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网络关系嵌入及其平衡发展对外向型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双重网络关系嵌入及其平衡发展对外向型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2-07
版次: 1
ISBN: 9787550454286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144页
分类: 经济
  • 本书在梳理、分析网络嵌入理论、组织二元理论、资源整合能力理论和企业创新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双重网络关系嵌入及其平衡―资源整合能力―创新绩效”模型,探讨双重网络关系嵌入以及二者的平衡关系对外向型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及机理,并引入企业规模和外部竞争程度两个情境因素,分别讨论不同情境下双重网络关系嵌入平衡的实现方式是否存在差异,以及不同平衡模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从而在理论上拓展和丰富社会网络嵌入和创新绩效的研究,在实践上为外向型企业合理利用社会网络提供一定的借鉴。 戴佩华,博士,副教授,1998年获四川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学士学位,2003年获重庆大学产业经济学硕士学位,2016年获西南交通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博士学位,目前任职于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主要研究方向:跨国公司管理、组织行为和组织创新。 1绪论/ 11.1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2研究意义/ 41. 2. 1理论意义/ 41.2.2实践意义/ 51.3研究目标和内容/ 71.3.1研究目标/ 71.3.2研究内容/ 71.4研究方法/ 81.4.1文献分析法/ 91.4. 2问卷调查法/ 91.4.3案例研究法/ 91.4.4统计分析/ 91.5全书结构/ 101.6技术路线/ 111. 7 本章小结/ 122基本理论与文献综述/ 132.1组织二元理论的研究现状/ 132.1.1组织二元理论的提出/ 132.1.2探索和利用/ 152. 1.3 二元平衡/ 172.2网络嵌入理论的x究现状/ 202. 2.1嵌入性的起源与发展/ 202. 2.2嵌入性分类/ 212.2.3关系嵌入性/ 222. 2.4外向型企业的双重网络关系嵌入/ 262.3资源整合能力的研究现状/ 302. 3. 1资源基础理论/ 302. 3.2企业核心能力理论/ 312. 3. 3资源整合能力/ 312.4文献评述/ 362. 5本章小结/ 383探索性案例研究/ 393.1案例研究方法概述/ 393.2研究设计/ 403. 2. 1理论假设/ 403.2.2案例选择/ 413. 2.3数据收集/ 413.3案例企业简介/ 423. 3. 1 A通用机械企业/ 423. 3.2 B笔电代工企业/ 423. 3.3 C农业机械企业/ 433. 3.4 D电子配套企业/ 433.4案例分析/ 443. 4. 1双重网络关系嵌入/ 443. 4.2资源整合能力/ 473.4.3创新绩效/ 503.5案例间比较分析/ 523. 5. 1数据信息编码/ 523.5.2双重网络关系嵌入及其平衡与创新绩效/ 523.5.3双重网络关系嵌入及其平衡与资源整合能力/ 543.5.4资源整合能力与创新绩效/ 553.6概念模型和假设命题汇总/ 563. 7 本章小结/ 574模型构建与假设提出/ 584.1研究思路/ 584.1. 1本书拟解决的问题/ 584. 1.2本书的研究思路/ 594.2模型中的基本概念界定/ 614. 2. 1外向型企业/ 614. 2.2外向型企业双重网络关系嵌入/ 614.2.3外向型企业双重网络关系嵌入平衡发展/ 624. 2.4资源整合能力/ 624.2.5创新绩效/ 634. 2.6市场竞争程度/ 634.3外向型企业“双重网络关系嵌入及其平衡一创新绩效”模型构建及假设提出/ 634.3.1双重网络关系嵌入及其平衡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634. 3.2双重网络关系嵌入及其平衡与资源整合能力的关系/ 664. 3.3资源整合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684. 3.4资源整合能力在双重网络关系嵌入及其平衡与创新绩效间的 中介作用/ 704. 3.5假设汇总及模型构建/ 714.4情境因素下“双重网络关系嵌入平衡模式一创新绩效“模型构建及假设提出/ 734.4.1不同企业规模下双重网络关系嵌入平衡模式与创新绩效的 关系/ 744. 4.2不同市场竞争程度下双重网络关系嵌入平衡模式与创新 绩效的关系/ 764.4.3假设汇总及模型的构建/ 784. 5 本章小结/ 805实证研究方法/ 815.1问卷设计/ 815.1. 1问卷的构成/ 815.1.2问卷设计过程/ 825.1.3问卷设计的防偏差措施/ 825.2变量测量/ 835. 