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6-01
版次: 2
ISBN: 9787301058633
定价: 2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16页
字数: 208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94人买过
  • 《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修订版)》从历史社会学角度对德国19世纪的大学观念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分析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提炼出德国19世纪大学观念的核心概念,即修养、科学、自由和寂寞,并以此为中心分析了德国大学观的基本内涵及其价值指向。《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修订版)》还运用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卡里斯玛理论对古典大学观进行了分析,论证了德国大学观的卡里斯玛性质,从而说明了这种观念的独特性质以及独特的作用方式。作为一个讨论德国大学观念国际影响的案例,《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修订版)》以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改革(1917—1923)为中心探讨德国古典大学观对中国大学观念的影响。论证显示,蔡元培基本上完全接受了德国的大学观念,并成功地将其运用于当时的北京大学,德国大学观念从而通过北京大学对中国高等教育早期发展以及学术转型过程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陈洪捷1959年生于西安市,1983午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德国语言文学专业,1998年在北求大学获教育学博士学位。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现任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与人类发展系主人,兼任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季刊)副主编,《北大德国研究》主编。研究领域包括德国高等教育、中德学术交流史、高等教育理论以及中国高等教育史。 第一章引论
    第一节研究的问题
    第二节研究的意义及分析路径

    上篇德国古典大学观:从理想到现实
    第二章德国古典大学观的产生
    第一节18、19世纪之交的德国大学
    第二节新大学观的萌芽
    第三节柏林大学的建立与新大学观的形成
    第三章德国古典大学观的经典文献
    第一节洪堡论大学
    第二节施莱尔马赫论大学
    第三节费希特论大学
    第四章德国古典大学观的核心概念
    第一节修养
    第二节科学
    第三节自由
    第四节寂寞
    第五节德国古典大学观的特点
    第五章古典大学观在19世纪的影响
    第一节修养
    第二节科学
    第三节自由
    第四节寂寞
    第六章德国古典大学观的独特性质
    第一节韦伯的卡里斯玛(Charisma)理论
    第二节德国古典大学观为一种卡里斯玛观念
    第三节卡里斯玛与德国大学

    下篇德国古典大学观对中国的影响
    ——以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改革为例
    第七章晚清中国对德国的认识教育及蔡元培的留德经历
    第一节德国:教育兴国的范例
    第二节蔡元培留学何以选择德国
    第三节蔡元培在德国
    第八章蔡元培对德国大学观的接受及其文化历史背景
    第一节蔡元培的大学思想与德国的大学观念
    第二节蔡元培的大学思想与中国的学术传统
    第三节卡里斯玛与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改革
    小结
    第九章蔡元培改革对中国大学的影响
    第一节新大学观与学术转型
    第二节北京大学与新学术体制的形成

    参考文献
    附录一德文内容摘要
    附录二利禄之徒与哲学之才
    附录三论柏林高等学术机构的内部和外部组织(节选)
    附录四寂寞和交际作为知识增长的条件
    附录五关于蔡元培在德国汉堡大学学习的考证
    人名索引
    主题词索引
    再版后记
  • 内容简介:
    《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修订版)》从历史社会学角度对德国19世纪的大学观念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分析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提炼出德国19世纪大学观念的核心概念,即修养、科学、自由和寂寞,并以此为中心分析了德国大学观的基本内涵及其价值指向。《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修订版)》还运用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卡里斯玛理论对古典大学观进行了分析,论证了德国大学观的卡里斯玛性质,从而说明了这种观念的独特性质以及独特的作用方式。作为一个讨论德国大学观念国际影响的案例,《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修订版)》以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改革(1917—1923)为中心探讨德国古典大学观对中国大学观念的影响。论证显示,蔡元培基本上完全接受了德国的大学观念,并成功地将其运用于当时的北京大学,德国大学观念从而通过北京大学对中国高等教育早期发展以及学术转型过程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 作者简介:
    陈洪捷1959年生于西安市,1983午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德国语言文学专业,1998年在北求大学获教育学博士学位。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现任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与人类发展系主人,兼任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季刊)副主编,《北大德国研究》主编。研究领域包括德国高等教育、中德学术交流史、高等教育理论以及中国高等教育史。
  • 目录:
    第一章引论
    第一节研究的问题
    第二节研究的意义及分析路径

    上篇德国古典大学观:从理想到现实
    第二章德国古典大学观的产生
    第一节18、19世纪之交的德国大学
    第二节新大学观的萌芽
    第三节柏林大学的建立与新大学观的形成
    第三章德国古典大学观的经典文献
    第一节洪堡论大学
    第二节施莱尔马赫论大学
    第三节费希特论大学
    第四章德国古典大学观的核心概念
    第一节修养
    第二节科学
    第三节自由
    第四节寂寞
    第五节德国古典大学观的特点
    第五章古典大学观在19世纪的影响
    第一节修养
    第二节科学
    第三节自由
    第四节寂寞
    第六章德国古典大学观的独特性质
    第一节韦伯的卡里斯玛(Charisma)理论
    第二节德国古典大学观为一种卡里斯玛观念
    第三节卡里斯玛与德国大学

    下篇德国古典大学观对中国的影响
    ——以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改革为例
    第七章晚清中国对德国的认识教育及蔡元培的留德经历
    第一节德国:教育兴国的范例
    第二节蔡元培留学何以选择德国
    第三节蔡元培在德国
    第八章蔡元培对德国大学观的接受及其文化历史背景
    第一节蔡元培的大学思想与德国的大学观念
    第二节蔡元培的大学思想与中国的学术传统
    第三节卡里斯玛与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改革
    小结
    第九章蔡元培改革对中国大学的影响
    第一节新大学观与学术转型
    第二节北京大学与新学术体制的形成

    参考文献
    附录一德文内容摘要
    附录二利禄之徒与哲学之才
    附录三论柏林高等学术机构的内部和外部组织(节选)
    附录四寂寞和交际作为知识增长的条件
    附录五关于蔡元培在德国汉堡大学学习的考证
    人名索引
    主题词索引
    再版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德国民法导论:总则(第十七版)(欧洲法与比较法前沿译丛)
(德) 欧根·克伦钦格 著,安晋城 译
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德国民法导论:物权法(第十七版)(欧洲法与比较法前沿译丛)
(德)欧根·克伦钦格 著,安晋城 译
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德国知识分子批判
(德) 胡果·巴尔
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德国比较法学研究:历史与方法论
朱淑丽
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德国消费者保护法 法律人进阶译丛法学拓展系列
(德)克里斯蒂安·亚历山大博士(Prof. Dr. Christian Alexander) 著, 姜龙 译
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德国双系统的犯罪构成要件理论
秦一禾
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德国教育质量保障
本社编
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德国政党体制的变迁(1990-2021)
伍慧萍
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德国公法史导论(16—21世纪)(德国公法译丛)
(德)米歇尔·施托莱斯
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德国民法导论:债法(欧洲法与比较法前沿译丛)
(德)欧根·克伦钦格 著,安晋城 译
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德国刑事诉讼法教科书(第15版)德国大学生青眯的刑诉法教科书 德国刑事法译丛系列
萨比娜·斯沃博达 著;程捷 译;维尔纳·薄逸克
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德国国家教育报告(2006)
未知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