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技术风险监管

银行技术风险监管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5-11
版次: 1
ISBN: 9787802074125
定价: 3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83页
字数: 281千字
分类: 经济
2人买过
  • 《银行技术风险监管》以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所引发的技术风险对银行监管的影响为背景,深入分析了银行技术风险的形成机理、发达国家和地区对银行技术风险监管的实践,研究并提出了我国银行技术风险监管的策略、方式、方法和过程,设计了我国银行技术风险评级体系,设计开发了银行信息系统注册管理系统。全书内容系统深入,实用性强,可供金融界理论工作才、金融科技工作者和高等院校师生阅读和参考。 张成虎,男,1958年11月生,1989年获陕西财经学院经济学硕士学位,2003年获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任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银行信息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金融信息化的教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活动。主编、参编了《网络金融》等教材、专著10多部。撰写并公开发表了有关金融信息化专业论文50余篇。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包括国家“八五”、“十五”金融信息化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10多项金融信息化研究和工程实践项目。 第一章绪论
    一、我国金融信息化的发展
    (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
    (二)银行业数据大集中进展迅速
    (三)柜面业务已基本实现电子化
    (四)支付系统建设初见成效
    (五)电子银行迅速发展
    (六)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完善
    (七)办公自动化系统逐步完善
    (八)银行卡业务迅速发展
    二、银行面临的新风险——技术风险
    三、银行技术风险监管概念的界定
    (一)风险与金融风险
    (二)银行技术风险
    (三)金融监管与银行信息技术风险监管
    (四)电子银行
    四、信息技术对传统银行监管的挑战
    (一)银行技术风险的特点
    (二)信息技术对传统银行监管的挑战
    五、银行技术风险监管的目的与对象
    (一)银行技术风险监管研究的目的
    (二)银行技术风险监管的对象与范围
    (三)基于风险特点的技术风险监管对象的分类
    第二章银行技术风险的监管对象——电子银行
    一、网络银行
    (一)网络银行的概念
    (二)网络银行的产生背景
    (三)网络银行的模式
    (四)网络银行的技术结构
    (五)网络银行的业务
    (六)网络银行的竞争优势
    (七)网络银行发展现状与趋势
    二、ATM系统
    (一)ATM的种类.
    (二)ATM的功能
    (三)ATM的组成
    (四)ATM的工作方式
    三、电子资金转账系统
    (一)电子资金转账方式
    (二)电子资金转账系统的构成
    四、电话银行系统
    (一)电话银行系统的组成
    (二)电话银行系统的工作方式
    (三)电话银行系统的工作流程
    (四)电话银行系统的优点
    (五)电话银行系统的主要功能
    五、自助银行系统
    (一)自助银行的服务种类
    (二)自助银行系统的结构
    第三章银行技术风险的形成机理与管理
    一、引发银行技术风险的主要因素
    (一)电子银行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
    (二)电子银行系统的安全缺陷
    二、电子银行的风险形成机理
    (一)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的形成机理
    (二)电子银行技术风险的形成机理
    三、银行技术风险的管理
    (一)电子银行技术风险管理过程
    (二)电子银行技术风险管理的措施
    第四章银行技术风险监管
    一、银行技术风险监管的必要性
    (一)电子银行的内在脆弱性加大
    (二)具有市场失灵的新表现
    二、银行技术风险监管的现状
    (一)美国对银行技术风险的监管
    (二)其他国家和地区对银行技术风险的监管
    (三)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电子银行的监管
    (四)我国电子银行监管的现状与问题
    三、我国银行技术风险的监管
    (一)银行技术风险监管的目标和原则
    (二)电子银行业务的市场准入监管
    (三)电子银行技术风险的持续性监管
