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本土化研究

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本土化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4-02
版次: 1
ISBN: 9787300045078
定价: 3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560页
字数: 496千字
分类: 哲学心理学
96人买过
  • 1978年之后开始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使我们再度直接面对西方现代化的冲击,这种冲击将中国人的观念冲突外化为文化虚无主义、复古式的国粹主义和民族主义等社会思潮。并在不同的阶段各领风骚。而这些思潮直接影响着我们对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认识。  然而,在种种对于中国现代化的议论中,有一种视角值得我们关注,即海外和港台地区的华裔或中国学者对于中国人的民族性、中国文化与现代化问题的看法。  这种视角之所以值得我们注意,其一是由于特殊的政治、社会原因和教育背景的差异。造成了他们分析中国人和中国问题的独特切入点,与纯粹的西方学者相比,他们与中国存在着不可割裂的情感纽带,因此他们既置身事外又身在其中,别有深意。其二是台湾和香港地区又是东亚现代化奇迹的创造者。它们的成功丰富着现代化的模式,在丈化上和民族心理上更具意义。   杨国枢,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哲学博士,专攻人格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曾任台湾大学心理学系及研究所教授兼主任、“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兼副院长,并膺选为该院院士。杨国枢教授毕生致力于心理学知识的创新与推广,长期采取本土化研究取向,探讨中国人心理与行为 自序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我们为什么要建立中国人的本土心理学

      一、本土心理学在台湾、香港与祖国大陆的发展

      二、中国人的本土心理学及其建立的目的

      三、如何才能有效建立中国人的本土心理学

      四、本土心理学与人类心理学的关系与定位

      五、结语

    第三章 中国人的社会骤向:社会互动的观点

      一、人与环境的基本互动方式

      二、中国人之社会取向的特征

      三、中国人之社会取向的由来

      四、结语

    第四章 中国人的家族主义:概念分析与实证衡鉴

      一、前言

      二、中国人之家族主义的概念分析

      三、研究目的与策略

      四、家族主义认知量表题目的编拟与选择

      五、正式量表的编制

      六、家族主义各成分变项的信度

      七、家族主义各层次与各成分的关系

      八、家族主义的强弱程度

      九、未来的研究方向

      十、摘要与结论

    第五章 孝道的社会态度与行为:理论与测量

    第六章 孝道的心理学研究:理论、方法及发现

    第七章 中国人对现代化的反应:心理学的观点

    第八章 中国人的个人传统性与现代性:概念与测量

    第九章 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能否同时并存

    第十章 传统价值观、个人现代性及组织行为:后儒家假说的一项微观验证

    索引
  • 内容简介:
    1978年之后开始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使我们再度直接面对西方现代化的冲击,这种冲击将中国人的观念冲突外化为文化虚无主义、复古式的国粹主义和民族主义等社会思潮。并在不同的阶段各领风骚。而这些思潮直接影响着我们对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认识。  然而,在种种对于中国现代化的议论中,有一种视角值得我们关注,即海外和港台地区的华裔或中国学者对于中国人的民族性、中国文化与现代化问题的看法。  这种视角之所以值得我们注意,其一是由于特殊的政治、社会原因和教育背景的差异。造成了他们分析中国人和中国问题的独特切入点,与纯粹的西方学者相比,他们与中国存在着不可割裂的情感纽带,因此他们既置身事外又身在其中,别有深意。其二是台湾和香港地区又是东亚现代化奇迹的创造者。它们的成功丰富着现代化的模式,在丈化上和民族心理上更具意义。
  • 作者简介:
      杨国枢,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哲学博士,专攻人格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曾任台湾大学心理学系及研究所教授兼主任、“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兼副院长,并膺选为该院院士。杨国枢教授毕生致力于心理学知识的创新与推广,长期采取本土化研究取向,探讨中国人心理与行为
  •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我们为什么要建立中国人的本土心理学

      一、本土心理学在台湾、香港与祖国大陆的发展

      二、中国人的本土心理学及其建立的目的

      三、如何才能有效建立中国人的本土心理学

      四、本土心理学与人类心理学的关系与定位

      五、结语

    第三章 中国人的社会骤向:社会互动的观点

      一、人与环境的基本互动方式

      二、中国人之社会取向的特征

      三、中国人之社会取向的由来

      四、结语

    第四章 中国人的家族主义:概念分析与实证衡鉴

      一、前言

      二、中国人之家族主义的概念分析

      三、研究目的与策略

      四、家族主义认知量表题目的编拟与选择

      五、正式量表的编制

      六、家族主义各成分变项的信度

      七、家族主义各层次与各成分的关系

      八、家族主义的强弱程度

      九、未来的研究方向

      十、摘要与结论

    第五章 孝道的社会态度与行为:理论与测量

    第六章 孝道的心理学研究:理论、方法及发现

    第七章 中国人对现代化的反应:心理学的观点

    第八章 中国人的个人传统性与现代性:概念与测量

    第九章 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能否同时并存

    第十章 传统价值观、个人现代性及组织行为:后儒家假说的一项微观验证

    索引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本土化研究
中国人的价值观:社会科学观点
杨国枢 编
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本土化研究
中国人的蜕变:社会科学观点
杨国枢 著
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本土化研究
中国人的心理
杨国枢 编
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本土化研究
中国人的自我:心理学的分析
杨国枢、陆洛 编
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本土化研究
华人本土心理学(上)
杨国枢、黄光国、杨中芳 编
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本土化研究
华人本土心理学(下)
杨国枢、黄光国、杨中芳 编
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本土化研究
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法 [第13版] (下册)
杨国枢 著
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本土化研究
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法(上册)
杨国枢 著
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本土化研究
中国人的心理
杨国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