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边疆法律治理的历史经验(上下册)

中国边疆法律治理的历史经验(上下册)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2014-08
版次: 1
ISBN: 9787511866653
定价: 13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559页
字数: 1028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法律
9人买过
  • 本书收录了中国法律史学会2014年提交年会的90篇会议论文。2014年中国法律史学术年会由西北政法大学承办,青海民族大学协办,主题为“中国边疆法律治理的历史经验”。中国历史上的边疆问题,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特殊性,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将之作为一笔宝贵的财富,进行挖掘、整理和分析,是法律史学人的责任。 汪世荣:1965年出生,甘肃陇西人,法学博士、教:授现为西北政法大学校长助理,中国法律史学会执行会长,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法学会诊所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代表作有个人专著《中国古代判词研究》《中国古代判例研究》《判例与法律发展中国司法改革研究》合著《新中国司法制度的基石—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1937~1949》等。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法律科判、《政法论坛》等法学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先后获得“陕西省优秀教师”、“陕西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陕西省优秀中青年法学家”等荣誉称号。 上篇 中国边疆法律治理的历史经验

    论吐蕃王朝时期法制的价值属性与本质特征及其历史影响

     ——以中国边疆法律治理的历史经验为视角

    秋审制度在新疆的变通初探

     ——以新疆初建省时巡抚与刑部的争论为中心

    《冕宁县档案》所反映的清代治边司法实践

    《福乐智慧》展示的中国古代边疆法治经验

    1675年布尔尼事件对清代蒙古律例的影响

    中国边疆法律治理中习惯法运用问题初探

     ——以少数民族聚居区生态保护为例

    以“因俗而治”考量清代蒙古朝贡法律制度的利弊

    西汉治理西域行政措施研究

    西藏法律史研究的力作:《雪域高原的法律变迁》

    西藏地区村规民约实效问题的调研报告

    试析大理国法律文化中的佛教色彩

    试析17世纪逃人出逃俄罗斯之原因

    试论民国时期边疆司法改革原则

     ——以西康司法改革为例

    清代中央政权对藏区地方司法审判权的审查制度探析

    清代中国对西藏地方政教关系的法律调整探析

    清代新辟苗疆六厅地区之屯堡理讼

    清代旗民的异制量刑

    清代回疆地区伯克衙门的司法职能

    清代边疆法律治理与国家建设

     ——以新疆为中心

    浅析民族习俗文化对边疆治理的借鉴意义

     ——以肃南裕固族民俗文化为视角

    论清王朝“因俗而治”的治藏政策

     ——基于涉藏刑事案件处理问题的考察

    论清代西藏自治立法

     ——以“十三条”、“二十九条”、“十九条”三部章程为中心

    论传统黎族社会多层次的法律治理体系

    清代《回疆则例》立法特色及其当代价值

     ——以法律史的视角

    略论民国禁烟法规在边疆民族区域的实践与运行

     ——以西康省禁政为例

    简论平权法案、边疆教育及少数民族宗教文化主体性

    汉代西北边疆地区的军事管理制度

    港英时期新界乡村基层治理模式探析

     ——以“理民官”为视角

    法律史视阈下的宋代羁縻政策

     ——以西南边疆地区为中心

    敦煌本吐蕃文书《礼仪问答写卷》与《女论语》中女性角色对比研究

    大蒙古国至元朝前期的僧侣赋税宽待规则

    从海瑞的治黎策疏看其边疆法律治理思想

    传统中国“理藩化夷”宪制的基本规范与基本精神

    伯克制度——清代“因俗而治”的安边策略

    经略边疆:清代治边之法的得失

    历史语境下我国民族法律政策的合理性探析

    游牧文化视野下的藏族古代侵权行为法及其特点

    下篇 法史前沿及基础理论研究

    十五种清代成案集概说

    法制不统一:中国近代法制的一个特点

    诉讼策略:紫阳县正堂对姚成章告孙林有“既买翻揩事”的裁判

    回归文献与历史现场

     ——重审董仲舒及“春秋决狱”的成说

    宋代契约制度的特点及其借鉴

