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第2辑)(2008)

问道(第2辑)(2008)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8-09
版次: 1
ISBN: 9787533450755
定价: 6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22页
字数: 384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8人买过
  •   《问道(2008第2辑)》是一个被夸示为“知识爆炸”的时代,忙不迭的人们在对裂变中的“信息”作财富折算时正被调动起持续亢奋的攫取欲。在牟利的缰绳把“知识”牵给人、又把人牵给“知识”的当下,我们从良知的渊默处开始“问道”。
      这里所谓“问道”,即是在中国先哲及西方先哲的启迪下再度返回到人生之原始真切处,探询那对于人说来可以应然相期的虚灵之真际。新的“问道”者的一个执著的信念在于:运思之灵韵犹如艺术之匠心,可认同的精神传承当在永不重复的富于生命个性的创造中。
      《问道》为“问道”者而设,它的初衷和归趣只在于“问道”。与所“问”之“道”相应,《问道》相信,“道”敞开着,它息息相通于情态各异的学人的真切生命。为此,《问道》也为自己留住了一份希望,一份即使在某个时刻不免失望却也决不至于绝望的那种希望。 专题一 纪念王元化先生
    “向着真实”——我思慕中的王元化先生
    附一 与王元化先生的一次交谈(王永年根据所作笔记整理)
    附二 唁函

    专题二 “信仰:危机与重建”学术研讨会
    “信仰:危机与重建”学术研讨会致辞
    论文选载
    论当代中华民族哲学信仰的问题与重建——对20世纪中华民族精神状态及其趋向的一个哲学反思
    问题提法:信仰昭示维度
    我们必须小心区分的三个问题
    论马尔库塞学术研究的价值诉求
    “轴心时代”及其启示——一种对雅斯贝斯“轴心时代”观念的读解

    述议一
    重看休谟问题(论纲)
    存在之外的上帝——让-吕克·马利翁与现象学神学转向
    现象学的“纷争”——从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的分歧说起
    海德格尔的真理与信仰?
    论康德道德神学的“希望”之维

    述议二
    “轴心时代”理论视野下的儒学与道学——从雅斯贝尔斯《大哲学家》说起
    道德形而上学的价值主体及其自身完备性的本体论贞认——先秦儒家“仁义”论
    辨正
    “悲”从何来?——就悲剧之“悲”对中、西文学人文趣向的一个比较
    艺术体制与艺术境界——兼及对中国当代艺术境况之反思
    考释
    孙村:一个共时态社区——“后革命时代”的人、鬼、神
    生成意识·道·教·语言自觉——先秦语言自觉考略
    随笔
    在绿色的原野上吃枯草
    特稿
    “人道主义”学案——对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大陆“人道主义”争论的一种检讨
  • 内容简介:
      《问道(2008第2辑)》是一个被夸示为“知识爆炸”的时代,忙不迭的人们在对裂变中的“信息”作财富折算时正被调动起持续亢奋的攫取欲。在牟利的缰绳把“知识”牵给人、又把人牵给“知识”的当下,我们从良知的渊默处开始“问道”。
      这里所谓“问道”,即是在中国先哲及西方先哲的启迪下再度返回到人生之原始真切处,探询那对于人说来可以应然相期的虚灵之真际。新的“问道”者的一个执著的信念在于:运思之灵韵犹如艺术之匠心,可认同的精神传承当在永不重复的富于生命个性的创造中。
      《问道》为“问道”者而设,它的初衷和归趣只在于“问道”。与所“问”之“道”相应,《问道》相信,“道”敞开着,它息息相通于情态各异的学人的真切生命。为此,《问道》也为自己留住了一份希望,一份即使在某个时刻不免失望却也决不至于绝望的那种希望。
  • 目录:
    专题一 纪念王元化先生
    “向着真实”——我思慕中的王元化先生
    附一 与王元化先生的一次交谈(王永年根据所作笔记整理)
    附二 唁函

    专题二 “信仰:危机与重建”学术研讨会
    “信仰:危机与重建”学术研讨会致辞
    论文选载
    论当代中华民族哲学信仰的问题与重建——对20世纪中华民族精神状态及其趋向的一个哲学反思
    问题提法:信仰昭示维度
    我们必须小心区分的三个问题
    论马尔库塞学术研究的价值诉求
    “轴心时代”及其启示——一种对雅斯贝斯“轴心时代”观念的读解

    述议一
    重看休谟问题(论纲)
    存在之外的上帝——让-吕克·马利翁与现象学神学转向
    现象学的“纷争”——从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的分歧说起
    海德格尔的真理与信仰?
    论康德道德神学的“希望”之维

    述议二
    “轴心时代”理论视野下的儒学与道学——从雅斯贝尔斯《大哲学家》说起
    道德形而上学的价值主体及其自身完备性的本体论贞认——先秦儒家“仁义”论
    辨正
    “悲”从何来?——就悲剧之“悲”对中、西文学人文趣向的一个比较
    艺术体制与艺术境界——兼及对中国当代艺术境况之反思
    考释
    孙村:一个共时态社区——“后革命时代”的人、鬼、神
    生成意识·道·教·语言自觉——先秦语言自觉考略
    随笔
    在绿色的原野上吃枯草
    特稿
    “人道主义”学案——对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大陆“人道主义”争论的一种检讨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问道(第2辑)(2008)
公孙龙子(外三种·-三全本)
黄克剑 译注
问道(第2辑)(2008)
《论语》解读(人文大讲堂)
黄克剑 著
问道(第2辑)(2008)
学术不是其他:黄克剑序跋集
黄克剑 著;世界·观 出品
问道(第2辑)(2008)
老子疏解
黄克剑
问道(第2辑)(2008)
问道(第4辑)2010
黄克剑 编
问道(第2辑)(2008)
名家琦辞疏解:惠施公孙龙研究
黄克剑
问道(第2辑)(2008)
问道(第3辑)
黄克剑 编
问道(第2辑)(2008)
由“命”而“道”:先秦诸子十讲
黄克剑
问道(第2辑)(2008)
幼狮文化书系-心蕴-一种对西方哲学的读解
黄克剑
问道(第2辑)(2008)
徐复观集:当代新儒学八大家集
黄克剑;林少敏
问道(第2辑)(2008)
寂寞中的復興:論當代新儒家
黄克剑;周勤
问道(第2辑)(2008)
东方文化——两难中的抉择
黄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