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文学“南洋”:新马华文文学与本土性

考古文学“南洋”:新马华文文学与本土性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2008-08
ISBN: 9787542628664
定价: 2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其他
分类: 文学
26人买过
  • 《考古文学"南洋":新马华文文学与本土性》作者亲自到新加坡与马来西亚从事有系统的研究,对文学的地图与发展有全盘的了解,而且与作家也有近距离的接触。 这本论著除了重溯系谱之外,还把文学作品与理论还原到原来产生的文化土壤上,从当地华人及其他族群的文化属性来论述。 朱崇科(1975- ),男,山东临沂人。广州中山大学文学学士(1998)、硕士(2001)、新加坡国立大学哲学博士(2005,文学方向),台湾佛光大学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中心海外研究员。今执教于广东中山大学中文系。主要研究领域为:20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区域华文文学(港台文学、新马华文文学为主)、文学理论等。著有《本土性的纠葛——边缘放逐・“南洋”虚构・本土迷思》(台北唐山出版社,2004)、《张力的狂欢——论鲁迅及其来者之故事新编小说中的主体介入》(上海三联书店,2006)和单篇论文数十篇。 序一
    序二
    上编 本土(性)谱系学与理论建构
    绪论:文学空间诗学与区域特质
    一 本土的嬗变:从概念纠缠到意识形态集结与文本呈现
    1.1 本土意识的萌蘖抑或“起源”语境——论邱菽园诗作中的本土关怀
    1.2 本土蜕变:载道的艰难与自我的张力——论1920—1940年代的文学本土变迁轨迹
    1.3 无心插柳中的参与与形塑——论“反黄运动时期”通俗小说的本土传递
    2.1 (被)“延异”的本土现代性——论陈瑞献小说与诗歌的本土意义
    2.2 暴力书写:在纤深与狂放之间——以《红高梁家族》和《天国之门》为中心
    2.3 淘气的认真与“珍重的平凡”——论蔡深江的文字倔强及其本土搜寻
    二 本土的流动与辩证
    3.1 本土楔入:可能与限定
    3.2 建构马华文化/文学——试析马华文化(学)本土性的建构策略及其限度
    4.1 当移民性遭遇本土性——以《乌鸦》与《我这滥男人》为例论本土的流动性
    4.2 复活区域华文文学本土性:活力及限度——以新马华文文学为例加以说明
    下编 个案分析中的本土深化
    导言
    三 本土意象本土话语
    5.1 后殖民本土:去殖民化和回归本土——论王润华的热带丛林和南洋水果
    5.2 如何本土:无意识/有意识的辩证——论吴岸诗歌中的本土植物
    6.1 认同“点染”与本土强化——论新华文学中的鱼尾狮意象
    6.2 游移的“恶”托邦——论《吉陵春秋》中的旅行本土
    6.3 雨林美学与南洋虚构:从本土话语论张贵兴的雨林书写
    四 本土视维
    7.1 在慢性症候分析之上——以《边缘意象》为中心论郭宝岜的本土收放
    7.2 新加坡突围:困顿与“戏”斗——英培安戏剧中的本土企图
    7.3 琐碎的凝重:“自反性”本土书写——论希尼尔的本土事件/视界
    7.4 开放实用主义的调适及其限制——杨松年新马华文文学研究的本土视野
    结论与余论
    附录
    1 从概念批判到本土关怀——略论世华文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
    2 区域华文文学:离散中国性与流动本土性——《本土性的纠葛》台北新书发布会上的演讲
    3 诗学抵抗:悲壮而沉重的文学肉身——评《南方喧哗一一马华文学的政治抵抗诗学》
    4 阅读·越读·悦读——品尝小说的三种境界
    5 谁的东南亚华人/华文文学?——命名的后殖民主义批判
    6 发异声于“新”邦——读冼文光著《柔佛海峡》
    7 自由出入内外:阅读马华文学——访中山大学朱崇科副教授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 内容简介:
    《考古文学"南洋":新马华文文学与本土性》作者亲自到新加坡与马来西亚从事有系统的研究,对文学的地图与发展有全盘的了解,而且与作家也有近距离的接触。 这本论著除了重溯系谱之外,还把文学作品与理论还原到原来产生的文化土壤上,从当地华人及其他族群的文化属性来论述。
  • 作者简介:
