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鲁迅

广州鲁迅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4-06
版次: 1
ISBN: 9787516143513
定价: 5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53页
字数: 312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文学
19人买过
  •   这本《广州鲁迅》对广州时期的鲁迅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1927年广州时期的鲁迅虽然作品数量不多,而且纯文学作品相对较少,但如果把它们放到鲁迅创作的时间河流里检验,我们还可发现其存有文学风格上的转型性,鲁迅在广州的经历成为鲁迅生命中不容忽略的一段体验与回忆,同样对其革命思想的流变也不无助益。论从史出,尽量合理的利用新理论重新激活鲁迅在1927年场域转换的历史现场,同时能够点面结合,立足扎实的文献,给鲁迅的时空点的研究带来新的突破;论从史出,尽量合理的利用新理论重新激活鲁迅在1927年场域转换的历史现场,同时能够点面结合,立足扎实的文献,给鲁迅的时空点的研究带来新的突破。 朱崇科(1975- ),山东人,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教授(2011- )。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2005),旋即以“百人计划”副教授人才引进执教于中山大学中文系(2005-2011),2007-2008任美国巴德学院交换教授,2013年2-7月任台湾东华大学客座教授。独著有:1《本土性的纠葛——边缘放逐∙“南洋”虚构∙本土迷思》(台北唐山出版社,2004)、2《张力的狂欢——论鲁迅及其来者之故事新编小说中的主体介入》(上海三联书店,2006)、3《考古文学“南洋”——新马华文文学与本土性》(上海三联书店,2008)、4《身体意识形态——论汉语长篇(1990- )中的力比多实践及再现》(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5《鲁迅小说中的话语形构——“实人生”的枭鸣》(人民出版社,2011),6《华语比较文学:问题意识及批评实践》(上海三联书店,2012),7《“南洋”纠葛与本土中国性》(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在《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等海内外刊物发表论文130余篇。 序王富仁教授
    推荐语——汪晖教授(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林岗教授(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
    绪论在“太苦的1927”转型
    第一章在广州写作
    第一节广州鲁迅的文体转换
    第二节论广州鲁迅的文学风格转换
    第三节关键词举隅:鲁迅广州文学作品新论

    第二章如何“革命”?
    第一节爱或革命的偏至——鲁迅1927来穗动因考
    第二节直面革命:在思想与行动之间的广州鲁迅
    第三节飞跃或沉潜:论广州场域中的革命鲁迅转换

    第三章教学/教务的纠葛
    第一节林文庆与鲁迅的多重纠葛及原因
    第二节时为中山大学教务主任的鲁迅
    第三节周树人教授,还是鲁迅先生?——论鲁迅对学院教授的弃绝

    第四章中年男人鲁迅
    第一节爱在广州:论鲁迅生理的焦灼与愉悦
    第二节论广州鲁迅的精神焦虑:压力及后果
    第三节照相及1927广州鲁迅的定格
    第四节廖立峨:作为广东符号的“这一个”

    结论
    附录
    爱的“中间物”:《魔祟》重读
    鲁迅如何存在:在鲁迅书写与书写鲁迅之间——以吴康《书写沉默:鲁迅存在的意义》为中心
    参考书目
    后记
  • 内容简介:
      这本《广州鲁迅》对广州时期的鲁迅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1927年广州时期的鲁迅虽然作品数量不多,而且纯文学作品相对较少,但如果把它们放到鲁迅创作的时间河流里检验,我们还可发现其存有文学风格上的转型性,鲁迅在广州的经历成为鲁迅生命中不容忽略的一段体验与回忆,同样对其革命思想的流变也不无助益。论从史出,尽量合理的利用新理论重新激活鲁迅在1927年场域转换的历史现场,同时能够点面结合,立足扎实的文献,给鲁迅的时空点的研究带来新的突破;论从史出,尽量合理的利用新理论重新激活鲁迅在1927年场域转换的历史现场,同时能够点面结合,立足扎实的文献,给鲁迅的时空点的研究带来新的突破。
  • 作者简介:
    朱崇科(1975- ),山东人,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教授(2011- )。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2005),旋即以“百人计划”副教授人才引进执教于中山大学中文系(2005-2011),2007-2008任美国巴德学院交换教授,2013年2-7月任台湾东华大学客座教授。独著有:1《本土性的纠葛——边缘放逐∙“南洋”虚构∙本土迷思》(台北唐山出版社,2004)、2《张力的狂欢——论鲁迅及其来者之故事新编小说中的主体介入》(上海三联书店,2006)、3《考古文学“南洋”——新马华文文学与本土性》(上海三联书店,2008)、4《身体意识形态——论汉语长篇(1990- )中的力比多实践及再现》(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5《鲁迅小说中的话语形构——“实人生”的枭鸣》(人民出版社,2011),6《华语比较文学:问题意识及批评实践》(上海三联书店,2012),7《“南洋”纠葛与本土中国性》(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在《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等海内外刊物发表论文130余篇。
  • 目录:
    序王富仁教授
    推荐语——汪晖教授(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林岗教授(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
    绪论在“太苦的1927”转型
    第一章在广州写作
    第一节广州鲁迅的文体转换
    第二节论广州鲁迅的文学风格转换
    第三节关键词举隅:鲁迅广州文学作品新论

    第二章如何“革命”?
    第一节爱或革命的偏至——鲁迅1927来穗动因考
    第二节直面革命:在思想与行动之间的广州鲁迅
    第三节飞跃或沉潜:论广州场域中的革命鲁迅转换

    第三章教学/教务的纠葛
    第一节林文庆与鲁迅的多重纠葛及原因
    第二节时为中山大学教务主任的鲁迅
    第三节周树人教授,还是鲁迅先生?——论鲁迅对学院教授的弃绝

    第四章中年男人鲁迅
    第一节爱在广州:论鲁迅生理的焦灼与愉悦
    第二节论广州鲁迅的精神焦虑:压力及后果
    第三节照相及1927广州鲁迅的定格
    第四节廖立峨:作为广东符号的“这一个”

    结论
    附录
    爱的“中间物”:《魔祟》重读
    鲁迅如何存在:在鲁迅书写与书写鲁迅之间——以吴康《书写沉默:鲁迅存在的意义》为中心
    参考书目
    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