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舞人口述志实录(2010-2014第一卷)

中华舞人口述志实录(2010-2014第一卷)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18-08
版次: 1
ISBN: 9787503964251
定价: 8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98页
字数: 35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历史
7人买过
  •   在国际视野中,随着“口述史”研究方法的推广,以当事人对亲历事件的回忆和讲述作为对历史教科书的有效补充,已成为各个研究领域经常使用的方法和研究途径。20世纪后半叶,随着语言学的发展,一个由语言塑造出来的历史被揭示出来,原本在人们心目中严谨审慎的历史学研究显示出支离破碎的一面。面对这种局面,口述史方法的应用应当说在一定范围内缓解了人们对史学真实性的惶恐心理,被卷入历史事件的每一个人物都能在这一视野中独立发声,为官方学说提供佐证和补充。与此同时,口述史研究是一项人文色彩浓厚的学术工作,面对一个个活泼的生命,一次次声情并茂的讲述,记录历史的研究功能中滋生出访谈双方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深层沟通。直面而真诚的交谈是对处在各种生存境遇下的生命的尊重。
      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蹈博物馆《中华舞人口述志实录》项目是我馆中国近现当代舞蹈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舞蹈研究中的一项重要长效工作。从2010年走进彭松、叶宁、梁伦、郭明达等中华人民共和国舞蹈的一代奠基人和年逾九旬的前辈学者家中,至今我们已完成54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舞蹈亲历者口述志访谈工作,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研究视角和访谈特色。在对这项工作的实际推展中,我们遵循三个原则:贴近被访者的艺术和生活原貌、以博物馆意识进行长效访谈、尊重被访者个性与访谈范式相对稳定的结合。贴近被访者的艺术和生活原貌能够保障被访者在舒适、放松的环境中畅所欲言,更有利于我们全面掌握被访者的生存全境。因此,我们的足迹遍及全国各个省市,90%以上进入被访者的居所、家乡或办学原址,捕捉他们携带着完整信息的艺术轨迹。而以博物馆意识进行口述志访谈,要求我们以博物馆的收集、研究意识发现被访者持有的典型舞蹈器物、手稿、照片、证书,并与被访者保持长期沟通,预留出与其进行进一步合作和举行专题展览的空间。我们以谦恭求教的诚意和记录历史的公心投入其中,与被访前辈学者、艺术家们保持互信互谅的合作关系。与此同时,在很大限度尊重被访者个性化讲述要求的同时,我们制作了统一的《中华舞人口述志实录》项目,颁发给每一位被访者,以“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蹈博物馆”的名义,真诚感谢每一位被访者对中国舞蹈事业做出的贡献。统一出现在访谈镜头中的栗色银字是我们对该项目完整性的自我要求和长效意识。我们坚信持之以恒的工作将为“新中国舞蹈”史学研究保留下第一手珍贵资料,为中国舞蹈博物馆的馆藏提供第一批活态人物专档。
  • 内容简介:
      在国际视野中,随着“口述史”研究方法的推广,以当事人对亲历事件的回忆和讲述作为对历史教科书的有效补充,已成为各个研究领域经常使用的方法和研究途径。20世纪后半叶,随着语言学的发展,一个由语言塑造出来的历史被揭示出来,原本在人们心目中严谨审慎的历史学研究显示出支离破碎的一面。面对这种局面,口述史方法的应用应当说在一定范围内缓解了人们对史学真实性的惶恐心理,被卷入历史事件的每一个人物都能在这一视野中独立发声,为官方学说提供佐证和补充。与此同时,口述史研究是一项人文色彩浓厚的学术工作,面对一个个活泼的生命,一次次声情并茂的讲述,记录历史的研究功能中滋生出访谈双方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深层沟通。直面而真诚的交谈是对处在各种生存境遇下的生命的尊重。
      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蹈博物馆《中华舞人口述志实录》项目是我馆中国近现当代舞蹈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舞蹈研究中的一项重要长效工作。从2010年走进彭松、叶宁、梁伦、郭明达等中华人民共和国舞蹈的一代奠基人和年逾九旬的前辈学者家中,至今我们已完成54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舞蹈亲历者口述志访谈工作,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研究视角和访谈特色。在对这项工作的实际推展中,我们遵循三个原则:贴近被访者的艺术和生活原貌、以博物馆意识进行长效访谈、尊重被访者个性与访谈范式相对稳定的结合。贴近被访者的艺术和生活原貌能够保障被访者在舒适、放松的环境中畅所欲言,更有利于我们全面掌握被访者的生存全境。因此,我们的足迹遍及全国各个省市,90%以上进入被访者的居所、家乡或办学原址,捕捉他们携带着完整信息的艺术轨迹。而以博物馆意识进行口述志访谈,要求我们以博物馆的收集、研究意识发现被访者持有的典型舞蹈器物、手稿、照片、证书,并与被访者保持长期沟通,预留出与其进行进一步合作和举行专题展览的空间。我们以谦恭求教的诚意和记录历史的公心投入其中,与被访前辈学者、艺术家们保持互信互谅的合作关系。与此同时,在很大限度尊重被访者个性化讲述要求的同时,我们制作了统一的《中华舞人口述志实录》项目,颁发给每一位被访者,以“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蹈博物馆”的名义,真诚感谢每一位被访者对中国舞蹈事业做出的贡献。统一出现在访谈镜头中的栗色银字是我们对该项目完整性的自我要求和长效意识。我们坚信持之以恒的工作将为“新中国舞蹈”史学研究保留下第一手珍贵资料,为中国舞蹈博物馆的馆藏提供第一批活态人物专档。
  • 目录:

查看详情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