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基岩突水威胁煤层动力学特征及控制因素

薄基岩突水威胁煤层动力学特征及控制因素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2016-03
版次: 1
ISBN: 9787030476340
定价: 8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96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工程技术
1人买过
  •   开发东部地区厚松散层所覆盖的煤炭资源,对于缓解我国东部煤炭资源紧张具有重要意义,而研究厚松散层薄基岩煤层围岩破坏规律,是控制薄基岩厚松散层下采煤安全的关键问题之一。《薄基岩突水威胁煤层动力学特征及控制因素》较全面地研究了采动影响下厚松散层薄基岩突水威胁煤层围岩破坏规律,主要包括顶板的破坏特征和机理、覆岩破坏裂隙演化特征、不同基岩条件下煤层矿压显现规律、覆岩破坏高度和底板破坏深度,为进一步研究薄基岩突水相关研究提供了基础理论。 前言第1章绪论1.1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采场覆岩控制理论研究现状1.2.2采场底板变形破坏理论研究1.2.3薄基岩煤层矿压规律研究现状1.2.4存在的问题1.3研究内容1.4研究方法与研究路线1.4.1研究方法1.4.2技术路线第2章矿井水文工程地质环境分析与评价2.1井田地质概况2.1.1地层2.1.2地质构造2.1.3煤层2.2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分析2.2.1区域水文地质特征2.2.2井田水文边界条件及水文地质勘探类型2.2.3井田主要含水层及隔水层2.2.4矿床充水因素分析2.2.5矿井涌水量预算2.3矿井围岩物理力学性质2.3.1黏土层的物理力学特征2.3.2岩样的物理力学特征2.4上覆岩层对采煤影响的综合评价2.4.1第四系、新近系地层结构特征2.4.2二1煤顶板岩层结构特征第3章薄基岩煤层开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3.1薄基岩煤层开采顶板破坏规律试验3.1.1相似原理与相似材料3.1.2模型设计3.1.3试验结果分析3.2薄基岩煤层综采矿压显现规律观测3.2.1观测内容与方法3.2.2观测结果分析3.2.3矿压观测的基本结论第4章薄基岩煤层覆岩破坏裂隙演化特征4.1分形基本知识4.1.1分形4.1.2分维4.1.3分形维数的计算方法4.2裂隙的几何参数4.2.1裂隙的几何特征4.2.2描述裂隙参数的常用分布函数4.2.3统计方法4.3裂隙的分形特征4.3.1裂隙分布的分形特征4.3.2裂隙长度和开度的分形特征4.3.3裂隙强度的分形特征4.3.4裂隙面粗糙度的分形特征4.3.5裂隙各向异性的分形特征4.4覆岩采动裂隙网络演化的分形特征4.4.1采动岩体裂隙网络研究方法4.4.2采动岩体裂隙网络演化的分形规律4.4.3“上三带”分形维数4.5覆岩破坏损伤的分形特征4.5.1损伤力学基本概念4.5.2损伤岩石的分形特征4.5.3覆岩破坏损伤的分形模型第5章厚松散层不同厚度基岩煤层围岩运动规律5.1模型建立5.1.1FLAC3D简介5.1.2模拟目的5.1.3三维模型建立5.1.4边界条件的确定5.1.5岩体物理力学参数的选取5.2模拟结果分析5.2.111011工作面模拟结果分析5.2.2不同厚度基岩模拟结果分析第6章薄基岩煤层覆岩破坏高度6.1覆岩破坏高度的研究方法6.1.1经验公式法6.1.2物理模拟6.1.3数值模拟6.1.4现场实测6.2覆岩破坏高度的主要影响因素6.2.1开采方法与开采厚度6.2.2覆岩岩性和结构6.2.3地质结构6.2.4煤层倾角6.2.5工作面几何参数6.2.6时间6.3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裂隙带高度预测6.3.1BP算法的改进6.3.2选择学习和训练样本6.3.3模型结构一6.3.4网络的学习训练6.4赵固一矿覆岩破坏高度研究6.4.1现场实测一6.4.2相似模拟试验6.4.3结果对比第7章突水威胁工作面底板破坏深度7.1底板破坏深度探测7.1.1观测原理7.1.2现场观测7.1.3观测成果分析7.2底板岩体破坏的相似模拟试验7.2.1模型设计7.2.2试验结果分析7.3基于SVM的底板破坏深度预测模型7.3.1底板破坏深度影响因素分析7.3.2支持向量机原理7.3.3支持向量回归机7.3.4预测模型设计7.3.5预测模型仿真实例第8章顶底板防治水技术措施8.1顶板防水(防溃砂)技术措施8.1.1露头区保护安全煤岩柱的设计8.1.2开采技术措施8.1.3防水或防砂安全技术措施8.2底板突水威胁性评价8.2.1底板隔水层性质评价8.2.2含水层导升高度评价8.2.3底板突水性评价8.3底板加固技术措施8.3.1地面注浆站建设8.3.2注浆系统工艺参数8.3.3造浆系统8.3.4底板含水层注浆改造工程设计8.3.5注浆效果第9章结论与展望9.1主要结论9.2展望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开发东部地区厚松散层所覆盖的煤炭资源,对于缓解我国东部煤炭资源紧张具有重要意义,而研究厚松散层薄基岩煤层围岩破坏规律,是控制薄基岩厚松散层下采煤安全的关键问题之一。