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传播学视野下的新生代农民工
出版时间:
2018-07
版次:
1
ISBN:
9787520124614
定价:
15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小16开
页数:
464页
字数:
461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15人买过
-
本项目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成果。
本书稿为传播学视野下的农民工城市适应研究,主要以当前引起广泛关注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为研究对象,以新生代农民工的日常媒介使用与生活实践为经验研究,并突破结构论、行动论、制度论的分析范式,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和传播学的修辞来管窥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背后现代性的生成及其生存逻辑,从而探讨“媒介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相互解构与重构的动态互动关系。
具体而言,进城前,新生代农民工就已经开始怀揣对城市世界的想象。这种想象会在其进入城市后延续、变化,从而对其心理认知产生影响,而媒介镜像是建构这种城市想象的关键。在日常生活层面,新生代农民工也经历着媒介助推下能力的提升与自我的发展。媒介的影响力渗透、延伸至整个过程,从心理认知、思想观念、生活能力以及文化等各个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产生全方位的影响,进而改变了其城市适应的方式、状态与进程。
在强调媒介效果和功能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农民工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与媒介的结合,将其传播实践融入其日常生活实践中去。这样的研究路径能更好地回归现实意义层面,还原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实践的主体性,以科学、人文的精神去关怀他们的城市融入与适应,有助于对媒介与其城市适应关系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郑欣,男,1973年10月出生,汉族,江苏扬州人。200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社会学系,获社会学博士学位。2003年7月留校任教,现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主要从事传播社会学、政治传播学、乡村传播、青年文化、应用传播研究等。主持国家、省部级社科基金等科研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平民偶像崇拜:电视选秀节目的传播社会学研究》《批判与倾听:电视节目低俗化研究》《对农传播:基于受众的实证分析与对策探讨》等6部。 第1章 导言: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的传播学探索
一 农民工城市适应:一个备受关注的现实课题
二 聚焦媒介:传播学视野下农民工的城市生存实践
三 质的研究:走进新生代农民工的日常生活世界
第2章 媒介镜像: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想象
一 进城前:乡村环境中城市想象的形成
二 直面现实:初到城市后城市想象的转变
三 追逐梦想:适应过程中城市想象的重构
四 阶段性适应:城市想象的媒介建构及其动态变化
第3章 媒介“镜中我”: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
一 “原来的我”:乡土生活中的身份定位与感知
二 遭遇城市:进城初期的身份焦虑与困惑
三 “现在的我”:都市生活中的身份修复与再造
四 媒介“镜中我”:从“乡村我”迈向“城市我”
第4章 媒介驱动:新生代农民工的人生规划
一 流动中的衍变:时空转换与未来质疑
二 迷茫中寻觅方向:城市环境下的人生规划
三 媒介作用下的精神资本积累与重构
四 媒介助推:通往另一种未来
第5章 走出孤岛:新生代农民工的人际交往
一 孤岛上的居民:进城后的三重隔离
二 交流的无奈:孤岛内外的人际交往格局
三 走出孤岛:新媒介主导下的虚拟交往
四 外扩内卷:人际交往的半现代性
第6章 解锁与“翻墙”:新生代农民工的信息素养
一 “解锁”:走出封闭的媒介信息环境
二 城市适应中的信息壁垒及其现实障碍
三 翻越围墙:媒介使用与信息素养提升
四 身体延伸:信息素养即适应资本
第7章 媒介化分工: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观念
一 进城前:就业观念之初体验
二 求职过程中就业观念的人际影响与组织再造
三 媒体渗透:就业观念的镜像迎合
四 媒介化分工:就业观念之再体会
第8章 媒介即资本:新生代农民工的学习充电
一 从乡村到城市:充电意识的觉醒
二 从培训到自学:多渠道充电资源的获取
