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明文学理论的异质性与变异性研究

跨文明文学理论的异质性与变异性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6-08
版次: 1
ISBN: 9787568016858
定价: 39.8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96页
字数: 266千字
分类: 社会文化
1人买过
  • 本书是教育部2011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1YJA751028)的X终研究成果。本书从中国文论“失语症”问题入手,探讨“理论旅行”与文论“变异”。尽管跨文明文论交流存在困境,但只要跨文明文论对话坚持话语独立和平等对话原则,通过“不同话语与共同话题”、“不同话语与相同语境”等具体途径,仍然可以实现跨文明文论的相互交流与交融。该著从宇文所安的《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和弗朗索瓦·于连的《迂回与进入》两部西方学者的著作入手,探讨文论的变异性问题。在借鉴佛教中国化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论证了西方文论中国化的基本条件与路径选择,并从文艺思想、文艺思潮、文论范畴、创作心理机制、叙述技法等方面展开跨文明文论之间的对话。 靳义增文学博士,南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理论、古代文论、比较诗学。主编和参编的教材有:《广播电视编辑应用教程》(主编)、《文学原理教程》(参编)、《影视艺术基础教程》(参编)。出版的著作有:《文学的星群——南阳作家群论》、《中国文法理论》。主持和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有:“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研究”、“中国文学理论研究”、“中外文论比较研究”、“二月河历史小说的文化阐释”等。先后在《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社会科学辑刊》、《中州学刊》、《江西社会科学》、《云南社会科学》、《郑州大学学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目录


    第一章文论“失语症”与文论“变异”(1)
    第一节文论“失语症”:异质性的丧失(1)
    一、文论“失语症”的提出与讨论(2)
    二、文论的异质性(7)
    三、文论“失语症”的实质:异质性的丧失(9)
    四、重建中国文论话语(12)
    第二节“理论旅行”与文论“变异”(14)
    一、“理论旅行”的提出(15)
    二、接着“理论旅行”说的“变异”理论(17)
    三、文学理论在“理论旅行”中的变异现象(22)
    第二章跨文明异质文化交流的困境与原因(27)
    第一节跨文明异质文化交流的困境(27)
    一、文化异质性带来的文化立场错位使异质文化交流出现对立(28)
    二、同一概念的不同认知使异质文化交流缺少对话交流的空间(31)
    三、不平等的文化对话造成强势话语的“独霸天下”(34)
    第二节跨文明异质文化出现交流困境的原因(36)
    一、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成见使异质文化交流出现对立(36)
    二、前理解对概念的不同阐释使异质文化交流缺少对话的空间(38)
    三、话语不平等使异质文化对话变成强势话语的“独霸天下”(40)
    第三章佛教中国化与屈原阐释对中国当代文论建设的启示(43)
    第一节从佛教中国化到西方文论中国化(43)
    一、从中国文化佛教化到佛教文化中国化(44)
    二、从中国文化西方化到西方文化中国化(45)
    三、中国文论西方化(46)
    四、西方文论中国化(49)
    五、中国文论西方化与西方文论中国化的根本区别(52)
    第二节屈原阐释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中国当代文论建设的启示(54)
    一、贾谊、刘安、司马迁阐释屈原:道家文化语境与消解性话语模式(54)
    二、扬雄、班固、王逸阐释屈原:儒家文化语境与解经话语模式(55)
    三、刘勰阐释屈原:玄学文化生成与思辨话语模式(56)
    四、王国维阐释屈原:中西文化汇通与审美话语模式(58)
    五、中国文学理论建设:新文化语境的生成和话语方式的运用(59)
    第三节西方文论预设是建构中国当代文论的主要障碍(60)
    一、西方文论预设了建构中国文论的思维方式(60)
