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高等事业发展蓝皮书(2019)

舞蹈高等事业发展蓝皮书(2019)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22-06
版次: 1
ISBN: 9787566019844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59页
字数: 260.00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艺术
  •   《蓝皮书》系列丛书发起于2016年11月,以我国舞蹈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着眼点,以舞蹈高等教育领域的教学主客体为重点分析对象,从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功能人手梳理我国舞蹈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脉络,着力探究助力其发展的政策体系、经济基础、文化环境、科技创新等因素,试图总结我国舞蹈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预测其发展趋势。历时三年的调研,项目组集结而成三部研究成果:《展蓝皮书(北京2017)》一书系统总结了北京地区舞蹈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现状、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蓝皮书(2018)》将调研范围由北京地区拓展至全国,以我国七大地理分区中的东北、华南、西北、西南四个区域作为研究范围,阐述了这些区域典型院校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蓝皮书(2019)》以2018年度为编写时间范围,在众多院校类型中选择师范院校为主要调研类别,并最终选取已有调研基础的八所师范院校作为案例。
      经过步步深入的调研过程,初步对中国舞蹈高等教育特别是师范类院校的舞蹈高等教育有了全面的了解,从不同点位对发展中的共性和问题取得了一些共识:首先,作为一门以艺术技能训练为教学重点的专业学科,舞蹈高等教育尤其是京外的高校在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等方面相比其他艺术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显得较为薄弱,舞蹈师资总量偏小;其次,非自主招生高校的生源近些年发生较大变化,非舞蹈艺术中专毕业的普高生占据较大比重,给高校舞蹈教师教学带来较大影响。第三,舞蹈人才培养与就业不对位,导致了人才的较大浪费。在绝大部分舞蹈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去向中,自主择业和自由职业的比重所占比例较高,而自主择业的方向更多地倾向于综合性、普及性的艺术工作,这种就业趋势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提出了新的要求;第四,在舞蹈领域的科学研究方面,由于舞蹈博士学位授权点的缺位导致高层次舞蹈理论人才严重不足,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积累和实践发展,有关舞蹈本体的研究,如舞蹈表演、教育研究未能系统梳理总结中国的经验与特色,继而形成系统化的、理论化的成果,在中国舞蹈的学术体系、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上有待深化;第五,在舞蹈政策层面,在时下中小学教师的招聘条件中,很难看到面向舞蹈专业的招聘岗位,即使是学习了十几年的舞蹈专业硕士毕业生,在走向招聘岗位时也需持有音乐学或体育学相关的技能资质,而不是其所学舞蹈学专业,因此,舞蹈类专业人才走向中小学就业系统的政策保障支撑尚不足够。 邓佑玲:土家族,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后出站,日本东京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少数民族美学、少数民族艺术研究。现任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北京舞蹈学院学报》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兼职教授;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医学协会会长;教育部本科专业民族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出版《中国少数民族美学研究》、《民族文化传承的危机与挑战》等专著。 总论
    第一章 人才培养
    第一节 人才培养目标
    第二节 学科建设与课程设置
    第三节 师资队伍
    第四节 毕业生就业

    第二章 科学研究
    第一节 舞蹈史论
    第二节 舞蹈教育
    第三节 舞蹈文化
    第四节 舞蹈评论
    第五节 问题与建议

    第三章 实践教学
    第一节 教育实践
    第二节 艺术实践
    第三节 社会服务实践

    第四章 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第一节 舞蹈剧目的传承与创新
    第二节 舞蹈剧目的研创
    第三节 舞蹈文化平台的发展

