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轨时期国有银行脆弱性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转轨时期国有银行脆弱性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6-01
版次: 1
ISBN: 9787505852952
定价: 1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其他
页数: 243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经济
1人买过
  • 《转轨时期国有银行脆弱性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主要介绍了银行脆弱性理论及其评析、银行脆弱性的负外部性、中国经济制度缺陷与国有银行脆弱性等内容。转轨时期国有银行脆弱性是金融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特别是对中国这样一个制度变迁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国有银行脆弱性问题显得更为突出。中国银行改革选择了渐进式的制度变迁之路,以牺牲金融效率为代价获得了暂时的金融稳定,但也积累了许多矛盾和问题。国有银行脆弱性到底到了什么程度,制度根源何在,如何预防和化解,中国目前仍缺乏系统、全面的深入研究。因此,转轨时期国有银行的脆弱性研究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总的来看,国有银行脆弱性问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也是我国当前经济与金融改革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转轨时期国有银行脆弱性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是一种有益尝试。作者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剖析,提出了一些具有创新性的观点。 序
    1导论
    1.1概念界定
    1.2选题背景
    1.3研究现状和评价
    1.4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1.5论文的结构及其主要内容
    1.6主要创新和不足之处

    2银行脆弱性理论及其评析
    2.1马克思主义的银行脆弱性理论
    2.2银行体系的内在脆弱性假说理论
    2.3银行机构的内在脆弱性:不对称信息理论
    2.4银行挤提模型理论
    2.5金融主体行为的有限理性
    2.6金融资产价格的内在波动性

    3银行脆弱性的负外部性
    3.1外部性和金融市场无效率
    3.2银行脆弱性的负外部性之一:脆弱性传染对整个银行体系的影响
    3.3银行脆弱性的负外部性之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3.4银行脆弱性的负外部性之三: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3.5银行脆弱性的负外部性之四:对财政政策的影响
    3.6银行脆弱性的负外部性之五:对国际收支平衡和汇率的影响
    3.7结论

    4中国经济的转轨与国有银行脆弱性
    4.1经济转轨和制度变迁的基础理论
    4.2转轨国家银行体系缘何更加脆弱
    4.3转轨时期国有银行脆弱性的原因分析
    4.4结论

    5中国经济制度缺陷与国有银行脆弱性
    5.1制度合约分析的理论基础
    5.2中国金融市场合约化的过程:中国式不完全合约
    5.3国有银行准合约关系探微:以不良贷款为例
    5.4国有银行制度演进与其脆弱性的堆积
    5.5国有银行脆弱性的深层原因:多重制度缺损假说
    5.6结论

    6国有银行脆弱性的表现、测度及其成因实证分析
    6.1国有银行脆弱性表现的主要指标分析
    6.2国有银行体系脆弱性综合判断(1978~2000年)
    6.3国有银行脆弱性成因实证分析

    7国有银行脆弱性分散和化解的制度安排
    7.1国有银行制度变迁生正逢时
    7.2国有银行改革传统观点述评
    7.3国有银行脆弱性预警制度安排
    7.4国有银行脆弱性分散和化解的制度安排
    7.5实施金融多元化战略,分散和化解国有银行脆弱性
    7.6国有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分散和化解国有银行脆弱性
    7.7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转轨时期国有银行脆弱性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主要介绍了银行脆弱性理论及其评析、银行脆弱性的负外部性、中国经济制度缺陷与国有银行脆弱性等内容。转轨时期国有银行脆弱性是金融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特别是对中国这样一个制度变迁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国有银行脆弱性问题显得更为突出。中国银行改革选择了渐进式的制度变迁之路,以牺牲金融效率为代价获得了暂时的金融稳定,但也积累了许多矛盾和问题。国有银行脆弱性到底到了什么程度,制度根源何在,如何预防和化解,中国目前仍缺乏系统、全面的深入研究。因此,转轨时期国有银行的脆弱性研究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总的来看,国有银行脆弱性问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也是我国当前经济与金融改革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转轨时期国有银行脆弱性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是一种有益尝试。作者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剖析,提出了一些具有创新性的观点。
  • 目录:

    1导论
    1.1概念界定
    1.2选题背景
    1.3研究现状和评价
    1.4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1.5论文的结构及其主要内容
    1.6主要创新和不足之处

    2银行脆弱性理论及其评析
    2.1马克思主义的银行脆弱性理论
    2.2银行体系的内在脆弱性假说理论
    2.3银行机构的内在脆弱性:不对称信息理论
    2.4银行挤提模型理论
    2.5金融主体行为的有限理性
    2.6金融资产价格的内在波动性

    3银行脆弱性的负外部性
    3.1外部性和金融市场无效率
    3.2银行脆弱性的负外部性之一:脆弱性传染对整个银行体系的影响
    3.3银行脆弱性的负外部性之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3.4银行脆弱性的负外部性之三: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3.5银行脆弱性的负外部性之四:对财政政策的影响
    3.6银行脆弱性的负外部性之五:对国际收支平衡和汇率的影响
    3.7结论

    4中国经济的转轨与国有银行脆弱性
    4.1经济转轨和制度变迁的基础理论
    4.2转轨国家银行体系缘何更加脆弱
    4.3转轨时期国有银行脆弱性的原因分析
    4.4结论

    5中国经济制度缺陷与国有银行脆弱性
    5.1制度合约分析的理论基础
    5.2中国金融市场合约化的过程:中国式不完全合约
    5.3国有银行准合约关系探微:以不良贷款为例
    5.4国有银行制度演进与其脆弱性的堆积
    5.5国有银行脆弱性的深层原因:多重制度缺损假说
    5.6结论

    6国有银行脆弱性的表现、测度及其成因实证分析
    6.1国有银行脆弱性表现的主要指标分析
    6.2国有银行体系脆弱性综合判断(1978~2000年)
    6.3国有银行脆弱性成因实证分析

    7国有银行脆弱性分散和化解的制度安排
    7.1国有银行制度变迁生正逢时
    7.2国有银行改革传统观点述评
    7.3国有银行脆弱性预警制度安排
    7.4国有银行脆弱性分散和化解的制度安排
    7.5实施金融多元化战略,分散和化解国有银行脆弱性
    7.6国有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分散和化解国有银行脆弱性
    7.7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转轨时期国有银行脆弱性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转轨时期中国电信行业垄断问题研究
杨秀玉 著
转轨时期国有银行脆弱性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转轨经济中的审计理论与实务
李三喜 编著;中天恒会计师事务所 编写
转轨时期国有银行脆弱性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转轨时期中国政府俘获现象透视
李健
转轨时期国有银行脆弱性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转轨经济笔记
李晓西 著
转轨时期国有银行脆弱性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转轨时期地方政府行为与企业技术创新研究
刘和东 著
转轨时期国有银行脆弱性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转轨时期的中国期货市场:郭晓利期货文集
郭晓利 著
转轨时期国有银行脆弱性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转轨国家产权改革与公司治理研究
程伟、冯舜华、徐坡岭 著
转轨时期国有银行脆弱性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转轨时期我国货币政策差异效应研究
宋长青 著
转轨时期国有银行脆弱性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转轨中的中国金融宏观调控
张晓慧 著
转轨时期国有银行脆弱性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转轨时期的税收理论研究
马国强 著
转轨时期国有银行脆弱性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转轨时期的中国金融问题研究
夏斌 著
转轨时期国有银行脆弱性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转轨中的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
刘伟、李绍荣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