    二、西方文论置换了中国文论的概念范畴(63)
    三、西方文论限制了中国文论的表达方式(66)
    第四章跨文明文论交流的基本规律(69)
    第一节跨文明文论交流的他国化与本土化规律(69)
    一、跨文明文论交流的他国化规律(70)
    二、跨文明文论交流的本土化规律(73)
    第二节跨文明文论交流的变异性规律(76)
    一、文明的冲突与差异是当今世界学术发展的前沿问题(76)
    二、跨文明文论交流的变异性规律(78)
    第三节跨文明文论交流的最终目标:对文学共同规律的追求(83)
    一、从本土文学到世界文学(83)
    二、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文学选择(86)
    三、跨文明文论交流的最终目标:对文学共同规律的追求(91)
    第五章跨文明文论交流的变异性举隅(96)
    第一节《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对中国文论的变异(96)
    一、知识谱系:零散性文论与系统化的规整(96)
    二、概念范畴:模糊性文论与明晰化的界定(99)
    三、表达方式:隐喻性文论与科学化的解读(102)
    第二节迂回的“变异”:以《迂回与进入》为例(105)
    一、意义的形成:哲学的与智慧的(105)
    二、意义的表述:直接的与迂回的(108)
    三、迂回的意义:反观的与融通的(112)
    第六章西方文论中国化的基本条件和路径选择(117)
    第一节西方文论中国化的基本条件(117)
    一、文化适应性(117)
    二、文学适应性(119)
    三、文论适应性(121)
    四、需要适应性(123)
    第二节西方文论中国化的路径选择(126)
    一、异质文化交融,激发文论新质(126)
    二、异域文论相似,互相启发阐释(127)
    三、创造性误读异质文论(130)
    第七章跨文明文论的对话与激活(134)
    第一节跨文明文论对话的原则与途径(135)
    一、跨文明文论对话的原则(136)
    二、跨文明文论对话的具体途径(138)
    第二节跨文明文论对话,激活文论新质:以“妙悟”为例(142)
    一、妙悟是中印文化因子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诗学话语(142)
    二、妙悟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学思维方式(145)
    第八章中西方文艺思想与文艺思潮对话举例(152)
    第一节文艺思想对话:阿多诺的“反艺术”与庄子的“法天贵真”(152)
    一、“反艺术”:反对“同一性”的艺术与反对人为的艺术(152)
    二、理想的艺术:现代艺术和天然艺术(155)
    三、理想艺术的实现:凌乱破碎的图景与虚静物化的状态(158)
    第二节文艺思潮对话:法国古典主义文论与中国复古主义文论比较(160)
    一、法国古典主义文论与中国复古主义文论的异质性(161)
    二、法国古典主义文论与中国复古主义文论在生成条件上的可通约性(163)
    三、法国古典主义文论与中国复古主义文论在理论形态上的共同性(165)
    第九章中西方文论范畴、创作心理机制与叙述技法对话举例(168)
    第一节文论范畴对话:虚静与直觉(168)
    一、虚静和直觉体现了思维活动的物我不分性(169)
    二、虚静和直觉体现了思维活动的直观体悟性(171)
    三、虚静和直觉体现了思维活动的超越功利性(173)
    第二节创作心理机制对话:“自由联想”与“兴”(175)
    一、“自由联想”是创作主体自由自主的意识活动(175)
    二、“兴”是创作主体连绵不断的意识流动(176)
    三、“兴”的“联想地想象”与“自由联想”是相通的(178)
    第三节叙述技法对话:“常山之蛇”与“巴尔扎克之蛇”(180)
    一、整一性与圆整性(181)
    二、时间性与空间性(182)
    三、实现效果与表达主题(184)
    四、线性思维与圆形思维(185)
    参考文献(186)
    后记(195)


     

  • 内容简介:
    本书是教育部2011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1YJA751028)的X终研究成果。本书从中国文论“失语症”问题入手,探讨“理论旅行”与文论“变异”。尽管跨文明文论交流存在困境,但只要跨文明文论对话坚持话语独立和平等对话原则,通过“不同话语与共同话题”、“不同话语与相同语境”等具体途径,仍然可以实现跨文明文论的相互交流与交融。该著从宇文所安的《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和弗朗索瓦·于连的《迂回与进入》两部西方学者的著作入手,探讨文论的变异性问题。在借鉴佛教中国化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论证了西方文论中国化的基本条件与路径选择,并从文艺思想、文艺思潮、文论范畴、创作心理机制、叙述技法等方面展开跨文明文论之间的对话。
