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媒介素养十讲

当代媒介素养十讲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5-04
版次: 1
ISBN: 9787300203058
定价: 3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88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129人买过
  •   内容简介与以往媒介素养类的书籍不同,《当代媒介素养十讲(21世纪通识教育系列教材)》以“当代媒介素养刻度表”开讲,以“温度计”形态比量人人都具有的媒介素养存在的高低之差。《当代媒介素养十讲(21世纪通识教育系列教材)》通过“批判性思维”与“互联网思维”前后观照,以辨证理性的科学思维与当代媒介实践中颠覆与重构的方法论模式交相迭代,在解析传媒立场以及媒介技术的正负效能的较量中全新架构了当代媒介素养的一个新体系。《当代媒介素养十讲(21世纪通识教育系列教材)》分为三个模块:媒介素养原理模块,将媒介素养知识与理论进行主体的内化;媒介素养细分模块,分析各类媒介的属性与特征;媒介素养管理模块,谈法律与规制的客体钳制。 
      高萍,北京印刷学院传播学导师,广告学学术方向带头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硕士。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1996年为北京广告协会学术顾问;1999年被北京市职称办评定为北京市第一位广告学副教授;2000年创办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并任院长。 1999年出版了国内第一本公益广告学术专著《公益广告初探》,2005年出版《广告媒介》等;2007年主编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广告策划与整合传播》,2012年出版学术专著《“批判”传播学--兼析传播学、新闻学、广告学之学科关系》。曾在《北京日报》、《人民日报》、《现代广告》、《中国广告》、《现代导报》等专业媒介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先后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和专著160余万字。  前言
    第一讲 你的刻度在哪里——媒介素养范畴
    第一节 媒介素养是什么
    一、 媒介素养的三大基石
    1. 媒介素养的基石之个人定位
    2. 媒介素养的基石之知识结构
    3. 媒介素养的基石之技能
    二、 媒介素养的三个模式
    1. 媒介素养三个模式之能力模式
    2. 媒介素养三个模式之知识模式
    3. 媒介素养三个模式之理解模式
    三、媒介素养在当代
    1. 当代媒介素养的本质
    2. 当代媒介素养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媒介素养刻度表
    一、 媒介素养阶段与层次理论
    二、 当代媒介素养刻度表
    第三节 怎样提高你的媒介素养
    一、 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分类
    二、当代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内容
    三、 批判性思维是提高当代媒介素养的核心工具
    四、 当代媒介素养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第二讲 鱼知道自己是湿的吗——媒介本体属性
    第一节 媒介是什么
    一、 媒介、媒体与传媒之彼此
    1. 媒介
    2. 媒体
    3.传媒
    二、 媒介类别与媒介载具
    1. 媒介类别
    2. 媒介载具
    3. 媒介视域
    第二节 构成媒介的本体要素
    一、媒介要素术语
    1. 媒介呈现
    2. 媒介技术
    3. 媒介语言
    4. 媒介产品
    5. 传媒产业
    二、传媒的本体特征
    1. 媒介的偏向性
    2. 传媒的框架性
    3. 媒介效果及传媒铁律
    第三节 传媒本体属性的甄别
    一、传媒的基本属性
    1.技术性
    2.工具性
    二、传媒的社会属性
    三、传媒的文化属性
    四、传媒的产业属性
    第三讲 谁的风笛谁定调儿——媒介功能与话语权
    第一节 媒介的功能
    一、监视功能
    二、联系功能
    三、文化功能
    四、娱乐功能
    五、经济功能
    第二节 传媒话语权与影响力
    一、传媒话语权 
    1. 话语权
    2. 传媒话语权
    二、传媒影响力
    1. 影响力
    2. 传媒影响力的本质