    四、我国银行技术风险监管的策略
    (一)逐步建立和完善银行技术风险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
    (二)建立我国银行技术风险评级体系
    (三)实行银行技术风险分级监管策略
    (四)建立银行技术风险预警系统
    (五)建立银行技术风险报告制度
    (六)走协同监管的道路
    (七)其他监管策略
    第五章银行技术风险评级体系
    一、银行技术风险评级体系参考标准——COBIT
    (一)COBIT概述
    (二)IT控制目标的层次结构
    (三)IT控制目标的内容
    二、美国银行技术风险评级体系——URSIT
    (一)单项评级
    (二)综合评级
    (三)URSIT评级结果运用
    三、我国银行技术风险评级体系
    (一)我国银行技术风险评级体系设计思想
    (二)银行技术风险评级模型
    (三)我国银行技术风险评级指标体系
    第六章银行信息系统注册管理系统的设计
    一、注册管理系统的开发背景
    (一)我国银行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
    (二)银行信息系统注册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
    二、银行信息系统注册管理系统的基本需求
    (一)注册信息结构需求
    (二)注册信息的标准化需求
    (三)注册系统的汇总分析需求
    (四)注册系统的预警处理需求
    三、注册管理系统的基本架构
    (一)注册管理系统的网络结构
    (二)注册管理系统的运营模式
    四、注册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
    (一)注册信息管理功能
    (二)数据分析功能
    附录一E-BankingBooklet
    附录二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附录三发达国家和地区网络银行监管主要法规清单
    附录四有关银行监管机构网址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银行技术风险监管》以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所引发的技术风险对银行监管的影响为背景,深入分析了银行技术风险的形成机理、发达国家和地区对银行技术风险监管的实践,研究并提出了我国银行技术风险监管的策略、方式、方法和过程,设计了我国银行技术风险评级体系,设计开发了银行信息系统注册管理系统。全书内容系统深入,实用性强,可供金融界理论工作才、金融科技工作者和高等院校师生阅读和参考。
  • 作者简介:
    张成虎,男,1958年11月生,1989年获陕西财经学院经济学硕士学位,2003年获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任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银行信息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金融信息化的教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活动。主编、参编了《网络金融》等教材、专著10多部。撰写并公开发表了有关金融信息化专业论文50余篇。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包括国家“八五”、“十五”金融信息化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10多项金融信息化研究和工程实践项目。
  • 目录:
    第一章绪论
    一、我国金融信息化的发展
    (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
    (二)银行业数据大集中进展迅速
    (三)柜面业务已基本实现电子化
    (四)支付系统建设初见成效
    (五)电子银行迅速发展
    (六)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完善
    (七)办公自动化系统逐步完善
    (八)银行卡业务迅速发展
    二、银行面临的新风险——技术风险
    三、银行技术风险监管概念的界定
    (一)风险与金融风险
    (二)银行技术风险
    (三)金融监管与银行信息技术风险监管
    (四)电子银行
    四、信息技术对传统银行监管的挑战
    (一)银行技术风险的特点
    (二)信息技术对传统银行监管的挑战
    五、银行技术风险监管的目的与对象
    (一)银行技术风险监管研究的目的
    (二)银行技术风险监管的对象与范围
    (三)基于风险特点的技术风险监管对象的分类
    第二章银行技术风险的监管对象——电子银行
    一、网络银行
    (一)网络银行的概念
    (二)网络银行的产生背景
    (三)网络银行的模式
    (四)网络银行的技术结构
    (五)网络银行的业务
    (六)网络银行的竞争优势
    (七)网络银行发展现状与趋势
    二、ATM系统
    (一)ATM的种类.
