    第二节 教师
    一、教师组成结构
    二、教授名录
    三、兼任教授名录
    四、双聘教授名录
    五、“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名录
    六、“伟伦特聘访问教授”名录
    七、名誉学衔
    八、突出贡献奖
    九、专业技术职务聘任
    第三节 表彰
    一、先进集体
    二、先进工作者

    国家及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
    第一节 交流互访
    一、外宾来访
    二、对外校际交流与合作
    三、主办及承办的国际会议
    第二节 留学生培养
    第三节 港澳台交换生

    附录 大事记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清华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经历了清华学堂、清华学校、国立清华大学(包括西南联大)及“抗战”复校后等不同阶段,根基深厚且历久弥新。从初的科目设置、院系创办,到院系调整,再至改革开放后逐步复建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展现的不仅是清华自身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演变,也是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中国近现代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缩影。《清华时间简史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通过对档案文献、图书作、内部文集、校友回忆等资料的挖掘及荐关数据的统计分析,从多方面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整理,竭力为读者提供一部较为完整的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史,亦为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供有益的借鉴。
  • 作者简介:
      王孙禺,浙江温州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研究方向:创建一流大学的理论与实践、学校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高等工程教育等。长期关注麻省理工学院的院校’研究,组织翻译了数十年的《麻省理工学院校长报告》,并发表多篇相关论文;已完成国家、省市级课题20余项,并获奖多项。
      
      周茂林,生于沈阳,197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并留校,先后在核研究、人事处从事科研和管理工作,2000年调入人文社科学学院,2005年聘为研究员。曾任人事处副处长、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等职。结合所从事的工作,撰写和发表多篇研究论文,主持制定了多项行之有效的管理规章制度。
      
      李珍。安徽人,清华大学校史馆研究人员,博士。2008年获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博士学位,后进入清华大学博士后流动站,2012年出站并留校工作。发表《改革开放以来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MIT创办早期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历程及特征分析》《科学技术在档案鉴辨中的应用历程及特征分析》等多篇论文。
  • 目录:
    系所设置
    第一节 系所设置沿革
    一、清华学堂时期
    二、清华学校时期
    三、国立清华大学初期
    四、抗战时期
    五、复员时期
    六、1949年后至“文革”时期
    七、改革开放时期
    第二节 专业与学科设置

    本科教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学制与学位
    一、学制变迁
    二、学位授予
    第三节 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
    一、教学计划
    二、课程设置
    第四节 教学基本建设
    一、课程建设
    二、教材建设
    三、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
    四、学风建设
    第五节 优秀教学成果
    一、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
    二、市级优秀教学成果
    三、清华大学校级优秀教学成果

    研究生教育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教学方案与课程设置
    一、1949年前
    二、1949年后
    第三节 学位授予与获奖情况
    一、学位授予
    二、获奖情况

    科学研究
    第一节 科学研究机构
    第二节 科研成果
    一、1949年前
    二、1949年后
    第三节 学术活动
    一、学术讲座
    二、学术交流

    图书资料、实验室与出版物
    第一节 图书资料
    第二节 馆舍与实验室
    一、馆舍与设备
    二、公用房核算标准
    三、院属各单位截至2010年5月公用房使用情况
    四、学院代管单位用房情况
    五、实验室
    第三节 出版物
    一、1949年前
    二、1949年后

    教师与职工
    第一节 教职工基本情况
    一、1949年前
    二、1949年后
    第二节 教师
    一、教师组成结构
    二、教授名录
    三、兼任教授名录
    四、双聘教授名录
    五、“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名录
    六、“伟伦特聘访问教授”名录
    七、名誉学衔
    八、突出贡献奖
    九、专业技术职务聘任
    第三节 表彰
    一、先进集体
    二、先进工作者

    国家及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
    第一节 交流互访
    一、外宾来访
    二、对外校际交流与合作
    三、主办及承办的国际会议
    第二节 留学生培养
    第三节 港澳台交换生

    附录 大事记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清华时间简史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中国工程教育2035:战略走向与政策选择
王孙禺;张炜;丁雪梅;乔伟峰;翁默斯
清华时间简史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清华时间简史:工程教育
王孙禺;李珍
清华时间简史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基于大工程观的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
王孙禺;乔伟峰;徐立辉;郑娟
清华时间简史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国际工程教育发展与科技人才全球化竞争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GLOBAL COMPETI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 英文
王孙禺 著;顾皓
清华时间简史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清华时间简史 电机工程系(第二版)
王孙禺;曾嵘;康重庆;李珍;赵伟
清华时间简史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清华时间简史:教育研究院
王孙禺 李越 李珍
清华时间简史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组织文化和变革相互关系探析
王孙禺 著;黄晟
清华时间简史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战略性研究型大学的崛起:1917—1980年的麻省理工学院
王孙禺 著;曾开富
清华时间简史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清华时间简史电机工程系(第二版)
王孙禺、李珍、赵伟 著
清华时间简史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中国工程教育: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史
王孙禺、刘继青 著
清华时间简史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战略与规划
王孙禺 主编;谢维和
清华时间简史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高等教育组织与管理
王孙禺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