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理论书系·梨园拉魂第一腔:拉魂腔区域文化特质考察与研究

音乐理论书系·梨园拉魂第一腔:拉魂腔区域文化特质考察与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3-02
版次: 1
ISBN: 9787565107207
定价: 4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10页
字数: 34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艺术
  •   在中国传统艺术文化领域,戏曲艺术历来被视为最具“国粹”文化特色的代表品目,自近代以来,备受文学家、艺术史学家、表演理论家、音乐学家看重,不断有相关文献剧目整理、历史流变考察、表演理论总结和声腔构成研究等著述面世,可谓是成果丰厚、各家争辉。至20世纪末,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戏曲学”成为文化艺术类型中最早建立的独立学科之一,其学术研究,蔚然成风,遂形成中国戏曲艺术史论学术研究的一次新高潮。然而,就其戏曲领域各剧种之“曲”一一音乐之研究而言,当时就人才短缺,尽管北方有中国艺术研究院张庚、何为、余从、乔东君等先生,南方有武俊达、刘国杰、洛地等先生,共同倡导和致力于戏曲音乐研究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引领,但所育新人依然有限,对于中国戏曲艺术领域几百个声腔各异、音乐各具个性特征的地方戏曲剧种而言,实也谓“杯水车薪”;时至今日,情况则更不乐观,无论是从研究人才的接替现况来掂量,还是从具体研究成果来评估,都可堪称是“戏曲学”中衰微最为明显之一角。 序

    绪论
    一、研究之缘起
    二、研究之背景
    三、研究方法及意义

    第一章拉魂腔流布的淮海地区
    第一节区域文化圈与淮海地区取域
    一、区域文化圈概念
    二、“淮海地区”文化圈取域
    三、作为区域文化圈的四省交界地区
    第二节淮海地区的生态景观
    一、自然生态景观
    二、文化生态景观
    三、民间音乐文化生态景观

    第二章拉魂腔渊源及形成考辨
    第一节同名同源三形态——“腔调”、“声腔”及“剧种”
    一、拉魂腔称谓释义
    二、拉魂腔之起源
    第二节“腔调”来源及“声腔”、“剧种”的形成
    一、腔调与方言
    二、腔调源于淮海地区的民间音乐音调
    三、从“腔调”到“声腔”再到“剧种”

    第三章区域文化圈内的拉魂腔
    第一节语言与习俗影响下的拉魂腔
    一、语言与声腔剧种
    二、习俗与腔调风格
    第二节社会动荡影响下的拉魂腔
    一、天灾人祸与人口迁转
    二、艺人与班社流动
    第三节拉魂腔及各路剧种
    一、“三小戏”时期的拉魂腔
    二、“七忙八不忙,九人看戏房”时期的拉魂腔
    三、拉魂腔“五路”的划分及“三大”剧种

    第四章拉魂腔声腔的区域文化共性与子区域文化个性
    第一节拉魂腔声腔与区域文化共性
    一、曲调、板式、腔式及板体之共性
    二、男女分腔与拉腔共性
    三、组腔方式上的共性
    四、主奏乐器及乐队伴奏共性特征
    五、拉魂腔声腔共性的“区域文化”特质
    第二节拉魂腔“三大”剧种声腔与子区域文化个性
    一、淮海戏声腔音乐
    二、泗州戏声腔音乐
    三、柳琴戏声腔音乐
    四、拉魂腔“三大”剧种声腔个性的“子区域文化”特质

    第五章拉魂腔与淮海区域民间音乐文化
    第一节拉魂腔剧目、曲牌及锣鼓经
    一、相同剧目与剧目移植
    二、曲牌与锣鼓经
    第二节拉魂腔腔调与表演
    一、腔调的吸收与融合
    二、表演的模仿与借鉴