    第四讲 谁在背后玩拼图游戏——媒介语言与现实
    第一节 媒介语言
    一、 语言的性质
    1. 语言是一套符号系统
    2. 语言符号对传播媒介的依赖性
    二、 媒介语言符号特征
    1. 关于符号
    2. 语言符号特征
    3. 非语言符号特征
    第二节 媒介语言符号与现实
    一、媒介构连理论 
    1. 媒介构筑了现实社会
    2. 媒介信息真实性的判断
    3. 媒介“构连理论”的内容
    二、媒介再现理论
    1. 关于媒介“再现”
    2. 媒介再现的是“拟态环境”
    3. 媒介“再现理论”的内容
    第五讲 受众去哪儿了——受众认知与个体差异
    第一节 受众的媒介接触与认知结构
    一、 大众受众与小众受众
    1. 受众由大众向小众的转变
    2. 小众受众的界定
    3. 小众受众的细分
    二、 受众接触媒介的动机与状态
    1. 受众接触媒介的动机
    2. 受众接触媒介信息的状态
    三、受众认知结构与特征
    1. 认知是人类个体心理活动的产物
    2.受众对信息的认知特征
    第二节 受众的信息处理与个体差异
    一、受众的信息处理任务
    1. 受众处理信息的三重任务
    2. 受众处理信息时的角色参与性
    3. 受众对媒介信息的解读模式
    二、受众的个体差异 
    1. 受众的个体差异性
    2. 受众对传播信息的反应规律
    第六讲 当我们不需要纸了还需要报吗——报刊媒介素养
    第一节 新闻纸与数字报
    一、 报纸与新闻纸
    1. 报纸的诞生与意义
    2. 报纸的品性与职能
    3. 报纸生态与盈利模式
    二、 报媒与数字报
    1. “报媒”意识与数字报
    2. 报纸与数字报的比较
    3. 数字报的生态与盈利模式
    第二节 期刊与数字化阅读
    一、期刊及品牌
    1. 期刊与杂志
    2. 期刊的品性和品牌影响力 
    二、数字化阅读与电子期刊
    1. 与世界同步发展的我国电子杂志
    2. 报刊数字化的意义在于品牌增值
    3. 数字阅读的品牌化竞争与OA期刊
    第七讲 视频影像能让我们眼见为实吗——影视媒介素养
    第一节 视频媒介的传播特征 
    一、 视频媒介符号的多维表达力
    1. 视频语言符号多元化中的主要构成
    2. 视频语言符号的主要元素
    3. 视频语言符号的传播效果
    二、影像语言的纪实性
    1. 影像纪实的内涵
    2. 影像纪实中的虚拟环境
    三、影像谎言与错误再现
    1. 影像谎言与假新闻 
    2. 伪语境与影像的错误再现
    3. 虚构作品中的错误再现
    4. 传媒对符号的操控性
    第二节 电影媒介特征与素养
    一、电影的诞生与意义
    1. 诞生在传媒技术发展中的电影艺术
    2. 电影媒介的特征
    二、电影媒介的品性与功能
    1. 电影的品性
    2. 电影的职能
    3. 电影的风格与类型
    三、电影生态与商业模式
    1. 电影的生态环境
    2. 电影的商业模式
    第三节 电视媒介特征与素养
    一、电视的诞生与意义
    1. 电视媒介是跨领域跨国界跨越时空的国际发明
    2. 电视媒介特征与意义
    二、电视媒介的品性与功能
    1. 电视的品性
    2. 电视媒介传播内容与功能
    三、电视生态与商业模式
    1. 我国电视媒介的生态环境
    2. 电视媒介运行的商业模式
    第八讲 如果你遇到谷歌的街景车——互联网时代与素养
    第一节 聚变的互联网时代与力量
    一、 打破隔离贯穿一切的互联网力量 
    1. 打破地点界域的互联网力量
    2. 打破时间规制的互联网力量
    二、黏合碎片聚合融汇的互联网力量
    1. 聚合“创客”和“自组织”的互联网力量
    2. 汇聚“众包”与“众筹”的互联网力量
    3. 融汇“大数据”和“云计算”的互联网力量
    三、再构的互联网意义与时代变迁
    1. 互联网的“去中心化”与“去权威性”
    2. 互联网使世界“扁平化”
    3. 互联网时代的“融媒介”与“全媒介”
    第二节 互联网媒介的品性与功能
    一、互联网意识与互联网思维
    1. 互联网意识与互联网精神
    2. 互联网思维
    二、网络媒介特征与品性
    1. 互联网搭建的是信息高速公路
    2. 互联网唤起人人意识和激发出人人价值
    3. 互联网彰显了平等分享的奉献精神
    4. 互联网驱动了人类的限创新
    三、互联网媒介的功能与商业模式
    1. 作为媒介的互联网功能
    2. 互联网的商业模式
    第三节 移动终端的互联网媒介特征 
    一、移动终端将社会生活互联网化之意义
    1. 移动终端的信息流通更贴近需求
    2. 利用碎片化时间的化零为整
    3. 具有主动接收的自主性
    4. 形成高质量的信息传播
    二、典型移动终端的媒介品性与功能
    1. 微信的特征与功能品性
