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祀与迷信:中国古代迷信群体研究

淫祀与迷信:中国古代迷信群体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5-01
版次: 1
ISBN: 9787218047560
定价: 2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13页
字数: 250千字
分类: 社会文化
11人买过
  • 综观古代中国自秦朝以降的两千多年中,不时出现这样那样的迷信群体,它们通常因民间的淫祀活动聚合而成。若出现较为能干,或者颇具“政治野心”的领袖人物,则此类群体不仅会人数众多、影响巨大,并且还会具备相当严密的组织体系。一旦到达这一地步,它们与官方的冲突就几乎无法避免了:轻则受到警告,被勒令停止活动或解散社团;重则遭到武力镇压,首领被捕被杀,一般成员也多难以幸免。
      
      
      自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专制政体后,迷信群体的崇拜活动和暴力斗争便不时出现。
      
      
      在古代中国,君主专制政体不仅是迷信的温床,而且还是不自觉地“逼迫”迷信民众聚合,进而与当局对立的主要动因;而激化这一矛盾,导致血腥搏杀的,往往主要也是统治者。
      
      
      在古代中国,君主专制体本身及其统治者的作为,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迷信群体的活动和作乱,那么对于统治者而言,最应该做的,就是从根本上消除这些“危险因素”;然而,他们决不可能自觉地将政权改民主政体。
      
      
      在古代中国,君主专制政权必然要借助若干迷信观念来维护其合法性,亦即不可能不为民间的迷信推波助澜;此外,由于缺乏民主监督,它就不可能彻底铲除贪官污吏,以真正改善民众的生活环境。
      
      
      在古代中国,由于政治体制不可能有根本性改变,迷信群体的活动和“作乱”现象自然也就不可能完全消除:最好的情况也不过是,明智的统治者以其“仁政”,暂时缓解这一持久的危机。 芮传明,1947年生。1980-1983年攻读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中西交通史”专业,获硕士学位。1983-1987年在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历史学系任教。1987-1990年攻读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中亚史”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外关系史、 绪说

    上编 迷信群体动乱现象概述

     第一章 汉唐期间的迷信群体

      第一节 “三张”的五斗米道

      第二节 张角的太平道

      第三节 孙恩、卢循的五斗米道

      第四节 法庆的大乘教暴乱

      第六节 唐、五代的摩尼教和毋乙之乱

     第二章 宋元时代的迷信群体作乱事件

      第一节 方腊的“左道”及其暴动

      第二节 “天大圣”钟相及其武装起义

      第三节 元代的白莲教与红巾军

     第三章 明清时代的迷信群体作乱事件

      第一节 明朝初期的白莲教动乱

      第二节 明朝中期的迷信群体动乱

      第三节 明朝末期的迷信群体作乱

      第四节 清朝初期的迷信群体动乱

      第五节 嘉订年间的五省白莲教武装暴动

      第六节 天理教的暴动

    中编 迷信群体及其动乱之根源

     第一章 淫祀与迷信聚众作乱的密切关系

      第一节 淫礼迷信群体的动乱提供了信抑依据

      第二节 淫祀“聚众”提供了机会和基础

      第三节 淫祀概说

     第二章 统治阶级与淫祀的关系

      第一节 皇室祀典是民间淫祀的重要榜样

      第二节 帝君佞佛、佞道是推进民间

      第三节 大臣、国戚与淫祀的密切关系

    下编  迷信群体的动乱辨析

     第一章 迷信群体与社会动乱

      第一节 迷信群体的“良性”与“恶性”辨  

      第二节 迷信群体作乱与吏治的关系

      第三节 专制政体是迷信群体作乱的温床

     第二章 统治者对待迷信群体及其作乱的态度与政策

      第一节 主要着眼盱封堵与严办

      第二节 “疏导”的主张时有所见

      第三节 统治者适宜的态度与政策

    参考书目概况
  • 内容简介:
    综观古代中国自秦朝以降的两千多年中,不时出现这样那样的迷信群体,它们通常因民间的淫祀活动聚合而成。若出现较为能干,或者颇具“政治野心”的领袖人物,则此类群体不仅会人数众多、影响巨大,并且还会具备相当严密的组织体系。一旦到达这一地步,它们与官方的冲突就几乎无法避免了:轻则受到警告,被勒令停止活动或解散社团;重则遭到武力镇压,首领被捕被杀,一般成员也多难以幸免。
      
