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学(供药学、中药学及相关专业使用第4版)

生药学(供药学、中药学及相关专业使用第4版)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0-01
版次: 1
ISBN: 9787521414875
定价: 7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35页
136人买过
  •   《生药学(供药学、中药学及相关专业使用 第4版)》是“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第五轮规划教材”之一。《生药学(供药学、中药学及相关专业使用 第4版)》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重点阐述生药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生药学所涉及的形态解剖、现代仪器分析等方法和技术,强化生药学基本理论的系统性,主要围绕生药学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即质量,重点阐述生药真实性鉴定、生药有效性评价、生药安全性评价、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和应用、生药质量影响因素及调控、生药资源与可持续利用;下篇为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生药以及海洋来源生药分述,重点介绍77种常用生药的来源、形态、产地、采制、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药理作用、功效等内容;每科后还附有简表,介绍该科《中国药典》(2020年版)收载的其他药材及欧美国家常用的药用植物。《生药学(供药学、中药学及相关专业使用 第4版)》为书网融合教材,即纸质教材有机融合电子教材、教学配套资源、题库系统。
      《生药学(供药学、中药学及相关专业使用 第4版)》供高等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及相关专业师生使用,也可作为从事药学生产、研究人员及中药爱好者的参考用书。 绪论
    第一节 生药学的性质和任务
    第二节 生药学发展简史
    一、古代药物学与生药学的萌芽
    二、生药学科的诞生和近代生药学
    三、生药学科的发展和现代生药学

    上篇 生药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 生药的分类和记载大纲
    第一节 生药的分类法
    第二节 生药的记载大纲与拉丁名
    一、生药的记载大纲
    二、生药的拉丁名
    第二章 生药的真实性鉴定
    第一节 性状鉴定
    一、对照生药的性状特征
    二、性状特征的观察、描述方法
    三、性状鉴定的内容
    四、各类生药的性状鉴定要点
    第二节 显微鉴定
    一、对照生药的显微特征
    二、显微鉴定的内容
    三、显微鉴定的方法
    四、各类生药的显微观察要点
    五、其他显微鉴定技术
    第三节 理化鉴定
    一、物理参数鉴定
    二、化学反应鉴定
    三、光谱鉴定
    四、色谱鉴定
    第四节 DNA分子鉴定
    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三、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
    四、基于DNA序列测定的PCR―RFLP、特异引物PCR方法
    五、测序扩增区段标记
    六、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
    第三章 生药的有效性评价
    第一节 生药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
    一、HPLC法
    二、GC法
    第二节 定量分析方法的方法学验证
    一、准确度
    二、精密度
    三、专属性
    四、检测限
    五、定量限
    六、线性
    七、范围
    八、耐用性
    第三节 生药中各类成分及定量分析
    一、黄酮类
    二、蒽醌类
    三、皂苷类
    四、生物碱类
    五、强心苷类
    六、香豆素类
    七、环烯醚萜类
    八、挥发油
    九、木脂素类
    十、有机酸类
    十一、鞣质类
    十二、多(聚)糖类
    十三、其他类
    第四节 生药中多类成分的同时定量分析
    第五节 生药的生物效应评价法
    ……

    下篇 各类生药分述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生药学(供药学、中药学及相关专业使用 第4版)》是“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第五轮规划教材”之一。《生药学(供药学、中药学及相关专业使用 第4版)》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重点阐述生药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生药学所涉及的形态解剖、现代仪器分析等方法和技术,强化生药学基本理论的系统性,主要围绕生药学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即质量,重点阐述生药真实性鉴定、生药有效性评价、生药安全性评价、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和应用、生药质量影响因素及调控、生药资源与可持续利用;下篇为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生药以及海洋来源生药分述,重点介绍77种常用生药的来源、形态、产地、采制、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药理作用、功效等内容;每科后还附有简表,介绍该科《中国药典》(2020年版)收载的其他药材及欧美国家常用的药用植物。《生药学(供药学、中药学及相关专业使用 第4版)》为书网融合教材,即纸质教材有机融合电子教材、教学配套资源、题库系统。
      《生药学(供药学、中药学及相关专业使用 第4版)》供高等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及相关专业师生使用,也可作为从事药学生产、研究人员及中药爱好者的参考用书。
  •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生药学的性质和任务
    第二节 生药学发展简史
    一、古代药物学与生药学的萌芽
    二、生药学科的诞生和近代生药学
    三、生药学科的发展和现代生药学

    上篇 生药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 生药的分类和记载大纲
    第一节 生药的分类法
    第二节 生药的记载大纲与拉丁名
    一、生药的记载大纲
    二、生药的拉丁名
    第二章 生药的真实性鉴定
    第一节 性状鉴定
    一、对照生药的性状特征
    二、性状特征的观察、描述方法
    三、性状鉴定的内容
    四、各类生药的性状鉴定要点
    第二节 显微鉴定
    一、对照生药的显微特征
    二、显微鉴定的内容
    三、显微鉴定的方法
    四、各类生药的显微观察要点
    五、其他显微鉴定技术
    第三节 理化鉴定
    一、物理参数鉴定
    二、化学反应鉴定
    三、光谱鉴定
    四、色谱鉴定
    第四节 DNA分子鉴定
    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三、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
    四、基于DNA序列测定的PCR―RFLP、特异引物PCR方法
    五、测序扩增区段标记
    六、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
    第三章 生药的有效性评价
    第一节 生药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
    一、HPLC法
    二、GC法
    第二节 定量分析方法的方法学验证
    一、准确度
    二、精密度
    三、专属性
    四、检测限
    五、定量限
    六、线性
    七、范围
    八、耐用性
    第三节 生药中各类成分及定量分析
    一、黄酮类
    二、蒽醌类
    三、皂苷类
    四、生物碱类
    五、强心苷类
    六、香豆素类
    七、环烯醚萜类
    八、挥发油
    九、木脂素类
    十、有机酸类
    十一、鞣质类
    十二、多(聚)糖类
    十三、其他类
    第四节 生药中多类成分的同时定量分析
    第五节 生药的生物效应评价法
    ……

    下篇 各类生药分述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生药学(供药学、中药学及相关专业使用第4版)
生药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第2版)
秦路平
生药学(供药学、中药学及相关专业使用第4版)
生药学(第2版)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四五”教材(第三轮规划教材)
李钦 陈建伟
生药学(供药学、中药学及相关专业使用第4版)
生药学()
张东方 税丕先
生药学(供药学、中药学及相关专业使用第4版)
生药学现代实验技术
周涛、江维克 编
生药学(供药学、中药学及相关专业使用第4版)
生药学实验指导(第4版)
陈随清
生药学(供药学、中药学及相关专业使用第4版)
生药学
王晓琴;周玉生;王梦月
生药学(供药学、中药学及相关专业使用第4版)
生药学实训与技能
徐嘉成、任斌 编
生药学(供药学、中药学及相关专业使用第4版)
生药学 第3版 案例版
姬生国
生药学(供药学、中药学及相关专业使用第4版)
生药学 汪中华主编 四川大学出版社 9787569016024
汪中华
生药学(供药学、中药学及相关专业使用第4版)
生药学(第8版/本科药学)
叶敏;秦路平
生药学(供药学、中药学及相关专业使用第4版)
生药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陈随清 主编;王喜军
生药学(供药学、中药学及相关专业使用第4版)
生药学实验与指导(第2版)()
李会军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