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CM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S-ICM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1-12
版次: 1
ISBN: 9787522307268
定价: 8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05页
分类: 经济
  •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倍受关注,它既是对传统班级授课制下教师中心模式的颠覆,也是课堂教学结构产生系统性变革的典型范式,对其进行积极探索和深入研究,能为课堂结构变革以及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力的理论佐证和实践指导。移动社交网络由于其本身所富含的移动互联技术基因和社交活动价值理念,对于社会文化传播的影响和作用渐成显势,对于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乃至对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观念和全局行动,也存在着适切而又紧密的理论关系和实践意义。然而,在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我国目前的翻转课堂教学还处在探索阶段,在平台选择和模式构建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完整性。据此,在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新常态下,运用移动社交网络进行大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探索,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基于此,《S-ICM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明确了“基于移动社交网络的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主题,在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下,综合运用了内容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准实验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于应用移动社交网络推进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入的考察,探究了如何促进大学生在日益普及的移动社交网络环境中有效地开展翻转学习活动。
      《S-ICM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主要研究目标是通过对移动社交网络进行教学功能的挖掘、移植和开发改造,探究运用移动社交网络开展大学翻转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方法。
      《S-ICM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通过文献梳理和理论推演,首先,构建了S-ICM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即基于移动社交网络(Mobile Social Network)的“课前知识传授(Knowledge Impartment)、课堂知识内化(Knowledge Construction)、课后知识迁移(Knowledge Migration)”的三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原型,并对其进行了内涵解析和要素分析,设计出了该模式的评价框架和指标体系。其次,采用了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经过三轮迭代循环,细化了S-ICM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分阶模式和实施体系,形成了具体的基于移动社交网络的三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及一整套详细的教学设计方案、活动流程环节、参与式教学设计机制、学习效果评价方式等分阶模式和实施方案。再次,开展了S-ICM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效果评价,采用准实验研究方法,建立对照组和实验组,设计了不相等区组后测准实验设计模式和单组前测后测时间序列准实验设计模式,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进行评价数据收集,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检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S-ICM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效果较为明显,学生在认知、情感、能力和行为几个维度的学习效果均有提升,该模式的构建以及相应内涵体系的建立,基本达到了研究的预期目标。最后,在前期研究和效果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和体会,进一步总结出S-ICM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体应用实施时必须遵循的原则和相关策略,这既是该模式推广应用的指导原则,也是对S-ICM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内涵特征的再次凝练和深化。
      《S-ICM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研究结论主要有:①在大学课堂教学中应用S-ICM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②S-ICM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应用移动社交网络构建翻转课堂教学平台,有利于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③S-ICM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知识学习为主线,串联起了知识传授、知识内化和知识迁移的整体认知链条,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和行为的统合发展。④S-ICM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施行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明确移动社交网络的价值效度,合理进行实践应用。   党建宁,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英国Liverpool John Moores University“创业教育”访问学者,现任兰州财经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甘肃省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全国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负责人,甘肃省省级本科课程负责人,甘肃省省级众创空间负责人,甘肃省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带头人,先后获得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甘肃省创新创业导师、甘肃省创新创业教学名师、甘肃省高校就业创业导师,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专家库成员,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常务委员(理事)、甘肃省科技专家库成员、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专家库成员,KAB创业教育(中国)项目讲师等称号,先后担任“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多项创新创业竞赛的国赛和省赛评委。常年从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创新创业基础》《创业管理》《电商创业实训》等课程,开展了大量以“创新创业教育”“思创融合”和“创业生态”为主题的系列研究,近年来获得甘肃省教学成果奖6次,甘肃高校社科成果奖2次,先后主持、参与完成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和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等科研课题20余项,主编和参编教材、专著4部,发表CSSCI等专业论文20余篇。先后主持或参与申报的全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省级众创空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甘肃省就业创业工程、甘肃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试点专业、慕课建设、虚拟仿真、教改研究等获得多项***和省级立项。指导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0余项,指导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创新创业类学科竞赛奖项30余项。 第1章 绪论
    本章概要
    本章脉络结构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目标与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第2章 文献综述
    本章概要
    本章脉络结构
    2.1 移动社交网络相关研究
    2.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关研究
    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总结与启示