    汉代文书“教”的法效力分析

     ——以敦煌、居延汉简为中心

    中国古代德命话语的结构问题

    论明抄本《宋刑统》及其文献价值

    论权力运行机制与反腐败制度建设

     ——兼论中国御史监察制度的历史价值

    西方诉讼观念在近代中国(1840—1911年)的传播路径初探

    包山楚简“疋狱”文书考

    《南部档案》所存清代边陲地区基层社会纠纷解决中的“拦留契约文书”

    清代州县司法官任用制度探析

     ——以《福惠全书》为视角

    “刻石纪法”:两种法制表达和实践系统

    释隋唐前判例之“事”

    试论陕甘宁边区的民事诉讼模式

     ——从“安成福与赵积馀等争买土地案”谈起

    羽25v《仓夫令狐良嗣牒》补说

     ——兼论《天圣令·仓库令》宋1的唐令复原问题

    论中国传统司法检验制度的几个特征

    中国古代人情司法与法律适用

    举告赏格与唐代经济法制

    《奏谳书》篇题再议

    《吕刑》对《睡虎地秦墓竹简》的影响

    从“刑尽”看秦汉法律中肉刑的执行方式

    乾隆时期云南的刑名案件

    唐代盗赃法律文书管窥

     ——行为主义的探讨

    唐代屯田拟判探究

    浅论秦汉之际法律中的“自出”

     ——兼对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第100号简缺文的试补

    “小事闹大”诉告策略的传统形式

     ——基于清代司法文书、诉讼档案的考察

    《唐律》“轻重相明”条和“断罪引律令”条性质辨析

    民初女性离婚权利的变化考察

     ——以大理院离婚判解为中心

    古典文献中的冥府审判

     ——一种另类的法文化

    从《二年律令》和悬泉汉简的比较看汉初律中赎刑种类及其发展

    明清时期会审制度的司法监督功能探析

    文化认同视阈下的辽代立法与司法实践

    从甘肃临泽新出土“田产争讼爰书”窥见西晋民事

    纠纷的解决

    民初山西村治中息讼会的运行

    论宋代异姓收养的法律问题

    清代委员会审研究

    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中国古代礼法关系演进的自觉表达

     ——兼论对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的质疑

    秦朝法思想形态的构建与瓦解

     ——以“儒法竞合”为线索的意识形态话语分析

    秦“谳”程序初探

     ——以新出土材料为中心

    近二十年包山楚简司法官制研究综述

    法治的基层与基层的法治

     ——甘肃省基层检察机关服务型实践转变初探

    清代陕南的水权纠纷及其解决

     ——基于地方志与碑刻的考察

    新中国粮食安全法治建设史略

    主动抑或被动?

     ——略论民初大理院对习惯的规制

    法律适用的五个理念

    从地方到国家:晚清国籍立法动因新探

    传承与革新

     ——历史坐标中的元代证据制度研究

    陕甘宁边区婚姻法令及其社会效果分析

    《公法会通》与近代西方国际法术语及其内涵的输入

    努尔哈赤时期的刑事法律考析

    清代田土档案中民事纠纷的司法考量
  •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中国法律史学会2014年提交年会的90篇会议论文。2014年中国法律史学术年会由西北政法大学承办,青海民族大学协办,主题为“中国边疆法律治理的历史经验”。中国历史上的边疆问题,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特殊性,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将之作为一笔宝贵的财富,进行挖掘、整理和分析,是法律史学人的责任。
  • 作者简介:
    汪世荣:1965年出生,甘肃陇西人,法学博士、教:授现为西北政法大学校长助理,中国法律史学会执行会长,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法学会诊所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代表作有个人专著《中国古代判词研究》《中国古代判例研究》《判例与法律发展中国司法改革研究》合著《新中国司法制度的基石—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1937~1949》等。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法律科判、《政法论坛》等法学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先后获得“陕西省优秀教师”、“陕西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陕西省优秀中青年法学家”等荣誉称号。
  • 目录:
    上篇 中国边疆法律治理的历史经验

