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本土心理学(上)

华人本土心理学(上)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
2008-06
版次: 1
ISBN: 9787562443797
定价: 5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66页
字数: 487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哲学心理学
35人买过
  •   在中国台湾、香港及内地,华人本土化心理学的推动与研究已有大约三十年的历史,在方法改进、理论建构,及实证研究三方面皆有相当成就。本书的目的即是分别就这三方面有系统地报道、分析与讨论长期研究工作的结果。
      全书共有26章,组成9编,第一至五编为上册,第六至九编为下册。第一编谈的是本土化心理学的基本性质、意义及发展。第二编讨论本土化心理学的方法论、研究策略及研究方向。第三编阐述本土化心理学的三个理论:刘劭的人格理论、华人的社会取向论及华人的关系主义论。第四编分析家族主义、泛家族主义及家人关系(如亲子关系与婚姻关系)。第五编探讨脸面观、道德观、正义观及公私观。第六编论说人情关系、和谐与冲突,及缘观与忍观。第七编综论价值观、成就动机及心理变迁。第八编评析华人企业组织中的领导与忠诚,及华人的工作动机与分配正义。第九编则谈华人本土化心理疗法与华人宗教经验。
      本书可以作为心理学研究者的参考书,“华人本土心理学”、“本土心理学研究”以及其他类似课程(供研究生与大学高年级学生使用)的教科书。用作课本时,可依学分要求与学生程度,从本书中选择适当的章节组成教材。书中各章皆由长期从事华人本土化心理研究的学者撰写。   杨国枢,中国社会心理学家。1932年12月22日生于山东胶县。早年在台湾大学心理学系任教,后赴美留学,1969年获伊利诺大学博士学位。返台后任台湾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兼主任。曾兼任台湾心理学会、台湾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60年代初曾从事动物行为、罗夏测验、文艺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从1969年起致力于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研究,重点是对中国人性格。著有《中国人的性格》、《现代社会的心理适应》、《现代化与民族主义》、《现代化与中国化论丛》等。
      黄光国,台北市人,出生于1945年11月6日。美国夏威夷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现任国立台湾大学心理学系教授,致力于发展本土社会心理学。着有中英文学术论文五十馀篇,曾获得国科会杰出研究奖三次,优良研究奖十馀次,目前为国科会特约研究员,及教育部国家讲座。
      杨中芳,生于天津,祖籍山东蓬莱,教授、基础和应用心理学硕士生导师、基础心理学和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方向)博士生导师。至今已出版多部相关专著,包括“如何研究中国人”,"如何理解中国人",以及“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情感及信任”等代表性著作和论文数十篇。近年,她潜心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即“中庸”的思想对中国人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第一编本土化心理学的开拓
    第一章本土化心理学的意义与发展杨国枢
     一、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及本土(化)心理学
    二、本土化心理学作为一种学科
     三、本土化心理学作为一种方法论
    四、本土化心理学作为一种学术运动
     五、结语
    第二编本土化心理学的方法论
    第二章心理学本土化的方法论基础黄光国
     一、多元典范的研究取向
    二、建构实在论
     三、心理学本土化的必要性
    四、心理学本土化的方法论争议
     五、结语:心理学本土化运动的十字路
    第三章本土化心理学的研究策略杨中芳
     一、本章论述的脉络
    二、本土化心理学研究的是什么
     三、本土化心理学研究的思考策略
    四、怎样在“文化/社会/历史”脉络中看个体之具体行动
     五、本土心理研究的一套策略
    六、总结
    第四章本土化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杨中芳
     一、本章论述的脉络
    二、对研究方法的基本信念
     三、本土化心理研究方法总览
    四、如何具体进行本土化研究
     五、总结
    第三编本土化心理学的理论
    第五章刘劭的人格理论及其诠释杨国枢
     一、刘劭之人格理论的内涵
    二、刘劭之人格理论的诠释
     三、结语
    第六章华人社会取向的理论分析杨国枢
     一、人与环境的基本互动方式
    二、中国人社会取向的特征
     三、中国人社会取向之泉由的假说
    四、结语
    第七章华人关系主义的理论建构黄光国
     一、引言
    二、关系主义的方法论基础
     三、“人情与面子”的理论模型
    四、儒家文化的分析
     五、关系中的人们
    六、华人社会中的冲突化解模式
     七、结论:解决问题的效力
    第四编家族取向与家人关系
    第八章家族主义与泛家族主义杨国枢、叶明华
     一、中国人之家族主义的意义与概念分析
    二、中国人之家族主义的测量研究
     三、家族化历程——从家族主义到泛家族主义
    四、未来研究的方向与重点
