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日常:《新民晚报》与社会主义上海生活空间之建构(1949-1966)

改造日常:《新民晚报》与社会主义上海生活空间之建构(1949-1966)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6-01
版次: 1
ISBN: 9787208134942
定价: 4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26页
字数: 249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丛书: 博士文库
分类: 社会文化
  •   《改造日常:与社会主义上海生活空间之建构(1949-1966)》试图用历史一社会一空间的三元辩证法,通过《新民晚报》与日常生活有关的近25000个文本对“文革前十七年”的上海日常生活空间进行一次重访,并*面呈现社会主义上海日常生活改造中的“新旧”之辩。《改造日常:与社会主义上海生活空间之建构(1949-1966)》发现,这一时期的《新民晚报》虽然服膺丁“革命”这一总体叙事,但如果我们回到历史现场,以“开放”、“在时”的历史观重新审视,会发现《新民晚报》不仅处于规训之中,也与各种力量进行协商,其所建构的上海城市空间中西化、传统、革命等要素在1949年后仍然交织、延续,具有“文化杂合”的意味。“新”与“旧”之间,是驳杂丰富的灰色地带。《改造日常:与社会主义上海生活空间之建构(1949-1966)》将报纸文本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和意义阐发的主要场所,试图为报纸的文化实践、城市空间、日常生活之间关系的探讨提供鲜活个案与新的思考线索。   董倩,女,1979年6月生,河南郑州人。2013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获新闻学博士学位,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新媒介与城市传播、媒介建构中的新社会史。2011年8月至2013年3月作为联合培养博士生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进行访问交流。近年来在《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大学》等新闻传播学主流期刊发表论文数篇,并获得由中国社科院评选的*guo新闻传播学2013年度十大优秀论文奖。 序一
    序二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日常生活研究
    二、社会空间、日常生活空间与生活方式
    第三节 文献综述与研究意义
    一、日常生活视野中的上海当代研究
    二、媒介、大众文化与日常生活
    三、《新民晚报》相关文献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文章框架
    一、研究视角
    二、研究方法
    三、文章框架
    四、研究的局限性

    第一章 《新民晚报》与新旧交替中的上海日常生活
    第一节 《新民晚报》(1946-1966)变迁史:权力规训中的社会主义晚报
    一、《新民晚报》的发行
    二、读者对象的逐步确定与历年版面变迁
    三、为什么是《新民晚报》?
    第二节 《新民晚报》与社会主义上海空间氛围的变化
    一、名称之变
    二、土洋之变
    三、建构新的社会风气:学习、节 约
    四、新社会中的商业氛围:“生意经”和“老实”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延续、规训与溢出:《新民晚报》中的社会主义上海日常消费空间
    第一节 变幻中的城市商业地标
    一、社会主义上海的城市空间
    二、外滩
    三、从跑马厅到人民广场
    四、(作为城市商业地标的)南京路
    第二节 上海消费空间的延续:霓虹灯和第一百货
    一、时而辉煌,时而黯淡:霓虹灯的生命史
    二、第一百货:一个个案
    第三节 上海消费空间中的规训与溢出
    一、街头
    二、橱窗
    三、商场和百货公司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民晚报》与社会主义上海的居住空间
    第一节 棚户区:正面而片面的呈现
    第二节 工人新村叙事的“单纯性与坚贞性”
    一、工人新村概况
    二、曹杨新村:社会主义的客厅
    第三节 上海里弄的新气象:空间氛围的巨变
    一、《新民晚报》中的里弄
    二、里弄组织的建立
    三、学习
    四、集体化生活
    五、爱国卫生运动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民晚报》与社会主义上海的饮食空间
    第一节 物产与主食
    一、物产的新陈代谢
    二、主食:“标准米”的阶级属性和健康效用
    第二节 外食空间的转型与延续
    一、饭店
    二、食品商店中的西式风格
    三、食摊:合作化与复兴
    四、新的饮食空间:食堂
    第三节 家中饮食
    一、菜场:统一议价和公私合营
    二、家中饮食:“既要省得钱,又要吃得好”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体主义背景下的集体选择:《新民晚报》与社会主义上海的着装时尚空间
    第一节 解放初的新旧交融:转型期的服饰
    一、人民装的兴起
    二、街头的时髦人士和时尚制造者
    三、“转型期中的装扮”
    第二节 1955-1956年的服装改革运动
    一、妇女着装问题
    二、关化妇女着装的两个选项
    三、服装展览会
    第三节 从陈旧到破旧:关于穿旧衣的讨论
    一、对穿旧衣的倡导
    二、旧衣改制
    第四节 时尚机制:总体主义背景下的集体选择
    一、正反符号之争
    二、时尚机制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新民晚报》与社会主义上海的休闲娱乐空间
    第一节 大世界:空间氛围的转变
    一、接管前:清洗与残留
    二、接管后:新旧对比
    第二节 公园里应该吹什么风?
