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中的话语形构:“实人生”的枭鸣

鲁迅小说中的话语形构:“实人生”的枭鸣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2011-09
ISBN: 9787010100364
定价: 3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其他
分类: 小说
17人买过
  • 本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跨学科方法与文本细读法的巧妙结合,力图考察鲁迅小说中不同层次的话语形构。
    比如鲁迅小说中的身体话语:鲁迅小说中的身体话语书写无论是立足身体局部(头发、眼睛等),考察其政治、文化传统的谱系和奴隶性的生成,还是考察身体整体上与精神的复杂纠葛,抑或是身体的狂欢,鲁迅在小说中的确表现出对身体相当深邃又独特的观照,而此中身体话语的形成更不是一句精神压倒肉体所能解决和概括的。恰恰是在其复杂张力中,身体的话语运作得以顺利展开。
    本书将鲁迅小说中的癫狂话语置于中西方文化交接的平台上考察,我们不难发现, 朱崇科,1975年生于山东临沂,2005年5月19日获得新加坡国立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文学方向),2005年6月以“百人计划”副教授人才引进执教于广东中山大学中文系。2007-2008年曾赴美国巴德学院(Bard College)担任交换教授。今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师。主要研究领域为:20世纪中国文学、华文文学、文学理论。独著有1《本土性的纠葛——边缘放逐∙“南洋”虚构∙本土迷思》(台北唐山出版社,2004);2《张力的狂欢——论鲁迅及其来者之故事新编小说中的主体介入》(上海三联书店,2006);3《考古文学“南洋”——新马华文文学与本土性》(上海三联书店,2008);4《身体意识形态——论汉语长篇(1990- )中的力比多实践及再现》(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鲁迅研究月刊》等海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 代序:谈“化”——王富仁教授
    上编:鲁迅小说中的话语形构
    绪论:话语形构与鲁迅小说
    第一章:身体/空间
    (1)鲁迅小说中的身体话语
    (2)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型”话语
    (3)鲁迅小说中月的话语形构
    (4)鲁迅小说中路的话语形构
    第二章:人生/实践
    (1)鲁迅小说中的儿童话语
    (2)鲁迅小说中的青年话语
    (3)鲁迅小说中婚恋话语的悲剧性机制
    (4)鲁迅小说中的贱民话语
    第三章:文化政治
    (1)鲁迅小说中的癫狂话语
    (2)鲁迅小说中“吃”的话语形构
    (3)鲁迅小说中的村镇政治话语
    (4) 鲁迅小说中的丧葬话语
    第四章:捆绑哲学
    (1)鲁迅小说中的医学话语
    (2)鲁迅小说中的经济话语
    (3)鲁迅小说中的八卦话语
    第五章:叙事话语
    (1)鲁迅小说中的环形营构
    (2)鲁迅小说中的启蒙姿态与“自反”策略
    (3)鲁迅小说中的“小说性”话语
    结语
    下编:点视鲁迅
    第六章:反思“新编”
    (1)历史重写中的主体介入——以鲁迅、刘以鬯、陶然的“故事新编”为中心
    (2)走向狂欢 ——鲁迅《故事新编》新论
    第七章:比较细读
    (1)“详细”的“永固”——论鲁迅生前身后对郁达夫的五次回访
    (2)“肥皂”隐喻的潜行与破解——《肥皂》精读
    (3)为了反抗与也是反抗——鲁迅与阿尔志跋绥夫笔下人物性心理描写比较
    (4)比照周氏兄弟——“3•18事件”的文本连缀
    第八章:他山之玉
    (1)现代性与“狐狸”的智慧——评李欧梵《铁屋中的呐喊》
    (2)文学空间中的意识形态观照与开创——评藤井省三《鲁迅阅读史》
    (3)后殖民视角与错置的“去中国性”——评王润华鲁迅论的一种观点
