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村水会:日常生活、集体行动与生存文化:1978~1987

河村水会:日常生活、集体行动与生存文化:1978~1987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3-10
版次: 1
ISBN: 9787511236029
定价: 43.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13页
字数: 235千字
分类: 社会文化
14人买过
  •   《河村水会:日常生活、集体行动与生存文化(1978-1987)》根据一个华北村落田野调查中的口述史资料,考察了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乡村的地方性集体行动,通过描述最为古朴的河村互助式社群组织“水会”的复兴,解读了人民公社解体之后集体化时代原有的集体化农事耕作又是如何被加以组织起来的。

      就生活史的角度而言,《河村水会:日常生活、集体行动与生存文化(1978-1987)》考察了“集体化时代”迈向结束之后,社群式“集体生活”的缺席和重建,并着重从微观口述史的角度,聚焦了“去集体化”之后,农民劳动耕作生活是如何面对现实困境和行为选择的。在此基础上,本书描绘了河村村民所参与的日常生活实践以及所操演的乡土情理逻辑,并分别从日常生活和生存文化的角度,对国家收缩之后水利农事是如何回归集体合作以及社会扩展后集体行动又是如何产生的中心问题进行了解读和探讨。未止于此,本书从社会自主性的角度,解释了“社会成长”之后草根民间组织的运作以及社会秩序又是如何自发生成的。同时,作为经验性考察,本书从国家式改造的角度,对“基层政权”之后国家和乡村的关系重构给予了挖掘。意外的是,本书从公共服务的角度,对“基层管理”之后乡村社会公共物品供给是如何外卷化的现象,提供了初步讨论。

      《河村水会:日常生活、集体行动与生存文化(1978-1987)》立足于河村农家日常生活的实践,关注和挖掘日常生活的“后台故事”,将日常生活实践中的集体行动嵌入到时空体系模式中,并进一步理解为是在重复的路径和创造的经验中,所展现的一种理性行动与结构行动交融的文化系统。   李正东,1980年生,山东莘县人,副教授。现任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主任,社会舆情与政策分析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为城乡社会学以及历史人类学,主要集中在社会分层、集体行动、城市贫困与社会政策以及边缘劳工与社会保护等研究领域。在《社会》、《浙江社会科学》、《广东社会科学》、《学术论坛》、《南京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篇,主持和完成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专项课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研究。 序文 乡土情理,家国天下

    导言 乡土中国的不朽传统与时代叙事的历史书写

    第一章 绪论——日常生活实践与乡土情理逻辑中的集体行动研究

    研究的缘起

    探讨的问题

    两个经典学说与集体行动模型

    日常生活的视角以及核心概念

    本书的结构

    第二章 走进河村——田野调查地点的概述

    区域背景:鲁西粮棉生产经济文化区

    村落空间:河村的位置与聚落布局

    时间进路:河村的源起与隶属沿革

    第三章 河村水会——水会背景,1978~1987:从民间展开的图景

    1978-1980,从国家的退却到社会的成长

    1981-1983,分立之疡

    1984-1987,设建水会,迈向团体化的集体合作

    第四章 水会进路——生产逻辑:日常生活中的生存文化呈现

    带头人、集体动员与水利农事合作的组织化

    街头文化与集体决策

    家族作为组织化的基础

    可操作的传统与文化以及和谐主义

    第五章 边界水事——再生产逻辑:乡土情理下的集体行动选择

    可操作的权威与集体认同

    民间集体福利意涵与乡村地缘政治

    精英复制与国家吸纳

    国家地方化与地方国家化

    第六章 结论——集体行动的格局、社会生活自主性与国家改造式治理

    动员方式与决策机制

    家族生态、传统再造与复线关系

    认同基础与乡土情理

    动员能力与精英生产

    集体行动的逻辑

    政治生活与社区公共物品

    余论反身思考与扩展理解

    搭伙与共存:行动原型与文化底色

    家庭与共同体:行动能力与合作关系

    日常与记忆:行动机制与文化密码

    团结与和谐:乡土情理与社会秩序

    关系与法则:社会生活与国家治理

    田野与知识:平面个案与立体叙述

    失去的文化生态与想象的未来图景

    索引

    索引一 河村田野作业的线索人物

    索引二 河村水会的主事安排轮换与节气季节仪式周期

    索引三 河村与水有关的“二月二,龙抬头”祈福信仰

    索引四 河村黑龙爷庙会仪式实践与信仰空间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附录二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附录三 中共中央一九八二年一月一日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附录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

    附录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

    后记
  • 内容简介:
      《河村水会:日常生活、集体行动与生存文化(1978-1987)》根据一个华北村落田野调查中的口述史资料,考察了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乡村的地方性集体行动,通过描述最为古朴的河村互助式社群组织“水会”的复兴,解读了人民公社解体之后集体化时代原有的集体化农事耕作又是如何被加以组织起来的。