  • 作者简介:
    靳义增文学博士,南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理论、古代文论、比较诗学。主编和参编的教材有:《广播电视编辑应用教程》(主编)、《文学原理教程》(参编)、《影视艺术基础教程》(参编)。出版的著作有:《文学的星群——南阳作家群论》、《中国文法理论》。主持和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有:“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研究”、“中国文学理论研究”、“中外文论比较研究”、“二月河历史小说的文化阐释”等。先后在《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社会科学辑刊》、《中州学刊》、《江西社会科学》、《云南社会科学》、《郑州大学学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 目录:
    目录


    第一章文论“失语症”与文论“变异”(1)
    第一节文论“失语症”:异质性的丧失(1)
    一、文论“失语症”的提出与讨论(2)
    二、文论的异质性(7)
    三、文论“失语症”的实质:异质性的丧失(9)
    四、重建中国文论话语(12)
    第二节“理论旅行”与文论“变异”(14)
    一、“理论旅行”的提出(15)
    二、接着“理论旅行”说的“变异”理论(17)
    三、文学理论在“理论旅行”中的变异现象(22)
    第二章跨文明异质文化交流的困境与原因(27)
    第一节跨文明异质文化交流的困境(27)
    一、文化异质性带来的文化立场错位使异质文化交流出现对立(28)
    二、同一概念的不同认知使异质文化交流缺少对话交流的空间(31)
    三、不平等的文化对话造成强势话语的“独霸天下”(34)
    第二节跨文明异质文化出现交流困境的原因(36)
    一、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成见使异质文化交流出现对立(36)
    二、前理解对概念的不同阐释使异质文化交流缺少对话的空间(38)
    三、话语不平等使异质文化对话变成强势话语的“独霸天下”(40)
    第三章佛教中国化与屈原阐释对中国当代文论建设的启示(43)
    第一节从佛教中国化到西方文论中国化(43)
    一、从中国文化佛教化到佛教文化中国化(44)
    二、从中国文化西方化到西方文化中国化(45)
    三、中国文论西方化(46)
    四、西方文论中国化(49)
    五、中国文论西方化与西方文论中国化的根本区别(52)
    第二节屈原阐释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中国当代文论建设的启示(54)
    一、贾谊、刘安、司马迁阐释屈原:道家文化语境与消解性话语模式(54)
    二、扬雄、班固、王逸阐释屈原:儒家文化语境与解经话语模式(55)
    三、刘勰阐释屈原:玄学文化生成与思辨话语模式(56)
    四、王国维阐释屈原:中西文化汇通与审美话语模式(58)
    五、中国文学理论建设:新文化语境的生成和话语方式的运用(59)
    第三节西方文论预设是建构中国当代文论的主要障碍(60)
    一、西方文论预设了建构中国文论的思维方式(60)
    二、西方文论置换了中国文论的概念范畴(63)
    三、西方文论限制了中国文论的表达方式(66)
    第四章跨文明文论交流的基本规律(69)
    第一节跨文明文论交流的他国化与本土化规律(69)
    一、跨文明文论交流的他国化规律(70)
    二、跨文明文论交流的本土化规律(73)
    第二节跨文明文论交流的变异性规律(76)
    一、文明的冲突与差异是当今世界学术发展的前沿问题(76)
    二、跨文明文论交流的变异性规律(78)
    第三节跨文明文论交流的最终目标:对文学共同规律的追求(83)
    一、从本土文学到世界文学(83)
    二、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文学选择(86)
    三、跨文明文论交流的最终目标:对文学共同规律的追求(91)
    第五章跨文明文论交流的变异性举隅(96)
    第一节《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对中国文论的变异(96)
    一、知识谱系:零散性文论与系统化的规整(96)
    二、概念范畴:模糊性文论与明晰化的界定(99)