    第六章淮海地区拉魂腔个案考察
    第一节柳琴戏:江苏省柳琴剧团考察
    一、剧团概况
    二、演员生存状态与技艺传承
    三、代表剧目与演出情状
    四、行政机构设置与艺术生产运行机制
    第二节泗州戏:安徽省濉溪县程升园泗州戏民间班社考察
    一、班社概况
    二、班社组成成员、分工及组织规模
    三、演出形式、经济运作与区域文化适应

    第七章区域文化中拉魂腔的生态与生存
    第一节区域文化构建与变迁对拉魂腔之选择
    一、政府关注与投入,
    二、运行机制的完善
    三、舆论的导向
    四、观众的培养
    第二节拉魂腔自身艺术构成对区域文化构建与变迁之适应
    一、群众性与地方性
    二、独特性
    三、与时俱进,精益求精
    第三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的拉魂腔未来
    一、继承创新
    二、观演适应
    三、民间属性
    四、个性特色

    结语
    附录一淮海戏艺人传承谱系表
    附录二泗州戏艺人传承谱系表
    附录三柳琴戏石门宗传承谱系表
    附录四(插页)柳琴戏传承谱系表
    附录五2006年6月至2010年8月笔者主要田野工作概要
    附录六江苏省柳琴剧团2007年春节期间演出安排表
    图谱表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在中国传统艺术文化领域,戏曲艺术历来被视为最具“国粹”文化特色的代表品目,自近代以来,备受文学家、艺术史学家、表演理论家、音乐学家看重,不断有相关文献剧目整理、历史流变考察、表演理论总结和声腔构成研究等著述面世,可谓是成果丰厚、各家争辉。至20世纪末,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戏曲学”成为文化艺术类型中最早建立的独立学科之一,其学术研究,蔚然成风,遂形成中国戏曲艺术史论学术研究的一次新高潮。然而,就其戏曲领域各剧种之“曲”一一音乐之研究而言,当时就人才短缺,尽管北方有中国艺术研究院张庚、何为、余从、乔东君等先生,南方有武俊达、刘国杰、洛地等先生,共同倡导和致力于戏曲音乐研究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引领,但所育新人依然有限,对于中国戏曲艺术领域几百个声腔各异、音乐各具个性特征的地方戏曲剧种而言,实也谓“杯水车薪”;时至今日,情况则更不乐观,无论是从研究人才的接替现况来掂量,还是从具体研究成果来评估,都可堪称是“戏曲学”中衰微最为明显之一角。
  • 目录:


    绪论
    一、研究之缘起
    二、研究之背景
    三、研究方法及意义

    第一章拉魂腔流布的淮海地区
    第一节区域文化圈与淮海地区取域
    一、区域文化圈概念
    二、“淮海地区”文化圈取域
    三、作为区域文化圈的四省交界地区
    第二节淮海地区的生态景观
    一、自然生态景观
    二、文化生态景观
    三、民间音乐文化生态景观

    第二章拉魂腔渊源及形成考辨
    第一节同名同源三形态——“腔调”、“声腔”及“剧种”
    一、拉魂腔称谓释义
    二、拉魂腔之起源
    第二节“腔调”来源及“声腔”、“剧种”的形成
    一、腔调与方言
    二、腔调源于淮海地区的民间音乐音调
    三、从“腔调”到“声腔”再到“剧种”

    第三章区域文化圈内的拉魂腔
    第一节语言与习俗影响下的拉魂腔
    一、语言与声腔剧种
    二、习俗与腔调风格
    第二节社会动荡影响下的拉魂腔
    一、天灾人祸与人口迁转
    二、艺人与班社流动
    第三节拉魂腔及各路剧种
    一、“三小戏”时期的拉魂腔
    二、“七忙八不忙,九人看戏房”时期的拉魂腔
    三、拉魂腔“五路”的划分及“三大”剧种