    论吐蕃王朝时期法制的价值属性与本质特征及其历史影响

     ——以中国边疆法律治理的历史经验为视角

    秋审制度在新疆的变通初探

     ——以新疆初建省时巡抚与刑部的争论为中心

    《冕宁县档案》所反映的清代治边司法实践

    《福乐智慧》展示的中国古代边疆法治经验

    1675年布尔尼事件对清代蒙古律例的影响

    中国边疆法律治理中习惯法运用问题初探

     ——以少数民族聚居区生态保护为例

    以“因俗而治”考量清代蒙古朝贡法律制度的利弊

    西汉治理西域行政措施研究

    西藏法律史研究的力作:《雪域高原的法律变迁》

    西藏地区村规民约实效问题的调研报告

    试析大理国法律文化中的佛教色彩

    试析17世纪逃人出逃俄罗斯之原因

    试论民国时期边疆司法改革原则

     ——以西康司法改革为例

    清代中央政权对藏区地方司法审判权的审查制度探析

    清代中国对西藏地方政教关系的法律调整探析

    清代新辟苗疆六厅地区之屯堡理讼

    清代旗民的异制量刑

    清代回疆地区伯克衙门的司法职能

    清代边疆法律治理与国家建设

     ——以新疆为中心

    浅析民族习俗文化对边疆治理的借鉴意义

     ——以肃南裕固族民俗文化为视角

    论清王朝“因俗而治”的治藏政策

     ——基于涉藏刑事案件处理问题的考察

    论清代西藏自治立法

     ——以“十三条”、“二十九条”、“十九条”三部章程为中心

    论传统黎族社会多层次的法律治理体系

    清代《回疆则例》立法特色及其当代价值

     ——以法律史的视角

    略论民国禁烟法规在边疆民族区域的实践与运行

     ——以西康省禁政为例

    简论平权法案、边疆教育及少数民族宗教文化主体性

    汉代西北边疆地区的军事管理制度

    港英时期新界乡村基层治理模式探析

     ——以“理民官”为视角

    法律史视阈下的宋代羁縻政策

     ——以西南边疆地区为中心

    敦煌本吐蕃文书《礼仪问答写卷》与《女论语》中女性角色对比研究

    大蒙古国至元朝前期的僧侣赋税宽待规则

    从海瑞的治黎策疏看其边疆法律治理思想

    传统中国“理藩化夷”宪制的基本规范与基本精神

    伯克制度——清代“因俗而治”的安边策略

    经略边疆:清代治边之法的得失

    历史语境下我国民族法律政策的合理性探析

    游牧文化视野下的藏族古代侵权行为法及其特点

    下篇 法史前沿及基础理论研究

    十五种清代成案集概说

    法制不统一:中国近代法制的一个特点

    诉讼策略:紫阳县正堂对姚成章告孙林有“既买翻揩事”的裁判

    回归文献与历史现场

     ——重审董仲舒及“春秋决狱”的成说

    宋代契约制度的特点及其借鉴

    汉代文书“教”的法效力分析

     ——以敦煌、居延汉简为中心

    中国古代德命话语的结构问题

    论明抄本《宋刑统》及其文献价值

    论权力运行机制与反腐败制度建设

     ——兼论中国御史监察制度的历史价值

    西方诉讼观念在近代中国(1840—1911年)的传播路径初探

    包山楚简“疋狱”文书考

    《南部档案》所存清代边陲地区基层社会纠纷解决中的“拦留契约文书”

    清代州县司法官任用制度探析

     ——以《福惠全书》为视角

    “刻石纪法”:两种法制表达和实践系统

    释隋唐前判例之“事”