    一、1949年后上海公园的发展
    二、作为休闲空间的公园
    三、作为历史和政治空间的公园
    四、1964年“公园里应该吹什么风”的大讨论
    第三节 书场和影院
    一、书场:从自由散漫到井然有序
    二、影院:“时事新闻片”与苏联影片
    本章小结
    结语
    一、报纸与城市
    二、《新民晚报》中的上海日常生活
    三、“续旧制”与“新革命”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改造日常:与社会主义上海生活空间之建构(1949-1966)》试图用历史一社会一空间的三元辩证法,通过《新民晚报》与日常生活有关的近25000个文本对“文革前十七年”的上海日常生活空间进行一次重访,并*面呈现社会主义上海日常生活改造中的“新旧”之辩。《改造日常:与社会主义上海生活空间之建构(1949-1966)》发现,这一时期的《新民晚报》虽然服膺丁“革命”这一总体叙事,但如果我们回到历史现场,以“开放”、“在时”的历史观重新审视,会发现《新民晚报》不仅处于规训之中,也与各种力量进行协商,其所建构的上海城市空间中西化、传统、革命等要素在1949年后仍然交织、延续,具有“文化杂合”的意味。“新”与“旧”之间,是驳杂丰富的灰色地带。《改造日常:与社会主义上海生活空间之建构(1949-1966)》将报纸文本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和意义阐发的主要场所,试图为报纸的文化实践、城市空间、日常生活之间关系的探讨提供鲜活个案与新的思考线索。
  • 作者简介:
      董倩,女,1979年6月生,河南郑州人。2013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获新闻学博士学位,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新媒介与城市传播、媒介建构中的新社会史。2011年8月至2013年3月作为联合培养博士生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进行访问交流。近年来在《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大学》等新闻传播学主流期刊发表论文数篇,并获得由中国社科院评选的*guo新闻传播学2013年度十大优秀论文奖。
  • 目录:
    序一
    序二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日常生活研究
    二、社会空间、日常生活空间与生活方式
    第三节 文献综述与研究意义
    一、日常生活视野中的上海当代研究
    二、媒介、大众文化与日常生活
    三、《新民晚报》相关文献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文章框架
    一、研究视角
    二、研究方法
    三、文章框架
    四、研究的局限性

    第一章 《新民晚报》与新旧交替中的上海日常生活
    第一节 《新民晚报》(1946-1966)变迁史:权力规训中的社会主义晚报
    一、《新民晚报》的发行
    二、读者对象的逐步确定与历年版面变迁
    三、为什么是《新民晚报》?
