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迟学稼”诠释史

“樊迟学稼”诠释史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2-11
版次: 1
ISBN: 9787564378288
定价: 128.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社会文化
3人买过
  • 众所周知,儒家思想的演进,离不开对经典的诠释。对《论语》的解读,体现出历代学人对孔子思想的理解、接受和推衍。《论语》中涉及的一些问题,也成为历代儒者构建自己思想的丰富素材。由于《论语》特殊的“语录体”著作方式,为学者的诠释提供了比较宽广的自由发挥空间,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自汉以来历代《论语》诠释的丰富样貌,儒家思想史也因此而建构。

      “樊迟请学稼”章,向来为孔门一大公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反映了儒家思想的本质特征,关系到许多重大的问题,诸如社会分工理论、君子小人之辨、政治哲学、教化思想,等等。历代注家异说纷纷,提出不同的解读,其实是对儒家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的回应。如果按照诠释学的四个步骤去理解,我们需要理清这样几个问题:孔子究竟说了什么?孔子想要说什么?孔子能够说什么?孔子应该说什么?因此首先需要立足文本,看樊迟如何问,孔子如何答。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追问,孔子所谓“吾不如老农”“吾不如老圃”“小人哉樊须也”,究竟要表达什么?是看不起“老农”“老圃”,轻视稼穑,还是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所做的真实表达?接下来就需要从孔子思想体系的角度去探寻,孔子能够说什么?“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这一大段论说,其实是孔子基于自己的一贯主张,对儒家政治思想的深入阐发,需要我们仔细品味。孔门注重“大人之学”,讲究“修齐治平”,孔子不希望门人弟子局限于做“小人儒”,故“君子不器”。最后,我们读完这一章之后,还得回答“孔子应该说什么”的问题,表明读者自己对此问题的看法。如此,才能构建一个完整的诠释过程。

      系统梳理汉代以来学者对“樊迟请学稼”章的阐释,无疑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俊棚对此问题关注已久,广搜汉代以来文献,将历代学人对此章的阐释加以加辑录,并进行解读,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呈现一部“樊迟学稼”的诠释史。他的这个尝试,无疑是有价值的,不仅有体例上是一个创新,而且对于研究《论语》学史、儒家思想史都具有参考价值。 汉唐诠解篇

    [汉]司马迁《史记》卷六十七

    [三国魏]何晏集解《论语》卷七

    [南北朝]皇侃《论语义疏》卷七

    宋代诠解篇

    [宋]邢昺《论语注疏》卷十三

    [宋]文谠《详注昌黎先生文集》卷十五

    [宋]陈普《石堂先生遗集》卷八

    [宋]蔡节《论语集说》卷七

    [宋]陈祥道《论语全解》卷七

    [宋]陈祥道《论语全解》卷七

    [宋]陈埴《木钟集》卷一

    [宋]戴溪《石鼓论语答问》卷下

    [宋]戴埴《鼠璞》卷下

    [宋]洪咨夔《平斋文集》卷十一

    [宋]胡次焱《梅岩文集》卷一

    [宋]黎靖德《朱子语类》卷四十二

    [宋]黎靖德《朱子语类》卷四十三

    [宋]李樗《毛诗集解》卷十二

    [宋]李昉《文苑英华》卷七十

    [宋]李过《西溪易说》卷五

    [宋]刘安节《刘左史文集》卷三

    [宋]陆佃《埤雅》卷五《释兽》

    [宋]陆游《剑南诗稿》卷二十七

    [宋]吕祖谦《丽泽论说集录》卷六

    [宋]潘自牧《记纂渊海》卷二十

    [宋]钱时《融堂四书管见》卷七

    [宋]苏轼《苏文忠公全集》卷十

    [宋]苏辙《栾城应诏集》卷十一

    [宋]苏辙《古史》卷三十二

    [宋]王之望《汉滨集》卷三

    [宋]卫浞《礼记集说》卷一百二十六

    [宋]杨时《龟山集》卷十《语录》

    [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卷三

    [宋]佚名《历代名贤确论》卷二十六

    [宋]尹焯《和靖集》卷五

    [宋]张拭《癸巳论语解》卷七

    [宋]张拭《孟子说》卷三

    [宋]赵顺孙《四书纂疏·论语纂疏》卷七

    [宋]赵善括《应斋杂著》卷六

    [宋]真德秀《四书集编·论语集编》卷七

    [宋]真德秀《四书集编·孟子集编》卷五

    [宋]真德秀《读书记》卷十

    [宋]真德秀《读书记》卷三十五

    ……

    元代诠解篇

    明代诠解篇

    清代诠解篇

    民国诠解篇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众所周知,儒家思想的演进,离不开对经典的诠释。对《论语》的解读,体现出历代学人对孔子思想的理解、接受和推衍。《论语》中涉及的一些问题,也成为历代儒者构建自己思想的丰富素材。由于《论语》特殊的“语录体”著作方式,为学者的诠释提供了比较宽广的自由发挥空间,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自汉以来历代《论语》诠释的丰富样貌,儒家思想史也因此而建构。