    朱崇科(1975- ),男,山东临沂人。广州中山大学文学学士(1998)、硕士(2001)、新加坡国立大学哲学博士(2005,文学方向),台湾佛光大学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中心海外研究员。今执教于广东中山大学中文系。主要研究领域为:20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区域华文文学(港台文学、新马华文文学为主)、文学理论等。著有《本土性的纠葛——边缘放逐・“南洋”虚构・本土迷思》(台北唐山出版社,2004)、《张力的狂欢——论鲁迅及其来者之故事新编小说中的主体介入》(上海三联书店,2006)和单篇论文数十篇。
  • 目录:
    序一
    序二
    上编 本土(性)谱系学与理论建构
    绪论:文学空间诗学与区域特质
    一 本土的嬗变:从概念纠缠到意识形态集结与文本呈现
    1.1 本土意识的萌蘖抑或“起源”语境——论邱菽园诗作中的本土关怀
    1.2 本土蜕变:载道的艰难与自我的张力——论1920—1940年代的文学本土变迁轨迹
    1.3 无心插柳中的参与与形塑——论“反黄运动时期”通俗小说的本土传递
    2.1 (被)“延异”的本土现代性——论陈瑞献小说与诗歌的本土意义
    2.2 暴力书写:在纤深与狂放之间——以《红高梁家族》和《天国之门》为中心
    2.3 淘气的认真与“珍重的平凡”——论蔡深江的文字倔强及其本土搜寻
    二 本土的流动与辩证
    3.1 本土楔入:可能与限定
    3.2 建构马华文化/文学——试析马华文化(学)本土性的建构策略及其限度
    4.1 当移民性遭遇本土性——以《乌鸦》与《我这滥男人》为例论本土的流动性
    4.2 复活区域华文文学本土性:活力及限度——以新马华文文学为例加以说明
    下编 个案分析中的本土深化
    导言
    三 本土意象本土话语
    5.1 后殖民本土:去殖民化和回归本土——论王润华的热带丛林和南洋水果
    5.2 如何本土:无意识/有意识的辩证——论吴岸诗歌中的本土植物
    6.1 认同“点染”与本土强化——论新华文学中的鱼尾狮意象
    6.2 游移的“恶”托邦——论《吉陵春秋》中的旅行本土
    6.3 雨林美学与南洋虚构:从本土话语论张贵兴的雨林书写
    四 本土视维
    7.1 在慢性症候分析之上——以《边缘意象》为中心论郭宝岜的本土收放
    7.2 新加坡突围:困顿与“戏”斗——英培安戏剧中的本土企图
    7.3 琐碎的凝重:“自反性”本土书写——论希尼尔的本土事件/视界
    7.4 开放实用主义的调适及其限制——杨松年新马华文文学研究的本土视野
    结论与余论
    附录
    1 从概念批判到本土关怀——略论世华文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
    2 区域华文文学:离散中国性与流动本土性——《本土性的纠葛》台北新书发布会上的演讲
    3 诗学抵抗:悲壮而沉重的文学肉身——评《南方喧哗一一马华文学的政治抵抗诗学》
    4 阅读·越读·悦读——品尝小说的三种境界
    5 谁的东南亚华人/华文文学?——命名的后殖民主义批判
    6 发异声于“新”邦——读冼文光著《柔佛海峡》
    7 自由出入内外:阅读马华文学——访中山大学朱崇科副教授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考古文学“南洋”:新马华文文学与本土性
考古两集:高昌砖集
黄文弼 著
考古文学“南洋”:新马华文文学与本土性
考古笔记:疫中读书记(全3册)
李零
考古文学“南洋”:新马华文文学与本土性
考古两集:高昌陶集
黄文弼 著
考古文学“南洋”:新马华文文学与本土性
考古中国:历史名楼 央视热播纪录片同名书
翟东强,谢九如著
考古文学“南洋”:新马华文文学与本土性
考古学是什么 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系列丛书 考古学学科普及读物 中国人民大学陈胜前教授著
陈胜前 著
考古文学“南洋”:新马华文文学与本土性
考古与文明:遗迹里的世界史
尼尔·福克纳 著
考古文学“南洋”:新马华文文学与本土性
考古学概论(第3版)(新编21世纪史学系列教材)
马利清 主编 马利清 朱光华 窦旭耀 著
考古文学“南洋”:新马华文文学与本土性
考古都挖了点啥(二)
商春芳 王建国 王鹏杰
考古文学“南洋”:新马华文文学与本土性
考古四记:田野中的历史人生
郑嘉励|
考古文学“南洋”:新马华文文学与本土性
考古与艺术史译丛5:寻找埃及失踪的古墓
[英]克里斯·农顿(Chris.Naunton) 著;赵海燕 译;汉唐阳光 出品
考古文学“南洋”:新马华文文学与本土性
考古与文明丛书·衮衣绣裳——中国古代服饰
赵超
考古文学“南洋”:新马华文文学与本土性
考古与艺术史译丛4:破解玛雅密码
[美]迈克尔·道格拉斯·科 著;武忠明 译;汉唐阳光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