    第九章孝道的心理与行为叶光辉
     一、孝道的意义
    二、孝道在华人家庭的重要性
     三、孝道之社会态度的研究
    四、孝道之认知结构(发展)研究
     五、亲子冲突来源与子女消解模式
    六、未来的研究方向与课题
    第十章婚姻关系及其调适利翠珊
     一、婚姻关系的研究背景
    二、理解华人婚姻关系的概念架构
     三、华人的婚姻关系与调适
    四、华人婚姻研完策略与方法的检讨
     五、未来的研究方向与课题
    第五编脸面观、道德观及公私观念
    第十一章华人社会中的脸面观黄光国
     一、引论
    二、戏剧理论
    三、华人“脸面”观的文化根源
     四、儒家思想的深层结构
    五、孝道与无条件的积极义务
     六、儒家文化中的社会观:心理社会图
    七、儒家文化中的自我观
     八、东西文化的对比
    九、华人社会中的脸面观
     十、面子性格与印象整饰
    十一、面子与社会互动
     十二、结论
    第十二章华人的道德观与正义观黄光国
     一、引言
    二、道德发展的阶段:强加式客位研究取向
     三、道德思虑的向度:共有式客位研究取向
    四、本土文化的考量:强加式与共有式客位研究取向的批判
     五、儒家文化中的道德与正义:本土化心理学的研究
    六、结论
    第十三章人己群己关系与公私观念李美枝
     一、社会认同模式与社会凝聚模式的群体现
    二、中国传统的人己观与公私观
    三、台湾本土的重要群际事件
    四、人己关系与团体类别化的实证研究
     五、分类意识与现代社群主义
    六、结论
  • 内容简介:
      在中国台湾、香港及内地,华人本土化心理学的推动与研究已有大约三十年的历史,在方法改进、理论建构,及实证研究三方面皆有相当成就。本书的目的即是分别就这三方面有系统地报道、分析与讨论长期研究工作的结果。
      全书共有26章,组成9编,第一至五编为上册,第六至九编为下册。第一编谈的是本土化心理学的基本性质、意义及发展。第二编讨论本土化心理学的方法论、研究策略及研究方向。第三编阐述本土化心理学的三个理论:刘劭的人格理论、华人的社会取向论及华人的关系主义论。第四编分析家族主义、泛家族主义及家人关系(如亲子关系与婚姻关系)。第五编探讨脸面观、道德观、正义观及公私观。第六编论说人情关系、和谐与冲突,及缘观与忍观。第七编综论价值观、成就动机及心理变迁。第八编评析华人企业组织中的领导与忠诚,及华人的工作动机与分配正义。第九编则谈华人本土化心理疗法与华人宗教经验。
      本书可以作为心理学研究者的参考书,“华人本土心理学”、“本土心理学研究”以及其他类似课程(供研究生与大学高年级学生使用)的教科书。用作课本时,可依学分要求与学生程度,从本书中选择适当的章节组成教材。书中各章皆由长期从事华人本土化心理研究的学者撰写。
  • 作者简介:
      杨国枢,中国社会心理学家。1932年12月22日生于山东胶县。早年在台湾大学心理学系任教,后赴美留学,1969年获伊利诺大学博士学位。返台后任台湾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兼主任。曾兼任台湾心理学会、台湾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60年代初曾从事动物行为、罗夏测验、文艺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从1969年起致力于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研究,重点是对中国人性格。著有《中国人的性格》、《现代社会的心理适应》、《现代化与民族主义》、《现代化与中国化论丛》等。
      黄光国,台北市人,出生于1945年11月6日。美国夏威夷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现任国立台湾大学心理学系教授,致力于发展本土社会心理学。着有中英文学术论文五十馀篇,曾获得国科会杰出研究奖三次,优良研究奖十馀次,目前为国科会特约研究员,及教育部国家讲座。
      杨中芳,生于天津,祖籍山东蓬莱,教授、基础和应用心理学硕士生导师、基础心理学和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方向)博士生导师。至今已出版多部相关专著,包括“如何研究中国人”,"如何理解中国人",以及“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情感及信任”等代表性著作和论文数十篇。近年,她潜心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即“中庸”的思想对中国人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 目录:
    第一编本土化心理学的开拓
    第一章本土化心理学的意义与发展杨国枢
     一、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及本土(化)心理学
    二、本土化心理学作为一种学科
     三、本土化心理学作为一种方法论
    四、本土化心理学作为一种学术运动
     五、结语
    第二编本土化心理学的方法论
    第二章心理学本土化的方法论基础黄光国
     一、多元典范的研究取向
    二、建构实在论
     三、心理学本土化的必要性
    四、心理学本土化的方法论争议
     五、结语:心理学本土化运动的十字路
    第三章本土化心理学的研究策略杨中芳
     一、本章论述的脉络
    二、本土化心理学研究的是什么
     三、本土化心理学研究的思考策略
    四、怎样在“文化/社会/历史”脉络中看个体之具体行动
     五、本土心理研究的一套策略
    六、总结
    第四章本土化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杨中芳
