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像史·第五卷(1919-1927)

中国影像史·第五卷(1919-1927)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 , ,
2015-01
版次: 1
ISBN: 9787517901525
定价: 9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15页
字数: 25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丛书: 中国影像史
分类: 艺术
24人买过
  •   《中国影像史·第五卷(1919-1927)》作为追寻中国影像发展脚步的忠实记录,其意义不言自明。这是此前从未出版过的煌煌巨著,它涵盖了光影理论、摄影术美学及各流派在中国的实践,中国各时期摄影刊物、世界各种摄影器材及国产摄影器具的演变,世界和中国各时期有代表性的摄影家及其代表作等,林林总总,尽皆收录。其工之巨、其事之繁、其意之深、其效之实,皆为前所未有。所以这是百年来(1839一1949)摄影界劳动之总结,是中国百年历史之影像记录。
      “中国影像史”系列按此分成八个历史阶段,分别书写不同阶段影像发展的状况。《中国影像史·第五卷(1919-1927)》为第五卷,时间是1919—1927年,研究新文化运动之后至北伐战争这一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 韩丛耀:南京大学历史系/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家,图像传播学者。曾获得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奖,两次获得中国个人艺术成就最高奖——中国摄影金像奖(理论评论奖),三次获得省部级优秀社科成果奖。

    赵迎新:198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新闻摄影专业,同年分配到新华社摄影部工作。《北京申奥成功》获2001中国体育摄影展特等奖;2002年获中国新闻摄影最高奖“金眼奖”第一名;2004年被评为当代十大杰出体育摄影家。现任中国摄影出版社社长。 序
    主编的话
    导论
    第一章1911-1927年北洋的激荡岁月
    第一节武夫当国
    一、北洋战火
    二、职能建设
    三、外交成败
    第二节经济变迁
    一、工商业普遍发展与农业相对停滞
    二、阶层流动、三教九流
    第三节夫子议政
    一、北洋政府的文教政策
    二、各种主义、党团与传媒
    小结

    第二章1919一1927年影像文化总貌
    第一节新闻摄影浪潮
    一、传媒上的新闻摄影
    二、新闻摄影及其从业者和新闻摄影研究
    第二节摄影艺术探索
    一、艺术摄影的创作尝试
    二、中国摄影艺术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西方视角的多元呈现
    一、备受青睐的社会调查
    二、西方的新闻视角
    三、不曾放弃的艺术尝试
    小结

    第三章1919-1927年影像产制环境
    第一节影像产制的技艺前沿
    一、照相器材的发展
    二、暗房技术的发胜
    三、摄影艺术思想的发展
    第二节中国影像的产制条件
    一、摄影器材条件
    二、民间照相馆业
    三、影像印刷条件
    第三节影像创作的基本队伍
    一、摄影艺术团体
    二、照相馆
    三、摄影通讯祉
    四、第一批专业摄影记者的出现
    小结

    第四章1919-1927年影像构成特点
    第一节影像题材选择
    一、艺术摄影
    二、新闻摄影
    三、其他应用摄影
    第二节影像体裁概述
    一、荦幅影像创作
    二、专题摄影创作
    三、影展滥觞
    第三节影像造型攻略
    一、主体的表现
    二、形象的抓取
    三、结构的选用
    小结

    第五章1919-1927年影像传播特征
    第一节影像传播媒介
    一、发行影集、画册
    二、出版报纸摄影副刊与画搬
    三、举办摄影作品展览
    第二节摄影人才培养
    一、设置新闻摄影机构
    二、成立摄影教育机构
    三、出版摄影图书期刊
    第三节影像传播价值
    一、影像纪实价值
    二、舆情导向价值
    三、艺术消费价能
    小结

    第六章1919-1927年影像人物
    第一节影像出版人物
    伍联德
    冯武越
    梁得所
    戈公振
    毕倚蚍
    第二节美术影像作者
    陈万里
    刘半农
    潘达微
    吴中行
    胡伯翔
    张印泉
    吴印咸
    第三节新闻影像记者
    邵飘萍
    顾淑型
    王小亭
    魏守忠
    第四节纪录电影影像的创作者
    黎民伟
    小结

