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自我:心理学的分析

中国人的自我:心理学的分析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09-04
版次: 1
ISBN: 9787562447696
定价: 6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81页
字数: 492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哲学心理学
43人买过
  •   在两岸三地的当代华人社会中,人文学者率先开始讨论自我的课题,但社会科学对自我的研究则起步较晚,心理学对自我的探讨更是走过了从移植西方理论到开创本土化研究的曲折过程。不同于西方文化,华人的价值体系并不强调个人去控制环境、表现自我,或实践潜能,而强调人境融合、自我克制及顾全大局,因此,“自我”的研究必须回归到文化的脉络之中,始能发掘对理解华人的自我有意义、有启示的研究旨趣。《中国人的自我:心理学的分析》为解析华人自我的第一本心理学文集,所收录的十一篇论文中,三篇从事华人自我的回顾性与概念性分析,四篇厘清华人自我的类别与成分,四篇探讨华人对其自我的综合与分项评价。由此观之,《中国人的自我:心理学的分析》的论说内容涵盖了华人自我心理学的主要范围,提供了有关华人自我的多方面知识。我们希望它能有效呈现过去十七年来有关自我的本土化研究成果,以使读者适当了解本土化的华人自我研究所探讨的课题、所采用的方法、所获得的结果以及所创发的概念与理论。我们也希望对华人自我有研究兴趣的读者,能参考我们以往的经验,在自己的研究中从事更好的实证分析,发展更好的理论系统。   杨国枢,美国伊利诺大学心理学博士。曾任台湾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并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现任中原大学心理科学研究中心/心理学系讲座教授。主要研究兴趣为中国人的性格、社会行为及其变迁,主要研究课题如心理传统性、心理现代性、家族主义、孝道心理、基本性格向度、社会取向成就动机及社会取向自我。采取本土化研究策略,一并在台湾、香港、内地及国际倡导心理学的本土化运动。编著有专书二十余种。
      陆洛,英国牛津大学心理学博士。曾任牛津大学博士后研究员、高雄医学大学行为科学研究所副教授、辅仁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中央”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特聘教授。现任台湾大学工商管理学系/商学研究所教授。曾获“圈科会”杰出研究奖。研究兴趣主要围绕着压力、主观幸福感、“文化”、“自我”及职场健康相关的议题展开。策划编著有专书十余种。 绪论从自我心理学的研究中找回自我
    第一篇华人自我研究的反思与理论建构
    第一章回顾港台“自我”研究:反省与展望杨中芳
    第一节前言
    第二节“自我”作为“知觉对象”的研究
    第三节“自我”作为一个“行动主宰者”
    第四节对“自我”研究的反省
    第五节结语

    第二章试论中国人的“自己”:理论与研究方向杨中芳
    第一节前言
    第二节中国传统哲学思维对“自己”的构想
    第三节社会教化
    第四节中国人“自己”的特色
    第五节中国人“自己”研究应该努力的重点及方向
    第六节结语

    第三章华人自我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社会取向与个人取向的观点
    第一节前言
    第二节华人自我四元论的建构
    第三节实证研究结果与理论检验
    第四节综合讨论

    第二篇华人自我的多元展现与统合人我关系之界定:“折衷自我”的现身
    第四章人我关系之界定:“折衷自我”的现身陆洛
    第一节前言
    第二节文献回顾与理论分析
    第三节研究方法
    第四节结果与讨论
    第五节暂时的结语:“折衷自我”的现身

    第五章当代华人的传统与现代双文化自我:其现身、组成与变迁
    第一节传统华人自我的概念内涵
    第二节西方自我的概念内涵
    第三节华人双文化自我的现身
    第四节华人双文化自我的组成成分
    第五节华人双文化自我的变迁
    第六节有关华人双文化自我的实证证据
    第七节关于双文化自我后续研究的建议

    第六章社会取向与个人取向的自我实现观:概念分析与实证初探
    第一节前言
    第二节何谓自我实现——观念分析
    第三节台湾大学生的自我实现观——实证初探
    第四节暂时的结语:自我实现的多元可能
    第五节回首来时路:理论与方法的反思

