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纠葛与本土中国性

“南洋”纠葛与本土中国性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4-04
版次: 1
ISBN: 9787218093017
定价: 4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44页
字数: 20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文学
35人买过
  •   《中国新文学批评文库:南洋纠葛与本土中国性》主要内容包括:对马来西亚华文文学及新加坡华文文学的反思及建言,阐释其“边缘放逐”、“‘南洋’虚构”、“本土迷思”三个主要特征。介绍从方修到杨松年、王润华、黄锦树等重要马华作家。另外,还讨论了马华老少作家,如郁达夫、英培安、吴耀宗等人的作品。亦涉猎曾毓林、唐正明、九丹等通俗作家及文化现象。   朱崇科,1975年出生于山东临沂。主要从事中国文学、华文文学、文学理论方面的研究。2005年6月以中山大学百人计划第三类人才引进,并为中文系副教授。2007年8月底至2008年5月底作为交换教授执教于纽约巴德学院。2011年底转任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教授。著有《本土性的纠葛——边缘放逐?“南洋”虚构?本土迷思》《张力的狂欢——论鲁迅及其来者之故事新编小说中的主体介入》《考古文学“南洋”——新马华文文学与本土性》《身体意识形态——论汉语长篇(1990—)中的力比多实践及再现》《鲁迅小说中的话语形构:“实人生”的枭鸣》《华语比较文学:问题意识及批评实践》等。 代序我的批评观
    绪论“本土性”的缘起、艰难与化用
    文学空间诗学的可能以及悖论
    辑一反思本土性
    本土性的纠葛——浅论“马华文学史”书写的主线贯穿
    在场的缺席——从本土研究看马华文学批评提升的可能维度
    从部分缺席到集体失语——试论马华本土文学批评贫弱的要因
    书写策略:尴尬与超越之间的游走——以《新加坡华文文学史初稿》为中心论新华文学的定位

    辑二个案观照
    新加坡中心:镜像再现、叙事策略及之外——解读英培安的一种向度
    无序之序——破解吴耀宗书写的一种读法
    丈量旁观与融入的距离——郁达夫放逐南洋心态转变探因
    消解与重建——论《大话西游》中的主体介入
    艰难的现代性与无奈的本土化——解读《星洲日报》之《现代戏剧》

    辑三中国性与本土性
    台湾经验与黄锦树的马华文学批评
    吊诡中国性——以黄锦树个案为中心
    “去中国性”:警醒、迷思及其他——以黄锦树和王润华的相关论述为中心
    看与被看:中国女人和新加坡的对视——以《乌鸦》与《玫瑰园》为例论“新移民文学”中的新加坡镜像

    辑四他山之石的解读
    新“新”视角与后殖民解读——试论王润华《华文后殖民文学——本土多元文化的思考》
    本土书写——浅评杨松年《战前新马文学本地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马华文学:为何中国,怎样现代?——评黄锦树《马华文学与中国性》
    “重访”方修:承继与再续——评《方修研究论集》
    立马昆仑与“极目南方”——评许文荣《极目南方》
    马华文学:“经典”消解与建构

    辑五印象“南洋”
    那些热带的边缘的激情与焦虑
    繁复的单调:新加坡干净的吊诡“哲学”
    林文庆和鲁迅的经济(人格)冲突
    国大:以何为大?
    “怕输”的文化传递及其对策
    言论空间的开创与游戏规则——从徐顺全的意义与局限说开去
    “双语教华文”:在近利与远忧之间——兼答梁威文小友
    泰国组诗两首——兼答梁威文小友
    如何马华,怎样本土?(王德威)
    文化现场、南洋想象与主体间性的介入(蔡志诚)

    参考书目
    附录
    后记
  • 内容简介:
      《中国新文学批评文库:南洋纠葛与本土中国性》主要内容包括:对马来西亚华文文学及新加坡华文文学的反思及建言,阐释其“边缘放逐”、“‘南洋’虚构”、“本土迷思”三个主要特征。介绍从方修到杨松年、王润华、黄锦树等重要马华作家。另外,还讨论了马华老少作家,如郁达夫、英培安、吴耀宗等人的作品。亦涉猎曾毓林、唐正明、九丹等通俗作家及文化现象。
  • 作者简介:
      朱崇科,1975年出生于山东临沂。主要从事中国文学、华文文学、文学理论方面的研究。2005年6月以中山大学百人计划第三类人才引进,并为中文系副教授。2007年8月底至2008年5月底作为交换教授执教于纽约巴德学院。2011年底转任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教授。著有《本土性的纠葛——边缘放逐?“南洋”虚构?本土迷思》《张力的狂欢——论鲁迅及其来者之故事新编小说中的主体介入》《考古文学“南洋”——新马华文文学与本土性》《身体意识形态——论汉语长篇(1990—)中的力比多实践及再现》《鲁迅小说中的话语形构:“实人生”的枭鸣》《华语比较文学:问题意识及批评实践》等。
  • 目录:
    代序我的批评观
    绪论“本土性”的缘起、艰难与化用
    文学空间诗学的可能以及悖论
    辑一反思本土性
    本土性的纠葛——浅论“马华文学史”书写的主线贯穿
    在场的缺席——从本土研究看马华文学批评提升的可能维度
    从部分缺席到集体失语——试论马华本土文学批评贫弱的要因
    书写策略:尴尬与超越之间的游走——以《新加坡华文文学史初稿》为中心论新华文学的定位