    2. 微信与微博的比较研究
    三、移动终端的商业模式与发展趋向
    1. 以O2O为代表虚实互补的商业模式
    2. 移动终端未来的发展趋向
    第九讲 技术想要什么——媒介技术互动与报复
    第一节 媒介技术与主体的互动
    一、 媒介技术与人格主体
    1. 传媒技术激活了人的主体性
    2. 从“恶搞”现象看主体媒介技能增长的自发性
    3. 养成媒介学习型技能增长的自觉性
    二、驾驭最新技术性能的媒介研究方法
    第二节 技术的报复效应
    一、媒介技术与反作用
    1. 媒介技术的反作用
    2. 墨菲法则的意义
    二、技术的“报复效应”
    1. 网络狂欢与利害
    2. 网络谣言与危害
    3. 网络暴力与伤害
    4. 网络诈骗与侵害
    第三节 网络信息安全
    1. 网络信息安全的最常见天敌是网络病毒
    2. 网络信息安全最强的对手是黑客
    3. 网络信息危及到国家安全
    4. 美国“棱镜”事件敲响全球警钟
    第十讲 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媒介法规与政策管理
    第一节 传媒的法律与政策规制管理
    一、 传媒的意识形态化与法律法治
    1. 媒介传播效果的意识形态化
    2. 网络犯罪与法律国界
    3. 隐私权与立法
    二、我国传媒政策与管理规制
    1. 我国直接关涉到传媒的法律不多
    2. 我国对传媒管理的各种规制题目繁多
    三、媒介审判与法律审判
    第二节 传媒产品分级制度与媒介伦理
    一、传媒产品的分级管理制度
    1. 美国传媒产品分级制度的启示
    2. 我国香港电影分级制度的思考
    二、良知底线与媒介伦理的文治
    1. 媒介素养呼唤良知底线
    2. 媒介素养呼唤媒介伦理
  •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与以往媒介素养类的书籍不同,《当代媒介素养十讲(21世纪通识教育系列教材)》以“当代媒介素养刻度表”开讲,以“温度计”形态比量人人都具有的媒介素养存在的高低之差。《当代媒介素养十讲(21世纪通识教育系列教材)》通过“批判性思维”与“互联网思维”前后观照,以辨证理性的科学思维与当代媒介实践中颠覆与重构的方法论模式交相迭代,在解析传媒立场以及媒介技术的正负效能的较量中全新架构了当代媒介素养的一个新体系。《当代媒介素养十讲(21世纪通识教育系列教材)》分为三个模块:媒介素养原理模块,将媒介素养知识与理论进行主体的内化;媒介素养细分模块,分析各类媒介的属性与特征;媒介素养管理模块,谈法律与规制的客体钳制。 
  • 作者简介:
      高萍,北京印刷学院传播学导师,广告学学术方向带头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硕士。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1996年为北京广告协会学术顾问;1999年被北京市职称办评定为北京市第一位广告学副教授;2000年创办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并任院长。 1999年出版了国内第一本公益广告学术专著《公益广告初探》,2005年出版《广告媒介》等;2007年主编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广告策划与整合传播》,2012年出版学术专著《“批判”传播学--兼析传播学、新闻学、广告学之学科关系》。曾在《北京日报》、《人民日报》、《现代广告》、《中国广告》、《现代导报》等专业媒介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先后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和专著160余万字。 
  • 目录:
    前言
    第一讲 你的刻度在哪里——媒介素养范畴
    第一节 媒介素养是什么
    一、 媒介素养的三大基石
    1. 媒介素养的基石之个人定位
    2. 媒介素养的基石之知识结构
    3. 媒介素养的基石之技能
    二、 媒介素养的三个模式
    1. 媒介素养三个模式之能力模式
    2. 媒介素养三个模式之知识模式
    3. 媒介素养三个模式之理解模式
    三、媒介素养在当代
    1. 当代媒介素养的本质
    2. 当代媒介素养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媒介素养刻度表
    一、 媒介素养阶段与层次理论
    二、 当代媒介素养刻度表
    第三节 怎样提高你的媒介素养
    一、 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分类
    二、当代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内容
    三、 批判性思维是提高当代媒介素养的核心工具