    第四章拉魂腔声腔的区域文化共性与子区域文化个性
    第一节拉魂腔声腔与区域文化共性
    一、曲调、板式、腔式及板体之共性
    二、男女分腔与拉腔共性
    三、组腔方式上的共性
    四、主奏乐器及乐队伴奏共性特征
    五、拉魂腔声腔共性的“区域文化”特质
    第二节拉魂腔“三大”剧种声腔与子区域文化个性
    一、淮海戏声腔音乐
    二、泗州戏声腔音乐
    三、柳琴戏声腔音乐
    四、拉魂腔“三大”剧种声腔个性的“子区域文化”特质

    第五章拉魂腔与淮海区域民间音乐文化
    第一节拉魂腔剧目、曲牌及锣鼓经
    一、相同剧目与剧目移植
    二、曲牌与锣鼓经
    第二节拉魂腔腔调与表演
    一、腔调的吸收与融合
    二、表演的模仿与借鉴

    第六章淮海地区拉魂腔个案考察
    第一节柳琴戏:江苏省柳琴剧团考察
    一、剧团概况
    二、演员生存状态与技艺传承
    三、代表剧目与演出情状
    四、行政机构设置与艺术生产运行机制
    第二节泗州戏:安徽省濉溪县程升园泗州戏民间班社考察
    一、班社概况
    二、班社组成成员、分工及组织规模
    三、演出形式、经济运作与区域文化适应

    第七章区域文化中拉魂腔的生态与生存
    第一节区域文化构建与变迁对拉魂腔之选择
    一、政府关注与投入,
    二、运行机制的完善
    三、舆论的导向
    四、观众的培养
    第二节拉魂腔自身艺术构成对区域文化构建与变迁之适应
    一、群众性与地方性
    二、独特性
    三、与时俱进,精益求精
    第三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的拉魂腔未来
    一、继承创新
    二、观演适应
    三、民间属性
    四、个性特色