      就生活史的角度而言,《河村水会:日常生活、集体行动与生存文化(1978-1987)》考察了“集体化时代”迈向结束之后,社群式“集体生活”的缺席和重建,并着重从微观口述史的角度,聚焦了“去集体化”之后,农民劳动耕作生活是如何面对现实困境和行为选择的。在此基础上,本书描绘了河村村民所参与的日常生活实践以及所操演的乡土情理逻辑,并分别从日常生活和生存文化的角度,对国家收缩之后水利农事是如何回归集体合作以及社会扩展后集体行动又是如何产生的中心问题进行了解读和探讨。未止于此,本书从社会自主性的角度,解释了“社会成长”之后草根民间组织的运作以及社会秩序又是如何自发生成的。同时,作为经验性考察,本书从国家式改造的角度,对“基层政权”之后国家和乡村的关系重构给予了挖掘。意外的是,本书从公共服务的角度,对“基层管理”之后乡村社会公共物品供给是如何外卷化的现象,提供了初步讨论。

      《河村水会:日常生活、集体行动与生存文化(1978-1987)》立足于河村农家日常生活的实践,关注和挖掘日常生活的“后台故事”,将日常生活实践中的集体行动嵌入到时空体系模式中,并进一步理解为是在重复的路径和创造的经验中,所展现的一种理性行动与结构行动交融的文化系统。
  • 作者简介:
      李正东,1980年生,山东莘县人,副教授。现任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主任,社会舆情与政策分析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为城乡社会学以及历史人类学,主要集中在社会分层、集体行动、城市贫困与社会政策以及边缘劳工与社会保护等研究领域。在《社会》、《浙江社会科学》、《广东社会科学》、《学术论坛》、《南京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篇,主持和完成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专项课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研究。
  • 目录:
    序文 乡土情理,家国天下

    导言 乡土中国的不朽传统与时代叙事的历史书写

    第一章 绪论——日常生活实践与乡土情理逻辑中的集体行动研究

    研究的缘起

    探讨的问题

    两个经典学说与集体行动模型

    日常生活的视角以及核心概念

    本书的结构

    第二章 走进河村——田野调查地点的概述

    区域背景:鲁西粮棉生产经济文化区

    村落空间:河村的位置与聚落布局

    时间进路:河村的源起与隶属沿革

    第三章 河村水会——水会背景,1978~1987:从民间展开的图景

    1978-1980,从国家的退却到社会的成长

    1981-1983,分立之疡

    1984-1987,设建水会,迈向团体化的集体合作

    第四章 水会进路——生产逻辑:日常生活中的生存文化呈现

    带头人、集体动员与水利农事合作的组织化

    街头文化与集体决策

    家族作为组织化的基础

    可操作的传统与文化以及和谐主义

    第五章 边界水事——再生产逻辑:乡土情理下的集体行动选择

    可操作的权威与集体认同

    民间集体福利意涵与乡村地缘政治

    精英复制与国家吸纳

    国家地方化与地方国家化

    第六章 结论——集体行动的格局、社会生活自主性与国家改造式治理

    动员方式与决策机制

    家族生态、传统再造与复线关系

    认同基础与乡土情理

    动员能力与精英生产

    集体行动的逻辑

    政治生活与社区公共物品

    余论反身思考与扩展理解

    搭伙与共存:行动原型与文化底色

    家庭与共同体:行动能力与合作关系

    日常与记忆:行动机制与文化密码

    团结与和谐:乡土情理与社会秩序

    关系与法则:社会生活与国家治理

    田野与知识:平面个案与立体叙述

    失去的文化生态与想象的未来图景

    索引

    索引一 河村田野作业的线索人物

    索引二 河村水会的主事安排轮换与节气季节仪式周期

    索引三 河村与水有关的“二月二,龙抬头”祈福信仰

    索引四 河村黑龙爷庙会仪式实践与信仰空间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附录二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附录三 中共中央一九八二年一月一日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附录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

    附录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

    后记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河村水会:日常生活、集体行动与生存文化:1978~1987
社会叙事与地方治理研究——转型期乡村社会的集体行动
李正东
河村水会:日常生活、集体行动与生存文化:1978~1987
智能交通系统概论
李正东 何艳 李秀玲
河村水会:日常生活、集体行动与生存文化:1978~1987
同贫困斗争:城市低保家庭的脱贫行动以及低保制度的服务输送研究
李正东 著
河村水会:日常生活、集体行动与生存文化:1978~1987
贫困何以生产:城市低保家庭的贫困状况研究
李正东 著
河村水会:日常生活、集体行动与生存文化:1978~1987
李正东写意花鸟扇面选
李正东 著
河村水会:日常生活、集体行动与生存文化:1978~1987
临摹宝典中国画技法:梅花
李正东、郑建国 著
河村水会:日常生活、集体行动与生存文化:1978~1987
临摹宝典中国画技法:竹子
李正东、王中仁 著
河村水会:日常生活、集体行动与生存文化:1978~1987
临摹宝典中国画技法:兰花
李正东、沈锡纯 著
河村水会:日常生活、集体行动与生存文化:1978~1987
中国画技法:丝瓜葫芦
李正东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