    (二)ATM的功能
    (三)ATM的组成
    (四)ATM的工作方式
    三、电子资金转账系统
    (一)电子资金转账方式
    (二)电子资金转账系统的构成
    四、电话银行系统
    (一)电话银行系统的组成
    (二)电话银行系统的工作方式
    (三)电话银行系统的工作流程
    (四)电话银行系统的优点
    (五)电话银行系统的主要功能
    五、自助银行系统
    (一)自助银行的服务种类
    (二)自助银行系统的结构
    第三章银行技术风险的形成机理与管理
    一、引发银行技术风险的主要因素
    (一)电子银行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
    (二)电子银行系统的安全缺陷
    二、电子银行的风险形成机理
    (一)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的形成机理
    (二)电子银行技术风险的形成机理
    三、银行技术风险的管理
    (一)电子银行技术风险管理过程
    (二)电子银行技术风险管理的措施
    第四章银行技术风险监管
    一、银行技术风险监管的必要性
    (一)电子银行的内在脆弱性加大
    (二)具有市场失灵的新表现
    二、银行技术风险监管的现状
    (一)美国对银行技术风险的监管
    (二)其他国家和地区对银行技术风险的监管
    (三)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电子银行的监管
    (四)我国电子银行监管的现状与问题
    三、我国银行技术风险的监管
    (一)银行技术风险监管的目标和原则
    (二)电子银行业务的市场准入监管
    (三)电子银行技术风险的持续性监管
    四、我国银行技术风险监管的策略
    (一)逐步建立和完善银行技术风险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
    (二)建立我国银行技术风险评级体系
    (三)实行银行技术风险分级监管策略
    (四)建立银行技术风险预警系统
    (五)建立银行技术风险报告制度
    (六)走协同监管的道路
    (七)其他监管策略
    第五章银行技术风险评级体系
    一、银行技术风险评级体系参考标准——COBIT
    (一)COBIT概述
    (二)IT控制目标的层次结构
    (三)IT控制目标的内容
    二、美国银行技术风险评级体系——URSIT
    (一)单项评级
    (二)综合评级
    (三)URSIT评级结果运用
    三、我国银行技术风险评级体系
    (一)我国银行技术风险评级体系设计思想
    (二)银行技术风险评级模型
    (三)我国银行技术风险评级指标体系
    第六章银行信息系统注册管理系统的设计
    一、注册管理系统的开发背景
    (一)我国银行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
    (二)银行信息系统注册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
    二、银行信息系统注册管理系统的基本需求
    (一)注册信息结构需求
    (二)注册信息的标准化需求
    (三)注册系统的汇总分析需求
    (四)注册系统的预警处理需求
    三、注册管理系统的基本架构
    (一)注册管理系统的网络结构
    (二)注册管理系统的运营模式
    四、注册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
    (一)注册信息管理功能
    (二)数据分析功能
    附录一E-BankingBooklet
    附录二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附录三发达国家和地区网络银行监管主要法规清单
    附录四有关银行监管机构网址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银行技术风险监管
银行数字化转型之路:全行业通用的数字化转型结构化指南
(新加坡)邱鼎和(Dennis,Khoo)
银行技术风险监管
银行管理(初、中级适用)(2024年版)
中国银行业协会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 编
银行技术风险监管
银行业的未来与人工智能(全球金融与投资佳作精选)
[英]托尼·博伯尔
银行技术风险监管
银行情绪驱动下的信贷与经济周期
丁尚宇
银行技术风险监管
银行业竞争对企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的实证研究
夏誉凤
银行技术风险监管
银行理财就这么简单:从入门到精通
崔嘉逸
银行技术风险监管
银行柜台实用英语(第三版)
汪卫芳 主编
银行技术风险监管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中级教材2024教材银行中级教材:个人理财(中级)
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研究组
银行技术风险监管
银行抵债资产疑难问题及案例解析
谭兴民
银行技术风险监管
银行信息系统应用架构导论
徐良军 著
银行技术风险监管
银行存量客户运营 金腰子
金腰子
银行技术风险监管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2022风险管理机考题库与高频考点试卷
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命题研究组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银行技术风险监管
网络金融犯罪综合治理效果评价
张成虎 著
银行技术风险监管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
张成虎 著
银行技术风险监管
现代草畜实用新技术
张成虎;杜宝强;胡宏伟
银行技术风险监管
互联网金融
张成虎
银行技术风险监管
商业银行反洗钱有效性评价
张成虎、王宝运、孙陵霞 著
银行技术风险监管
反洗钱中的可疑金融交易识别
张成虎 著
银行技术风险监管
胎教成功的秘诀
张成虎 著
银行技术风险监管
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金融学系列:网络金融
张成虎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