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于黄山白岳之间(徽州研究论文选集)(精)

行走于黄山白岳之间(徽州研究论文选集)(精)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主编
2024-04
版次: 1
ISBN: 9787208188648
定价: 128.00
装帧: 其他
开本: 其他
页数: 272页
字数: 371千字
分类: 历史
1人买过
  • 《行走于黄山白岳之间:徽州研究论文选集》为“徽学”研究近期新成果汇编。精选15篇研究论文,集中展示近年来国内中青年学者的学术成果,作者来自复旦大学、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上海社科院、安徽大学、暨南大学等研究机构和院校,所选论文立足丰富的徽州文书以及相关史料文献,既有对徽州文书文本的研究,也有对区域经济史、地方文化与人文,徽州民众日常生活与社会的关注,借助微观史学的个案研究方法,对于中国社会史研究和认识传统中国社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刘道胜,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史学会理事、安徽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安徽省徽学学会副会长、安徽省古籍丛书编委会委员;入选安徽省“领军骨干人才特聘教授”、第五批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历史文献学、区域社会史、徽学的教学与研究。在《中国史研究》《学术月刊》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多项。

    本书为“徽学”研究最新成果汇编。精选15篇研究论文, 集中展示近年来国内中青年学者的学术成果, 作者来自复旦大学、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上海社科院、安徽大学、暨南大学等研究机构和院校, 所选论文立足丰富的徽州文书以及相关史料文献, 既有对徽州文书文本的研究, 也有对区域经济史、地方文化与人文, 徽州民众日常生活与社会的关注, 借助微观史学的个案研究方法, 对于中国社会史研究和认识传统中国社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内容摘要
    徽州地处皖南低山丘陵地区,是传统中国研究中拥有典型意义的区域社会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徽州文书的数度大规模发现,聚焦了历史学界的目光,由此形成的“徽学”,在中国史研究领域别具一格。

    本书为“徽学”研究近期新成果汇编,汇集了复旦大学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高校中青年学者之学术成果,反映了书斋与田野之间的教学相长。书中所收录的代表性论文,分别关注区域经济史、人文地理、社会文化和民众日常生活等诸多方面,论题广泛,既有关于传统核心议题具体而微的重新思考,又有对此前较少涉及的新领域所做的深入探索。这些文章,透过微观史学的个案考察与宏观视角的综合性分析,对于中国社会史研究和认识传统中国社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内容简介:
    《行走于黄山白岳之间:徽州研究论文选集》为“徽学”研究近期新成果汇编。精选15篇研究论文,集中展示近年来国内中青年学者的学术成果,作者来自复旦大学、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上海社科院、安徽大学、暨南大学等研究机构和院校,所选论文立足丰富的徽州文书以及相关史料文献,既有对徽州文书文本的研究,也有对区域经济史、地方文化与人文,徽州民众日常生活与社会的关注,借助微观史学的个案研究方法,对于中国社会史研究和认识传统中国社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作者简介:
    :
    刘道胜,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史学会理事、安徽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安徽省徽学学会副会长、安徽省古籍丛书编委会委员;入选安徽省“领军骨干人才特聘教授”、第五批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历史文献学、区域社会史、徽学的教学与研究。在《中国史研究》《学术月刊》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多项。
  • 目录:

    本书为“徽学”研究最新成果汇编。精选15篇研究论文, 集中展示近年来国内中青年学者的学术成果, 作者来自复旦大学、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上海社科院、安徽大学、暨南大学等研究机构和院校, 所选论文立足丰富的徽州文书以及相关史料文献, 既有对徽州文书文本的研究, 也有对区域经济史、地方文化与人文, 徽州民众日常生活与社会的关注, 借助微观史学的个案研究方法, 对于中国社会史研究和认识传统中国社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内容摘要
    徽州地处皖南低山丘陵地区,是传统中国研究中拥有典型意义的区域社会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徽州文书的数度大规模发现,聚焦了历史学界的目光,由此形成的“徽学”,在中国史研究领域别具一格。

    本书为“徽学”研究近期新成果汇编,汇集了复旦大学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高校中青年学者之学术成果,反映了书斋与田野之间的教学相长。书中所收录的代表性论文,分别关注区域经济史、人文地理、社会文化和民众日常生活等诸多方面,论题广泛,既有关于传统核心议题具体而微的重新思考,又有对此前较少涉及的新领域所做的深入探索。这些文章,透过微观史学的个案考察与宏观视角的综合性分析,对于中国社会史研究和认识传统中国社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查看详情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