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与末——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经济思想比较研究

本与末——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经济思想比较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2006-05
版次: 1
ISBN: 9787100047432
定价: 1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28页
分类: 经济
22人买过
  • 本书从经济思想人手,运用历史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的“本末观”进行了研究,大致分为两个层次:(一)各家各派思想家的“本末观”之间的比较;(二)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思想家的“本末观”之间的比较。同时,本书以中国的“本”和“末”及其相关的三对伦理学和哲学范畴,即“义”与“利”、“公”与“私”、“善”与“恶”作为主要的参照系和分析的出发点,并从古希腊思想家的论述中发掘出相同或大体相当的范畴,进行了比较研究。 序一

    序二

    绪论:“本末”问题的由来

    第一章“本末观”产生的经济与社会背景

      第一节 工商业和城市的兴起

      第二节 春秋战国之际社会转型的性质

      第三节 经济利益与伦理道德之间的张力

      小结:中国和希腊社会的几点异同

    第二章“本末”思想的发生

      第一节 儒家的“本末观”

      第二节 墨家的“本末观”

      第三节 道家的“本末观”

      第四节 法家的“本末观”

      第五节 古代希腊的相关经济思想

      结论

    第三章“本末”与“义利”

      第一节 儒家:“见利思义”与“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第二节 墨家:“兼相爱,交相利”

      第三节 道家:“至仁无亲”“至义不物”

      第四节 法家:“利出一空”

      第五节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论“正义”与“利益”的关系

      结论

    第四章“本末”与“公私”

      第一节 儒家:取予有度公私兼顾

      第二节 墨家:“厚不外已,爱无厚薄”

      第三节 道家:少私寡欲至仁无亲

      第四节 法家:动无非法存公去私

      第五节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围绕“公有制”问题展开的。

      结论

    第五章“本末”与人性

      第一节 儒家:“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第二节 墨家:“亏人而自利”。

      第三节 道家:“轻利而重生”

      第四节 法家:趋利避害

      第五节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论人性

      结论

      余论

    附录一 1980年以来中国古代重农抑商问题研究综述

    附录二 “君子不器”辨析

    参考书目

    后记
  • 内容简介:
    本书从经济思想人手,运用历史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的“本末观”进行了研究,大致分为两个层次:(一)各家各派思想家的“本末观”之间的比较;(二)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思想家的“本末观”之间的比较。同时,本书以中国的“本”和“末”及其相关的三对伦理学和哲学范畴,即“义”与“利”、“公”与“私”、“善”与“恶”作为主要的参照系和分析的出发点,并从古希腊思想家的论述中发掘出相同或大体相当的范畴,进行了比较研究。
  • 目录:
    序一

    序二

    绪论:“本末”问题的由来

    第一章“本末观”产生的经济与社会背景

      第一节 工商业和城市的兴起

      第二节 春秋战国之际社会转型的性质

      第三节 经济利益与伦理道德之间的张力

      小结:中国和希腊社会的几点异同

    第二章“本末”思想的发生

      第一节 儒家的“本末观”

      第二节 墨家的“本末观”

      第三节 道家的“本末观”

      第四节 法家的“本末观”

      第五节 古代希腊的相关经济思想

      结论

    第三章“本末”与“义利”

      第一节 儒家:“见利思义”与“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第二节 墨家:“兼相爱,交相利”

      第三节 道家:“至仁无亲”“至义不物”

      第四节 法家:“利出一空”

      第五节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论“正义”与“利益”的关系

      结论

    第四章“本末”与“公私”

      第一节 儒家:取予有度公私兼顾

      第二节 墨家:“厚不外已,爱无厚薄”

      第三节 道家:少私寡欲至仁无亲

      第四节 法家:动无非法存公去私

      第五节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围绕“公有制”问题展开的。

      结论

    第五章“本末”与人性

      第一节 儒家:“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第二节 墨家:“亏人而自利”。

      第三节 道家:“轻利而重生”

      第四节 法家:趋利避害

      第五节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论人性

      结论

      余论

    附录一 1980年以来中国古代重农抑商问题研究综述

    附录二 “君子不器”辨析

    参考书目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本与末——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经济思想比较研究
重读鲁迅:荣格的参照视角
卡罗琳·T. 布朗
本与末——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经济思想比较研究
两美元过一天 : 美国的福利与贫穷
凯瑟琳·爱丁;卢克·谢弗
本与末——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经济思想比较研究
中国龙的发明:近现代中国形象的域外变迁
施爱东 后浪
本与末——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经济思想比较研究
重构契丹早期史 新锐学者关于契丹早期历史全新力作 苗润博 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文库·北大中国史研究丛书
苗润博 著
本与末——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经济思想比较研究
我能帮上什么忙?(万镜·现象)
戴维·戈德布卢姆;皮尔·布莱登
本与末——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经济思想比较研究
普林斯顿大学生物图鉴 :真菌(地球分解者)
[美]布里特·艾伦·邦亚德 著;陈伟 译;中国国家地理·图书 出品
本与末——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经济思想比较研究
克洛德·夏布罗尔 法国电影新浪潮运动开创者夏布罗尔导演评传
若埃尔·马尼(Jo.l Magny) 著;谢强 译
本与末——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经济思想比较研究
拓地降敌:北宋中叶内臣名将李宪研究
何冠环
本与末——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经济思想比较研究
班史:一个大学班级的日常生活(2018—2022)
黄修志 石榴花 著
本与末——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经济思想比较研究
另一场新文化运动:五四前后“梁启超系”再造新文明的努力
周月峰 著
本与末——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经济思想比较研究
辛弃疾新传
辛更儒 后浪
本与末——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经济思想比较研究
无条件投降博物馆
[荷兰]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