三 从工具到平台:基于媒介的多元充电
四 媒介赋权和资本自致:自我效能的实现
第9章 媒介支持: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适应
一 人生转场:传播环境切换后的就业挑战
二 众力汇聚:媒介影响下的职业获得与过程适应
三 自力更生:自我赋权中的媒介利用与职业自觉
四 成功转型:来自职业适应进程中的媒介支持
第10章 媒介化体验:新生代农民工的闲暇生活
一 多面城市生活:苦涩甘甜的青春世界
二 多元生活体验:城市媒介环境中的闲暇
三 场域、惯习与资本:被媒介形塑的生活实践
四 超越娱乐:媒介消费抑或闲暇生活的价值发现
第11章 消费式融入: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生活
一 新城市与新市民:消费文化中的共同体想象
二 装扮、改写与占有:自我呈现与身份抗争
三 “想象”的消费:一种日常反抗的符号资本
四 消费式融入:城市适应的生活实践
第12章 媒介重构: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性别认同
一 乡村、城市与女性:空间迁移后的身份转变
二 身体、角色与形象:城市环境影响下的性别意识
三 抗争、想象与协商:多元传播实践中的性别认同
四 流动与适应:性别认同的传播语境与现实意义
第13章 断裂与弥合: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认同
一 乡土性:作为城市中“异文化”的社会记忆
二 认同危机:“进不来,出不去”的生存困局
三 媒介修复与传播弥合:作为文化空间的乡土再现
四 平衡性认同:一种文化视角下的城市适应路径
第14章 结语:媒介延伸、身份再造与城市适应
一 媒介化社会:不可忽略的时代背景
二 “媒介的延伸”:概念及其空间的转向
三 过程更是征程:从农民到“新市民”的身份再造
参考文献
后 记
-
内容简介:
本项目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成果。
本书稿为传播学视野下的农民工城市适应研究,主要以当前引起广泛关注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为研究对象,以新生代农民工的日常媒介使用与生活实践为经验研究,并突破结构论、行动论、制度论的分析范式,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和传播学的修辞来管窥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背后现代性的生成及其生存逻辑,从而探讨“媒介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相互解构与重构的动态互动关系。
具体而言,进城前,新生代农民工就已经开始怀揣对城市世界的想象。这种想象会在其进入城市后延续、变化,从而对其心理认知产生影响,而媒介镜像是建构这种城市想象的关键。在日常生活层面,新生代农民工也经历着媒介助推下能力的提升与自我的发展。媒介的影响力渗透、延伸至整个过程,从心理认知、思想观念、生活能力以及文化等各个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产生全方位的影响,进而改变了其城市适应的方式、状态与进程。
在强调媒介效果和功能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农民工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与媒介的结合,将其传播实践融入其日常生活实践中去。这样的研究路径能更好地回归现实意义层面,还原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实践的主体性,以科学、人文的精神去关怀他们的城市融入与适应,有助于对媒介与其城市适应关系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
作者简介:
郑欣,男,1973年10月出生,汉族,江苏扬州人。200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社会学系,获社会学博士学位。2003年7月留校任教,现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主要从事传播社会学、政治传播学、乡村传播、青年文化、应用传播研究等。主持国家、省部级社科基金等科研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平民偶像崇拜:电视选秀节目的传播社会学研究》《批判与倾听:电视节目低俗化研究》《对农传播:基于受众的实证分析与对策探讨》等6部。
-
目录:
第1章 导言: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的传播学探索
一 农民工城市适应:一个备受关注的现实课题
二 聚焦媒介:传播学视野下农民工的城市生存实践
三 质的研究:走进新生代农民工的日常生活世界
第2章 媒介镜像: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想象
一 进城前:乡村环境中城市想象的形成
二 直面现实:初到城市后城市想象的转变
三 追逐梦想:适应过程中城市想象的重构
四 阶段性适应:城市想象的媒介建构及其动态变化