    第七章1919-1927年电影概述
    第一节本时段电影的特色
    一、民族电影企业之始一一商务印书馆的活动影戏部
    二、民营电影公司酉花齐放——在曲折中发展
    三、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武侠神怪片的泛滥
    第二节本时期电影的生产特点
    一、中国影业公司的兴起
    二、生产技术的革新
    三、生产场所的变更
    第三节本时期电影的形态
    一、电影被当作投机事业经营的畸形繁荣
    二、不同影片公司的创作倾向
    三、苏联电影和苏联电影工作者在中国
    第四节电影展示的场域
    一、电影影像展示的社会场域及其变化
    三、电影期刊的出现与发行
    第五节本时期电影的样态
    一、半殖民地半半封建社会文化的影像
    二、旧市民影像
    小结

    第八章1919一1927年影像选萃
    第九章结束语
    第一节影像创作理念
    一、"中国画意"的美术摄影
    二、我国最早、最完整的摄影艺术理论著作出版
    第二节影像的创作类型
    一、美术影像
    二、照相馆影像
    三、新闻影像
    第三节影像创作风格
    一、抒情写意的工具
    二、荚术摄影风格
    三、摄影的民族化
    小结
    参考文献
    一、著作部分
    二、资料汇编
    三、论义部分
    四、网络资源
    后记
  • 内容简介:
      《中国影像史·第五卷(1919-1927)》作为追寻中国影像发展脚步的忠实记录,其意义不言自明。这是此前从未出版过的煌煌巨著,它涵盖了光影理论、摄影术美学及各流派在中国的实践,中国各时期摄影刊物、世界各种摄影器材及国产摄影器具的演变,世界和中国各时期有代表性的摄影家及其代表作等,林林总总,尽皆收录。其工之巨、其事之繁、其意之深、其效之实,皆为前所未有。所以这是百年来(1839一1949)摄影界劳动之总结,是中国百年历史之影像记录。
      “中国影像史”系列按此分成八个历史阶段,分别书写不同阶段影像发展的状况。《中国影像史·第五卷(1919-1927)》为第五卷,时间是1919—1927年,研究新文化运动之后至北伐战争这一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
  • 作者简介:
    韩丛耀:南京大学历史系/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家,图像传播学者。曾获得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奖,两次获得中国个人艺术成就最高奖——中国摄影金像奖(理论评论奖),三次获得省部级优秀社科成果奖。

    赵迎新:198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新闻摄影专业,同年分配到新华社摄影部工作。《北京申奥成功》获2001中国体育摄影展特等奖;2002年获中国新闻摄影最高奖“金眼奖”第一名;2004年被评为当代十大杰出体育摄影家。现任中国摄影出版社社长。
  • 目录:

    主编的话
    导论
    第一章1911-1927年北洋的激荡岁月
    第一节武夫当国
    一、北洋战火
    二、职能建设
    三、外交成败
    第二节经济变迁
    一、工商业普遍发展与农业相对停滞
    二、阶层流动、三教九流
    第三节夫子议政
    一、北洋政府的文教政策
    二、各种主义、党团与传媒
    小结

    第二章1919一1927年影像文化总貌
    第一节新闻摄影浪潮
    一、传媒上的新闻摄影
    二、新闻摄影及其从业者和新闻摄影研究
    第二节摄影艺术探索
    一、艺术摄影的创作尝试
    二、中国摄影艺术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西方视角的多元呈现
    一、备受青睐的社会调查
    二、西方的新闻视角
    三、不曾放弃的艺术尝试
    小结

    第三章1919-1927年影像产制环境
    第一节影像产制的技艺前沿
    一、照相器材的发展
    二、暗房技术的发胜
    三、摄影艺术思想的发展
    第二节中国影像的产制条件
    一、摄影器材条件
    二、民间照相馆业
    三、影像印刷条件
    第三节影像创作的基本队伍
    一、摄影艺术团体
    二、照相馆
    三、摄影通讯祉
    四、第一批专业摄影记者的出现
    小结

    第四章1919-1927年影像构成特点
    第一节影像题材选择
    一、艺术摄影
    二、新闻摄影
    三、其他应用摄影
    第二节影像体裁概述
    一、荦幅影像创作
    二、专题摄影创作
    三、影展滥觞
    第三节影像造型攻略
    一、主体的表现
    二、形象的抓取
    三、结构的选用
    小结