    (4)“小说”的野心与虚构的魅力——评王德威《小说中国》
    参考书目:
    (1) 中文书目
    (2) 英文书目
    后记
  • 内容简介:
    本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跨学科方法与文本细读法的巧妙结合,力图考察鲁迅小说中不同层次的话语形构。
    比如鲁迅小说中的身体话语:鲁迅小说中的身体话语书写无论是立足身体局部(头发、眼睛等),考察其政治、文化传统的谱系和奴隶性的生成,还是考察身体整体上与精神的复杂纠葛,抑或是身体的狂欢,鲁迅在小说中的确表现出对身体相当深邃又独特的观照,而此中身体话语的形成更不是一句精神压倒肉体所能解决和概括的。恰恰是在其复杂张力中,身体的话语运作得以顺利展开。
    本书将鲁迅小说中的癫狂话语置于中西方文化交接的平台上考察,我们不难发现,
  • 作者简介:
    朱崇科,1975年生于山东临沂,2005年5月19日获得新加坡国立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文学方向),2005年6月以“百人计划”副教授人才引进执教于广东中山大学中文系。2007-2008年曾赴美国巴德学院(Bard College)担任交换教授。今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师。主要研究领域为:20世纪中国文学、华文文学、文学理论。独著有1《本土性的纠葛——边缘放逐∙“南洋”虚构∙本土迷思》(台北唐山出版社,2004);2《张力的狂欢——论鲁迅及其来者之故事新编小说中的主体介入》(上海三联书店,2006);3《考古文学“南洋”——新马华文文学与本土性》(上海三联书店,2008);4《身体意识形态——论汉语长篇(1990- )中的力比多实践及再现》(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鲁迅研究月刊》等海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
  • 目录:
    代序:谈“化”——王富仁教授
    上编:鲁迅小说中的话语形构
    绪论:话语形构与鲁迅小说
    第一章:身体/空间
    (1)鲁迅小说中的身体话语
    (2)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型”话语
    (3)鲁迅小说中月的话语形构
    (4)鲁迅小说中路的话语形构
    第二章:人生/实践
    (1)鲁迅小说中的儿童话语
    (2)鲁迅小说中的青年话语
    (3)鲁迅小说中婚恋话语的悲剧性机制
    (4)鲁迅小说中的贱民话语
    第三章:文化政治
    (1)鲁迅小说中的癫狂话语
    (2)鲁迅小说中“吃”的话语形构
    (3)鲁迅小说中的村镇政治话语
    (4) 鲁迅小说中的丧葬话语
    第四章:捆绑哲学
    (1)鲁迅小说中的医学话语
    (2)鲁迅小说中的经济话语
    (3)鲁迅小说中的八卦话语
    第五章:叙事话语
    (1)鲁迅小说中的环形营构
    (2)鲁迅小说中的启蒙姿态与“自反”策略
    (3)鲁迅小说中的“小说性”话语
    结语
    下编:点视鲁迅
    第六章:反思“新编”
    (1)历史重写中的主体介入——以鲁迅、刘以鬯、陶然的“故事新编”为中心
    (2)走向狂欢 ——鲁迅《故事新编》新论
    第七章:比较细读
    (1)“详细”的“永固”——论鲁迅生前身后对郁达夫的五次回访
    (2)“肥皂”隐喻的潜行与破解——《肥皂》精读
    (3)为了反抗与也是反抗——鲁迅与阿尔志跋绥夫笔下人物性心理描写比较
    (4)比照周氏兄弟——“3•18事件”的文本连缀
    第八章:他山之玉
    (1)现代性与“狐狸”的智慧——评李欧梵《铁屋中的呐喊》
    (2)文学空间中的意识形态观照与开创——评藤井省三《鲁迅阅读史》
    (3)后殖民视角与错置的“去中国性”——评王润华鲁迅论的一种观点
    (4)“小说”的野心与虚构的魅力——评王德威《小说中国》
    参考书目:
    (1) 中文书目
    (2) 英文书目
    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