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物法研究

公物法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2009-10
版次: 1
ISBN: 9787503698712
定价: 3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71页
字数: 29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法律
  • 《公物法研究》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无论对中国的公物立法还是对道路、公园、河流、湖泊、海洋、文物等公物管理部门的执法都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作者从剖析公物的概念出发,通过比较大陆法系的公物理论和美国的公共信托理论,试图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物产权理论,并在分析和探讨一些实践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公物法通则》(建议稿)。 肖泽晟,1969年生,湖南隆回人,法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法学院宪法与行政法专业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行政法学会理事,兼任南京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比较行政法研究所研究员、江苏省安全生产管理局法律顾问、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律师。主持和参加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项,主持教育部“十五规划”教材项目(“宪法学”)1项。在《政法论坛》、《法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著有《宪法学一关于人权保障与权力控制的学说》(独著)、《行政法学》(合著)、《宪法学》(副主编)、《行政许可研究》、《行政许可法的理论与制度解读》(副主编)等著作多部。 引言:社会公共财产与国家私产的分野
    第一章公物概述
    一、公物的概念和范围
    (一)公物的概念
    (二)公物的范围
    二、公物的分类
    (一)行政用公物和公众用公物
    (二)其他分类
    三、公物的作用

    第二章公物的成立与消灭
    一、作为公物的形体的设置
    (一)作为公物的形体的来源
    (二)作为公物的形体的设置方式
    (三)作为公物的形体的设置程序
    二、公物命名
    (一)公物命名及其作用
    (二)公物命名的要件与形式
    (三)公物命名行为的法律后果
    (四)公物的冠名
    三、公物命名的取消
    (一)取消命名的主体
    (二)取消命名的条件和程序

    第三章公物法的理论基础
    一、美国有关公园、河流、湖泊管理的公共信托理论
    (一)公共信托理论的内涵
    (二)公共信托理论的起源
    (三)公共信托理论的发展
    (四)公共信托理论的功能
    二、公物理论与公共信托理论之比较
    (一)概念分析框架不同
    (二)理论的灵活性不同
    (三)应用范围不同
    (四)对公物多元用途冲突的处理态度不同
    (五)宪法化的程度不同
    (六)对跨区域资源管理的影响大小不同
    (七)私人通过法院实现公共权利的可能性不同
    三、公物上的公共地役权
    (一)公共地役权的概念及其特点
    (二)公共地役权的功能
    (三)公共地役权的设立
    四、公物的二元产权结构:公共地役权与私法上的“剩余财产权”

    第四章公物的管理与利用
    一、公物管理体制
    (一)公物管理权与“剩余财产权”的分立
    (二)公物管理权力在中央与地方间的分配
    (三)公物管理权力的相对集中
    (四)我国公物管理体制改革之路
    二、公物管理中的对物行政行为
    三、公物附近居民对公物的“增强”利用权
    (一)问题的提出
    (二)确立公物附近居民增强利用权的法理依据
    (三)公物附近居民增强利用权的范围和界限
    (四)结论
    四、公物利用及其规则
    (一)公物利用分类
    (二)自由利用
    (三)许可利用
    (四)独占利用
    五、公物利用收费行为的法律控制
    (一)控制公物使用收费的范围
    (二)公物使用收费的法律控制

    第五章公物法的个案研究
    个案一:公物管理行为之平等审查——以公园、景点门票收费中的合理差别与歧视为例
    个案二:由南京长江大桥一桥禁行措施引发的思考
    个案三:施划停车泊位与失衡的道路多元用途冲突——以南京市天津路的停车泊位为例
    个案四:美国莫诺湖案对我国自然公物管理的启示
    个案五:采取违法的使用方法导致公物损害的赔偿责任——对“长江航道损害赔偿案”的法理分析
    个案六:公物的物理瑕疵或管理瑕疵导致损害的赔偿责任——对南京机场高速公路案的反思
    个案七:对物行政行为诉讼——对孔某诉“禁”辅助标志违法案的法理分析

    第六章未竟之课题
    一、关于行政公物的管理
    二、关于公营造物的管理
    三、关于公物特别使用许可权利的法律性质
    (一)公物特别使用许可的内涵
    (二)公物特别使用许可与信赖利益保护
    (三)公物特许使用权的性质取决于利益衡量的结果——以取水许可为例
    (四)结语
    四、公物公用目的外私人使用的规制——以公物上设置商业广告为例
    (一)许可公物公用目的外之私人使用的法律依据
    (二)公用目的外私人使用“许可”的法律性质
    (三)公用目的外私人使用“许可”的规制
    五、其他课题
    (一)公园、街道等公物与表达自由
    (二)关于特殊公物的特殊保护——以文化遗产为例
    (三)公物多元用途冲突的协调和处理
    (四)对物行政行为诉讼的特殊性