    第3章 S-ICM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理论原型的构建
    本章概要
    本章脉络结构
    3.1 S-ICM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3.2 S-ICM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技术支持环境
    3.3 教育学视野中的教学模式构建原则与方法
    3.4 S-ICM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原型
    3.5 S-ICM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评价指标体系

    第4章 S-ICM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迭代修正
    本章概要
    本章脉络结构
    4.1 基于设计的研究概述
    4.2 研究总体方案设计
    4.3 第一轮研究――检验模式的合理性和适宜性
    4.4 第二轮研究――优化模式的操作性和灵活性
    4.5 第三轮研究――提升模式的延伸性和扩展性
    4.6 三轮研究小结

    第5章 S-ICM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效果
    本章概要
    本章脉络结构
    5.1 效果评价方案设计与实施
    5.2 效果评价数据检验与分析
    ……

    第6章 S-ICM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总结
    第7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 内容简介: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倍受关注,它既是对传统班级授课制下教师中心模式的颠覆,也是课堂教学结构产生系统性变革的典型范式,对其进行积极探索和深入研究,能为课堂结构变革以及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力的理论佐证和实践指导。移动社交网络由于其本身所富含的移动互联技术基因和社交活动价值理念,对于社会文化传播的影响和作用渐成显势,对于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乃至对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观念和全局行动,也存在着适切而又紧密的理论关系和实践意义。然而,在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我国目前的翻转课堂教学还处在探索阶段,在平台选择和模式构建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完整性。据此,在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新常态下,运用移动社交网络进行大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探索,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基于此,《S-ICM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明确了“基于移动社交网络的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主题,在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下,综合运用了内容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准实验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于应用移动社交网络推进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入的考察,探究了如何促进大学生在日益普及的移动社交网络环境中有效地开展翻转学习活动。
      《S-ICM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主要研究目标是通过对移动社交网络进行教学功能的挖掘、移植和开发改造,探究运用移动社交网络开展大学翻转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方法。
      《S-ICM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通过文献梳理和理论推演,首先,构建了S-ICM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即基于移动社交网络(Mobile Social Network)的“课前知识传授(Knowledge Impartment)、课堂知识内化(Knowledge Construction)、课后知识迁移(Knowledge Migration)”的三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原型,并对其进行了内涵解析和要素分析,设计出了该模式的评价框架和指标体系。其次,采用了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经过三轮迭代循环,细化了S-ICM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分阶模式和实施体系,形成了具体的基于移动社交网络的三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及一整套详细的教学设计方案、活动流程环节、参与式教学设计机制、学习效果评价方式等分阶模式和实施方案。再次,开展了S-ICM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效果评价,采用准实验研究方法,建立对照组和实验组,设计了不相等区组后测准实验设计模式和单组前测后测时间序列准实验设计模式,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进行评价数据收集,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检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S-ICM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效果较为明显,学生在认知、情感、能力和行为几个维度的学习效果均有提升,该模式的构建以及相应内涵体系的建立,基本达到了研究的预期目标。最后,在前期研究和效果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和体会,进一步总结出S-ICM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体应用实施时必须遵循的原则和相关策略,这既是该模式推广应用的指导原则,也是对S-ICM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内涵特征的再次凝练和深化。
      《S-ICM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研究结论主要有:①在大学课堂教学中应用S-ICM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②S-ICM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应用移动社交网络构建翻转课堂教学平台,有利于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③S-ICM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知识学习为主线,串联起了知识传授、知识内化和知识迁移的整体认知链条,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和行为的统合发展。④S-ICM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施行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明确移动社交网络的价值效度,合理进行实践应用。
  • 作者简介:
      党建宁,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英国Liverpool John Moores University“创业教育”访问学者,现任兰州财经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甘肃省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全国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负责人,甘肃省省级本科课程负责人,甘肃省省级众创空间负责人,甘肃省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带头人,先后获得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甘肃省创新创业导师、甘肃省创新创业教学名师、甘肃省高校就业创业导师,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专家库成员,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常务委员(理事)、甘肃省科技专家库成员、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专家库成员,KAB创业教育(中国)项目讲师等称号,先后担任“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多项创新创业竞赛的国赛和省赛评委。常年从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创新创业基础》《创业管理》《电商创业实训》等课程,开展了大量以“创新创业教育”“思创融合”和“创业生态”为主题的系列研究,近年来获得甘肃省教学成果奖6次,甘肃高校社科成果奖2次,先后主持、参与完成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和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等科研课题20余项,主编和参编教材、专著4部,发表CSSCI等专业论文20余篇。先后主持或参与申报的全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省级众创空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甘肃省就业创业工程、甘肃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试点专业、慕课建设、虚拟仿真、教改研究等获得多项***和省级立项。指导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0余项,指导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创新创业类学科竞赛奖项30余项。
  • 目录:
    第1章 绪论
    本章概要
    本章脉络结构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目标与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第2章 文献综述
    本章概要
    本章脉络结构
    2.1 移动社交网络相关研究
    2.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关研究
    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总结与启示

