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原理

中国哲学原理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2-12
版次: 1
ISBN: 9787516119358
定价: 5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19页
字数: 345千字
分类: 哲学心理学
42人买过
  •   《中国哲学原理》主要参考张岱年先生的《中国哲学大纲》撰写,致力于揭显一些基本范畴与命题之间的内在关联,旨在推进中国哲学观念系统化的事业。它由天道的乾、坤二元,确立心性中志、仁二德的根基地位,解释人道中义、礼诸观念的来由、涵义和功用等,倡导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事谋利当体现道义原则。如是便从学理上证实孟子“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的论断,挺立起道德主体,将有助于人生实现“再圣化”,从而促进当代的精神文明建设。   胡家祥,湖北黄石人,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国际中国哲学学会会员。主要致力于哲学、美学和文艺学三个层次的基础理论建设,重振人文精神。先后在《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化月刊》、《文学遗产》、《周易研究》、《文学评论》、《文艺研究》、FrontiersofPhilosophyinChina和《光明日报》等海内外报刊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出版专著《心灵结构与文化解析》、《审美学》、《文艺的心理阐释》、《心灵哲学与文艺美学》、《先秦哲学与美学论丛》等。相关研究多次获省部级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 序

    引言

    第一编 大化论

    第一章 宇宙的本根

    第一节 道

    第二节 太极

    第三节 本根的体相用

    第二章 宇宙的演化

    第四节 动静、阴阳与乾坤

    第五节 气化万物与理一分殊

    第六节 天地人三才

    第三章 人类的位置

    第七节 人为万物之灵

    第八节 心为形身之君

    第九节 大宇宙与小宇宙

    第二编 心性论

    第四章 志性层面

    第十节 命、性、理

    第十一节 志、诚、仁

    第十二节 一心开二门

    第五章 知性层面

    第十三节 气、义

    第十四节 礼、智

    第十五节 生理特征与社会规约

    第六章 感性层面

    第十六节 情(欲)、利

    第十七节 事、象

    第十八节 显微与经权

    第三编 知行论

    第七章 方法论

    第十九节 致虚守静

    第二十节 反身而诚

    第二十一节 寂然感通

    第八章 知行观

    第二十二节 格物致知

    第二十三节 身体力行

    第二十四节 知行相须

    第九章 境界论

    第二十五节 入世境界

    第二十六节 出世境界

    第二十七节 体用一如

    结语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 内容简介:
      《中国哲学原理》主要参考张岱年先生的《中国哲学大纲》撰写,致力于揭显一些基本范畴与命题之间的内在关联,旨在推进中国哲学观念系统化的事业。它由天道的乾、坤二元,确立心性中志、仁二德的根基地位,解释人道中义、礼诸观念的来由、涵义和功用等,倡导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事谋利当体现道义原则。如是便从学理上证实孟子“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的论断,挺立起道德主体,将有助于人生实现“再圣化”,从而促进当代的精神文明建设。
  • 作者简介:
      胡家祥,湖北黄石人,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国际中国哲学学会会员。主要致力于哲学、美学和文艺学三个层次的基础理论建设,重振人文精神。先后在《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化月刊》、《文学遗产》、《周易研究》、《文学评论》、《文艺研究》、FrontiersofPhilosophyinChina和《光明日报》等海内外报刊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出版专著《心灵结构与文化解析》、《审美学》、《文艺的心理阐释》、《心灵哲学与文艺美学》、《先秦哲学与美学论丛》等。相关研究多次获省部级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
  • 目录:


    引言

    第一编 大化论

    第一章 宇宙的本根

    第一节 道

    第二节 太极

    第三节 本根的体相用

    第二章 宇宙的演化

    第四节 动静、阴阳与乾坤

    第五节 气化万物与理一分殊

    第六节 天地人三才

    第三章 人类的位置

    第七节 人为万物之灵

    第八节 心为形身之君

    第九节 大宇宙与小宇宙

    第二编 心性论

    第四章 志性层面

    第十节 命、性、理

    第十一节 志、诚、仁

    第十二节 一心开二门

    第五章 知性层面

    第十三节 气、义

    第十四节 礼、智

    第十五节 生理特征与社会规约

    第六章 感性层面

    第十六节 情(欲)、利

    第十七节 事、象

    第十八节 显微与经权

    第三编 知行论

    第七章 方法论

    第十九节 致虚守静

    第二十节 反身而诚

    第二十一节 寂然感通

    第八章 知行观

    第二十二节 格物致知

    第二十三节 身体力行

    第二十四节 知行相须

    第九章 境界论

    第二十五节 入世境界

    第二十六节 出世境界

    第二十七节 体用一如

    结语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查看详情
12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国哲学原理
文化哲学导论
胡家祥
中国哲学原理
志情理:艺术的基元
胡家祥 著
中国哲学原理
心灵第三层面探究
胡家祥 著
中国哲学原理
气韵:艺术神态及其嬗变 中国传统的艺术风格学研究
胡家祥 著
中国哲学原理
先秦哲学与美学论丛
胡家祥 编
中国哲学原理
培文书系·大学创新课程教材:审美学(修订版)
胡家祥 著
中国哲学原理
志情理:艺术的基元
胡家祥 著
中国哲学原理
心灵哲学与文艺美学
胡家祥 著
中国哲学原理
文艺的心理阐释
胡家祥 著
中国哲学原理
审美学
胡家祥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