    第二节 《新民晚报》与社会主义上海空间氛围的变化
    一、名称之变
    二、土洋之变
    三、建构新的社会风气:学习、节 约
    四、新社会中的商业氛围:“生意经”和“老实”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延续、规训与溢出:《新民晚报》中的社会主义上海日常消费空间
    第一节 变幻中的城市商业地标
    一、社会主义上海的城市空间
    二、外滩
    三、从跑马厅到人民广场
    四、(作为城市商业地标的)南京路
    第二节 上海消费空间的延续:霓虹灯和第一百货
    一、时而辉煌,时而黯淡:霓虹灯的生命史
    二、第一百货:一个个案
    第三节 上海消费空间中的规训与溢出
    一、街头
    二、橱窗
    三、商场和百货公司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民晚报》与社会主义上海的居住空间
    第一节 棚户区:正面而片面的呈现
    第二节 工人新村叙事的“单纯性与坚贞性”
    一、工人新村概况
    二、曹杨新村:社会主义的客厅
    第三节 上海里弄的新气象:空间氛围的巨变
    一、《新民晚报》中的里弄
    二、里弄组织的建立
    三、学习
    四、集体化生活
    五、爱国卫生运动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民晚报》与社会主义上海的饮食空间
    第一节 物产与主食
    一、物产的新陈代谢
    二、主食:“标准米”的阶级属性和健康效用
    第二节 外食空间的转型与延续
    一、饭店
    二、食品商店中的西式风格
    三、食摊:合作化与复兴
    四、新的饮食空间:食堂
    第三节 家中饮食
    一、菜场:统一议价和公私合营
    二、家中饮食:“既要省得钱,又要吃得好”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体主义背景下的集体选择:《新民晚报》与社会主义上海的着装时尚空间
    第一节 解放初的新旧交融:转型期的服饰
    一、人民装的兴起
    二、街头的时髦人士和时尚制造者
    三、“转型期中的装扮”
    第二节 1955-1956年的服装改革运动
    一、妇女着装问题
    二、关化妇女着装的两个选项
    三、服装展览会
    第三节 从陈旧到破旧:关于穿旧衣的讨论
    一、对穿旧衣的倡导
    二、旧衣改制
    第四节 时尚机制:总体主义背景下的集体选择
    一、正反符号之争
    二、时尚机制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新民晚报》与社会主义上海的休闲娱乐空间
    第一节 大世界:空间氛围的转变
    一、接管前:清洗与残留
    二、接管后:新旧对比
    第二节 公园里应该吹什么风?
    一、1949年后上海公园的发展
    二、作为休闲空间的公园
    三、作为历史和政治空间的公园
    四、1964年“公园里应该吹什么风”的大讨论
    第三节 书场和影院
    一、书场:从自由散漫到井然有序
    二、影院:“时事新闻片”与苏联影片
    本章小结
    结语
    一、报纸与城市
    二、《新民晚报》中的上海日常生活
    三、“续旧制”与“新革命”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改造日常:《新民晚报》与社会主义上海生活空间之建构(1949-1966)
改造传统农业(精装)
西奥多·舒尔茨
改造日常:《新民晚报》与社会主义上海生活空间之建构(1949-1966)
改造生命之河
美国卡洛斯出版集团 编;小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 译
改造日常:《新民晚报》与社会主义上海生活空间之建构(1949-1966)
改造垃圾大行动/垃圾分类宝宝第一课
何文楠 著;文栋 绘
改造日常:《新民晚报》与社会主义上海生活空间之建构(1949-1966)
改造后代:遇见来自生物工程的生命
[美]迈克尔·贝丝
改造日常:《新民晚报》与社会主义上海生活空间之建构(1949-1966)
改造与应对(花鸟画转型研究1949-1966)/艺术与设计学科博士文丛
杨树文 著;董占军 编
改造日常:《新民晚报》与社会主义上海生活空间之建构(1949-1966)
改造乡村中国: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乡村建设研究
朱庆葆;王科;崔军伟;牛力
改造日常:《新民晚报》与社会主义上海生活空间之建构(1949-1966)
改造项目操作手册(2020)
