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性善论研究

孟子性善论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0-06
版次: 1
ISBN: 9787300115993
定价: 33.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16页
字数: 325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哲学心理学
36人买过
  •   性善论研究素以困难著称,有人甚至将其称为儒学研究中的哥德巴赫猜想。《孟子性善论研究(修订版)》为解决这~难题提交了自己的答案。作者认为,人性之所以为善,一是因为人性中有一种自然生长的倾向,这种倾向属于一种自然本能,是先天的;二是因为人有良心本心,它来自社会生活和智性思维对内心的影响,是一种伦理心境,属于社会属性,是后天而先在的。区分这两个不同方面,特别是理解伦理心境如何是后天而先在的,是破解性善论之谜的关键所在。以此为基础。作者特别强调,儒家性善论与西方道德哲学有很大差异,以康德道德哲学来研究性善论,只能将其掩盖在西方哲学的阴影之下,不可能准确把握孟子的基本精神,弘扬其独特价值,彰显其特有光彩。   杨泽波,1953年6月生,河北省石家庄人。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69年参军,长年坚持自学。1986年以同等学力考取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1989年直升攻读博士,1992年获博士学位。毕业后回部队继续从事教学工作,2001年正式到复旦大学任教。多年来一直从事孟子研究,主要著作有《孟子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孟子与中国文化》(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等。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近十年来转向现代新儒家研究,著有《牟宗三三系论论衡》(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第一版冯契序
    第一版潘富恩序
    韩文版自序
    前言
    导论孔子心性之学的结构及其意义
    一、孔子心性之学的结构
    二、孔子心性之学结构的意义

    第一部分性善论的涵义
    第一章性善论的基本进路
    一、心、性、情、才释义
    二、孟子论性善的基本进路

    第二章性善论的基本原则
    一、存心养性
    二、先立其大
    三、无愧于心
    四、知之必行

    第三章良心本心与伦理心境
    一、良心本心的特点
    二、伦理心境的涵义
    三、良心本心是一种伦理心境

    第四章人性中的自然生长倾向
    一、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
    二、关于人性中自然生长倾向的哲学证明
    三、对人性中的两个不同部分必须严加分辨

    第五章仁性伦理之发现
    一、仁性伦理与理性伦理的分野
    二、仁性伦理与情感伦理的分野
    小结关于“唯心的”

    第二部分性善论的方法
    第一章性善论的发明
    一、思、反、诚、约释义
    二、关于性善论发明的一种推测

    第二章性善论的立论
    一、驳倒论敌:性善论立论不可缺少的环节
    二、生命体验:性善论立论的命脉
    三、形上之天:性善论立论的终极根据

    第三章性善论的践履
    一、始于思
    二、达于诚

    第四章性善论自反方法之短长
    一、自反:性善论的基本方法
    二、自反方法的优点
    三、自反方法的缺点
    小结关于“先天的”

    第三部分性善论的道德形上学建构
    第一章孔子不曾自觉建构道德形上学
    一、西方传统的形上学与儒家的道德形上学
    二、孔子不曾自觉建构道德形上学的证明

    第二章性善论关于道德形上学的初建
    一、建立道德的本体论
    二、寻找道德的终极根源
    小结关于“形上学”

    第四部分性善论的影响
    第一章孔孟心性之学的分歧及孟荀朱王之争
    一、孔孟心性之学的分歧
    二、荀子对智性的弘扬
    三、朱子的兼糅并蓄与暗中偏斜
    四、王阳明:心学之集大成者

    第二章孟子幸福观与后世去欲主义的产生
    一、利欲幸福
    二、道德幸福
    三、利欲幸福和道德幸福的关系
    四、后世去欲主义的产生

    第三章性善论的正面意义与负面意义
    一、性善论的正面意义
    二、性善论的负面意义

    第四章牟宗三性善论研究的贡献与缺失
    一、以道德自律点化性善论
    二、以性善论建构道德形上学
    三、重新梳理中国哲学发展脉络
    四、由性善论进至圆善论
    五、一个方法的思考
    小结性善论展望
    附录一性的困惑——以西方哲学研究儒学所遇困难的一个例证——《孟子心性之学》读后
    附录二论“理性事实”与“隐默之知——再论康德道德哲学与孟子性善论的差异
    参考书目
    修订版后记
  • 内容简介:
      性善论研究素以困难著称,有人甚至将其称为儒学研究中的哥德巴赫猜想。《孟子性善论研究(修订版)》为解决这~难题提交了自己的答案。作者认为,人性之所以为善,一是因为人性中有一种自然生长的倾向,这种倾向属于一种自然本能,是先天的;二是因为人有良心本心,它来自社会生活和智性思维对内心的影响,是一种伦理心境,属于社会属性,是后天而先在的。区分这两个不同方面,特别是理解伦理心境如何是后天而先在的,是破解性善论之谜的关键所在。以此为基础。作者特别强调,儒家性善论与西方道德哲学有很大差异,以康德道德哲学来研究性善论,只能将其掩盖在西方哲学的阴影之下,不可能准确把握孟子的基本精神,弘扬其独特价值,彰显其特有光彩。
  • 作者简介:
      杨泽波,1953年6月生,河北省石家庄人。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69年参军,长年坚持自学。1986年以同等学力考取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1989年直升攻读博士,1992年获博士学位。毕业后回部队继续从事教学工作,2001年正式到复旦大学任教。多年来一直从事孟子研究,主要著作有《孟子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孟子与中国文化》(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等。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近十年来转向现代新儒家研究,著有《牟宗三三系论论衡》(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 目录:
    第一版冯契序
    第一版潘富恩序
    韩文版自序
    前言
    导论孔子心性之学的结构及其意义
    一、孔子心性之学的结构
    二、孔子心性之学结构的意义