    辑二个案观照
    新加坡中心:镜像再现、叙事策略及之外——解读英培安的一种向度
    无序之序——破解吴耀宗书写的一种读法
    丈量旁观与融入的距离——郁达夫放逐南洋心态转变探因
    消解与重建——论《大话西游》中的主体介入
    艰难的现代性与无奈的本土化——解读《星洲日报》之《现代戏剧》

    辑三中国性与本土性
    台湾经验与黄锦树的马华文学批评
    吊诡中国性——以黄锦树个案为中心
    “去中国性”:警醒、迷思及其他——以黄锦树和王润华的相关论述为中心
    看与被看:中国女人和新加坡的对视——以《乌鸦》与《玫瑰园》为例论“新移民文学”中的新加坡镜像

    辑四他山之石的解读
    新“新”视角与后殖民解读——试论王润华《华文后殖民文学——本土多元文化的思考》
    本土书写——浅评杨松年《战前新马文学本地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马华文学:为何中国,怎样现代?——评黄锦树《马华文学与中国性》
    “重访”方修:承继与再续——评《方修研究论集》
    立马昆仑与“极目南方”——评许文荣《极目南方》
    马华文学:“经典”消解与建构

    辑五印象“南洋”
    那些热带的边缘的激情与焦虑
    繁复的单调:新加坡干净的吊诡“哲学”
    林文庆和鲁迅的经济(人格)冲突
    国大:以何为大?
    “怕输”的文化传递及其对策
    言论空间的开创与游戏规则——从徐顺全的意义与局限说开去
    “双语教华文”:在近利与远忧之间——兼答梁威文小友
    泰国组诗两首——兼答梁威文小友
    如何马华,怎样本土?(王德威)
    文化现场、南洋想象与主体间性的介入(蔡志诚)

    参考书目
    附录
    后记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南洋”纠葛与本土中国性
中国新文学批评文库丛书:新文学的镜像
旷新年 著
“南洋”纠葛与本土中国性
当代批评的文学方式
张新颖 著;贺仲明、李遇春 编
“南洋”纠葛与本土中国性
从"实感经验"出发
刘志荣 著
“南洋”纠葛与本土中国性
窄门里的风景
张清华 著
相关图书 / 更多
“南洋”纠葛与本土中国性
“南粤品质工程”理念与实践系列丛书管理篇
广东省南粤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著
“南洋”纠葛与本土中国性
“南粤品质工程”理念与实践系列丛书展示篇
广东省南粤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著
“南洋”纠葛与本土中国性
“南粤品质工程”理念与实践系列丛书服务篇
广东省南粤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著
“南洋”纠葛与本土中国性
“南海I号”船说:从中国水下考古看海上丝绸之路
魏峻
“南洋”纠葛与本土中国性
“南粤品质工程”理念与实践系列丛书创新篇
广东省南粤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著
“南洋”纠葛与本土中国性
“南粤品质工程”理念与实践系列丛书 设计篇
广东省南粤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南洋”纠葛与本土中国性
“南粤品质工程”理念与实践系列丛书安全篇
广东省南粤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著
“南洋”纠葛与本土中国性
“南方谈话”从何处来:追寻邓小平的思想轨迹
周锟 著
“南洋”纠葛与本土中国性
“南粤品质工程”理念与实践系列丛书理念篇
广东省南粤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著
“南洋”纠葛与本土中国性
“南粤品质工程”理念与实践系列丛书质量篇
广东省南粤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著
“南洋”纠葛与本土中国性
“南海I号”古沉船遗址的动物遗骸
徐润林;李亚芳;李权
“南洋”纠葛与本土中国性
“南粤品质工程”理念与实践系列丛书绿色篇
广东省南粤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