    四、 当代媒介素养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第二讲 鱼知道自己是湿的吗——媒介本体属性
    第一节 媒介是什么
    一、 媒介、媒体与传媒之彼此
    1. 媒介
    2. 媒体
    3.传媒
    二、 媒介类别与媒介载具
    1. 媒介类别
    2. 媒介载具
    3. 媒介视域
    第二节 构成媒介的本体要素
    一、媒介要素术语
    1. 媒介呈现
    2. 媒介技术
    3. 媒介语言
    4. 媒介产品
    5. 传媒产业
    二、传媒的本体特征
    1. 媒介的偏向性
    2. 传媒的框架性
    3. 媒介效果及传媒铁律
    第三节 传媒本体属性的甄别
    一、传媒的基本属性
    1.技术性
    2.工具性
    二、传媒的社会属性
    三、传媒的文化属性
    四、传媒的产业属性
    第三讲 谁的风笛谁定调儿——媒介功能与话语权
    第一节 媒介的功能
    一、监视功能
    二、联系功能
    三、文化功能
    四、娱乐功能
    五、经济功能
    第二节 传媒话语权与影响力
    一、传媒话语权 
    1. 话语权
    2. 传媒话语权
    二、传媒影响力
    1. 影响力
    2. 传媒影响力的本质
    第四讲 谁在背后玩拼图游戏——媒介语言与现实
    第一节 媒介语言
    一、 语言的性质
    1. 语言是一套符号系统
    2. 语言符号对传播媒介的依赖性
    二、 媒介语言符号特征
    1. 关于符号
    2. 语言符号特征
    3. 非语言符号特征
    第二节 媒介语言符号与现实
    一、媒介构连理论 
    1. 媒介构筑了现实社会
    2. 媒介信息真实性的判断
    3. 媒介“构连理论”的内容
    二、媒介再现理论
    1. 关于媒介“再现”
    2. 媒介再现的是“拟态环境”
    3. 媒介“再现理论”的内容
    第五讲 受众去哪儿了——受众认知与个体差异
    第一节 受众的媒介接触与认知结构
    一、 大众受众与小众受众
    1. 受众由大众向小众的转变
    2. 小众受众的界定
    3. 小众受众的细分
    二、 受众接触媒介的动机与状态
    1. 受众接触媒介的动机
    2. 受众接触媒介信息的状态
    三、受众认知结构与特征
    1. 认知是人类个体心理活动的产物
    2.受众对信息的认知特征
    第二节 受众的信息处理与个体差异
    一、受众的信息处理任务
    1. 受众处理信息的三重任务
    2. 受众处理信息时的角色参与性
    3. 受众对媒介信息的解读模式
    二、受众的个体差异 
    1. 受众的个体差异性
    2. 受众对传播信息的反应规律
    第六讲 当我们不需要纸了还需要报吗——报刊媒介素养
    第一节 新闻纸与数字报
    一、 报纸与新闻纸
    1. 报纸的诞生与意义
    2. 报纸的品性与职能
    3. 报纸生态与盈利模式
    二、 报媒与数字报
    1. “报媒”意识与数字报
    2. 报纸与数字报的比较
    3. 数字报的生态与盈利模式
    第二节 期刊与数字化阅读
    一、期刊及品牌
    1. 期刊与杂志
    2. 期刊的品性和品牌影响力 
    二、数字化阅读与电子期刊
    1. 与世界同步发展的我国电子杂志
    2. 报刊数字化的意义在于品牌增值
    3. 数字阅读的品牌化竞争与OA期刊
    第七讲 视频影像能让我们眼见为实吗——影视媒介素养
    第一节 视频媒介的传播特征 
    一、 视频媒介符号的多维表达力
    1. 视频语言符号多元化中的主要构成
    2. 视频语言符号的主要元素
    3. 视频语言符号的传播效果
    二、影像语言的纪实性
    1. 影像纪实的内涵
    2. 影像纪实中的虚拟环境
    三、影像谎言与错误再现
    1. 影像谎言与假新闻 
    2. 伪语境与影像的错误再现
    3. 虚构作品中的错误再现
    4. 传媒对符号的操控性
    第二节 电影媒介特征与素养
    一、电影的诞生与意义
    1. 诞生在传媒技术发展中的电影艺术
    2. 电影媒介的特征
    二、电影媒介的品性与功能
    1. 电影的品性
    2. 电影的职能
    3. 电影的风格与类型
    三、电影生态与商业模式
    1. 电影的生态环境
    2. 电影的商业模式
    第三节 电视媒介特征与素养
    一、电视的诞生与意义
    1. 电视媒介是跨领域跨国界跨越时空的国际发明
    2. 电视媒介特征与意义
    二、电视媒介的品性与功能
    1. 电视的品性
    2. 电视媒介传播内容与功能
    三、电视生态与商业模式
    1. 我国电视媒介的生态环境
    2. 电视媒介运行的商业模式
    第八讲 如果你遇到谷歌的街景车——互联网时代与素养
    第一节 聚变的互联网时代与力量