    第七章社会取向自我实现者与个人取向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征:概念分析与实证衡鉴
    第一节前言
    第二节研究方法
    第三节研究结果
    第四节讨论

    第三篇华人的自我评价与自尊
    第八章华人的自我评价与自我肯定历程
    第一节自我肯定历程
    第二节相依我与自我肯定历程
    第三节华人的自我肯定历程
    第四节实验一
    第五节实验二
    第六节综合讨论

    第九章华人的内隐自尊
    第一节正向自尊的需求
    第二节内隐自尊的兴起
    第三节实验一
    第四节实验二
    第五节综合讨论与建议

    第十章华人多元自尊的概念分析与量表建构:本土化观点
    第一节个人主义自尊与集体主义自尊
    第二节华人自尊的概念分析
    第三节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第四节研究结果
    第五节综合讨论

    第十一章华人特质自尊与状态自尊的关系:社会取向与个人取向的观点
    第一节自尊
    第二节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第三节研究结果
    第四节综合讨论与检讨
    结语未来华人自我研究的瞻望
    附录
    附录一华人多元自尊量表之做法说明
    附录二多向度自我满意度评量表
    附录三同侪提名排名问卷
    附录四负面情绪评量表
    附录五华人整体特质自尊量表
    附录六华人多元特质自尊量表
    附录七华人状态自尊之模拟故事问卷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在两岸三地的当代华人社会中,人文学者率先开始讨论自我的课题,但社会科学对自我的研究则起步较晚,心理学对自我的探讨更是走过了从移植西方理论到开创本土化研究的曲折过程。不同于西方文化,华人的价值体系并不强调个人去控制环境、表现自我,或实践潜能,而强调人境融合、自我克制及顾全大局,因此,“自我”的研究必须回归到文化的脉络之中,始能发掘对理解华人的自我有意义、有启示的研究旨趣。《中国人的自我:心理学的分析》为解析华人自我的第一本心理学文集,所收录的十一篇论文中,三篇从事华人自我的回顾性与概念性分析,四篇厘清华人自我的类别与成分,四篇探讨华人对其自我的综合与分项评价。由此观之,《中国人的自我:心理学的分析》的论说内容涵盖了华人自我心理学的主要范围,提供了有关华人自我的多方面知识。我们希望它能有效呈现过去十七年来有关自我的本土化研究成果,以使读者适当了解本土化的华人自我研究所探讨的课题、所采用的方法、所获得的结果以及所创发的概念与理论。我们也希望对华人自我有研究兴趣的读者,能参考我们以往的经验,在自己的研究中从事更好的实证分析,发展更好的理论系统。
  • 作者简介:
      杨国枢,美国伊利诺大学心理学博士。曾任台湾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并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现任中原大学心理科学研究中心/心理学系讲座教授。主要研究兴趣为中国人的性格、社会行为及其变迁,主要研究课题如心理传统性、心理现代性、家族主义、孝道心理、基本性格向度、社会取向成就动机及社会取向自我。采取本土化研究策略,一并在台湾、香港、内地及国际倡导心理学的本土化运动。编著有专书二十余种。
      陆洛,英国牛津大学心理学博士。曾任牛津大学博士后研究员、高雄医学大学行为科学研究所副教授、辅仁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中央”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特聘教授。现任台湾大学工商管理学系/商学研究所教授。曾获“圈科会”杰出研究奖。研究兴趣主要围绕着压力、主观幸福感、“文化”、“自我”及职场健康相关的议题展开。策划编著有专书十余种。
  • 目录:
    绪论从自我心理学的研究中找回自我
    第一篇华人自我研究的反思与理论建构
    第一章回顾港台“自我”研究:反省与展望杨中芳
    第一节前言
    第二节“自我”作为“知觉对象”的研究
    第三节“自我”作为一个“行动主宰者”
    第四节对“自我”研究的反省
    第五节结语

    第二章试论中国人的“自己”:理论与研究方向杨中芳
    第一节前言
    第二节中国传统哲学思维对“自己”的构想
    第三节社会教化
    第四节中国人“自己”的特色
    第五节中国人“自己”研究应该努力的重点及方向
    第六节结语

