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与“摩登”:近代上海摩天楼研究(1893-1937)/同济博士论丛

“摩天”与“摩登”:近代上海摩天楼研究(1893-1937)/同济博士论丛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
2020-09
版次: 1
ISBN: 9787560869995
定价: 10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69页
分类: 工程技术
6人买过
  •   《“摩天”与“摩登”:近代上海摩天楼研究(1893-1937)/同济博士论丛》对作为时代象征物的上海近代摩天楼从出现、发展、繁盛至停滞的全过程进行完整的历史维度分析,从社会生态、空间形态与文化转变交汇的层面,层层递进地解读上海摩天楼产生的宏观时代背景,中观历史轴线上经历各发展转变阶段的基本特征,微观层面上摩天楼单体设计的具体问题,以及跨学科视角下这一时代现象背后与城市空间,与都市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关联与社会意义。
      《“摩天”与“摩登”:近代上海摩天楼研究(1893-1937)/同济博士论丛》可供建筑学专业人员参考。 总序
    论丛前言

    前言
    引言
    0.1 研究缘起
    0.1.1 研究背景
    0.1.2 研究对象与时空
    0.2 前人的研究
    0.2.1 相关上海近代史、城市史及建筑史的研究
    0.2.2 相关摩天楼研究
    0.2.3 文献研究途径
    0.3 研究内容与方法
    0.3.1 研究内容
    0.3.2 研究方法
    0.4 全书结构

    上篇 历史的线索――近代上海摩天楼出现的背景
    第1章 摩天楼研究的对象溯源及定义
    1.1 摩天楼在美国的发展起源
    1.1.1 以“高层办公建筑”(tall office building)为雏形的发端
    1.1.2 摩天楼的发源地及第一幢被公认的“摩天楼”
    1.2 “skyscraper”(摩天楼)之名称溯源
    1.2.1 “skyscraper”的定义阐释
    1.2.2 “摩天楼”与“高层建筑”(high-rise building)的概念辨析
    1.3 “skyscraper”(摩天楼)在中国的引入
    1.3.1 公共媒体的引介
    1.3.2 “skyscraper”的中文释义及译名发展
    1.3.3 单体研究的高度起点和对象限定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摩天楼出现的社会动力――近代上海的现代化
    2.1 上海成为国际大都市的关键要素
    2.1.1 地理要素与行政区划
    2.1.2 以进出口贸易与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
    2.2 人口发展与“高层办公建筑”的出现
    2.2.1 人口增长的基本情况
    2.2.2 人口密度与“现代办公建筑”
    2.3 上海城市建设的兴起
    2.3.1 房地产业的形成
    2.3.2 地价发展与房屋高度限制
    2.4 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引入与发展
    2.4.1 美国摩天楼建造中的技术革命
    2.4.2 新材料新技术在上海的发展
    2.4.3 营造业发展与建筑设备进步
    2.5 建筑法规的制定与建筑师专业化之路
    2.5.1 建筑法规制定
    2.5.2 建筑师的专业化之路
    2.6 本章小结

    中篇 时间轴上的研究――近代上海摩天楼的发展(1893-1937)
    第3章 摩天楼建造的初期发展(1893-1927)
    3.1 萌芽:最初的“摩天”建造
    3.2 发展原点――外滩建筑的向上生长
    3.2.1 作为商业核心区的确立及第一幢“摩天楼”的出现
    3.2.2 新功能、新结构、新高度――超过100英尺高的“办公建筑”
    3.2.3 被媒体称作“skyscraper”的建筑
    3.2.4 高度竞争的开端――海关大楼
    3.3 由外滩往西方向的扩展(1917年以后)
    3.3.1 南京路上百货公司建造的“摩天”意象
    3.3.2 外滩地区的延伸发展
    3.3.3 静安寺路跑马场地段的开端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摩天楼发展的繁盛阶段(1928-1937)
    4.1 公共租界复合功能摩天楼建设(1928-1933)
    4.1.1 摩登象征:沙逊大厦
    4.1.2 江西路段(以东)的密集开发
    4.1.3 苏州河沿岸的文娱摩天楼
    4.1.4 江西路以西的选址延伸
    4.2 公共租界摩天楼的突破性发展(1934-1937)
    4.2.1 超越:从国际饭店到永安新厦
    4.2.2 江西路以西摩天楼建造的尾声
    4.2.3 江西路以东最后4幢摩天楼的建造
    4.3 法租界里的摩天楼建设
    4.3.1 土地空间发展概述
    4.3.2 法租界里的摩天楼建设
    4.4 本章小结
    ……