    第3章 S-ICM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理论原型的构建
    本章概要
    本章脉络结构
    3.1 S-ICM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3.2 S-ICM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技术支持环境
    3.3 教育学视野中的教学模式构建原则与方法
    3.4 S-ICM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原型
    3.5 S-ICM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评价指标体系

    第4章 S-ICM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迭代修正
    本章概要
    本章脉络结构
    4.1 基于设计的研究概述
    4.2 研究总体方案设计
    4.3 第一轮研究――检验模式的合理性和适宜性
    4.4 第二轮研究――优化模式的操作性和灵活性
    4.5 第三轮研究――提升模式的延伸性和扩展性
    4.6 三轮研究小结

    第5章 S-ICM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效果
    本章概要
    本章脉络结构
    5.1 效果评价方案设计与实施
    5.2 效果评价数据检验与分析
    ……

    第6章 S-ICM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总结
    第7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S-ICM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S-S-snakes! (Step into Reading, Step 3)[进阶阅读3:印度巨蛇]
Lucille Recht Penner(露西尔·雷希特·彭娜) 著;Peter Barrett(彼得·巴雷特) 绘
S-ICM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S-系理论的公开问题
乔虎生、刘仲奎 著
S-ICM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S-PLUS实用统计分析
杨晋浩 著
S-ICM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S-粗集与粗决策
崔玉泉 著;史开泉
系列丛书 / 更多
S-ICM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S-S-snakes! (Step into Reading, Step 3)[进阶阅读3:印度巨蛇]
Lucille Recht Penner(露西尔·雷希特·彭娜) 著;Peter Barrett(彼得·巴雷特) 绘
S-ICM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S-系理论的公开问题
乔虎生、刘仲奎 著
S-ICM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S-PLUS实用统计分析
杨晋浩 著
S-ICM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S-粗集与粗决策
崔玉泉 著;史开泉
相关图书 / 更多
S-ICM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S-S-snakes! (Step into Reading, Step 3)[进阶阅读3:印度巨蛇]
Lucille Recht Penner(露西尔·雷希特·彭娜) 著;Peter Barrett(彼得·巴雷特) 绘
S-ICM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S-系理论的公开问题
乔虎生、刘仲奎 著
S-ICM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S-PLUS实用统计分析
杨晋浩 著
S-ICM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S-粗集与粗决策
崔玉泉 著;史开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