    结语
    附录一淮海戏艺人传承谱系表
    附录二泗州戏艺人传承谱系表
    附录三柳琴戏石门宗传承谱系表
    附录四(插页)柳琴戏传承谱系表
    附录五2006年6月至2010年8月笔者主要田野工作概要
    附录六江苏省柳琴剧团2007年春节期间演出安排表
    图谱表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音乐理论书系·梨园拉魂第一腔:拉魂腔区域文化特质考察与研究
音乐数据分析
陈根方 著
音乐理论书系·梨园拉魂第一腔:拉魂腔区域文化特质考察与研究
音乐 一年级上册
[中国]许卓娅 戴海云
音乐理论书系·梨园拉魂第一腔:拉魂腔区域文化特质考察与研究
音乐与舞蹈学科教研创演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实践探索
张巨斌 编
音乐理论书系·梨园拉魂第一腔:拉魂腔区域文化特质考察与研究
音乐教育的多维视角
雅茹
音乐理论书系·梨园拉魂第一腔:拉魂腔区域文化特质考察与研究
音乐剧表演教程
刘红梅 等 著
音乐理论书系·梨园拉魂第一腔:拉魂腔区域文化特质考察与研究
音乐家/蓝精灵职业启蒙图画书
[比]贝约 著;应潮 译
音乐理论书系·梨园拉魂第一腔:拉魂腔区域文化特质考察与研究
音乐如果这样学
张丽娜 编
音乐理论书系·梨园拉魂第一腔:拉魂腔区域文化特质考察与研究
音乐治疗临床应用及案例
滕健,(奥)沃尔夫冈·马斯特纳克
音乐理论书系·梨园拉魂第一腔:拉魂腔区域文化特质考察与研究
音乐考研基础教程——曲式与作品分析
高佳佳
音乐理论书系·梨园拉魂第一腔:拉魂腔区域文化特质考察与研究
音乐艺术理论与音乐表演美学探究
罗文凤 著
音乐理论书系·梨园拉魂第一腔:拉魂腔区域文化特质考察与研究
音乐教学理论与课堂实践
丁昕春 著;丁昕春 编
音乐理论书系·梨园拉魂第一腔:拉魂腔区域文化特质考察与研究
音乐图像学的理论与实践--艺术中的音乐
洛秦 编
系列丛书 / 更多
音乐理论书系·梨园拉魂第一腔:拉魂腔区域文化特质考察与研究
音乐数据分析
陈根方 著
音乐理论书系·梨园拉魂第一腔:拉魂腔区域文化特质考察与研究
音乐 一年级上册
[中国]许卓娅 戴海云
音乐理论书系·梨园拉魂第一腔:拉魂腔区域文化特质考察与研究
音乐与舞蹈学科教研创演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实践探索
张巨斌 编
音乐理论书系·梨园拉魂第一腔:拉魂腔区域文化特质考察与研究
音乐教育的多维视角
雅茹
音乐理论书系·梨园拉魂第一腔:拉魂腔区域文化特质考察与研究
音乐剧表演教程
刘红梅 等 著
音乐理论书系·梨园拉魂第一腔:拉魂腔区域文化特质考察与研究
音乐家/蓝精灵职业启蒙图画书
[比]贝约 著;应潮 译
音乐理论书系·梨园拉魂第一腔:拉魂腔区域文化特质考察与研究
音乐如果这样学
张丽娜 编
音乐理论书系·梨园拉魂第一腔:拉魂腔区域文化特质考察与研究
音乐治疗临床应用及案例
滕健,(奥)沃尔夫冈·马斯特纳克
音乐理论书系·梨园拉魂第一腔:拉魂腔区域文化特质考察与研究
音乐考研基础教程——曲式与作品分析
高佳佳
音乐理论书系·梨园拉魂第一腔:拉魂腔区域文化特质考察与研究
音乐艺术理论与音乐表演美学探究
罗文凤 著
音乐理论书系·梨园拉魂第一腔:拉魂腔区域文化特质考察与研究
音乐教学理论与课堂实践
丁昕春 著;丁昕春 编
音乐理论书系·梨园拉魂第一腔:拉魂腔区域文化特质考察与研究
音乐图像学的理论与实践--艺术中的音乐
洛秦 编
相关图书 / 更多
音乐理论书系·梨园拉魂第一腔:拉魂腔区域文化特质考察与研究
音乐数据分析
陈根方 著
音乐理论书系·梨园拉魂第一腔:拉魂腔区域文化特质考察与研究
音乐 一年级上册
[中国]许卓娅 戴海云
音乐理论书系·梨园拉魂第一腔:拉魂腔区域文化特质考察与研究
音乐与舞蹈学科教研创演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实践探索
张巨斌 编
音乐理论书系·梨园拉魂第一腔:拉魂腔区域文化特质考察与研究
音乐教育的多维视角
雅茹
音乐理论书系·梨园拉魂第一腔:拉魂腔区域文化特质考察与研究
音乐剧表演教程
刘红梅 等 著
音乐理论书系·梨园拉魂第一腔:拉魂腔区域文化特质考察与研究
音乐家/蓝精灵职业启蒙图画书
[比]贝约 著;应潮 译
音乐理论书系·梨园拉魂第一腔:拉魂腔区域文化特质考察与研究
音乐如果这样学
张丽娜 编
音乐理论书系·梨园拉魂第一腔:拉魂腔区域文化特质考察与研究
音乐治疗临床应用及案例
滕健,(奥)沃尔夫冈·马斯特纳克
音乐理论书系·梨园拉魂第一腔:拉魂腔区域文化特质考察与研究
音乐考研基础教程——曲式与作品分析
高佳佳
音乐理论书系·梨园拉魂第一腔:拉魂腔区域文化特质考察与研究
音乐艺术理论与音乐表演美学探究
罗文凤 著
音乐理论书系·梨园拉魂第一腔:拉魂腔区域文化特质考察与研究
音乐教学理论与课堂实践
丁昕春 著;丁昕春 编
音乐理论书系·梨园拉魂第一腔:拉魂腔区域文化特质考察与研究
音乐图像学的理论与实践--艺术中的音乐
洛秦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