    第七章中国公物立法
    一、我国制定《公物管理法通则》的必要性
    二、公物法的地位与基本原则
    (一)公物法的地位
    (二)公物法的基本原则
    三、我国公物立法模式之选择
    四、制定《公物管理法通则》的基本构想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公物法研究》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无论对中国的公物立法还是对道路、公园、河流、湖泊、海洋、文物等公物管理部门的执法都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作者从剖析公物的概念出发,通过比较大陆法系的公物理论和美国的公共信托理论,试图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物产权理论,并在分析和探讨一些实践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公物法通则》(建议稿)。
  • 作者简介:
    肖泽晟,1969年生,湖南隆回人,法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法学院宪法与行政法专业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行政法学会理事,兼任南京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比较行政法研究所研究员、江苏省安全生产管理局法律顾问、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律师。主持和参加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项,主持教育部“十五规划”教材项目(“宪法学”)1项。在《政法论坛》、《法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著有《宪法学一关于人权保障与权力控制的学说》(独著)、《行政法学》(合著)、《宪法学》(副主编)、《行政许可研究》、《行政许可法的理论与制度解读》(副主编)等著作多部。
  • 目录:
    引言:社会公共财产与国家私产的分野
    第一章公物概述
    一、公物的概念和范围
    (一)公物的概念
    (二)公物的范围
    二、公物的分类
    (一)行政用公物和公众用公物
    (二)其他分类
    三、公物的作用

    第二章公物的成立与消灭
    一、作为公物的形体的设置
    (一)作为公物的形体的来源
    (二)作为公物的形体的设置方式
    (三)作为公物的形体的设置程序
    二、公物命名
    (一)公物命名及其作用
    (二)公物命名的要件与形式
    (三)公物命名行为的法律后果
    (四)公物的冠名
    三、公物命名的取消
    (一)取消命名的主体
    (二)取消命名的条件和程序

    第三章公物法的理论基础
    一、美国有关公园、河流、湖泊管理的公共信托理论
    (一)公共信托理论的内涵
    (二)公共信托理论的起源
    (三)公共信托理论的发展
    (四)公共信托理论的功能
    二、公物理论与公共信托理论之比较
    (一)概念分析框架不同
    (二)理论的灵活性不同
    (三)应用范围不同
    (四)对公物多元用途冲突的处理态度不同
    (五)宪法化的程度不同
    (六)对跨区域资源管理的影响大小不同
    (七)私人通过法院实现公共权利的可能性不同
    三、公物上的公共地役权
    (一)公共地役权的概念及其特点
    (二)公共地役权的功能
    (三)公共地役权的设立
    四、公物的二元产权结构:公共地役权与私法上的“剩余财产权”

    第四章公物的管理与利用
    一、公物管理体制
    (一)公物管理权与“剩余财产权”的分立
    (二)公物管理权力在中央与地方间的分配
    (三)公物管理权力的相对集中
    (四)我国公物管理体制改革之路
    二、公物管理中的对物行政行为
    三、公物附近居民对公物的“增强”利用权
    (一)问题的提出
    (二)确立公物附近居民增强利用权的法理依据
    (三)公物附近居民增强利用权的范围和界限
    (四)结论
    四、公物利用及其规则
    (一)公物利用分类
    (二)自由利用
    (三)许可利用
    (四)独占利用
    五、公物利用收费行为的法律控制
    (一)控制公物使用收费的范围
    (二)公物使用收费的法律控制

    第五章公物法的个案研究
    个案一:公物管理行为之平等审查——以公园、景点门票收费中的合理差别与歧视为例
    个案二:由南京长江大桥一桥禁行措施引发的思考
    个案三:施划停车泊位与失衡的道路多元用途冲突——以南京市天津路的停车泊位为例
    个案四:美国莫诺湖案对我国自然公物管理的启示
    个案五:采取违法的使用方法导致公物损害的赔偿责任——对“长江航道损害赔偿案”的法理分析
    个案六:公物的物理瑕疵或管理瑕疵导致损害的赔偿责任——对南京机场高速公路案的反思
    个案七:对物行政行为诉讼——对孔某诉“禁”辅助标志违法案的法理分析

    第六章未竟之课题
    一、关于行政公物的管理
    二、关于公营造物的管理
    三、关于公物特别使用许可权利的法律性质
    (一)公物特别使用许可的内涵
    (二)公物特别使用许可与信赖利益保护
    (三)公物特许使用权的性质取决于利益衡量的结果——以取水许可为例
    (四)结语
    四、公物公用目的外私人使用的规制——以公物上设置商业广告为例
    (一)许可公物公用目的外之私人使用的法律依据
    (二)公用目的外私人使用“许可”的法律性质
    (三)公用目的外私人使用“许可”的规制
    五、其他课题
    (一)公园、街道等公物与表达自由
    (二)关于特殊公物的特殊保护——以文化遗产为例
    (三)公物多元用途冲突的协调和处理
    (四)对物行政行为诉讼的特殊性

    第七章中国公物立法
    一、我国制定《公物管理法通则》的必要性
    二、公物法的地位与基本原则
    (一)公物法的地位
    (二)公物法的基本原则
    三、我国公物立法模式之选择
    四、制定《公物管理法通则》的基本构想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