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个体的教育

面向个体的教育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4-02
版次: 1
ISBN: 9787504183590
定价: 29.8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17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776人买过
  •   一所中学,没有了行政班,没有了班主任,没有了班干部。4000多名学生,4000多张课表,1430个教学班,100多门课程,200余个社团,40余款校服……这是北京十一学校。
      这些归因于一场静悄悄却震撼人心的改革。多年来,李希贵校长和他的团队积极应对各种挑战,调整组织结构,进行各种激动人心的创新。在十一学校,“因材施教”正在落地。
      在《面向个体的教育》中,李希贵校长记录了这场改革的心路历程。在书中,读者能感悟到改革的艰难,分享改革者的智慧和创意,体会到改革者的追求和魄力。这是一本“做”出来的书。
      十一学校并非不可学的“特例”,它是一个样本。所有怀抱教育理想、追求美好教育的人士,都能从中得到启发。
      《面向个体的教育》适合于以下读者:所有教育工作者、关注教育、对中国教育未来有所期待的人士阅读。本书也特别适合于中小学幼儿园培训。   李希贵,现任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历任山东省高密四中语文教师、班主任、副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高密一中校长,高密市教委主任、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兼任国家督学、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
      先后主持“新学校行动研究”等多项国家级课题。主持的“语文实验室计划”被列为教育部、人事部“特级教师计划”,并获山东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
      出版有《教育艺术随想录》《中学语文教改实验研究》《美国中学教育》《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学生第二》等。 自序
    第一辑帮助孩子在集体之外成长
    当教育成了服务业
    平等对话,教育才真正开始
    创造属于教室的力量
    发现那棵树
    让学生学会扮演不同的角色
    结识志趣相投的伙伴也应成为教育的目标
    寻找团队精神
    发现课程的独特价值
    帮助孩子在集体之外成长
    克服自由恐惧症

    第二辑放手才有更多的教育机会
    不要把学生都培养成和自己一样的人
    因材施教与学会选择
    从助推器到发动机
    在自由空间里培养自律意识
    放手才有更多的教育机会
    发现和教育同样重要
    从“自理生活”到“自谋生活”
    少一些抽签,多一些选择

    第三辑让校园里生长学生的想法
    心中要装大目标
    教学生自己去解决难题
    让校园里生长学生的想法
    过节的样子
    让学生找到更多的同伴
    戏剧课,为男女生正常交往搭建平台
    重新定义早恋
    以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处分学生

    第四辑帮学生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
    管理学生学习
    听课、观课与走课
    帮学生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
    亲近一下被冷落的教材
    把活动与读书联系起来
    学会等待

    第五辑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
    各就各位:从班主任到导师
    从说服走向对话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礼貌
    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
    谁来判定师生关系的质量
    寻找质优价廉的师德
    优秀教师不是培训出来的
    关于羊与狮子

    第六辑校长室在哪里
    我为什么推荐学生会人选
    校长室在哪里
    校长的社会活动也可以成为学生的课程
    从身边的事情引导学生反思
    管理知名度与扩大影响力
    在卓越教师面前要平庸一些

    第七辑!让每一个人都成为自己的CEO
    校长转身学校才会转型
    构建领导型的组织结构
    让每一个人都成为自己的CEO
    好教练才是好领导
    把激励的任务外包
    “我”还是“我们”?
    让选择成为学校的主题词
    扩大教师的影响力
    把权力关在笼子里
    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第八辑放弃百分之百
    结构、制度和会议
    学校要慎提执行力
    放弃百分之百
    把汤匙交到喝汤人的手上
    决策应放在信息获取最充分的层级进行
    想清楚并写下你的自我评价标准
    像药品说明书那样坦言教育的禁忌与风险

    第九辑精确的分数不一定是正确的评价
    教师的业绩在哪里
    精确的分数不一定是正确的评价
    评价团队才能形成团队
    评价的目的是促进被评价者的进步
    聘任是最好的评价
    发现非正式表扬的魅力

    第十辑鼓励先进,允许落后
    调整结构是组织变革的有效杠杆
    鼓励先进,允许落后
    校长要走在改革队伍的中间
    让变革最大限度发生在“民间”
    不破不立与先立后破
    有了感情再变革
    在变革中发现可分配的利益
    先开枪,再瞄准
    用改革的思路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第十一辑创建孩子们向往的理想学校
    参与还是参加?
    寻找学校活动的起点
    创造属于形式的力量
    谁是优秀校友
    学生和学校,谁的特色更紧要
    创建孩子们向往的理想学校
  • 内容简介:
      一所中学,没有了行政班,没有了班主任,没有了班干部。4000多名学生,4000多张课表,1430个教学班,100多门课程,200余个社团,40余款校服……这是北京十一学校。
      这些归因于一场静悄悄却震撼人心的改革。多年来,李希贵校长和他的团队积极应对各种挑战,调整组织结构,进行各种激动人心的创新。在十一学校,“因材施教”正在落地。
      在《面向个体的教育》中,李希贵校长记录了这场改革的心路历程。在书中,读者能感悟到改革的艰难,分享改革者的智慧和创意,体会到改革者的追求和魄力。这是一本“做”出来的书。
      十一学校并非不可学的“特例”,它是一个样本。所有怀抱教育理想、追求美好教育的人士,都能从中得到启发。
      《面向个体的教育》适合于以下读者:所有教育工作者、关注教育、对中国教育未来有所期待的人士阅读。本书也特别适合于中小学幼儿园培训。
  • 作者简介:
      李希贵,现任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历任山东省高密四中语文教师、班主任、副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高密一中校长,高密市教委主任、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兼任国家督学、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
      先后主持“新学校行动研究”等多项国家级课题。主持的“语文实验室计划”被列为教育部、人事部“特级教师计划”,并获山东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
      出版有《教育艺术随想录》《中学语文教改实验研究》《美国中学教育》《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学生第二》等。
  • 目录:
    自序
    第一辑帮助孩子在集体之外成长
    当教育成了服务业
    平等对话,教育才真正开始
    创造属于教室的力量
    发现那棵树
    让学生学会扮演不同的角色
    结识志趣相投的伙伴也应成为教育的目标
    寻找团队精神
    发现课程的独特价值
    帮助孩子在集体之外成长
    克服自由恐惧症

