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与刑法解释范式的创新研究

以人为本与刑法解释范式的创新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2010-09
版次: 1
ISBN: 9787511810625
定价: 3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68页
字数: 254千字
分类: 法律
7人买过
  • 《以人为本与刑法解释范式的创新研究》根据库恩的范式理论,对现有刑法解释理论进行科学分类研究,根据现有刑法解释范式即规则主义刑法解释范式的缺陷与不足,主张根据以人为本的理念,确立人本主义的刑法解释范式,并全面探讨了人本主义刑法解释范式的基本问题如解释理念与视角、解释主体、解释标准及解释方法等。 袁林,女,南开大学法学学士(1986),1988~2010年就读于西南政法大学法律专业,先后获法学硕士(1990)和法学博士(2010)学位。现任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绪论从规则主义转向人本主义:以人为本理念下刑法解释范式的创新
    第一章人本主义刑法解释的特点及源流
    一、人本主义刑法解释的概念及特点
    二、人本主义刑法解释的源流
    第二章人本主义刑法解释的理念与视角
    一、对规则主义刑法解释的理念与视角的反思
    二、人本主义刑法解释的理念及其要求
    三、人本主义刑法解释的视角及其要求
    四、人本主义刑法解释理念与视角的优势功能
    第三章人本主义刑法解释的主体
    一、规则主义刑法解释消解主体的缺陷及原因
    二、人本主义刑法解释将主体纳入解释框架的意义
    三、人本主义刑法解释主体及角色类别
    四、刑法解释主体角色的差异性对刑法解释的影响
    第四章人本主义刑法解释的标准
    一、对现有刑法解释标准的检讨
    二、人本主义刑法解释标准——互动解释主体间的共识
    三、共识作为刑法解释标准的意义
    四、刑法解释中共识的类型及其识别
    第五章人本主义刑法解释的方法
    一、人本主义刑法解释方法的功能
    二、人本主义刑法解释的方法及其应用
    三、人本主义刑法解释方法制度化的典型模式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以人为本与刑法解释范式的创新研究》根据库恩的范式理论,对现有刑法解释理论进行科学分类研究,根据现有刑法解释范式即规则主义刑法解释范式的缺陷与不足,主张根据以人为本的理念,确立人本主义的刑法解释范式,并全面探讨了人本主义刑法解释范式的基本问题如解释理念与视角、解释主体、解释标准及解释方法等。
  • 作者简介:
    袁林,女,南开大学法学学士(1986),1988~2010年就读于西南政法大学法律专业,先后获法学硕士(1990)和法学博士(2010)学位。现任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 目录:
    绪论从规则主义转向人本主义:以人为本理念下刑法解释范式的创新
    第一章人本主义刑法解释的特点及源流
    一、人本主义刑法解释的概念及特点
    二、人本主义刑法解释的源流
    第二章人本主义刑法解释的理念与视角
    一、对规则主义刑法解释的理念与视角的反思
    二、人本主义刑法解释的理念及其要求
    三、人本主义刑法解释的视角及其要求
    四、人本主义刑法解释理念与视角的优势功能
    第三章人本主义刑法解释的主体
    一、规则主义刑法解释消解主体的缺陷及原因
    二、人本主义刑法解释将主体纳入解释框架的意义
    三、人本主义刑法解释主体及角色类别
    四、刑法解释主体角色的差异性对刑法解释的影响
    第四章人本主义刑法解释的标准
    一、对现有刑法解释标准的检讨
    二、人本主义刑法解释标准——互动解释主体间的共识
    三、共识作为刑法解释标准的意义
    四、刑法解释中共识的类型及其识别
    第五章人本主义刑法解释的方法
    一、人本主义刑法解释方法的功能
    二、人本主义刑法解释的方法及其应用
    三、人本主义刑法解释方法制度化的典型模式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