刘亚东
改造日常:《新民晚报》与社会主义上海生活空间之建构(1949-1966)
改造我们的教育:董纯才教育文选
董纯才 著;姚宏杰 王玲 选编
改造日常:《新民晚报》与社会主义上海生活空间之建构(1949-1966)
改造我们的大学:地方本科高校综合改革探论/光明社科文库
王家忠 著
改造日常:《新民晚报》与社会主义上海生活空间之建构(1949-1966)
改造与断裂:乡村手艺人的生活样本
袁守云
改造日常:《新民晚报》与社会主义上海生活空间之建构(1949-1966)
改造 王伶 中国言实出版社
王伶
改造日常:《新民晚报》与社会主义上海生活空间之建构(1949-1966)
改造传统农业(诺奖)
[美]西奥多·W·舒尔茨 著;梁小民 译
系列丛书 / 更多
改造日常:《新民晚报》与社会主义上海生活空间之建构(1949-1966)
改造传统农业(精装)
西奥多·舒尔茨
改造日常:《新民晚报》与社会主义上海生活空间之建构(1949-1966)
改造生命之河
美国卡洛斯出版集团 编;小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 译
改造日常:《新民晚报》与社会主义上海生活空间之建构(1949-1966)
改造垃圾大行动/垃圾分类宝宝第一课
何文楠 著;文栋 绘
改造日常:《新民晚报》与社会主义上海生活空间之建构(1949-1966)
改造后代:遇见来自生物工程的生命
[美]迈克尔·贝丝
改造日常:《新民晚报》与社会主义上海生活空间之建构(1949-1966)
改造与应对(花鸟画转型研究1949-1966)/艺术与设计学科博士文丛
杨树文 著;董占军 编
改造日常:《新民晚报》与社会主义上海生活空间之建构(1949-1966)
改造乡村中国: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乡村建设研究
朱庆葆;王科;崔军伟;牛力
改造日常:《新民晚报》与社会主义上海生活空间之建构(1949-1966)
改造项目操作手册(2020)
刘亚东
改造日常:《新民晚报》与社会主义上海生活空间之建构(1949-1966)
改造我们的教育:董纯才教育文选
董纯才 著;姚宏杰 王玲 选编
改造日常:《新民晚报》与社会主义上海生活空间之建构(1949-1966)
改造我们的大学:地方本科高校综合改革探论/光明社科文库
王家忠 著
改造日常:《新民晚报》与社会主义上海生活空间之建构(1949-1966)
改造与断裂:乡村手艺人的生活样本
袁守云
改造日常:《新民晚报》与社会主义上海生活空间之建构(1949-1966)
改造 王伶 中国言实出版社
王伶
改造日常:《新民晚报》与社会主义上海生活空间之建构(1949-1966)
改造传统农业(诺奖)
[美]西奥多·W·舒尔茨 著;梁小民 译
相关图书 / 更多
改造日常:《新民晚报》与社会主义上海生活空间之建构(1949-1966)
改造传统农业(精装)
西奥多·舒尔茨
改造日常:《新民晚报》与社会主义上海生活空间之建构(1949-1966)
改造生命之河
美国卡洛斯出版集团 编;小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 译
改造日常:《新民晚报》与社会主义上海生活空间之建构(1949-1966)
改造垃圾大行动/垃圾分类宝宝第一课
何文楠 著;文栋 绘
改造日常:《新民晚报》与社会主义上海生活空间之建构(1949-1966)
改造后代:遇见来自生物工程的生命
[美]迈克尔·贝丝
改造日常:《新民晚报》与社会主义上海生活空间之建构(1949-1966)
改造与应对(花鸟画转型研究1949-1966)/艺术与设计学科博士文丛
杨树文 著;董占军 编
改造日常:《新民晚报》与社会主义上海生活空间之建构(1949-1966)
改造乡村中国: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乡村建设研究
朱庆葆;王科;崔军伟;牛力
改造日常:《新民晚报》与社会主义上海生活空间之建构(1949-1966)
改造项目操作手册(2020)
刘亚东
改造日常:《新民晚报》与社会主义上海生活空间之建构(1949-1966)
改造我们的教育:董纯才教育文选
董纯才 著;姚宏杰 王玲 选编
改造日常:《新民晚报》与社会主义上海生活空间之建构(1949-1966)
改造我们的大学:地方本科高校综合改革探论/光明社科文库
王家忠 著
改造日常:《新民晚报》与社会主义上海生活空间之建构(1949-1966)
改造与断裂:乡村手艺人的生活样本
袁守云
改造日常:《新民晚报》与社会主义上海生活空间之建构(1949-1966)
改造 王伶 中国言实出版社
王伶
改造日常:《新民晚报》与社会主义上海生活空间之建构(1949-1966)
改造传统农业(诺奖)
[美]西奥多·W·舒尔茨 著;梁小民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