    一、 打破隔离贯穿一切的互联网力量 
    1. 打破地点界域的互联网力量
    2. 打破时间规制的互联网力量
    二、黏合碎片聚合融汇的互联网力量
    1. 聚合“创客”和“自组织”的互联网力量
    2. 汇聚“众包”与“众筹”的互联网力量
    3. 融汇“大数据”和“云计算”的互联网力量
    三、再构的互联网意义与时代变迁
    1. 互联网的“去中心化”与“去权威性”
    2. 互联网使世界“扁平化”
    3. 互联网时代的“融媒介”与“全媒介”
    第二节 互联网媒介的品性与功能
    一、互联网意识与互联网思维
    1. 互联网意识与互联网精神
    2. 互联网思维
    二、网络媒介特征与品性
    1. 互联网搭建的是信息高速公路
    2. 互联网唤起人人意识和激发出人人价值
    3. 互联网彰显了平等分享的奉献精神
    4. 互联网驱动了人类的限创新
    三、互联网媒介的功能与商业模式
    1. 作为媒介的互联网功能
    2. 互联网的商业模式
    第三节 移动终端的互联网媒介特征 
    一、移动终端将社会生活互联网化之意义
    1. 移动终端的信息流通更贴近需求
    2. 利用碎片化时间的化零为整
    3. 具有主动接收的自主性
    4. 形成高质量的信息传播
    二、典型移动终端的媒介品性与功能
    1. 微信的特征与功能品性
    2. 微信与微博的比较研究
    三、移动终端的商业模式与发展趋向
    1. 以O2O为代表虚实互补的商业模式
    2. 移动终端未来的发展趋向
    第九讲 技术想要什么——媒介技术互动与报复
    第一节 媒介技术与主体的互动
    一、 媒介技术与人格主体
    1. 传媒技术激活了人的主体性
    2. 从“恶搞”现象看主体媒介技能增长的自发性
    3. 养成媒介学习型技能增长的自觉性
    二、驾驭最新技术性能的媒介研究方法
    第二节 技术的报复效应
    一、媒介技术与反作用
    1. 媒介技术的反作用
    2. 墨菲法则的意义
    二、技术的“报复效应”
    1. 网络狂欢与利害
    2. 网络谣言与危害
    3. 网络暴力与伤害
    4. 网络诈骗与侵害
    第三节 网络信息安全
    1. 网络信息安全的最常见天敌是网络病毒
    2. 网络信息安全最强的对手是黑客
    3. 网络信息危及到国家安全
    4. 美国“棱镜”事件敲响全球警钟
    第十讲 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媒介法规与政策管理
    第一节 传媒的法律与政策规制管理
    一、 传媒的意识形态化与法律法治
    1. 媒介传播效果的意识形态化
    2. 网络犯罪与法律国界
    3. 隐私权与立法
    二、我国传媒政策与管理规制
    1. 我国直接关涉到传媒的法律不多
    2. 我国对传媒管理的各种规制题目繁多
    三、媒介审判与法律审判
    第二节 传媒产品分级制度与媒介伦理
    一、传媒产品的分级管理制度
    1. 美国传媒产品分级制度的启示
    2. 我国香港电影分级制度的思考
    二、良知底线与媒介伦理的文治
    1. 媒介素养呼唤良知底线
    2. 媒介素养呼唤媒介伦理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当代媒介素养十讲
当代精神分析场论
(意)朱塞佩·奇维塔雷斯(Giuseppe Civitarese)
当代媒介素养十讲
当代天体物理学导论(原书第二版)
(美)布拉德利 W.卡罗尔等著;姜碧沩等译
当代媒介素养十讲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总第32辑)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编
当代媒介素养十讲
当代国家公务员制度:理论与实践(新编21世纪)
胡春艳
当代媒介素养十讲
当代巴基斯坦研究 第1辑
宋志辉
当代媒介素养十讲
当代恐怖主义犯罪防范与治理
李恒
当代媒介素养十讲
当代中国乡村文化传播的多维视角
王鲁美 著
当代媒介素养十讲
当代西方后经典叙事空间研究 光明社科文库·文学与艺术
孔海龙
当代媒介素养十讲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8版·数字教材版)
李景治 罗天虹
当代媒介素养十讲
当代公共政策研究路径:理论、议题与视角
(美)B.盖伊·彼得斯,(法)菲利普·齐图恩
当代媒介素养十讲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理论内核与实践路向
王玉梅 著
当代媒介素养十讲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第二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方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