    下篇 空问维度的研究――近代上海摩天楼边筑的特征
    参考文献
    附录
    图版来源
    后记
  • 内容简介:
      《“摩天”与“摩登”:近代上海摩天楼研究(1893-1937)/同济博士论丛》对作为时代象征物的上海近代摩天楼从出现、发展、繁盛至停滞的全过程进行完整的历史维度分析,从社会生态、空间形态与文化转变交汇的层面,层层递进地解读上海摩天楼产生的宏观时代背景,中观历史轴线上经历各发展转变阶段的基本特征,微观层面上摩天楼单体设计的具体问题,以及跨学科视角下这一时代现象背后与城市空间,与都市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关联与社会意义。
      《“摩天”与“摩登”:近代上海摩天楼研究(1893-1937)/同济博士论丛》可供建筑学专业人员参考。
  • 目录:
    总序
    论丛前言

    前言
    引言
    0.1 研究缘起
    0.1.1 研究背景
    0.1.2 研究对象与时空
    0.2 前人的研究
    0.2.1 相关上海近代史、城市史及建筑史的研究
    0.2.2 相关摩天楼研究
    0.2.3 文献研究途径
    0.3 研究内容与方法
    0.3.1 研究内容
    0.3.2 研究方法
    0.4 全书结构

    上篇 历史的线索――近代上海摩天楼出现的背景
    第1章 摩天楼研究的对象溯源及定义
    1.1 摩天楼在美国的发展起源
    1.1.1 以“高层办公建筑”(tall office building)为雏形的发端
    1.1.2 摩天楼的发源地及第一幢被公认的“摩天楼”
    1.2 “skyscraper”(摩天楼)之名称溯源
    1.2.1 “skyscraper”的定义阐释
    1.2.2 “摩天楼”与“高层建筑”(high-rise building)的概念辨析
    1.3 “skyscraper”(摩天楼)在中国的引入
    1.3.1 公共媒体的引介
    1.3.2 “skyscraper”的中文释义及译名发展
    1.3.3 单体研究的高度起点和对象限定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摩天楼出现的社会动力――近代上海的现代化
    2.1 上海成为国际大都市的关键要素
    2.1.1 地理要素与行政区划
    2.1.2 以进出口贸易与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
    2.2 人口发展与“高层办公建筑”的出现
    2.2.1 人口增长的基本情况
    2.2.2 人口密度与“现代办公建筑”
    2.3 上海城市建设的兴起
    2.3.1 房地产业的形成
    2.3.2 地价发展与房屋高度限制
    2.4 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引入与发展
    2.4.1 美国摩天楼建造中的技术革命
    2.4.2 新材料新技术在上海的发展
    2.4.3 营造业发展与建筑设备进步
    2.5 建筑法规的制定与建筑师专业化之路
    2.5.1 建筑法规制定
    2.5.2 建筑师的专业化之路
    2.6 本章小结

    中篇 时间轴上的研究――近代上海摩天楼的发展(1893-1937)
    第3章 摩天楼建造的初期发展(1893-1927)
    3.1 萌芽:最初的“摩天”建造
    3.2 发展原点――外滩建筑的向上生长
    3.2.1 作为商业核心区的确立及第一幢“摩天楼”的出现
    3.2.2 新功能、新结构、新高度――超过100英尺高的“办公建筑”
    3.2.3 被媒体称作“skyscraper”的建筑
    3.2.4 高度竞争的开端――海关大楼
    3.3 由外滩往西方向的扩展(1917年以后)
    3.3.1 南京路上百货公司建造的“摩天”意象
    3.3.2 外滩地区的延伸发展
    3.3.3 静安寺路跑马场地段的开端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摩天楼发展的繁盛阶段(1928-1937)
    4.1 公共租界复合功能摩天楼建设(1928-1933)
    4.1.1 摩登象征:沙逊大厦
    4.1.2 江西路段(以东)的密集开发
    4.1.3 苏州河沿岸的文娱摩天楼
    4.1.4 江西路以西的选址延伸
    4.2 公共租界摩天楼的突破性发展(1934-1937)
    4.2.1 超越:从国际饭店到永安新厦
    4.2.2 江西路以西摩天楼建造的尾声
    4.2.3 江西路以东最后4幢摩天楼的建造
    4.3 法租界里的摩天楼建设
    4.3.1 土地空间发展概述
    4.3.2 法租界里的摩天楼建设
    4.4 本章小结
    ……

    下篇 空问维度的研究――近代上海摩天楼边筑的特征
    参考文献
    附录
    图版来源
    后记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摩天”与“摩登”:近代上海摩天楼研究(1893-1937)/同济博士论丛
中外退休制度概述
孙乐 、谢春花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