      
      自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专制政体后,迷信群体的崇拜活动和暴力斗争便不时出现。
      
      
      在古代中国,君主专制政体不仅是迷信的温床,而且还是不自觉地“逼迫”迷信民众聚合,进而与当局对立的主要动因;而激化这一矛盾,导致血腥搏杀的,往往主要也是统治者。
      
      
      在古代中国,君主专制体本身及其统治者的作为,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迷信群体的活动和作乱,那么对于统治者而言,最应该做的,就是从根本上消除这些“危险因素”;然而,他们决不可能自觉地将政权改民主政体。
      
      
      在古代中国,君主专制政权必然要借助若干迷信观念来维护其合法性,亦即不可能不为民间的迷信推波助澜;此外,由于缺乏民主监督,它就不可能彻底铲除贪官污吏,以真正改善民众的生活环境。
      
      
      在古代中国,由于政治体制不可能有根本性改变,迷信群体的活动和“作乱”现象自然也就不可能完全消除:最好的情况也不过是,明智的统治者以其“仁政”,暂时缓解这一持久的危机。
  • 作者简介:
    芮传明,1947年生。1980-1983年攻读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中西交通史”专业,获硕士学位。1983-1987年在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历史学系任教。1987-1990年攻读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中亚史”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外关系史、
  • 目录:
    绪说

    上编 迷信群体动乱现象概述

     第一章 汉唐期间的迷信群体

      第一节 “三张”的五斗米道

      第二节 张角的太平道

      第三节 孙恩、卢循的五斗米道

      第四节 法庆的大乘教暴乱

      第六节 唐、五代的摩尼教和毋乙之乱

     第二章 宋元时代的迷信群体作乱事件

      第一节 方腊的“左道”及其暴动

      第二节 “天大圣”钟相及其武装起义

      第三节 元代的白莲教与红巾军

     第三章 明清时代的迷信群体作乱事件

      第一节 明朝初期的白莲教动乱

      第二节 明朝中期的迷信群体动乱

      第三节 明朝末期的迷信群体作乱

      第四节 清朝初期的迷信群体动乱

      第五节 嘉订年间的五省白莲教武装暴动

      第六节 天理教的暴动

    中编 迷信群体及其动乱之根源

     第一章 淫祀与迷信聚众作乱的密切关系

      第一节 淫礼迷信群体的动乱提供了信抑依据

      第二节 淫祀“聚众”提供了机会和基础

      第三节 淫祀概说

     第二章 统治阶级与淫祀的关系

      第一节 皇室祀典是民间淫祀的重要榜样

      第二节 帝君佞佛、佞道是推进民间

      第三节 大臣、国戚与淫祀的密切关系

    下编  迷信群体的动乱辨析

     第一章 迷信群体与社会动乱

      第一节 迷信群体的“良性”与“恶性”辨  

      第二节 迷信群体作乱与吏治的关系

      第三节 专制政体是迷信群体作乱的温床

     第二章 统治者对待迷信群体及其作乱的态度与政策

      第一节 主要着眼盱封堵与严办

      第二节 “疏导”的主张时有所见

      第三节 统治者适宜的态度与政策

    参考书目概况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淫祀与迷信:中国古代迷信群体研究
摩尼教非汉语文书研究(欧亚备要)
芮传明
淫祀与迷信:中国古代迷信群体研究
古突厥碑铭研究(增订本)(欧亚备要)
芮传明 著
淫祀与迷信:中国古代迷信群体研究
丝路古史散论
芮传明 著
淫祀与迷信:中国古代迷信群体研究
丝瓷之路博览:“胡人”与文明交流纵横谈
芮传明 著
淫祀与迷信:中国古代迷信群体研究
异域和亲悲喜录
芮传明
淫祀与迷信:中国古代迷信群体研究
欧亚历史文化文库:内陆欧亚风云录
芮传明 著
淫祀与迷信:中国古代迷信群体研究
中外文化交流择要:海纳百川的文化生成
芮传明 著
淫祀与迷信:中国古代迷信群体研究
东方摩尼教研究
芮传明 著
淫祀与迷信:中国古代迷信群体研究
国学大讲堂·大唐西域记导读
芮传明 著;章巽
淫祀与迷信:中国古代迷信群体研究
中国历史:1000个基本事实
芮传明 著
淫祀与迷信:中国古代迷信群体研究
古突厥碑铭研究
芮传明
淫祀与迷信:中国古代迷信群体研究
中西纹饰比较
芮传明;余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