2. 1自变量:双重网络关系嵌入/ 835. 2.2中介变量:资源整合能力/ 845. 2.3因变量:企业创新绩效/ 855. 2.4 调节变量/ 865. 2.5控制变量/ 875.3数据收集和有效性控制/ 885. 3. 1调研对象选择/ 885. 3.2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885. 3.3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895.4统计方法/ 895. 5 本章小结/ 906实证研究/ 916.1描述性统计分析/ 916.2信度和效度检验/ 926. 2. 1信度分析/ 926. 2.2效度分析/ 956.3“双重网络关系嵌入及其平衡一创新绩效”模型及假设验证/ 986. 3. 1相关分析/ 986. 3. 2 三大问题检验/ 996. 3.3双重网络关系嵌入及其平衡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检验/ 996. 3.4双重网络关系嵌入及其平衡与资源整合能力的关系检验/ 1006. 3.5资源整合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检验/ 1036. 3.6资源整合能力在双重网络关系嵌入及其平衡与创新绩效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检验/ 1046.4“双重网络关系嵌入平衡模式一创新绩效”模型及假设验证/ 1076. 4.1不同企业规模下“双重网络关系嵌入平衡模式一创新 绩效”的关系验证/ 1086. 4.2不同市场竞争程度下“双重网络关系嵌入平衡模式一创新 绩效”的关系验证/ 1116.5结果讨论/ 1156. 5. 1外向型企业双重网络关系嵌入及其平衡与创新绩效关系检验 结果讨论/ 1176. 5.2外向型企业双重网络关系嵌入及其平衡、资源整合能力与 创新绩效关系检验结果讨论/ 1186. 5.3不同企业规模下外向型企业双重网络关系嵌入平衡模式与创新绩效关系检验结果讨论/ 1196.5.4不同市场竞争程度下外向型企业双重网络关系嵌入平衡模式与创新绩效关系检验结果讨论/ 1196. 6本章小结/ 1207综合讨论与展望/ 1217.1研究结论及讨论/ 1217.1. 1外向型企业双重网络关系嵌入及其平衡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 1217. 1. 2不同情境因素下外向型企业双重网络关系嵌入平衡模式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 1247.2理论进展及实践启示/ 1267. 2. 1 理论进展/ 1267.2.2实践启示/ 1287.3研究局限与展望/ 1307.4本章小结/ 131参考文献/ 132附录/ 152企业访谈提纲/ 152调查问卷/ 153
  • 内容简介:
    本书在梳理、分析网络嵌入理论、组织二元理论、资源整合能力理论和企业创新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双重网络关系嵌入及其平衡―资源整合能力―创新绩效”模型,探讨双重网络关系嵌入以及二者的平衡关系对外向型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及机理,并引入企业规模和外部竞争程度两个情境因素,分别讨论不同情境下双重网络关系嵌入平衡的实现方式是否存在差异,以及不同平衡模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从而在理论上拓展和丰富社会网络嵌入和创新绩效的研究,在实践上为外向型企业合理利用社会网络提供一定的借鉴。
  • 作者简介:
    戴佩华,博士,副教授,1998年获四川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学士学位,2003年获重庆大学产业经济学硕士学位,2016年获西南交通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博士学位,目前任职于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主要研究方向:跨国公司管理、组织行为和组织创新。
  • 目录:
    1绪论/ 11.1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2研究意义/ 41. 2. 1理论意义/ 41.2.2实践意义/ 51.3研究目标和内容/ 71.3.1研究目标/ 71.3.2研究内容/ 71.4研究方法/ 81.4.1文献分析法/ 91.4. 2问卷调查法/ 91.4.3案例研究法/ 91.4.4统计分析/ 91.5全书结构/ 101.6技术路线/ 111. 7 本章小结/ 122基本理论与文献综述/ 132.1组织二元理论的研究现状/ 132.1.1组织二元理论的提出/ 132.1.2探索和利用/ 152. 1.3 二元平衡/ 172.2网络嵌入理论的x究现状/ 202. 2.1嵌入性的起源与发展/ 202. 2.2嵌入性分类/ 212.2.3关系嵌入性/ 222. 2.4外向型企业的双重网络关系嵌入/ 262.3资源整合能力的研究现状/ 302. 3. 1资源基础理论/ 302. 3.2企业核心能力理论/ 312. 3. 3资源整合能力/ 312.4文献评述/ 362. 