    第五章1919-1927年影像传播特征
    第一节影像传播媒介
    一、发行影集、画册
    二、出版报纸摄影副刊与画搬
    三、举办摄影作品展览
    第二节摄影人才培养
    一、设置新闻摄影机构
    二、成立摄影教育机构
    三、出版摄影图书期刊
    第三节影像传播价值
    一、影像纪实价值
    二、舆情导向价值
    三、艺术消费价能
    小结

    第六章1919-1927年影像人物
    第一节影像出版人物
    伍联德
    冯武越
    梁得所
    戈公振
    毕倚蚍
    第二节美术影像作者
    陈万里
    刘半农
    潘达微
    吴中行
    胡伯翔
    张印泉
    吴印咸
    第三节新闻影像记者
    邵飘萍
    顾淑型
    王小亭
    魏守忠
    第四节纪录电影影像的创作者
    黎民伟
    小结

    第七章1919-1927年电影概述
    第一节本时段电影的特色
    一、民族电影企业之始一一商务印书馆的活动影戏部
    二、民营电影公司酉花齐放——在曲折中发展
    三、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武侠神怪片的泛滥
    第二节本时期电影的生产特点
    一、中国影业公司的兴起
    二、生产技术的革新
    三、生产场所的变更
    第三节本时期电影的形态
    一、电影被当作投机事业经营的畸形繁荣
    二、不同影片公司的创作倾向
    三、苏联电影和苏联电影工作者在中国
    第四节电影展示的场域
    一、电影影像展示的社会场域及其变化
    三、电影期刊的出现与发行
    第五节本时期电影的样态
    一、半殖民地半半封建社会文化的影像
    二、旧市民影像
    小结

    第八章1919一1927年影像选萃
    第九章结束语
    第一节影像创作理念
    一、"中国画意"的美术摄影
    二、我国最早、最完整的摄影艺术理论著作出版
    第二节影像的创作类型
    一、美术影像
    二、照相馆影像
    三、新闻影像
    第三节影像创作风格
    一、抒情写意的工具
    二、荚术摄影风格
    三、摄影的民族化
    小结
    参考文献
    一、著作部分
    二、资料汇编
    三、论义部分
    四、网络资源
    后记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中国影像史·第五卷(1919-1927)
中国影像史·第二卷(1839-1900)
陈申、谢建国 著;韩丛耀、赵迎新 编
中国影像史·第五卷(1919-1927)
中国影像史·第七卷(1937-1945)
吴强、刘亚 著;韩丛耀、赵迎新 编
中国影像史·第五卷(1919-1927)
中国影像史·第一卷(古代)
沙振舜、韩丛耀 著;赵迎新 编
中国影像史·第五卷(1919-1927)
中国影像史·第三卷(1900-1911)
郑丽君 著;韩丛耀、赵迎新 编
中国影像史·第五卷(1919-1927)
中国影像史·第八卷(1945-1949)
范文霈、杨健 著;韩丛耀、赵迎新 编
中国影像史·第五卷(1919-1927)
中国影像史·第四卷(1911-1919)
徐希景 著;韩丛耀、赵迎新 编
中国影像史·第五卷(1919-1927)
中国影像史·第九卷(1839-1911影像大事记)
季芬、熊韬 著;韩丛耀、赵迎新 编
中国影像史·第五卷(1919-1927)
中国影像史·第十卷(1912-1949影像大事记)
陈权、张龙 著;韩丛耀、赵迎新 编
中国影像史·第五卷(1919-1927)
中国影像史·第六卷(1927-1937)
周振华、罗智子 著;韩丛耀、赵迎新 编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国影像史·第五卷(1919-1927)
近代中国的影像书写(国家社科基金丛书—文化)
范文霈 著
中国影像史·第五卷(1919-1927)
新编基础摄影教程/高等院校艺术设计类基础课规划教材
范文霈 著
中国影像史·第五卷(1919-1927)
图像传播引论
范文霈 著
中国影像史·第五卷(1919-1927)
中国影像史·第八卷(1945-1949)
范文霈、杨健 著;韩丛耀、赵迎新 编
中国影像史·第五卷(1919-1927)
摄影艺术导论(修订版)
范文霈 著
中国影像史·第五卷(1919-1927)
摄影构图全攻略
范文霈、张成军、杨健 著
中国影像史·第五卷(1919-1927)
摄影艺术导论
范文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