    第一部分性善论的涵义
    第一章性善论的基本进路
    一、心、性、情、才释义
    二、孟子论性善的基本进路

    第二章性善论的基本原则
    一、存心养性
    二、先立其大
    三、无愧于心
    四、知之必行

    第三章良心本心与伦理心境
    一、良心本心的特点
    二、伦理心境的涵义
    三、良心本心是一种伦理心境

    第四章人性中的自然生长倾向
    一、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
    二、关于人性中自然生长倾向的哲学证明
    三、对人性中的两个不同部分必须严加分辨

    第五章仁性伦理之发现
    一、仁性伦理与理性伦理的分野
    二、仁性伦理与情感伦理的分野
    小结关于“唯心的”

    第二部分性善论的方法
    第一章性善论的发明
    一、思、反、诚、约释义
    二、关于性善论发明的一种推测

    第二章性善论的立论
    一、驳倒论敌:性善论立论不可缺少的环节
    二、生命体验:性善论立论的命脉
    三、形上之天:性善论立论的终极根据

    第三章性善论的践履
    一、始于思
    二、达于诚

    第四章性善论自反方法之短长
    一、自反:性善论的基本方法
    二、自反方法的优点
    三、自反方法的缺点
    小结关于“先天的”

    第三部分性善论的道德形上学建构
    第一章孔子不曾自觉建构道德形上学
    一、西方传统的形上学与儒家的道德形上学
    二、孔子不曾自觉建构道德形上学的证明

    第二章性善论关于道德形上学的初建
    一、建立道德的本体论
    二、寻找道德的终极根源
    小结关于“形上学”

    第四部分性善论的影响
    第一章孔孟心性之学的分歧及孟荀朱王之争
    一、孔孟心性之学的分歧
    二、荀子对智性的弘扬
    三、朱子的兼糅并蓄与暗中偏斜
    四、王阳明:心学之集大成者

    第二章孟子幸福观与后世去欲主义的产生
    一、利欲幸福
    二、道德幸福
    三、利欲幸福和道德幸福的关系
    四、后世去欲主义的产生

    第三章性善论的正面意义与负面意义
    一、性善论的正面意义
    二、性善论的负面意义

    第四章牟宗三性善论研究的贡献与缺失
    一、以道德自律点化性善论
    二、以性善论建构道德形上学
    三、重新梳理中国哲学发展脉络
    四、由性善论进至圆善论
    五、一个方法的思考
    小结性善论展望
    附录一性的困惑——以西方哲学研究儒学所遇困难的一个例证——《孟子心性之学》读后
    附录二论“理性事实”与“隐默之知——再论康德道德哲学与孟子性善论的差异
    参考书目
    修订版后记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孟子性善论研究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插图本
陈旭麓 著
孟子性善论研究
论可能生活(第2版)
赵汀阳 著
孟子性善论研究
佛学与儒学(修订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赖永海 著
孟子性善论研究
心学之思:王阳明哲学的阐释
杨国荣 著
孟子性善论研究
楚辞与原始宗教
过常宝 著
孟子性善论研究
中西比较诗学
曹顺庆 著
孟子性善论研究
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
汪子嵩 著
孟子性善论研究
中国当代新潮小说论(修订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吴义勤 著
孟子性善论研究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陈旭麓 著
孟子性善论研究
盛唐政治制度研究
吴宗国 主编;刘后滨 副主编
孟子性善论研究
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论(修订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张清华 著
孟子性善论研究
唐代藩镇研究
张国刚 著
相关图书 / 更多
孟子性善论研究
孟子(古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杨伯峻
孟子性善论研究
孟子研究·第三辑
陈晓霞
孟子性善论研究
孟子学(第一辑)
邵逝夫
孟子性善论研究
孟子集成(全二册)(汉籍合璧精华编)
(元)吴真子 撰 辛智慧、刘端 校点
孟子性善论研究
孟子本原
黄瑞云 注评
孟子性善论研究
孟子
(战国)孟子著
孟子性善论研究
孟子新注新译(第二版)杨逢彬教授作品
杨逢彬 著
孟子性善论研究
孟子话语的论证刻画研究
闫林琼
孟子性善论研究
孟子译注 国民阅读经典(典藏版)
杨伯峻 译注
孟子性善论研究
孟子与早期中国思想
信广来
孟子性善论研究
孟子思想在东亚及东南亚的传播与影响研究
郭连友
孟子性善论研究
孟子德性伦理思想研究
文敏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