第3章 媒介“镜中我”: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
一 “原来的我”:乡土生活中的身份定位与感知
二 遭遇城市:进城初期的身份焦虑与困惑
三 “现在的我”:都市生活中的身份修复与再造
四 媒介“镜中我”:从“乡村我”迈向“城市我”
第4章 媒介驱动:新生代农民工的人生规划
一 流动中的衍变:时空转换与未来质疑
二 迷茫中寻觅方向:城市环境下的人生规划
三 媒介作用下的精神资本积累与重构
四 媒介助推:通往另一种未来
第5章 走出孤岛:新生代农民工的人际交往
一 孤岛上的居民:进城后的三重隔离
二 交流的无奈:孤岛内外的人际交往格局
三 走出孤岛:新媒介主导下的虚拟交往
四 外扩内卷:人际交往的半现代性
第6章 解锁与“翻墙”:新生代农民工的信息素养
一 “解锁”:走出封闭的媒介信息环境
二 城市适应中的信息壁垒及其现实障碍
三 翻越围墙:媒介使用与信息素养提升
四 身体延伸:信息素养即适应资本
第7章 媒介化分工: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观念
一 进城前:就业观念之初体验
二 求职过程中就业观念的人际影响与组织再造
三 媒体渗透:就业观念的镜像迎合
四 媒介化分工:就业观念之再体会
第8章 媒介即资本:新生代农民工的学习充电
一 从乡村到城市:充电意识的觉醒
二 从培训到自学:多渠道充电资源的获取
三 从工具到平台:基于媒介的多元充电
四 媒介赋权和资本自致:自我效能的实现
第9章 媒介支持: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适应
一 人生转场:传播环境切换后的就业挑战
二 众力汇聚:媒介影响下的职业获得与过程适应
三 自力更生:自我赋权中的媒介利用与职业自觉
四 成功转型:来自职业适应进程中的媒介支持
第10章 媒介化体验:新生代农民工的闲暇生活
一 多面城市生活:苦涩甘甜的青春世界
二 多元生活体验:城市媒介环境中的闲暇
三 场域、惯习与资本:被媒介形塑的生活实践
四 超越娱乐:媒介消费抑或闲暇生活的价值发现
第11章 消费式融入: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生活
一 新城市与新市民:消费文化中的共同体想象
二 装扮、改写与占有:自我呈现与身份抗争
三 “想象”的消费:一种日常反抗的符号资本
四 消费式融入:城市适应的生活实践
第12章 媒介重构: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性别认同
一 乡村、城市与女性:空间迁移后的身份转变
二 身体、角色与形象:城市环境影响下的性别意识
三 抗争、想象与协商:多元传播实践中的性别认同
四 流动与适应:性别认同的传播语境与现实意义
第13章 断裂与弥合: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认同
一 乡土性:作为城市中“异文化”的社会记忆
二 认同危机:“进不来,出不去”的生存困局
三 媒介修复与传播弥合:作为文化空间的乡土再现
四 平衡性认同:一种文化视角下的城市适应路径
第14章 结语:媒介延伸、身份再造与城市适应
一 媒介化社会:不可忽略的时代背景
二 “媒介的延伸”:概念及其空间的转向
三 过程更是征程:从农民到“新市民”的身份再造
参考文献
后 记
查看详情
-
进城:传播学视野下的新生代农民工(16开精装 全1册)
本项目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成果。,本书稿为传播学视野下的农民工城市适应研究,主要以当前引起广泛关注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为研究对象,以新生代农民工的日常媒介使用与生活实践为经验研究,并突破结构论、行动论、制度论的分析范式,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和传播学的修辞来管窥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背后现代性的生成及其生存逻辑,从而探讨“媒介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相互解构与重构的动态互动关系。,具
全新
北京市通州区
平均发货16小时
成功完成率81.36%
-
全新
-
九五品
北京市西城区
平均发货13小时
成功完成率91.16%
-
4
九品
辽宁省营口市
24小时内发货
成功完成率94.25%
-
4
九品
-
九五品
北京市东城区
平均发货14小时
成功完成率91.57%
-
全新
广东省广州市
平均发货12小时
成功完成率90.19%
-
全新
海南省海口市
平均发货13小时
成功完成率90.78%
-
9
九品
北京市房山区
平均发货8小时
成功完成率95.52%
-
全新
广东省广州市
平均发货14小时
成功完成率90.71%
-
全新
广东省广州市
平均发货14小时
成功完成率92.14%
-
全新
广东省广州市
平均发货12小时
成功完成率90.19%
-
5
九品
河南省开封市
平均发货13小时
成功完成率95.07%
-
10
九五品
上海市松江区
平均发货8小时
成功完成率96.36%
-
全新
山东省济南市
平均发货23小时
成功完成率85.29%
-
全新
北京市西城区
平均发货3小时
成功完成率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