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收入与财富调查报告(2017)

中国居民收入与财富调查报告(2017)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2018-03
版次: 1
ISBN: 9787514189759
定价: 65.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608页
分类: 经济
3人买过
  • 本书从人口禀赋特征、就业、事业、家庭收入、家庭财富、家庭消费、主观幸福感与社会热点等7各方面,对中国居民收入及财富进行了详细的、全方位的 调查与分析,提出了就中国人口现状的情况下,如何合理规划与发展中国经济,以及城镇化的科学发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收入分配研究中心,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一直秉承着“博文明理,厚德济世”的大学精神,以其深厚的财政行业背景、独特的财政学科优势和出色的行业影响力,为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中心成立近六载,结合我校所拥有的湖北省级重点学科和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优势和特色,积聚了我校各学院的优秀人才,已经构建起一支专门从事收入分配研究的学术创新团队。 第一章人口禀赋特征

    第一节基本特征

    一、总体分布特征

    二、人口基本特征

    第二节户口特征

    一、中国户籍制度的现实作用

    二、户口的基本特征

    三、转换户口的特征

    四、贫困及其态度

    五、人口流动模式

    第三节教育程度

    一、户籍制度与教育程度

    二、自身及配偶的教育程度

    三、子女特征

    第四节健康状况

    第五节社会保障状况

    一、医疗保险参保情况

    二、最低生活保险参保情况

    第六节本章小结

    第二章就业

    第一节就业状态

    一、就业分布状况

    二、就业与收入

    第二节农业生产者

    一、乡镇干部结构

    二、从事农业生产的月份

    三、农业生产者类型与收入

    四、农业生产者类型与农业税费负担变化

    五、政府对不同农业生产者的农业扶持状况

    六、政府对不同农业生产者的优惠政策

    第三节个体或私人经营

    一、个体和私营企业雇用状况

    二、个体和私营企业的经营状况

    三、个体私营企业创业环境评价

    第四节受雇于他人

    一、受雇于他人就业群体的职业结构

    二、受雇于他人就业群体的职称级别结构

    三、受雇于他人就业群体的学历状况

    四、受雇于他人就业群体获得工作的途径

    五、受雇于他人就业群体的福利待遇

    六、受雇于他人就业群体的平均晋升次数

    七、受雇于他人就业群体签订的合同类型

    八、受雇于他人就业群体工作满意度评价

    九、受雇于他人就业群体想辞职的原因

    第五节失业

    一、失业的原因

    二、失业群体的工作经历

    三、失业群体的登记情况

    四、失业群体找工作的途径

    五、就业援助

    六、公益性就业服务

    七、对就业市场的看法

    八、父辈与子女的职业关系

    第六节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一、文献综述

    ……

     
  • 内容简介:
    本书从人口禀赋特征、就业、事业、家庭收入、家庭财富、家庭消费、主观幸福感与社会热点等7各方面,对中国居民收入及财富进行了详细的、全方位的 调查与分析,提出了就中国人口现状的情况下,如何合理规划与发展中国经济,以及城镇化的科学发展。
  • 作者简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收入分配研究中心,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一直秉承着“博文明理,厚德济世”的大学精神,以其深厚的财政行业背景、独特的财政学科优势和出色的行业影响力,为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中心成立近六载,结合我校所拥有的湖北省级重点学科和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优势和特色,积聚了我校各学院的优秀人才,已经构建起一支专门从事收入分配研究的学术创新团队。
  • 目录:
    第一章人口禀赋特征

