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之思:王阳明哲学的阐释

心学之思:王阳明哲学的阐释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5-05
版次: 1
ISBN: 9787108052575
定价: 5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66页
字数: 265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哲学心理学
137人买过
  •   通过心体的重建,王阳明由性体走向了心体,从而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哲学视域的转换。以心体(良知)为基石,王阳明在心物关系上指向意义世界的建构,在伦常之域中要求化理念伦理为德性伦理,在本体与工夫之辩中坚持二者的统一,在人格之境上强调从“说”走向“在”。《心学之思:王阳明哲学的阐释》从理论层面对心学内在的哲学意蕴作了深入分析,具体阐释了心学中心体与性体、本体与工夫、言说与存在、德性与规范、存在与境界以及心物之辩与天人之际等重要理论问题,并探讨了其中蕴含的哲学意义。
      作者从一个新的视野出发,对阳明心学展开多维度的阐释,思路开阔,创见颇多,具有开拓性。尤其从“存在”的维度上阐明阳明心学的个体性特征,进而提出“存在意义”的转换问题,明确肯定阳明心学将情感、意志视为主体应有的规定,这都是同类著作中少见的。
      又如从阳明学关于“心体”、“本体”与“工夫”等方面所表现的二重性引出其演变分化的历史叙述,得出阳明形而上学的消解过程完成于黄宗羲的结论,亦有前人所未言者。   杨国荣,浙江诸暨人,1957年生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国际儒联理事、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会长,清华大学等校客座教授,美国比较哲学杂志Dao:AJournalofComparativePhllosophy,编委。先后在牛津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从事学术研究。已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Phllosophy:EastandWest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有多种论著被译为英、德、韩文等在国外出版和发表。
    导论
    第一章 为学、为道与为人
    一、早年经历与哲学问题的萌发
    二、多向度的探索
    三、龙场悟道
    四、事与思
    五、晚岁的弦歌诵读与哲学论辩
    第二章 心体与性体
    一、历史的前导
    二、心体的重建
    三、心与理
    四、心体与内圣之境
    第三章 心物之辩
    一、沉思存在的二重路向
    二、心与物:意义世界的建构
    三、天人之际:存在与境界
    第四章 良知与德性
    一、成就德性
    二、化德性为德行
    三、德性与规范
    第五章 人我之问:成己与无我
    一、成己:成就自我
    二、万物一体:个体间的沟通
    三、无我的二重意蕴
    第六章 本体与工夫
    一、作为本体的良知
    二、先天之知与后天之致
    三、本体与工夫之辩
    四、意见的悬置与解构
    第七章 知行合
    一、知行秩序与过程
    二、知行互动与人伦的理性化
    三、销知人行与销行人知
    第八章 言说与存在
    一、心体与言说
    二、名言与道
    三、“说”与“在”
    第九章 心学的内在张力
    一、无善无恶与可能的存在
    二、可能的展开
    三、二重趋向与内在的紧张
    第十章 心学的分化与演变
    一、心体的展开与性体的回归
    二、致良知说的衍化
    三、心无本体,工夫所至即是本体
    附录一 哲学之路
    附录二 儒家的人格学说
    附录三 理学的衍化——从张载到王阳明
    后记
  • 内容简介:
      通过心体的重建,王阳明由性体走向了心体,从而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哲学视域的转换。以心体(良知)为基石,王阳明在心物关系上指向意义世界的建构,在伦常之域中要求化理念伦理为德性伦理,在本体与工夫之辩中坚持二者的统一,在人格之境上强调从“说”走向“在”。《心学之思:王阳明哲学的阐释》从理论层面对心学内在的哲学意蕴作了深入分析,具体阐释了心学中心体与性体、本体与工夫、言说与存在、德性与规范、存在与境界以及心物之辩与天人之际等重要理论问题,并探讨了其中蕴含的哲学意义。
      作者从一个新的视野出发,对阳明心学展开多维度的阐释,思路开阔,创见颇多,具有开拓性。尤其从“存在”的维度上阐明阳明心学的个体性特征,进而提出“存在意义”的转换问题,明确肯定阳明心学将情感、意志视为主体应有的规定,这都是同类著作中少见的。
      又如从阳明学关于“心体”、“本体”与“工夫”等方面所表现的二重性引出其演变分化的历史叙述,得出阳明形而上学的消解过程完成于黄宗羲的结论,亦有前人所未言者。
  • 作者简介:
      杨国荣,浙江诸暨人,1957年生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国际儒联理事、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会长,清华大学等校客座教授,美国比较哲学杂志Dao:AJournalofComparativePhllosophy,编委。先后在牛津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从事学术研究。已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Phllosophy:EastandWest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有多种论著被译为英、德、韩文等在国外出版和发表。
  •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为学、为道与为人
    一、早年经历与哲学问题的萌发
    二、多向度的探索
    三、龙场悟道
    四、事与思
    五、晚岁的弦歌诵读与哲学论辩
    第二章 心体与性体
    一、历史的前导
    二、心体的重建
    三、心与理
    四、心体与内圣之境
    第三章 心物之辩
    一、沉思存在的二重路向
    二、心与物:意义世界的建构
    三、天人之际:存在与境界
    第四章 良知与德性
    一、成就德性
    二、化德性为德行
    三、德性与规范
    第五章 人我之问:成己与无我
    一、成己:成就自我
    二、万物一体:个体间的沟通
    三、无我的二重意蕴
    第六章 本体与工夫
    一、作为本体的良知
    二、先天之知与后天之致
    三、本体与工夫之辩
    四、意见的悬置与解构
    第七章 知行合
    一、知行秩序与过程
    二、知行互动与人伦的理性化
    三、销知人行与销行人知
    第八章 言说与存在
    一、心体与言说
    二、名言与道
    三、“说”与“在”
    第九章 心学的内在张力
    一、无善无恶与可能的存在
    二、可能的展开
    三、二重趋向与内在的紧张
    第十章 心学的分化与演变
    一、心体的展开与性体的回归
    二、致良知说的衍化
    三、心无本体,工夫所至即是本体
    附录一 哲学之路
    附录二 儒家的人格学说
    附录三 理学的衍化——从张载到王阳明
    后记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心学之思:王阳明哲学的阐释
庄子的思想世界
杨国荣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心学之思:王阳明哲学的阐释
哲学:走向历史的深层
杨国荣 著
心学之思:王阳明哲学的阐释
史与思:面向具体的存在(学术中国文丛)
杨国荣 著
心学之思:王阳明哲学的阐释
杨国荣著作集(增订版):哲学的视域
杨国荣 著
心学之思:王阳明哲学的阐释
庄子内篇释义(平装)
杨国荣 著
心学之思:王阳明哲学的阐释
伦理与存在——道德哲学研究
杨国荣 著
心学之思:王阳明哲学的阐释
成己与成物——意义世界的生成
杨国荣 著
心学之思:王阳明哲学的阐释
哲学:思向何方
杨国荣 著
心学之思:王阳明哲学的阐释
再思儒学
杨国荣 著
心学之思:王阳明哲学的阐释
政治、伦理及其他
杨国荣 著
心学之思:王阳明哲学的阐释
庄子的思想世界
杨国荣 著
心学之思:王阳明哲学的阐释
科学的形上之维
杨国荣 著
心学之思:王阳明哲学的阐释
杨国荣著作集·王学通论
杨国荣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