     一、本章论述的脉络
    二、对研究方法的基本信念
     三、本土化心理研究方法总览
    四、如何具体进行本土化研究
     五、总结
    第三编本土化心理学的理论
    第五章刘劭的人格理论及其诠释杨国枢
     一、刘劭之人格理论的内涵
    二、刘劭之人格理论的诠释
     三、结语
    第六章华人社会取向的理论分析杨国枢
     一、人与环境的基本互动方式
    二、中国人社会取向的特征
     三、中国人社会取向之泉由的假说
    四、结语
    第七章华人关系主义的理论建构黄光国
     一、引言
    二、关系主义的方法论基础
     三、“人情与面子”的理论模型
    四、儒家文化的分析
     五、关系中的人们
    六、华人社会中的冲突化解模式
     七、结论:解决问题的效力
    第四编家族取向与家人关系
    第八章家族主义与泛家族主义杨国枢、叶明华
     一、中国人之家族主义的意义与概念分析
    二、中国人之家族主义的测量研究
     三、家族化历程——从家族主义到泛家族主义
    四、未来研究的方向与重点
    第九章孝道的心理与行为叶光辉
     一、孝道的意义
    二、孝道在华人家庭的重要性
     三、孝道之社会态度的研究
    四、孝道之认知结构(发展)研究
     五、亲子冲突来源与子女消解模式
    六、未来的研究方向与课题
    第十章婚姻关系及其调适利翠珊
     一、婚姻关系的研究背景
    二、理解华人婚姻关系的概念架构
     三、华人的婚姻关系与调适
    四、华人婚姻研完策略与方法的检讨
     五、未来的研究方向与课题
    第五编脸面观、道德观及公私观念
    第十一章华人社会中的脸面观黄光国
     一、引论
    二、戏剧理论
    三、华人“脸面”观的文化根源
     四、儒家思想的深层结构
    五、孝道与无条件的积极义务
     六、儒家文化中的社会观:心理社会图
    七、儒家文化中的自我观
     八、东西文化的对比
    九、华人社会中的脸面观
     十、面子性格与印象整饰
    十一、面子与社会互动
     十二、结论
    第十二章华人的道德观与正义观黄光国
     一、引言
    二、道德发展的阶段:强加式客位研究取向
     三、道德思虑的向度:共有式客位研究取向
    四、本土文化的考量:强加式与共有式客位研究取向的批判
     五、儒家文化中的道德与正义:本土化心理学的研究
    六、结论
    第十三章人己群己关系与公私观念李美枝
     一、社会认同模式与社会凝聚模式的群体现
    二、中国传统的人己观与公私观
    三、台湾本土的重要群际事件
    四、人己关系与团体类别化的实证研究
     五、分类意识与现代社群主义
    六、结论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华人本土心理学(上)
如何理解中国人:文化与个人论文集
杨中芳 著
华人本土心理学(上)
中国人的孝道:心理学的分析
叶光辉、杨国枢 著
华人本土心理学(上)
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法 [第13版] (下册)
杨国枢 著
华人本土心理学(上)
中国人的自我:心理学的分析
杨国枢、陆洛 编
华人本土心理学(上)
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法(上册)
杨国枢 著
华人本土心理学(上)
华人本土心理学(下)
杨国枢、黄光国、杨中芳 编
华人本土心理学(上)
如何研究中国人:心理学研究本土化论文集
杨中芳 著
华人本土心理学(上)
华人人际和谐与冲突
黄囇莉 著
相关图书 / 更多
华人本土心理学(上)
华人慈善:历史与文化
武洹宇 编;朱健刚
华人本土心理学(上)
华人女作曲家现代双钢琴作品集
蒲方 编
华人本土心理学(上)
华人领导的十堂必修课
郑伯壎
华人本土心理学(上)
华人精英科学家成长规律研究
高芳祎
华人本土心理学(上)
华人传媒与文化认同
颜春龙 编
华人本土心理学(上)
华人数学家的故事
[美]李学数
华人本土心理学(上)
华人社团与中华文化传播
张禹东 陈景熙 著
华人本土心理学(上)
华人海外传染病预防指南
宋铁、冯宁 编
华人本土心理学(上)
华人如何获得和提高面向教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教育的中国智慧丛书)
[美]黄荣金 著;[美]李业平、李俊 译
华人本土心理学(上)
华人如何教数学和改进教学(数学教育的中国智慧丛书)
[美]黄荣金 著;[美]李业平、谢明初、张琳琳、谢维锶、李利霞 译
华人本土心理学(上)
华人的文化认同与自信:基于心理、行为的研究
尚会鹏 著
华人本土心理学(上)
华人全球化:全球联结对社会变迁的影响
孙嘉明、[美]斯科特·兰卡斯特(Scott Lancaster) 著;高艺多、王研、潘韩霞 译;文军 校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华人本土心理学(上)
中国人的价值观:社会科学观点
杨国枢 编
华人本土心理学(上)
中国人的蜕变:社会科学观点
杨国枢 著
华人本土心理学(上)
中国人的心理
杨国枢 编
华人本土心理学(上)
中国人的自我:心理学的分析
杨国枢、陆洛 编
华人本土心理学(上)
华人本土心理学(下)
杨国枢、黄光国、杨中芳 编
华人本土心理学(上)
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法 [第13版] (下册)
杨国枢 著
华人本土心理学(上)
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法(上册)
杨国枢 著
华人本土心理学(上)
中国人的心理
杨国枢
华人本土心理学(上)
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本土化研究
杨国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