    第五章 国际交流
    第一节 以交流演出彰显文化自信
    第二节 以多样化合作交流体现办学特色

    第六章 发展中的问题原因与建议
    第七章 舞蹈高等教育访谈
    首都师范大学田培培教授访谈
    西北师范大学邓小娟教授访谈
    华南师范大学王海英教授访谈
    东北师范大学刘炼教授访谈
    附录:我国现阶段开设舞蹈专业的院校名单
  • 内容简介:
      《蓝皮书》系列丛书发起于2016年11月,以我国舞蹈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着眼点,以舞蹈高等教育领域的教学主客体为重点分析对象,从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功能人手梳理我国舞蹈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脉络,着力探究助力其发展的政策体系、经济基础、文化环境、科技创新等因素,试图总结我国舞蹈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预测其发展趋势。历时三年的调研,项目组集结而成三部研究成果:《展蓝皮书(北京2017)》一书系统总结了北京地区舞蹈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现状、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蓝皮书(2018)》将调研范围由北京地区拓展至全国,以我国七大地理分区中的东北、华南、西北、西南四个区域作为研究范围,阐述了这些区域典型院校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蓝皮书(2019)》以2018年度为编写时间范围,在众多院校类型中选择师范院校为主要调研类别,并最终选取已有调研基础的八所师范院校作为案例。
      经过步步深入的调研过程,初步对中国舞蹈高等教育特别是师范类院校的舞蹈高等教育有了全面的了解,从不同点位对发展中的共性和问题取得了一些共识:首先,作为一门以艺术技能训练为教学重点的专业学科,舞蹈高等教育尤其是京外的高校在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等方面相比其他艺术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显得较为薄弱,舞蹈师资总量偏小;其次,非自主招生高校的生源近些年发生较大变化,非舞蹈艺术中专毕业的普高生占据较大比重,给高校舞蹈教师教学带来较大影响。第三,舞蹈人才培养与就业不对位,导致了人才的较大浪费。在绝大部分舞蹈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去向中,自主择业和自由职业的比重所占比例较高,而自主择业的方向更多地倾向于综合性、普及性的艺术工作,这种就业趋势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提出了新的要求;第四,在舞蹈领域的科学研究方面,由于舞蹈博士学位授权点的缺位导致高层次舞蹈理论人才严重不足,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积累和实践发展,有关舞蹈本体的研究,如舞蹈表演、教育研究未能系统梳理总结中国的经验与特色,继而形成系统化的、理论化的成果,在中国舞蹈的学术体系、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上有待深化;第五,在舞蹈政策层面,在时下中小学教师的招聘条件中,很难看到面向舞蹈专业的招聘岗位,即使是学习了十几年的舞蹈专业硕士毕业生,在走向招聘岗位时也需持有音乐学或体育学相关的技能资质,而不是其所学舞蹈学专业,因此,舞蹈类专业人才走向中小学就业系统的政策保障支撑尚不足够。
  • 作者简介:
    邓佑玲:土家族,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后出站,日本东京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少数民族美学、少数民族艺术研究。现任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北京舞蹈学院学报》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兼职教授;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医学协会会长;教育部本科专业民族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出版《中国少数民族美学研究》、《民族文化传承的危机与挑战》等专著。
  • 目录:
    总论
    第一章 人才培养
    第一节 人才培养目标
    第二节 学科建设与课程设置
    第三节 师资队伍
    第四节 毕业生就业

    第二章 科学研究
    第一节 舞蹈史论
    第二节 舞蹈教育
    第三节 舞蹈文化
    第四节 舞蹈评论
    第五节 问题与建议

    第三章 实践教学
    第一节 教育实践
    第二节 艺术实践
    第三节 社会服务实践

    第四章 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第一节 舞蹈剧目的传承与创新
    第二节 舞蹈剧目的研创
    第三节 舞蹈文化平台的发展

    第五章 国际交流
    第一节 以交流演出彰显文化自信
    第二节 以多样化合作交流体现办学特色

    第六章 发展中的问题原因与建议
    第七章 舞蹈高等教育访谈
    首都师范大学田培培教授访谈
    西北师范大学邓小娟教授访谈
    华南师范大学王海英教授访谈
    东北师范大学刘炼教授访谈
    附录:我国现阶段开设舞蹈专业的院校名单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