    第一节基本特征

    一、总体分布特征

    二、人口基本特征

    第二节户口特征

    一、中国户籍制度的现实作用

    二、户口的基本特征

    三、转换户口的特征

    四、贫困及其态度

    五、人口流动模式

    第三节教育程度

    一、户籍制度与教育程度

    二、自身及配偶的教育程度

    三、子女特征

    第四节健康状况

    第五节社会保障状况

    一、医疗保险参保情况

    二、最低生活保险参保情况

    第六节本章小结

    第二章就业

    第一节就业状态

    一、就业分布状况

    二、就业与收入

    第二节农业生产者

    一、乡镇干部结构

    二、从事农业生产的月份

    三、农业生产者类型与收入

    四、农业生产者类型与农业税费负担变化

    五、政府对不同农业生产者的农业扶持状况

    六、政府对不同农业生产者的优惠政策

    第三节个体或私人经营

    一、个体和私营企业雇用状况

    二、个体和私营企业的经营状况

    三、个体私营企业创业环境评价

    第四节受雇于他人

    一、受雇于他人就业群体的职业结构

    二、受雇于他人就业群体的职称级别结构

    三、受雇于他人就业群体的学历状况

    四、受雇于他人就业群体获得工作的途径

    五、受雇于他人就业群体的福利待遇

    六、受雇于他人就业群体的平均晋升次数

    七、受雇于他人就业群体签订的合同类型

    八、受雇于他人就业群体工作满意度评价

    九、受雇于他人就业群体想辞职的原因

    第五节失业

    一、失业的原因

    二、失业群体的工作经历

    三、失业群体的登记情况

    四、失业群体找工作的途径

    五、就业援助

    六、公益性就业服务

    七、对就业市场的看法

    八、父辈与子女的职业关系

    第六节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一、文献综述

    ……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中国居民收入与财富调查报告(2017)
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24(农村住宅专题)
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 著
中国居民收入与财富调查报告(2017)
中国高考报告丛书
中国高考学术居委会
中国居民收入与财富调查报告(2017)
中国价值:话语建构与国际传播
韩震
中国居民收入与财富调查报告(2017)
中国好家风 志 儿童文学 新华正版
刘纳新编著
中国居民收入与财富调查报告(2017)
中国经济安全展望报告(2024)
苏剑 戚自科 主编
中国居民收入与财富调查报告(2017)
中国上市公司ESG评价报告2022
刘柳 张天华 王凯
中国居民收入与财富调查报告(2017)
中国海关进出口货物检验检疫申报手册2024
进出口货物检验检疫申报手册编委会 编著 著
中国居民收入与财富调查报告(2017)
中国新诗叙事学(国家社科基金丛书—文化)
杨四平 著
中国居民收入与财富调查报告(2017)
中国哲学史
(编著者)钟泰
中国居民收入与财富调查报告(2017)
中国最美服饰丛书——五色华彩马面裙
贾玺增 高文静
中国居民收入与财富调查报告(2017)
中国水处理行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膜工业卷IV)
郑祥 魏源送 王志伟 程荣
中国居民收入与财富调查报告(2017)
中国地方政府发展能力报告(2022—2023)
翟磊 主编 李鑫涛 李晨光 副主编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国居民收入与财富调查报告(2017)
会计论坛(第21卷,第1辑,2022年)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研究所
中国居民收入与财富调查报告(2017)
会计论坛(第20卷,第2辑,2021年)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研究所
中国居民收入与财富调查报告(2017)
会计论坛 2021年第20卷 第1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研究所 著
中国居民收入与财富调查报告(2017)
会计论坛 2020年 第19卷 第2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研究所
中国居民收入与财富调查报告(2017)
财政经济评论 2020年.上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研究所 湖北财政与发
中国居民收入与财富调查报告(2017)
会计论坛 2020年第1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研究所
中国居民收入与财富调查报告(2017)
中国居民收入与财富调查报告(2019年)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收入分配与现代财政研究院
中国居民收入与财富调查报告(2017)
财政经济评论 (2019年.下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研究所 ;湖北财政与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居民收入与财富调查报告(2017)
会计论坛(2019年第2辑总第18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研究所 著
中国居民收入与财富调查报告(2017)
财政经济评论(2019年·上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研究所、湖北财政与发展研究中心 编
中国居民收入与财富调查报告(2017)
会计论坛(2019年第1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研究所 著
中国居民收入与财富调查报告(2017)
丝路泉踪:“一带一路”货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