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养生命智慧——社会转型期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

陶养生命智慧——社会转型期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8-12
版次: 1
ISBN: 9787504146373
定价: 28.8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19人买过
  • 《陶养生命智慧--社会转型期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一书立足于当代人类社会转型期,对教育如何变革问题进行了思考。本书试图跳出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大范式之争,回到生命本身、生存本身来理解教育,阐明生命智慧教育是当代教育变革的一种可能性、一种价值追求。
      
      
       本研究的基本理路有三。一是回到现实中,即回到当代社会转型期的现实,探寻人们生存方式的变化和现代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回到当代“生命”、“智慧”、“智慧教育”正在凸显的现实,反思现代教育现象与可能走向;回到人们对智慧、生命智慧认识的现实,来考察生命智慧的内涵与教育的可能性。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现象考察与理论探究的方式完成。二是立足科学,即借助脑科学、动物行为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研究成果,来阐发生命特性、生命本能的含义与价值、大脑的结构与功能、身体的特性与功能。三是寻求意义,即寻找社会转型对人、对教育的意义,当代生命凸显对教育变革的意义,生命智慧对人的生存的意义,以及教育对人的生命智慧的意义。
      
      
      对生命智慧的研究有着多种学科的视角,本书是站在教育学的立场展开思考的。至于研究方法,鉴于生命智慧及其陶养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则采用了哲学方法、科学方法与实证方法三个层次的多种研究方法的并用,主要有现象学、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个案法等,尤其是教育现象学的研究方法。②具体而言,一是“以个人体验作为研究起点”,从对“我”真实体验的描述之反思中,去探查目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蕴涵的总的主题性意义,并结合其他一些研究途径,通过多视角的现象考察、描述,揭示当代教育的主题和本研究的目的与价值。二是通过“追溯词源”和“惯用语探索”途径,以及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等综合运用,查阅、收集关涉智慧和生命智慧的多学科研究资料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探询、揭示“智慧”、“生命智慧”等基本概念的最初含义,以及生命智慧的显现方式及价值等,为本研究的后续展开奠定合理的基础。三是进入教育现场,通过“收集他人对亲身体验的生活描述”、访谈、观察、故事等途径,提出生命智慧陶养的基本主张。 刘慧,1962年生于沈阳,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博士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一田家炳基金会学校德育研究与发展计划专责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生命教育、德育理论、小学教师教育等。出版专著《生命德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参与十余部专著和教材的 前言

    第一章  智慧的意涵

      一、扑朔迷离的智慧

      二、智慧与知识

      三、智慧与哲学

      四、撩起智慧的“面纱”

    第二章  生命智慧及其泉源

      一、“众人”眼中的生命智慧

      二、生命视域中的生命智慧

      三、生命智慧的泉源

    第三章  生命智慧的显现与价值

      一、动植物生命智慧的显现及价值

      二、人类生命智慧的显现与价值

      三、人类本能性生命智慧的几种显现

    第四章  智慧教育的时代呼唤

      一、现代人的困境与出路

      二、现代教育的困惑与弊端

      三、社会转型期教育变革的思考

      四、教育的时代主题

    第五章  生命智慧教育的基本主张

      一、生命智慧教育何以可能

      二、虔诚“邀请”:生命智慧教育的基本态度

      三、遵循生命之道:生命智慧教育的基本原则

      四、拓展经验:生命智慧教育的基本主题

      五、对话生命:生命智慧教育的主要方式

    第六章  生命智慧的早期开发

      一、生命智慧早期开发的价值

      二、训练本能

      三、开发身体感觉.

      四、关注小学儿童的道德学习

    第七章  生命智慧教育的教师

      一、感受智慧型教师

      二、智慧型教师的品质

      三、智慧型教师的教育观

      四、智慧型教师的教育机智

      五、可能的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陶养生命智慧--社会转型期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一书立足于当代人类社会转型期,对教育如何变革问题进行了思考。本书试图跳出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大范式之争,回到生命本身、生存本身来理解教育,阐明生命智慧教育是当代教育变革的一种可能性、一种价值追求。
      
      
       本研究的基本理路有三。一是回到现实中,即回到当代社会转型期的现实,探寻人们生存方式的变化和现代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回到当代“生命”、“智慧”、“智慧教育”正在凸显的现实,反思现代教育现象与可能走向;回到人们对智慧、生命智慧认识的现实,来考察生命智慧的内涵与教育的可能性。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现象考察与理论探究的方式完成。二是立足科学,即借助脑科学、动物行为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研究成果,来阐发生命特性、生命本能的含义与价值、大脑的结构与功能、身体的特性与功能。三是寻求意义,即寻找社会转型对人、对教育的意义,当代生命凸显对教育变革的意义,生命智慧对人的生存的意义,以及教育对人的生命智慧的意义。
      
      
      对生命智慧的研究有着多种学科的视角,本书是站在教育学的立场展开思考的。至于研究方法,鉴于生命智慧及其陶养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则采用了哲学方法、科学方法与实证方法三个层次的多种研究方法的并用,主要有现象学、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个案法等,尤其是教育现象学的研究方法。②具体而言,一是“以个人体验作为研究起点”,从对“我”真实体验的描述之反思中,去探查目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蕴涵的总的主题性意义,并结合其他一些研究途径,通过多视角的现象考察、描述,揭示当代教育的主题和本研究的目的与价值。二是通过“追溯词源”和“惯用语探索”途径,以及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等综合运用,查阅、收集关涉智慧和生命智慧的多学科研究资料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探询、揭示“智慧”、“生命智慧”等基本概念的最初含义,以及生命智慧的显现方式及价值等,为本研究的后续展开奠定合理的基础。三是进入教育现场,通过“收集他人对亲身体验的生活描述”、访谈、观察、故事等途径,提出生命智慧陶养的基本主张。
  • 作者简介:
    刘慧,1962年生于沈阳,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博士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一田家炳基金会学校德育研究与发展计划专责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生命教育、德育理论、小学教师教育等。出版专著《生命德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参与十余部专著和教材的
  •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智慧的意涵

      一、扑朔迷离的智慧

      二、智慧与知识

      三、智慧与哲学

      四、撩起智慧的“面纱”

    第二章  生命智慧及其泉源

      一、“众人”眼中的生命智慧

      二、生命视域中的生命智慧

      三、生命智慧的泉源

    第三章  生命智慧的显现与价值

      一、动植物生命智慧的显现及价值

      二、人类生命智慧的显现与价值

      三、人类本能性生命智慧的几种显现

    第四章  智慧教育的时代呼唤

      一、现代人的困境与出路

      二、现代教育的困惑与弊端

      三、社会转型期教育变革的思考

      四、教育的时代主题

    第五章  生命智慧教育的基本主张

      一、生命智慧教育何以可能

      二、虔诚“邀请”:生命智慧教育的基本态度

      三、遵循生命之道:生命智慧教育的基本原则

      四、拓展经验:生命智慧教育的基本主题

      五、对话生命:生命智慧教育的主要方式

    第六章  生命智慧的早期开发

      一、生命智慧早期开发的价值

      二、训练本能

      三、开发身体感觉.

      四、关注小学儿童的道德学习

    第七章  生命智慧教育的教师

      一、感受智慧型教师

      二、智慧型教师的品质

      三、智慧型教师的教育观

      四、智慧型教师的教育机智

      五、可能的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