    第二辑放手才有更多的教育机会
    不要把学生都培养成和自己一样的人
    因材施教与学会选择
    从助推器到发动机
    在自由空间里培养自律意识
    放手才有更多的教育机会
    发现和教育同样重要
    从“自理生活”到“自谋生活”
    少一些抽签,多一些选择

    第三辑让校园里生长学生的想法
    心中要装大目标
    教学生自己去解决难题
    让校园里生长学生的想法
    过节的样子
    让学生找到更多的同伴
    戏剧课,为男女生正常交往搭建平台
    重新定义早恋
    以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处分学生

    第四辑帮学生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
    管理学生学习
    听课、观课与走课
    帮学生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
    亲近一下被冷落的教材
    把活动与读书联系起来
    学会等待

    第五辑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
    各就各位:从班主任到导师
    从说服走向对话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礼貌
    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
    谁来判定师生关系的质量
    寻找质优价廉的师德
    优秀教师不是培训出来的
    关于羊与狮子

    第六辑校长室在哪里
    我为什么推荐学生会人选
    校长室在哪里
    校长的社会活动也可以成为学生的课程
    从身边的事情引导学生反思
    管理知名度与扩大影响力
    在卓越教师面前要平庸一些

    第七辑!让每一个人都成为自己的CEO
    校长转身学校才会转型
    构建领导型的组织结构
    让每一个人都成为自己的CEO
    好教练才是好领导
    把激励的任务外包
    “我”还是“我们”?
    让选择成为学校的主题词
    扩大教师的影响力
    把权力关在笼子里
    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第八辑放弃百分之百
    结构、制度和会议
    学校要慎提执行力
    放弃百分之百
    把汤匙交到喝汤人的手上
    决策应放在信息获取最充分的层级进行
    想清楚并写下你的自我评价标准
    像药品说明书那样坦言教育的禁忌与风险

    第九辑精确的分数不一定是正确的评价
    教师的业绩在哪里
    精确的分数不一定是正确的评价
    评价团队才能形成团队
    评价的目的是促进被评价者的进步
    聘任是最好的评价
    发现非正式表扬的魅力

    第十辑鼓励先进,允许落后
    调整结构是组织变革的有效杠杆
    鼓励先进,允许落后
    校长要走在改革队伍的中间
    让变革最大限度发生在“民间”
    不破不立与先立后破
    有了感情再变革
    在变革中发现可分配的利益
    先开枪,再瞄准
    用改革的思路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第十一辑创建孩子们向往的理想学校
    参与还是参加?
    寻找学校活动的起点
    创造属于形式的力量
    谁是优秀校友
    学生和学校,谁的特色更紧要
    创建孩子们向往的理想学校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面向个体的教育
面向城乡融合发展的中国乡村空间治理
戈大专
面向个体的教育
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储能与电力市场 贺徙 等
贺徙 等
面向个体的教育
面向共同富裕振兴乡村的土地法制改革之路
耿卓 等
面向个体的教育
面向计算机科学家的量子计算
(美)诺森·S.亚诺夫斯基(Noson S. Yanofsky)(美)米尔科·A.曼努奇(Mirco A. Mannucci) 著 何红梅 朱振环 译
面向个体的教育
面向未来 助力增长:构建中国新型能源体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壳牌国际有限公司
面向个体的教育
面向未来的教育创新与实践
汪建宏、李锋亮
面向个体的教育
面向2035的复合材料构件精确制造发展战略研究 单忠德 范聪泽 宋文哲
单忠德 范聪泽 宋文哲
面向个体的教育
面向客户价值的智能产品概念设计方法(数智化时代产业智联生态系统创新理论研究丛书)
明新国、厉秀珍、张先燏 著
面向个体的教育
面向2035年 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
汪光焘等著
面向个体的教育
面向核心素养的STEM课程设计
王帆等
面向个体的教育
面向5G-Advanced的关键技术
张建国 周海骄 杨东来 李伟 曹懿军 芮杰 何华伟
面向个体的教育
面向未来的管理者 [美]彼得·德鲁克
(美)彼得·德鲁克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