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术文库·“球形天才”的奥秘:郭沫若创造力综论

青年学术文库·“球形天才”的奥秘:郭沫若创造力综论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2-06
版次: 1
ISBN: 9787560746050
定价: 2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95页
字数: 201千字
分类: 历史
3人买过
  •   《青年学术文库·“球形天才”的奥秘:郭沫若创造力综论》对郭沫若的考察,没有从道德的立场纠缠于郭沫若的“人格问题”,也没有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去评判郭沫若的“思想倾向”,而是从“球形发展的天才”的角度入手去探讨他的思维方式、认知结构,弄清郭沫若人格现象的原因,探索创造的奥秘。 绪论对“球形天才”的再思考——新世纪看郭沫若评价与研究的新空间
    第一章郭沫若创造力的背景
    第一节地域文化与郭沫若的创造性家族文化基因
    第二节“偶像崇拜者”与“偶像破坏者”——少年经历与郭沫若性格特征的二维性
    第三节“奔马”与“河豚”——郭沫若的“天才情结”
    第二章郭沫若与创造社的创造型生态环境
    第一节创造社的创造型生态机制
    第二节创造社“异军突起”的再思考
    第三节期刊与创作——创造社期刊与郭沫若早期的文学创作
    第四节前期创造社的文化市场意识
    第三章郭沫若的认知结构与创造性思维方式
    第一节“返祖”情结与当代意识——郭沫若的背反性认知结构
    第二节郭沫若“泛神”的艺术思维方式
    第三节中介与选择——苏俄无产阶级革命文化与郭沫若思想的创造性“转换”
    第四节鲁迅、郭沫若对比——由进化论与泛神论看“五四”新文学革命中的两种思维倾向
    第四章郭沫若前期艺术创造高峰——《女神》
    第一节终结与开端——《女神》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
    第二节《女神》初版本与泰东图书局
    第三节互渗与消融——《女神》文本结构的重新解读
    第四节思维方式的革命——《女神》对中国新文学的深远影响
    第五节《凤凰涅粲》——解读《女神》的关键词
    第五章郭沫若的史学成就及史学研究中的创造性
    第一节郭沫若站在中国史学的转折点上
    第二节今文经学传统与郭沫若的学术研究的创造性
    第三节原型与理论——郭沫若古代史研究的“二重证据法”
    第四节考古研究中的认知与元认知
    第六章郭沫若后期艺术创造高峰——历史剧
    第一节诗、史结合中的创造性转换——从古诗今译到翻译历史
    第二节仪式——探查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一个视角
    第三节郭沫若历史剧创作中的艺术构思
    第四节郭沫若历史剧戏剧性的创造原理
    结语“凤凰涅檠”——郭沫若创造力衰退现象分析
    主要参考书目
  • 内容简介:
      《青年学术文库·“球形天才”的奥秘:郭沫若创造力综论》对郭沫若的考察,没有从道德的立场纠缠于郭沫若的“人格问题”,也没有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去评判郭沫若的“思想倾向”,而是从“球形发展的天才”的角度入手去探讨他的思维方式、认知结构,弄清郭沫若人格现象的原因,探索创造的奥秘。
  • 目录:
    绪论对“球形天才”的再思考——新世纪看郭沫若评价与研究的新空间
    第一章郭沫若创造力的背景
    第一节地域文化与郭沫若的创造性家族文化基因
    第二节“偶像崇拜者”与“偶像破坏者”——少年经历与郭沫若性格特征的二维性
    第三节“奔马”与“河豚”——郭沫若的“天才情结”
    第二章郭沫若与创造社的创造型生态环境
    第一节创造社的创造型生态机制
    第二节创造社“异军突起”的再思考
    第三节期刊与创作——创造社期刊与郭沫若早期的文学创作
    第四节前期创造社的文化市场意识
    第三章郭沫若的认知结构与创造性思维方式
    第一节“返祖”情结与当代意识——郭沫若的背反性认知结构
    第二节郭沫若“泛神”的艺术思维方式
    第三节中介与选择——苏俄无产阶级革命文化与郭沫若思想的创造性“转换”
    第四节鲁迅、郭沫若对比——由进化论与泛神论看“五四”新文学革命中的两种思维倾向
    第四章郭沫若前期艺术创造高峰——《女神》
    第一节终结与开端——《女神》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
    第二节《女神》初版本与泰东图书局
    第三节互渗与消融——《女神》文本结构的重新解读
    第四节思维方式的革命——《女神》对中国新文学的深远影响
    第五节《凤凰涅粲》——解读《女神》的关键词
    第五章郭沫若的史学成就及史学研究中的创造性
    第一节郭沫若站在中国史学的转折点上
    第二节今文经学传统与郭沫若的学术研究的创造性
    第三节原型与理论——郭沫若古代史研究的“二重证据法”
    第四节考古研究中的认知与元认知
    第六章郭沫若后期艺术创造高峰——历史剧
    第一节诗、史结合中的创造性转换——从古诗今译到翻译历史
    第二节仪式——探查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一个视角
    第三节郭沫若历史剧创作中的艺术构思
    第四节郭沫若历史剧戏剧性的创造原理
    结语“凤凰涅檠”——郭沫若创造力衰退现象分析
    主要参考书目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