《薄基岩突水威胁煤层动力学特征及控制因素》较全面地研究了采动影响下厚松散层薄基岩突水威胁煤层围岩破坏规律,主要包括顶板的破坏特征和机理、覆岩破坏裂隙演化特征、不同基岩条件下煤层矿压显现规律、覆岩破坏高度和底板破坏深度,为进一步研究薄基岩突水相关研究提供了基础理论。
  • 目录:
    前言第1章绪论1.1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采场覆岩控制理论研究现状1.2.2采场底板变形破坏理论研究1.2.3薄基岩煤层矿压规律研究现状1.2.4存在的问题1.3研究内容1.4研究方法与研究路线1.4.1研究方法1.4.2技术路线第2章矿井水文工程地质环境分析与评价2.1井田地质概况2.1.1地层2.1.2地质构造2.1.3煤层2.2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分析2.2.1区域水文地质特征2.2.2井田水文边界条件及水文地质勘探类型2.2.3井田主要含水层及隔水层2.2.4矿床充水因素分析2.2.5矿井涌水量预算2.3矿井围岩物理力学性质2.3.1黏土层的物理力学特征2.3.2岩样的物理力学特征2.4上覆岩层对采煤影响的综合评价2.4.1第四系、新近系地层结构特征2.4.2二1煤顶板岩层结构特征第3章薄基岩煤层开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3.1薄基岩煤层开采顶板破坏规律试验3.1.1相似原理与相似材料3.1.2模型设计3.1.3试验结果分析3.2薄基岩煤层综采矿压显现规律观测3.2.1观测内容与方法3.2.2观测结果分析3.2.3矿压观测的基本结论第4章薄基岩煤层覆岩破坏裂隙演化特征4.1分形基本知识4.1.1分形4.1.2分维4.1.3分形维数的计算方法4.2裂隙的几何参数4.2.1裂隙的几何特征4.2.2描述裂隙参数的常用分布函数4.2.3统计方法4.3裂隙的分形特征4.3.1裂隙分布的分形特征4.3.2裂隙长度和开度的分形特征4.3.3裂隙强度的分形特征4.3.4裂隙面粗糙度的分形特征4.3.5裂隙各向异性的分形特征4.4覆岩采动裂隙网络演化的分形特征4.4.1采动岩体裂隙网络研究方法4.4.2采动岩体裂隙网络演化的分形规律4.4.3“上三带”分形维数4.5覆岩破坏损伤的分形特征4.5.1损伤力学基本概念4.5.2损伤岩石的分形特征4.5.3覆岩破坏损伤的分形模型第5章厚松散层不同厚度基岩煤层围岩运动规律5.1模型建立5.1.1FLAC3D简介5.1.2模拟目的5.1.3三维模型建立5.1.4边界条件的确定5.1.5岩体物理力学参数的选取5.2模拟结果分析5.2.111011工作面模拟结果分析5.2.2不同厚度基岩模拟结果分析第6章薄基岩煤层覆岩破坏高度6.1覆岩破坏高度的研究方法6.1.1经验公式法6.1.2物理模拟6.1.3数值模拟6.1.4现场实测6.2覆岩破坏高度的主要影响因素6.2.1开采方法与开采厚度6.2.2覆岩岩性和结构6.2.3地质结构6.2.4煤层倾角6.2.5工作面几何参数6.2.6时间6.3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裂隙带高度预测6.3.1BP算法的改进6.3.2选择学习和训练样本6.3.3模型结构一6.3.4网络的学习训练6.4赵固一矿覆岩破坏高度研究6.4.1现场实测一6.4.2相似模拟试验6.4.3结果对比第7章突水威胁工作面底板破坏深度7.1底板破坏深度探测7.1.1观测原理7.1.2现场观测7.1.3观测成果分析7.2底板岩体破坏的相似模拟试验7.2.1模型设计7.2.2试验结果分析7.3基于SVM的底板破坏深度预测模型7.3.1底板破坏深度影响因素分析7.3.2支持向量机原理7.3.3支持向量回归机7.3.4预测模型设计7.3.5预测模型仿真实例第8章顶底板防治水技术措施8.1顶板防水(防溃砂)技术措施8.1.1露头区保护安全煤岩柱的设计8.1.2开采技术措施8.1.3防水或防砂安全技术措施8.2底板突水威胁性评价8.2.1底板隔水层性质评价8.2.2含水层导升高度评价8.2.3底板突水性评价8.3底板加固技术措施8.3.1地面注浆站建设8.3.2注浆系统工艺参数8.3.3造浆系统8.3.4底板含水层注浆改造工程设计8.3.5注浆效果第9章结论与展望9.1主要结论9.2展望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