    三、表达方式:隐喻性文论与科学化的解读(102)
    第二节迂回的“变异”:以《迂回与进入》为例(105)
    一、意义的形成:哲学的与智慧的(105)
    二、意义的表述:直接的与迂回的(108)
    三、迂回的意义:反观的与融通的(112)
    第六章西方文论中国化的基本条件和路径选择(117)
    第一节西方文论中国化的基本条件(117)
    一、文化适应性(117)
    二、文学适应性(119)
    三、文论适应性(121)
    四、需要适应性(123)
    第二节西方文论中国化的路径选择(126)
    一、异质文化交融,激发文论新质(126)
    二、异域文论相似,互相启发阐释(127)
    三、创造性误读异质文论(130)
    第七章跨文明文论的对话与激活(134)
    第一节跨文明文论对话的原则与途径(135)
    一、跨文明文论对话的原则(136)
    二、跨文明文论对话的具体途径(138)
    第二节跨文明文论对话,激活文论新质:以“妙悟”为例(142)
    一、妙悟是中印文化因子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诗学话语(142)
    二、妙悟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学思维方式(145)
    第八章中西方文艺思想与文艺思潮对话举例(152)
    第一节文艺思想对话:阿多诺的“反艺术”与庄子的“法天贵真”(152)
    一、“反艺术”:反对“同一性”的艺术与反对人为的艺术(152)
    二、理想的艺术:现代艺术和天然艺术(155)
    三、理想艺术的实现:凌乱破碎的图景与虚静物化的状态(158)
    第二节文艺思潮对话:法国古典主义文论与中国复古主义文论比较(160)
    一、法国古典主义文论与中国复古主义文论的异质性(161)
    二、法国古典主义文论与中国复古主义文论在生成条件上的可通约性(163)
    三、法国古典主义文论与中国复古主义文论在理论形态上的共同性(165)
    第九章中西方文论范畴、创作心理机制与叙述技法对话举例(168)
    第一节文论范畴对话:虚静与直觉(168)
    一、虚静和直觉体现了思维活动的物我不分性(169)
    二、虚静和直觉体现了思维活动的直观体悟性(171)
    三、虚静和直觉体现了思维活动的超越功利性(173)
    第二节创作心理机制对话:“自由联想”与“兴”(175)
    一、“自由联想”是创作主体自由自主的意识活动(175)
    二、“兴”是创作主体连绵不断的意识流动(176)
    三、“兴”的“联想地想象”与“自由联想”是相通的(178)
    第三节叙述技法对话:“常山之蛇”与“巴尔扎克之蛇”(180)
    一、整一性与圆整性(181)
    二、时间性与空间性(182)
    三、实现效果与表达主题(184)
    四、线性思维与圆形思维(185)
    参考文献(186)
    后记(195)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相关图书 / 更多
跨文明文学理论的异质性与变异性研究
跨文化沟通与商务礼仪综合教程
郑春萍、王霞、陶晶、郝劲梅
跨文明文学理论的异质性与变异性研究
跨文化管理(第3版)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互联网+创新规划教材 晏雄
晏雄 主编
跨文明文学理论的异质性与变异性研究
跨文化英语翻译的理论与实践应用研究
刘惠玲、赵山、赵翊华 著
跨文明文学理论的异质性与变异性研究
跨文化传播研究(第五辑)
单波
跨文明文学理论的异质性与变异性研究
跨文化商务交际导论
刘丹 严明
跨文明文学理论的异质性与变异性研究
跨文化交际语境下大学英语教学生态体系的构建
黄小琴
跨文明文学理论的异质性与变异性研究
跨文化学导论系列--跨文化的芬兰学派
傅罗格(美)
跨文明文学理论的异质性与变异性研究
跨文化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育研究
高瑞洁 著
跨文明文学理论的异质性与变异性研究
跨文化交际精要
翁立平
跨文明文学理论的异质性与变异性研究
跨文化认知与认同:一项基于深度访谈的质性研究
李晶 著
跨文明文学理论的异质性与变异性研究
跨文化外语教育新发展研究
张红玲
跨文明文学理论的异质性与变异性研究
跨文化沟通与客户服务
蒲宏,董蓉,李美清,马伟,刘莉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跨文明文学理论的异质性与变异性研究
广播电视编辑应用教程(第二版)
靳义增
跨文明文学理论的异质性与变异性研究
中国文化经典阅读教程
靳义增
跨文明文学理论的异质性与变异性研究
广播电视编辑应用教程
靳义增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