5本章小结/ 383探索性案例研究/ 393.1案例研究方法概述/ 393.2研究设计/ 403. 2. 1理论假设/ 403.2.2案例选择/ 413. 2.3数据收集/ 413.3案例企业简介/ 423. 3. 1 A通用机械企业/ 423. 3.2 B笔电代工企业/ 423. 3.3 C农业机械企业/ 433. 3.4 D电子配套企业/ 433.4案例分析/ 443. 4. 1双重网络关系嵌入/ 443. 4.2资源整合能力/ 473.4.3创新绩效/ 503.5案例间比较分析/ 523. 5. 1数据信息编码/ 523.5.2双重网络关系嵌入及其平衡与创新绩效/ 523.5.3双重网络关系嵌入及其平衡与资源整合能力/ 543.5.4资源整合能力与创新绩效/ 553.6概念模型和假设命题汇总/ 563. 7 本章小结/ 574模型构建与假设提出/ 584.1研究思路/ 584.1. 1本书拟解决的问题/ 584. 1.2本书的研究思路/ 594.2模型中的基本概念界定/ 614. 2. 1外向型企业/ 614. 2.2外向型企业双重网络关系嵌入/ 614.2.3外向型企业双重网络关系嵌入平衡发展/ 624. 2.4资源整合能力/ 624.2.5创新绩效/ 634. 2.6市场竞争程度/ 634.3外向型企业“双重网络关系嵌入及其平衡一创新绩效”模型构建及假设提出/ 634.3.1双重网络关系嵌入及其平衡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634. 3.2双重网络关系嵌入及其平衡与资源整合能力的关系/ 664. 3.3资源整合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684. 3.4资源整合能力在双重网络关系嵌入及其平衡与创新绩效间的 中介作用/ 704. 3.5假设汇总及模型构建/ 714.4情境因素下“双重网络关系嵌入平衡模式一创新绩效“模型构建及假设提出/ 734.4.1不同企业规模下双重网络关系嵌入平衡模式与创新绩效的 关系/ 744. 4.2不同市场竞争程度下双重网络关系嵌入平衡模式与创新 绩效的关系/ 764.4.3假设汇总及模型的构建/ 784. 5 本章小结/ 805实证研究方法/ 815.1问卷设计/ 815.1. 1问卷的构成/ 815.1.2问卷设计过程/ 825.1.3问卷设计的防偏差措施/ 825.2变量测量/ 835. 2. 1自变量:双重网络关系嵌入/ 835. 2.2中介变量:资源整合能力/ 845. 2.3因变量:企业创新绩效/ 855. 2.4 调节变量/ 865. 2.5控制变量/ 875.3数据收集和有效性控制/ 885. 3. 1调研对象选择/ 885. 3.2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885. 3.3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895.4统计方法/ 895. 5 本章小结/ 906实证研究/ 916.1描述性统计分析/ 916.2信度和效度检验/ 926. 2. 1信度分析/ 926. 2.2效度分析/ 956.3“双重网络关系嵌入及其平衡一创新绩效”模型及假设验证/ 986. 3. 1相关分析/ 986. 3. 2 三大问题检验/ 996. 3.3双重网络关系嵌入及其平衡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检验/ 996. 3.4双重网络关系嵌入及其平衡与资源整合能力的关系检验/ 1006. 3.5资源整合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检验/ 1036. 3.6资源整合能力在双重网络关系嵌入及其平衡与创新绩效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检验/ 1046.4“双重网络关系嵌入平衡模式一创新绩效”模型及假设验证/ 1076. 4.1不同企业规模下“双重网络关系嵌入平衡模式一创新 绩效”的关系验证/ 1086. 4.2不同市场竞争程度下“双重网络关系嵌入平衡模式一创新 绩效”的关系验证/ 1116.5结果讨论/ 1156. 5. 1外向型企业双重网络关系嵌入及其平衡与创新绩效关系检验 结果讨论/ 1176. 5.2外向型企业双重网络关系嵌入及其平衡、资源整合能力与 创新绩效关系检验结果讨论/ 1186. 5.3不同企业规模下外向型企业双重网络关系嵌入平衡模式与创新绩效关系检验结果讨论/ 1196.5.4不同市场竞争程度下外向型企业双重网络关系嵌入平衡模式与创新绩效关系检验结果讨论/ 1196. 6本章小结/ 1207综合讨论与展望/ 1217.1研究结论及讨论/ 1217.1. 1外向型企业双重网络关系嵌入及其平衡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 1217. 1. 2不同情境因素下外向型企业双重网络关系嵌入平衡模式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 1247.2理论进展及实践启示/ 1267. 2. 1 理论进展/ 1267.2.2实践启示/ 1287.3研究局限与展望/ 1307.4本章小结/ 131参考文献/ 132附录/ 152企业访谈提纲/ 152调查问卷/ 153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