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合矿区承压水体上安全采煤关键技术与应用

澄合矿区承压水体上安全采煤关键技术与应用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2015-08
版次: 1
ISBN: 9787502048631
定价: 55.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工程技术
4人买过
  • 王苏健、邓世龙、邓增社、杜飞虎等编著的《澄合矿区承压水体上安全采煤关键技术与应用》针对澄合矿区承压水体上安全采煤的水害防控、承压水含水层保护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等手段得到不同工作面斜长与底板岩性组合条件下的底板破坏深度,提供了煤层底板注浆目的层位。借助物探、钻探探查5号煤层底板地质条件,研发了以黄土为主要材料的注浆液,提出了澄合矿区底板注浆加固改造工艺。以董家河煤矿为试点,建立了安全可靠,具有自动计量、实时监控、连续作业功能的地而注浆系统,并建立了地面注浆站,实现了承压水体上安全采煤和含水层保护。
      本书可供煤矿科研人员、生产人员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外研究现状

    1.3 总体思路

    1. 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

    2 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2.1 地质条件

    2.2 水文地质条件

    3 承压水体上采煤底板破坏演化规律研究

    3.1 煤层底板突水影响因素

    3.2 澄合矿区典型工作面的确定

    3.3 煤层底板破坏演化规律理论分析

    3. 煤层底板破坏演化规律数值模拟

    3.5 煤层底板破坏演化规律现场测试

    3.6 澄合矿区煤层底板破坏演化规律综合分析

    煤层底板地质条件探查技术及工程实践

    .1 煤层底板地质条件探查技术与原理

    .2 澄合矿区煤层底板地质条件探查方法适用性

    .3 澄合矿区煤层底板地质条件探查工程实践

    . 澄合矿区煤层底板地质条件探查效果检查

    5 承压水体上采煤的底板注浆加固改造技术

    5.1 煤层底板注浆改造技术原理

    5.2 煤层底板注浆材料配比试验

    5.3 煤层底板注浆层位选择

    5. 煤层底板注浆工艺

    6 承压水体上采煤地面注浆站的建立与注浆系统的应用

    6.1 地面注浆站构成

    6.2 注浆系统应用及效果检验

    7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

    7.3 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王苏健、邓世龙、邓增社、杜飞虎等编著的《澄合矿区承压水体上安全采煤关键技术与应用》针对澄合矿区承压水体上安全采煤的水害防控、承压水含水层保护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等手段得到不同工作面斜长与底板岩性组合条件下的底板破坏深度,提供了煤层底板注浆目的层位。借助物探、钻探探查5号煤层底板地质条件,研发了以黄土为主要材料的注浆液,提出了澄合矿区底板注浆加固改造工艺。以董家河煤矿为试点,建立了安全可靠,具有自动计量、实时监控、连续作业功能的地而注浆系统,并建立了地面注浆站,实现了承压水体上安全采煤和含水层保护。
      本书可供煤矿科研人员、生产人员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外研究现状

    1.3 总体思路

    1. 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

    2 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2.1 地质条件

    2.2 水文地质条件

    3 承压水体上采煤底板破坏演化规律研究

    3.1 煤层底板突水影响因素

    3.2 澄合矿区典型工作面的确定

    3.3 煤层底板破坏演化规律理论分析

    3. 煤层底板破坏演化规律数值模拟

    3.5 煤层底板破坏演化规律现场测试

    3.6 澄合矿区煤层底板破坏演化规律综合分析

    煤层底板地质条件探查技术及工程实践

    .1 煤层底板地质条件探查技术与原理

    .2 澄合矿区煤层底板地质条件探查方法适用性

    .3 澄合矿区煤层底板地质条件探查工程实践

    . 澄合矿区煤层底板地质条件探查效果检查

    5 承压水体上采煤的底板注浆加固改造技术

    5.1 煤层底板注浆改造技术原理

    5.2 煤层底板注浆材料配比试验

    5.3 煤层底板注浆层位选择

    5. 煤层底板注浆工艺

    6 承压水体上采煤地面注浆站的建立与注浆系统的应用

    6.1 地面注浆站构成

    6.2 注浆系统应用及效果检验

    7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

    7.3 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