      “樊迟请学稼”章,向来为孔门一大公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反映了儒家思想的本质特征,关系到许多重大的问题,诸如社会分工理论、君子小人之辨、政治哲学、教化思想,等等。历代注家异说纷纷,提出不同的解读,其实是对儒家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的回应。如果按照诠释学的四个步骤去理解,我们需要理清这样几个问题:孔子究竟说了什么?孔子想要说什么?孔子能够说什么?孔子应该说什么?因此首先需要立足文本,看樊迟如何问,孔子如何答。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追问,孔子所谓“吾不如老农”“吾不如老圃”“小人哉樊须也”,究竟要表达什么?是看不起“老农”“老圃”,轻视稼穑,还是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所做的真实表达?接下来就需要从孔子思想体系的角度去探寻,孔子能够说什么?“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这一大段论说,其实是孔子基于自己的一贯主张,对儒家政治思想的深入阐发,需要我们仔细品味。孔门注重“大人之学”,讲究“修齐治平”,孔子不希望门人弟子局限于做“小人儒”,故“君子不器”。最后,我们读完这一章之后,还得回答“孔子应该说什么”的问题,表明读者自己对此问题的看法。如此,才能构建一个完整的诠释过程。

      系统梳理汉代以来学者对“樊迟请学稼”章的阐释,无疑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俊棚对此问题关注已久,广搜汉代以来文献,将历代学人对此章的阐释加以加辑录,并进行解读,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呈现一部“樊迟学稼”的诠释史。他的这个尝试,无疑是有价值的,不仅有体例上是一个创新,而且对于研究《论语》学史、儒家思想史都具有参考价值。
  • 目录:
    汉唐诠解篇

    [汉]司马迁《史记》卷六十七

    [三国魏]何晏集解《论语》卷七

    [南北朝]皇侃《论语义疏》卷七

    宋代诠解篇

    [宋]邢昺《论语注疏》卷十三

    [宋]文谠《详注昌黎先生文集》卷十五

    [宋]陈普《石堂先生遗集》卷八

    [宋]蔡节《论语集说》卷七

    [宋]陈祥道《论语全解》卷七

    [宋]陈祥道《论语全解》卷七

    [宋]陈埴《木钟集》卷一

    [宋]戴溪《石鼓论语答问》卷下

    [宋]戴埴《鼠璞》卷下

    [宋]洪咨夔《平斋文集》卷十一

    [宋]胡次焱《梅岩文集》卷一

    [宋]黎靖德《朱子语类》卷四十二

    [宋]黎靖德《朱子语类》卷四十三

    [宋]李樗《毛诗集解》卷十二

    [宋]李昉《文苑英华》卷七十

    [宋]李过《西溪易说》卷五

    [宋]刘安节《刘左史文集》卷三

    [宋]陆佃《埤雅》卷五《释兽》

    [宋]陆游《剑南诗稿》卷二十七

    [宋]吕祖谦《丽泽论说集录》卷六

    [宋]潘自牧《记纂渊海》卷二十

    [宋]钱时《融堂四书管见》卷七

    [宋]苏轼《苏文忠公全集》卷十

    [宋]苏辙《栾城应诏集》卷十一

    [宋]苏辙《古史》卷三十二

    [宋]王之望《汉滨集》卷三

    [宋]卫浞《礼记集说》卷一百二十六

    [宋]杨时《龟山集》卷十《语录》

    [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卷三

    [宋]佚名《历代名贤确论》卷二十六

    [宋]尹焯《和靖集》卷五

    [宋]张拭《癸巳论语解》卷七

    [宋]张拭《孟子说》卷三

    [宋]赵顺孙《四书纂疏·论语纂疏》卷七

    [宋]赵善括《应斋杂著》卷六

    [宋]真德秀《四书集编·论语集编》卷七

    [宋]真德秀《四书集编·孟子集编》卷五

    [宋]真德秀《读书记》卷十

    [宋]真德秀《读书记》卷三十五

    ……

    元代诠解篇

    明代诠解篇

    清代诠解篇

    民国诠解篇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12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樊迟学稼”诠释史
张之洞人才思想研究
黄俊棚 著
“樊迟学稼”诠释史
中体西用:张之洞说儒
黄俊棚、薛会新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