    试论陕甘宁边区的民事诉讼模式

     ——从“安成福与赵积馀等争买土地案”谈起

    羽25v《仓夫令狐良嗣牒》补说

     ——兼论《天圣令·仓库令》宋1的唐令复原问题

    论中国传统司法检验制度的几个特征

    中国古代人情司法与法律适用

    举告赏格与唐代经济法制

    《奏谳书》篇题再议

    《吕刑》对《睡虎地秦墓竹简》的影响

    从“刑尽”看秦汉法律中肉刑的执行方式

    乾隆时期云南的刑名案件

    唐代盗赃法律文书管窥

     ——行为主义的探讨

    唐代屯田拟判探究

    浅论秦汉之际法律中的“自出”

     ——兼对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第100号简缺文的试补

    “小事闹大”诉告策略的传统形式

     ——基于清代司法文书、诉讼档案的考察

    《唐律》“轻重相明”条和“断罪引律令”条性质辨析

    民初女性离婚权利的变化考察

     ——以大理院离婚判解为中心

    古典文献中的冥府审判

     ——一种另类的法文化

    从《二年律令》和悬泉汉简的比较看汉初律中赎刑种类及其发展

    明清时期会审制度的司法监督功能探析

    文化认同视阈下的辽代立法与司法实践

    从甘肃临泽新出土“田产争讼爰书”窥见西晋民事

    纠纷的解决

    民初山西村治中息讼会的运行

    论宋代异姓收养的法律问题

    清代委员会审研究

    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中国古代礼法关系演进的自觉表达

     ——兼论对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的质疑

    秦朝法思想形态的构建与瓦解

     ——以“儒法竞合”为线索的意识形态话语分析

    秦“谳”程序初探

     ——以新出土材料为中心

    近二十年包山楚简司法官制研究综述

    法治的基层与基层的法治

     ——甘肃省基层检察机关服务型实践转变初探

    清代陕南的水权纠纷及其解决

     ——基于地方志与碑刻的考察

    新中国粮食安全法治建设史略

    主动抑或被动?

     ——略论民初大理院对习惯的规制

    法律适用的五个理念

    从地方到国家:晚清国籍立法动因新探

    传承与革新

     ——历史坐标中的元代证据制度研究

    陕甘宁边区婚姻法令及其社会效果分析

    《公法会通》与近代西方国际法术语及其内涵的输入

    努尔哈赤时期的刑事法律考析

    清代田土档案中民事纠纷的司法考量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中国边疆法律治理的历史经验(上下册)
中国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欧阳志云 主编 ; 臧振华, 徐卫华, 沈梅华著
中国边疆法律治理的历史经验(上下册)
中国电力行业投资发展报告(2023年)
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边疆法律治理的历史经验(上下册)
中国古代园林史纲要
汪菊渊 著
中国边疆法律治理的历史经验(上下册)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玺印卷(全二册)
中国国家博物馆 编
中国边疆法律治理的历史经验(上下册)
中国法院2024年度案例·侵权赔偿纠纷
国家法官学院,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 编
中国边疆法律治理的历史经验(上下册)
中国法院2024年度案例·道路交通纠纷
国家法官学院,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 编
中国边疆法律治理的历史经验(上下册)
中国唯一的使鹿部落:敖鲁古雅 鄂温克族民族文化介绍读本
孔繁志 主编
中国边疆法律治理的历史经验(上下册)
中国建设用地指标配置的逻辑及其对城市发展成本影响的研究
余吉祥
中国边疆法律治理的历史经验(上下册)
中国文学通识(献给大众读者的中国文学普及著作,附带:全彩名画+名家藏书票)
郑振铎 等
中国边疆法律治理的历史经验(上下册)
中国幻想文学大奖书系第二辑(全4册)
王一梅 等著
中国边疆法律治理的历史经验(上下册)
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第6辑)
荆学民
中国边疆法律治理的历史经验(上下册)
中国传统文化与儒道佛(徐小跃作品)
徐小跃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