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默涵文论

林默涵文论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6-04
版次: 1
ISBN: 9787503960611
定价: 8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535页
字数: 50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文学
33人买过
  •   林默涵同志是我国著名文艺理论家、作家、艺术教育家。他早年参加革命,主要从事革命文化宣传工作,撰写了大量富有战斗性、思想性的杂文、特写和评论文章;新中国成立后,曾长期在宣传、文化部门的领导岗位工作,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毛泽东文艺思想,组织领导新中国文艺创作和艺术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创建性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影响。文化大革命期间,林默涵同志受到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迫害,被关押近十年之久。“四人帮”粉碎后,林默涵同志恢复了工作。他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怀着对党的文艺工作的极大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在《鲁迅全集》1981年版的注释出版、全国文联和各协会的恢复,文艺界的拨乱反正,以及文化部、全国文联的领导岗位等各方面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林默涵 (1913—2008)原名林烈,笔名雪邨,福建武平人。中共党员。全国第六、七届政协常委,全国第三届人大代表,曾任中国作协理事、名誉副主席。1928年入福州高中师范科。1929年后从事中共地下工作,后到上海任校对和资料员,1935年赴日本东京新闻学院学习,“一二•九”运动爆发后回到上海,曾任香港《生活日报》副刊编辑,《读书与出版》、《世界知识》编辑,武汉《全民周刊》编辑,延安马列学院学员,《中国文化》、《解放日报》副刊编辑,重庆《新华日报》新华副刊主编,香港《群众》周刊编辑,《华商报》社论编辑。1949年后历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办公厅副主任,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副部长、顾问,中国文联副主席、党组书记。中国作协第一、二、三届理事及第五、六、七届名誉副主席,全国第三届人大代表,全国第五届政协委员及第六、七届政协常委。193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杂文集《狮与龙》,评论集《在激变中》、《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的旗帜》、《林默涵劫后文集》、《心言散集》、《林默涵文论集》等。曾主持《鲁迅全集》的编辑与注释工作。 前言
    上编(1952-1966年)
    继续为毛泽东同志所提出的文艺方向而斗争
    ——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十周年
    党性是我们的文学艺术的灵魂
    ——纪念列宁的《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发表五十年
    关于加强党对文艺工作领导的意见
    关于典型问题的初步理解
    一篇引起争论的小说
    什么是危险?什么是障碍?
    文学艺术如何反映人民内部的矛盾
    继承和否定
    关于题材
    文艺与政治
    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旗帜
    提高艺术教育质量,发展艺术教育事业
    提高认识,促进话剧、歌剧的繁荣
    总结经验,纠正错误,继续前进
    戏曲工作要推陈出新
    创建社会主义的、民族的音乐舞蹈
    努力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下编(1977-1995年)
    《林默涵》题记
    关于编辑新版《鲁迅全集》的几个方针性问题
    总结经验奋勇前进
    艺术教育如何适应新时期新任务的需要
    充分发挥曲艺的战斗作用
    关于文艺工作的过去和现在
    愚者之虑
    分歧在哪里?