    第三章华人自我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社会取向与个人取向的观点
    第一节前言
    第二节华人自我四元论的建构
    第三节实证研究结果与理论检验
    第四节综合讨论

    第二篇华人自我的多元展现与统合人我关系之界定:“折衷自我”的现身
    第四章人我关系之界定:“折衷自我”的现身陆洛
    第一节前言
    第二节文献回顾与理论分析
    第三节研究方法
    第四节结果与讨论
    第五节暂时的结语:“折衷自我”的现身

    第五章当代华人的传统与现代双文化自我:其现身、组成与变迁
    第一节传统华人自我的概念内涵
    第二节西方自我的概念内涵
    第三节华人双文化自我的现身
    第四节华人双文化自我的组成成分
    第五节华人双文化自我的变迁
    第六节有关华人双文化自我的实证证据
    第七节关于双文化自我后续研究的建议

    第六章社会取向与个人取向的自我实现观:概念分析与实证初探
    第一节前言
    第二节何谓自我实现——观念分析
    第三节台湾大学生的自我实现观——实证初探
    第四节暂时的结语:自我实现的多元可能
    第五节回首来时路:理论与方法的反思

    第七章社会取向自我实现者与个人取向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征:概念分析与实证衡鉴
    第一节前言
    第二节研究方法
    第三节研究结果
    第四节讨论

    第三篇华人的自我评价与自尊
    第八章华人的自我评价与自我肯定历程
    第一节自我肯定历程
    第二节相依我与自我肯定历程
    第三节华人的自我肯定历程
    第四节实验一
    第五节实验二
    第六节综合讨论

    第九章华人的内隐自尊
    第一节正向自尊的需求
    第二节内隐自尊的兴起
    第三节实验一
    第四节实验二
    第五节综合讨论与建议

    第十章华人多元自尊的概念分析与量表建构:本土化观点
    第一节个人主义自尊与集体主义自尊
    第二节华人自尊的概念分析
    第三节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第四节研究结果
    第五节综合讨论

    第十一章华人特质自尊与状态自尊的关系:社会取向与个人取向的观点
    第一节自尊
    第二节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第三节研究结果
    第四节综合讨论与检讨
    结语未来华人自我研究的瞻望
    附录
    附录一华人多元自尊量表之做法说明
    附录二多向度自我满意度评量表
    附录三同侪提名排名问卷
    附录四负面情绪评量表
    附录五华人整体特质自尊量表
    附录六华人多元特质自尊量表
    附录七华人状态自尊之模拟故事问卷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中国人的自我:心理学的分析
如何理解中国人:文化与个人论文集
杨中芳 著
中国人的自我:心理学的分析
中国人的孝道:心理学的分析
叶光辉、杨国枢 著
中国人的自我:心理学的分析
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法 [第13版] (下册)
杨国枢 著
中国人的自我:心理学的分析
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法(上册)
杨国枢 著
中国人的自我:心理学的分析
华人本土心理学(下)
杨国枢、黄光国、杨中芳 编
中国人的自我:心理学的分析
如何研究中国人:心理学研究本土化论文集
杨中芳 著
中国人的自我:心理学的分析
华人人际和谐与冲突
黄囇莉 著
中国人的自我:心理学的分析
华人本土心理学(上)
杨国枢、黄光国、杨中芳 编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国人的自我:心理学的分析
中国人的价值观:社会科学观点
杨国枢 编
中国人的自我:心理学的分析
中国人的蜕变:社会科学观点
杨国枢 著
中国人的自我:心理学的分析
中国人的心理
杨国枢 编
中国人的自我:心理学的分析
华人本土心理学(上)
杨国枢、黄光国、杨中芳 编
中国人的自我:心理学的分析
华人本土心理学(下)
杨国枢、黄光国、杨中芳 编
中国人的自我:心理学的分析
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法 [第13版] (下册)
杨国枢 著
中国人的自我:心理学的分析
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法(上册)
杨国枢 著
中国人的自我:心理学的分析
中国人的心理
杨国枢
中国人的自我:心理学的分析
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本土化研究
杨国枢