    文艺的歌颂与暴露
    文艺与党的关系及其他
    学习中央精神加强文艺评论
    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关于文艺战线反对精神污染问题
    毛泽东文艺思想引导我们继续前进
    延安时期文艺的历史地位和时代意义
    ——与《延安文艺研究》编辑部同志的谈话
    战士与苍蝇
    发展文艺不能没有批评
    周总理的关怀,艺术家的创造
    ——林默涵同志谈《红灯记》和《红色娘子军》的创作与演出经过
    ……
  • 内容简介:
      林默涵同志是我国著名文艺理论家、作家、艺术教育家。他早年参加革命,主要从事革命文化宣传工作,撰写了大量富有战斗性、思想性的杂文、特写和评论文章;新中国成立后,曾长期在宣传、文化部门的领导岗位工作,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毛泽东文艺思想,组织领导新中国文艺创作和艺术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创建性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影响。文化大革命期间,林默涵同志受到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迫害,被关押近十年之久。“四人帮”粉碎后,林默涵同志恢复了工作。他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怀着对党的文艺工作的极大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在《鲁迅全集》1981年版的注释出版、全国文联和各协会的恢复,文艺界的拨乱反正,以及文化部、全国文联的领导岗位等各方面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作者简介:
    林默涵 (1913—2008)原名林烈,笔名雪邨,福建武平人。中共党员。全国第六、七届政协常委,全国第三届人大代表,曾任中国作协理事、名誉副主席。1928年入福州高中师范科。1929年后从事中共地下工作,后到上海任校对和资料员,1935年赴日本东京新闻学院学习,“一二•九”运动爆发后回到上海,曾任香港《生活日报》副刊编辑,《读书与出版》、《世界知识》编辑,武汉《全民周刊》编辑,延安马列学院学员,《中国文化》、《解放日报》副刊编辑,重庆《新华日报》新华副刊主编,香港《群众》周刊编辑,《华商报》社论编辑。1949年后历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办公厅副主任,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副部长、顾问,中国文联副主席、党组书记。中国作协第一、二、三届理事及第五、六、七届名誉副主席,全国第三届人大代表,全国第五届政协委员及第六、七届政协常委。193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杂文集《狮与龙》,评论集《在激变中》、《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的旗帜》、《林默涵劫后文集》、《心言散集》、《林默涵文论集》等。曾主持《鲁迅全集》的编辑与注释工作。
  • 目录:
    前言
    上编(1952-1966年)
    继续为毛泽东同志所提出的文艺方向而斗争
    ——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十周年
    党性是我们的文学艺术的灵魂
    ——纪念列宁的《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发表五十年
    关于加强党对文艺工作领导的意见
    关于典型问题的初步理解
    一篇引起争论的小说
    什么是危险?什么是障碍?
    文学艺术如何反映人民内部的矛盾
    继承和否定
    关于题材
    文艺与政治
    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旗帜
    提高艺术教育质量,发展艺术教育事业
    提高认识,促进话剧、歌剧的繁荣
    总结经验,纠正错误,继续前进
    戏曲工作要推陈出新
    创建社会主义的、民族的音乐舞蹈
    努力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下编(1977-1995年)
    《林默涵》题记
    关于编辑新版《鲁迅全集》的几个方针性问题
    总结经验奋勇前进
    艺术教育如何适应新时期新任务的需要
    充分发挥曲艺的战斗作用
    关于文艺工作的过去和现在
    愚者之虑
    分歧在哪里?
    文艺的歌颂与暴露
    文艺与党的关系及其他
    学习中央精神加强文艺评论
    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关于文艺战线反对精神污染问题
    毛泽东文艺思想引导我们继续前进
    延安时期文艺的历史地位和时代意义
    ——与《延安文艺研究》编辑部同志的谈话
    战士与苍蝇
    发展文艺不能没有批评
    周总理的关怀,艺术家的创造
    ——林默涵同志谈《红灯记》和《红色娘子军》的创作与演出经过
    ……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林默涵文论
重读鲁迅:荣格的参照视角
卡罗琳·T. 布朗
林默涵文论
两美元过一天 : 美国的福利与贫穷
凯瑟琳·爱丁;卢克·谢弗
林默涵文论
中国龙的发明:近现代中国形象的域外变迁
施爱东 后浪
林默涵文论
重构契丹早期史 新锐学者关于契丹早期历史全新力作 苗润博 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文库·北大中国史研究丛书
苗润博 著
林默涵文论
我能帮上什么忙?(万镜·现象)
戴维·戈德布卢姆;皮尔·布莱登
林默涵文论
普林斯顿大学生物图鉴 :真菌(地球分解者)
[美]布里特·艾伦·邦亚德 著;陈伟 译;中国国家地理·图书 出品
林默涵文论
克洛德·夏布罗尔 法国电影新浪潮运动开创者夏布罗尔导演评传
若埃尔·马尼(Jo.l Magny) 著;谢强 译
林默涵文论
拓地降敌:北宋中叶内臣名将李宪研究
何冠环
林默涵文论
班史:一个大学班级的日常生活(2018—2022)
黄修志 石榴花 著
林默涵文论
另一场新文化运动:五四前后“梁启超系”再造新文明的努力
周月峰 著
林默涵文论
辛弃疾新传
辛更儒 后浪
林默涵文论
无条件投降博物馆
[荷兰]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林默涵文论
心言散集
林默涵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